圖為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接受本網記者專訪。 梁犇 攝
資料圖:2011年,山東大學拆除了被稱為山大標誌符號的中心校區「山字」形校門,引起軒然大波。張勇 攝
中新網濟南1月9日電(李欣)2011年,山東大學拆除了被稱為山大標誌符號的中心校區「山字」形校門,引起軒然大波,支持拆除者和反對者在網絡上進行了激烈的口水戰,此事堪稱當年山東網絡最熱話題。時隔一年有餘,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接受本網記者專訪,首次正面回應拆除「山字型」校門的疑問,解析新建「展開雙臂」校門的來龍去脈。
記者問,山東大學2011年在爭議中拆除「山字」形校門,建造了一座「展開雙臂」形的新校門,有種說法是,山大「拆除」了一種封閉辦學理念,建立了一種開放的辦學理念。請問這種說法是否符合當年的決策初衷?
徐顯明稍作沉默說道:這是我第一次回答這個問題。我非常贊同你的一個開放性和一個封閉性這個說法。但在我看來,拆除舊的校門,只是山東大學發展史上很小的一件事。至於說到網絡爭議,的確有一部分從這個校門走出去的校友,特別是在校門前留過影的這些校友,對那個門是懷有感情的,我非常尊重他們的感情。
徐顯明說,對「山字」門呈現的三角形狀,山大人文學科一些教授和一些關心山大形象的朋友一直頗有非議。他們反映,山大老校門設計成一座山,帶來的問題很多:第一,看上去那個山沒有正峰,只有偏峰。泰山之所以偉大,因為他有正峰。劍走偏鋒是很危險的,大家都認為不能用偏峰代表山東大學。第二,如果門上是一座山,幾萬師生每天從山下過,就會有這座山在你頭頂上壓得你抬不起頭的感覺。第三,如果這是一座山的話,這座山下是個門,那就是一個被掏空的山,這個掏空的山可能就是一座危山,果然,「山字門」年久失修,已經開始往下掉東西了。
拆除原來的「山字門」,有一個原因是它無法呈現新時期山東大學快速發展的萬千氣象。新建的山大中心校區南門的設計,在美學上堪稱一件傑作,立於門前,周邊廣場、建築物和它相融,協調一體,體現出它深厚的美感。
徐顯明表示,現在這個校門,和大成廣場,裝修後的圖書館,知新樓,奧林匹亞中心,形成了一條非常清晰的軸線,展現了山東大學的博大、深厚的氣象。新校門在設計上更突出了莊重、威嚴、包容、開放的建築美學意義。
就在拆除「山字門」建成「臂膀門」後不久,徐顯明在山東大學110周年校慶上提出用10年的時間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水平大學的新目標。外界因此有傳言說,「臂膀門」是山東大學建世界一流大學的一個標誌。
但徐顯明就此回應道,他個人認為,辦學理念的變化、初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客觀上與拆建校門沒有直接聯繫。換句話說,是否能夠初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取決於學校實力提升,而並不取決於校門建成什麼樣。
徐顯明坦陳,山東大學正在加快初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步伐。徐顯明制定的日程表是,用10年的時間,使山東大學進入世界大學排名前100位,同越來越多的世界一流大學建立全面合作關係,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徐顯明認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需要守護大學精神、提純大學理念,加大師資投入。
徐顯明介紹,山東大學目前正借鑑美國加州大學辦學模式,建設由濟南、青島、威海三個校區和帶有山東大學支撐性質的研究院所組成的山東大學系統,重新調整學科布局,建設中國特色大學,走出「千校一面」的「俄羅斯套娃」式中國大學困境。
身為入圍「211」和「985」重點大學的校長,徐顯明對大學管理模式有獨特見解,他主張大學內部應該實行扁平化的關係,而不是政府一樣的上下級關係。
徐顯明例舉製片人、導演和演員之間的關係,就是一種典型的扁平關係。並不是製片人領導導演,也不是導演來領導演員。各方應該是平等的關係,各自履行各自的職責。「一部傳世的電影作品,往往取決於製片人、導演和演員的平等合作方式。我反對用政府行政管理架構來管理大學。」
作為目前中國唯一一位法科出身的大學校長,徐顯明用四個「特別注重」總結自己在管理學校方面的不同之處,第一是,特別注重民主,有關學生、教授的事情,必須由他們來參與決策。第二是,特別注重製度建設,用制度管理大學。第三是,特別注重公正的價值追求。第四是,特別注重依法治校、依法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