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山」門拆除後,新校門已見雛形。(記者 盧玉林 攝)
26日上午11時24分,連續工作了4個小時後,標號「22-1」的橙色鬥山牌挖掘機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新校門前的一大堆一人高的瓦礫旁停止了轟鳴。服役21年的山東大學「山」字形校門至此拆除完畢。以「懷抱」為理念的新校門將在新學期投入使用。
拆門現場
昔日「地標」轉瞬變成一地瓦礫
26日早上6點50分,施工人員正在「山」字形校門外集合,商討拆除方案。考慮到拆除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工人們將「山」字門外面的幾塊藍色擋板統一向外挪動3米,並在校門兩側路口安排專人負責疏導行人和車輛。
7點20分,一位身著黑白相間T恤的小夥子登上一輛挖掘機的駕駛室。很快,他嫻熟地將挖掘機開到了「山」字形校門的西側。這一側牆體正是「山」字的一「豎」。3分鐘後,「山」字形校門的西翼被順利拆除。
隨後,挖掘機移向老校門的正中央。和西翼的磚混結構不同,「山」字形校門的主體建築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牆體異常堅固。每打通一個洞,鋼鑽都要在牆上鑿四五次。老校門的「牢固」也讓圍觀的市民和學生嘖嘖稱讚。「真結實!那時候的建築質量就是好,不散架!」
「啊?天哪,我的大門啊!」8時剛過,一位穿著牛仔短裙的女孩騎自行車路過山大南門,驚訝地看著眼前的一切。拆遷現場的學生和市民此時也多了起來。過往的行人和車輛紛紛放緩速度。人們拿起手機、相機,按下快門記錄這一時刻。
9時37分,「山」字主體拆除完畢。11時24分,老校門的東側也已拆完。曾經作為山東大學標誌性建築的「山」字形老校門,此時已化身為一堆瓦礫,坐落在展開「雙臂」的新校門的懷抱之中。21年的校門歷史塵埃落定。
「山」門記憶
「老校門沒了,我還會想起它」
上午8時,山東大學經濟學院2008級女生小商像往常一樣走出宿舍樓,去解放路上考研輔導班。當她走到山大南路,看見老校門有些破爛的樣子,心裡感到很難過。她不自覺地停下了腳步。
「早就知道要拆的,沒想到一看到老校門被拆,心裡還是不舒服。為什麼不能留下來呢?」小商說,「山」字形校門在她心中一直是山東大學的標誌,「這個校門很有特點,讓人過目難忘。我們學校的許多紀念品,像杯子、本子、衣服啊,都是以這個校門為背景的。真有些捨不得。老校門沒了,我肯定還會想起它。這是我們大學裡很重要的記憶。」她說。
在老校門拆除過程中,許多學生和市民用微博進行了同步直播。看到學校大門被拆,不少人感到非常留戀和惋惜。網友棲鳳梧桐說:「新的在建,老的在拆,山大人,看著進進出出無數次的校門就這麼消失,淚有麼?」
大夢1234則在後面回復道:「我的青春記憶……嗚嗚。」懷念成了最普遍的聲音。
除了在校學生,一些老人也專程趕來,見證老校門的最後時刻。戴先生今年已經70多歲,他是山東大學1956級歷史系學生。「我上大學那會兒,山大還在青島。1958年,我們搬回了濟南,在洪家樓校區上課。大四那年,歷史系、中文系、數學系率先搬到了這個校區。我們是這裡的第一批學生。」戴先生回憶說,當時的校區集中在山大路一側,面積不大,學校周圍到處是稻田、麥田。「我在這裡過了一年,雖然『山』字大門建得比較晚,可畢竟是母校的東西,有感情在裡面。看到它被拆除,我想起了許多過往的事情。希望山大能越來越好吧!」
同樣,對新大門表示期待和讚賞的也有不少人。70多歲的孫先生曾在山東大學物理學院讀書,此後又留校任教。他認為換校門能給學校帶來新氣象。「我是看著『山』字形校門建起來,又看著它倒下的。我覺得未必是壞事。原來的校門有點跟不上時代。新校門就比較敞亮,很有氣魄,我挺喜歡的。」
11時50分,在拆遷現場站了4個多小時,見證了「山」字形校門最後時光的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梁開文,從瓦礫中撿了一塊殘缺的大理石瓷磚,默默地離開了這裡。他的身後,幾位學生站在鏟車和瓦礫之間擺上pose,留下最後的合影。再往後,便是初具「懷抱」雛形的新校門。自早上起,那裡的施工從未停止。
連結 「山」字形校門與山大新校門
「山」字形校門建於1990年,當時是為迎接山東大學90周年校慶而興建的。山東大學選擇了山東省建築設計院的設計方案,該設計方案旨在體現齊魯文化「一山一水一聖人」之意,並同山大校徽的理念一致。1990年4月,「山」字形校門開始動工,9月竣工,整個校門投資約42萬元。
對於「山」字形校門的設計理念,山大師生有很多說法。其中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山」字形校門修建時,數學家潘承洞任山東大學校長,他的一些理念被融入學校正門的設計中,例如整座大門呈非對稱狀態,像一把45度角的三角尺和一把30度角的三角尺拼合而成,牆面上還有一系列虛實結合的幾何圖案。
2010年5月,在山東大學110周年校慶來臨之際,山大向社會公開徵集中心校區南大門的設計方案。「山」字形校門的去留問題在網絡上引起了激烈爭論。
今年6月8日,山東大學公布了新校門的設計方案。在新方案的總平面設計中,「懷抱」這一理念成為設計的主要思路:即採用主次塔樓連接柱廊的形式,以中心軸線為軸對稱,形成一對堅實且舒展的「臂膀」,在南側入口處形成環形廣場,寓意山東大學樸實厚重,胸懷博大,廣納四方賢才。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2009級研究生梁開文對此文亦有貢獻,表示感謝!)
延伸閱讀
網友趣評大學校門
最上鏡獎:北京大學西門,清華大學二校門
中國大學雙子星座的大學校門一直是不少高中生頂禮膜拜的偶像的具體化,無論在電視上還是在任何照片上看,這兩所大學的校門都很上鏡,夠氣派。
脫胎換骨獎:浙江大學玉泉校區的校門
原來的校門是個普通甚至有點土的水泥貼面的校門,在一百周年校慶前耗資兩百萬(校友捐款)用花崗巖貼面,校名用花崗巖直接向外刻出(所謂的陽刻),而校訓四個字用陰刻,每個字花了20萬,從此醜小鴨變成了天鵝,脫胎換骨。
銳意創新獎:同濟大學正校門
同濟大學的校門原來很普通,後來改造時採用了一個本科生的設計方案,保留老門的主體,整個校門往後退,其方式有點像清華保留二校門的方式,又有所不同,非常有創意。
妙不可言獎:上海交大徐家匯校區的校門
上海交大徐家匯校區的校門小小的,屬於傳統風格,被不少校友戲稱為廟門,但即使你覺得它像個廟門,也最好不要當著他們校友的面說,是為「妙(廟)」不可言也。
歪門邪道獎:廈門大學的正校門
廈門大學正校門門口的路與陳嘉庚時期建好的老嘉庚樓群是不垂直的,校門依著路而建,必然是斜的,路與校門也是斜的,故當選「歪門邪道獎」,實在是當之無愧。
同時,一進校門有一個雕刻,正面看像一本翻開的書,前側看像一隻翱翔的鳥,故廈門大學有「談情說愛去廈大,歪門邪道讀鳥書」一說。
生活日報 記者 盧玉林 實習生 劉迎春
(責任編輯:UN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