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全球第五種淡水豚

2020-12-03 騰訊公益

阿拉瓜亞淡水豚

【環球網綜合報導】淡水豚是全球稀缺的物種之一。據香港《東方早報》報導,巴西科學家近百年以來首次發現新品種淡水豚,這也是世界目前所知的第5種淡水豚。由於新種淡水豚在巴西阿拉瓜亞河域(Araguaia)被發現,暫以此將其命名為阿拉瓜亞淡水豚。

據報導,目前僅有1000條淡水豚棲息在阿拉瓜亞,由於其基因多樣性低,加上受到當地居民修築水壩、農牧等活動的侵擾,令它們的正面臨著威脅。

專家建議把阿拉瓜亞淡水豚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的易危(Vulnerable)類別。淡水豚是世界上的罕見動物,目前全球僅有4種淡水豚,其中3種已被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中。

淡水豚的長嘴可用來在河流底部的泥土裡捕魚,科學家相信阿拉瓜亞淡水豚在200多萬年前,就與南美其他淡水豚種分開各自演化。

歡迎收聽「Hi公益」官方微信:

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或在微信上搜索「Hi公益」(英文ID:txgongyi)。

相關焦點

  • 科學家一百年首次在亞馬遜雨林發現新品種淡水豚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巴西科學家首度發現新品種淡水豚,這種在阿拉瓜亞河發現並命名的豚,是世界目前所知第五種淡水豚。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這種新淡水豚據信目前約有一千條棲息在阿拉瓜亞河域。 科學家建議列瀕危,據科學家說,這種淡水豚的基因多樣性很低,加上人類修築水壩與農牧活動侵擾,建議列入瀕危物種 紅皮書的易危。淡水豚是世界上很罕見的動物。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目前所知有四種淡水豚,其中三種列在《瀕危物種紅皮書》上。
  • 國際淡水豚日|WWF倡議CA|RDS認證標準,助推全球淡水豚保護
    地球上已知約90種鯨類動物,其中只有8種生活在河口與淡水生境中,且僅分布於亞洲和南美洲。作為河流水質好壞和人類健康生活的重要指示劑,它們正在面臨巨大的生命威脅,我們需要保護這些淡水豚,保護脆弱的淡水生態環境,確保河流沿岸社區持續健康發展。
  •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豚,至少可用237種叫聲溝通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認為這種亞馬遜河豚性情孤僻兼社交能力低下,甚至不會與同類溝通,但其實不然。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豚亞馬遜河豚,是世界上已知四種淡水豚裡體型最大的一種,為亞馬遜流域特有動物,通常生活在充滿沉澱物的亞馬遜河昏暗水底。體重85-160千克,體長平均為2.5米。它們的皮膚顏色有暗褐色、灰色、藍灰色至乳白色,甚至粉紅色。
  • 匈牙利科學家發現「第五種自然力」,或可解決「統一場論」
    據英國媒體11月26日報導,科學家們認為他們已經發現了第五種自然力,這有可能改變現有的物理學定律。 根據現代物理學,有四種自然力---重力(引力)、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
  • 科學家發現宇宙「第五種基本力」
    上百年來我們的物理也是在這個框架下發展的,可是現在要告訴你,世界上還存在第五種基本力,你相信嗎?假如第五種基本力存在,那麼我們的物理學大廈就將坍塌,我們的物理書就將改變一大半,這是一個很嚴重也很的事情。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科學家宣稱發現宇宙中第五種基本力的證據
    來源:新浪科技匈牙利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可能發現了存在第五種基本力的跡象,這引起了物理學界的爭論議論紛紛。這是一張宇宙網狀結構的示意圖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匈牙利科學院的研究人員聲稱,他們發現了宇宙中第五種自然力,這可能會改變我們對宇宙運行方式的理解。
  • 第五元素成真?科學家稱發現第五種自然力量 或解開宇宙之謎
    多年來,有很多未經證實的觀點聲稱自然中存在第五種基本力量, 然而長期尋找暗物質的努力卻沒有結果。暗物質是一種理論中存在的物質,據推測佔宇宙總質量的80%,但至今尚未被發現。為了填補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無法解釋的空白,科學家們付出了更多努力來尋找新的力量。
  • 匈牙利科學家發現宇宙「第五種基本力」
    通過長時間的研究,物理學家逐漸發現宇宙中存在四種基本力,這四種力之間相互作用,但又相互獨立,正是因為這幾種基本力的存在,才構成如今的宇宙。這四種基本力就是重力,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漸漸發現宇宙中很有可能存在無法檢測到的神秘物質,它就是暗物質。
  • 科學家發現宇宙第五種基本力:可能連接暗物質世界
    而匈牙利科學院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宇宙中可能存在第五種基本力。來自匈牙利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Attila Krasznahorkay和他的研究團隊在實驗中發現,當粒子裂變時,會觀察到一個被激發的衰變氦原子從奇怪的角度射出光,這是當前物理定律無法解釋的現象;這也是他們第二次觀察到這種被稱為X17的新粒子(能量為17兆電子伏)。
  • 銅陵淡水豚保護區:冀擴大「水中大熊貓」種群
    中新社合肥9月8日電 題:銅陵淡水豚保護區:冀擴大「水中大熊貓」種群中新社記者 吳蘭從安徽銅陵大通古鎮的和悅渡口,乘輪渡過鵲江,來到坐落於長江中間的和悅洲上,穿過曾經盛極一時三街十三巷,來到生活著11頭野生長江江豚的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域
  • 銅陵淡水豚保護區: 冀擴大「水中大熊貓」種群
    中新社合肥9月8日電 題:銅陵淡水豚保護區:冀擴大「水中大熊貓」種群  中新社記者 吳蘭  從安徽銅陵大通古鎮的和悅渡口,乘輪渡過鵲江,來到坐落於長江中間的和悅洲上,穿過曾經盛極一時三街十三巷,來到生活著11頭野生長江江豚的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域。
  • 第五種基本力被發現了?物理學家正在努力
    現在,物理學家在氦原子中發現了第五種力的證據。這也不是第一次有研究人員聲稱,找到了第五種力。幾年前,在鈹同位素的衰變過程中,正是現在這隻團隊看到了與作用在氦原子核內部相同的神秘力量——承載這種相互作用的粒子,被他們稱之為X17。如果得到證實,不僅可以發現新的粒子,完善宇宙中基本力的機制,還可以幫助科學家們一勞永逸地解決暗物質問題。
  • 發現第五種基本力?
    然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匈牙利的物理學家認為他們可能找到了第五種基本力存在的證據。 在論文中,他們宣稱找到了一種質量為17兆電子伏(17MeV)的新粒子,這是一種質量大約是電子的33倍、質子的2%的粒子。這個新粒子被稱為X17。如果新粒子能夠得到證實,這對於解釋暗物質的奧秘、統一幾種基本力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
  • 匈牙利物理學家宣稱發現宇宙第五種基本力
    現在,物理學家宣稱發現氦原子中的第五種物理力量的運作。這不是研究人員首次宣稱發現這種物理力量。他們觀察不同分離角度下電子與正電子對的數量後,發現在超過140 度的分離角度下,出現出乎預料多的電子對。該研究結果很快就吸引到全球研究人員的注意,這些研究人員認為造成此異常現象可能是一種全新的粒子,其特性顯示必須是一種全新的基本玻色子(boson)才可能發生這種現象。
  • 安徽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 長江江豚的幸福家園
    2020年11月18日,安徽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工作人員在給水中的江豚餵食,江豚在水中進食嬉戲。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坐落在安徽省銅陵市郊區大通鎮和悅洲與鐵板洲之間的夾江上,夾江長1600米,寬220米,與長江相連接,與江豚的生活環境相似,非常適合江豚保護。長江江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因為江豚嘴角微微上揚,仿佛在微笑,又被稱為長江裡的「微笑天使」。據了解,目前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裡共有10隻江豚在此悠然棲息。
  • 寓教於樂 大通古鎮淡水豚自然保護區宣教中心元旦正式對外開館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深受廣大遊客朋友期待的大通古鎮淡水豚自然保護區宣教中心於2021年1月1日上午正式對外開館。在元旦當天,來自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專業人員,為現場的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江豚知識科普課,啟蒙了小朋友們保護江豚、保護長江的意識。
  • 新年第一天,大通古鎮淡水豚保護區宣教中心開館啦!
    新年第一天,大通古鎮淡水豚保護區宣教中心開館啦!  當時光列車駛過不平凡的2020年,2021年已悄然而至。 新的一年 總有新的氣象,1日上午,大通古鎮淡水豚自然保護區宣教中心正式對外開館啦!  快來跟小編一起感受下現場的氣氛吧!
  • 銅陵淡水豚保護區迎來「新成員」
    長長的吻部,銀白色的背鰭,流線型的身軀仿佛躍出水面……兩座白鱀豚金屬雕像「堅守」在這銅陵淡水豚國家自然保護區,即便從保護區籌建到運營的33年,這裡並未迎來一隻白鱀豚。讓白鱀豚回家的希望,被護豚人們一併傾注在保護區內11頭江豚身上。
  • 宇宙第五種力被科學家發現,有望揭開暗物質暗能量之謎
    一種新發現的粒子被科學家稱為X17,這種粒子將有可能解開大自然的一個大謎團——增加一種新的「(第五種)基本力」,解開暗物質與可見宇宙之間的神秘聯繫。據報導,一組來自匈牙利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尋找「可見宇宙」和「不可見宇宙」的聯繫的時候,在試驗期間兩次無意中發現了一種先前從未出現過的「未知粒子」,這種粒子極有可能是宇宙「第五種力」的線索。
  • 科學家可能找到宇宙中的第五種能量
    現在,匈牙利科學家發現了宇宙中存在第五種力量的暗示。匈牙利科學院核研究所的科學家進行了相關研究。早在2016年,研究由鈹8核衰變產生的光的物理學家就發現,這種輻射的電子和正電子互相排斥,並產生很大的角度(140度),這個角度比用著名的物理定律算出的「應該的」數值大得多。因此,科學家們得出結論,他們碰上了一種前所未知的能量。科學家進行了新的氦原子核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