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企鵝,一個小男孩,他們是怎樣的關係,他們之間能發生什麼故事?所有問題,一部動畫短片《遠在天邊》全都告訴你。
《遠在天邊》在豆瓣評分高達8.9分,看宣傳封面上只有一隻呆萌小企鵝和一個呆頭呆腦的小男孩,他們坐在一把倒過來的雨傘上,飄曳在蔚藍色的海面上。
我很好奇這部24分鐘的動畫短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能讓看過的人給出如此高的分數。
帶著好奇看過一遍後,我有些感動,就又看了一遍。當我反覆看了五六遍後,還是忍不住想再看,如果是我來評分,我想給它9.5分:清新的畫風,簡潔明了不拖沓的敘事,豐富飽滿的情節,最重要的是暖心治癒。
為什麼它會有如此魔力?下面,我想從片名涵義、角色塑造和主題思想三個角度來分析一下。
一、片名涵義:LOST AND FOUND, 最偶然的相遇卻喚起了最深刻的命運,迷路的和丟失的終會被尋見
如果你肯動手去查閱一下LOST AND FOUND的中文意思,會得到「失物招領」幾個字。按照這樣的意思翻譯這部動畫的片名也並無不妥,而且確實有個失物招領處出現在片中。
不過,我更喜歡它被翻譯為「遠在天邊」。
同樣是四個字,「失物招領」更忠於原意,而「遠在天邊」似乎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可為什麼後者卻更深得我心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大概就是這四個字裡除了帶有文學氣息,飽含詩意外,更蘊藏著不易察覺的感情色彩。
看到這四個字,我會不禁思索:到底是什麼事物遠在天邊呢,這「天邊」它究竟有多遠?
而相比之下,「失物招領」幾個字雖然簡單明了,也足夠直白,卻沒有感情,中立而客觀,冷冰冰的不摻雜任何感情。
這部動畫講述的是發生在一隻無家可歸的小企鵝和一個獨自生活的小男孩之間的故事。兩個人物,甚至屬於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他們之間會存在怎樣的「丟失」和「尋找」呢?又和「遠在天邊」有什麼關係?實在讓人有些費解,甚至不得要領。
藏在其中的奧秘,等著你親自去發現和探索。可只要你看過這部短片,你也會贊同我為何更偏愛「遠在天邊」的翻譯。
只有在完整看過後,你才會真正明白:原來,小男孩和小企鵝想要尋找的是愛和陪伴,而他們渴望的這些,其實就在身邊,無需苦苦尋找。
俗語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有時候,我們一直苦苦追尋和渴求的,看似遙不可及,虛無縹緲,其實就離我們不遠,而我們只需要把眼睛聚焦,用心去發現和感受。
就算是寫信給上帝,地址也是在人間。
這部短片雖然只有24分鐘,但「遠在天邊」四個字就從一開始就拋給觀眾一個懸念,到底什麼事物距離我們如此遙遠?也讓人不禁思索和審視自己,對於自己來說,有什麼是遙不可及的遠在天邊?我們最終能找得到嗎?
一開始,片中的小男孩,甚至就連我們都以為是小企鵝走丟了,找不到回家的路和方向。但後來我們漸漸清楚和明白,其實迷了路和渴望被尋見的又何止是小企鵝,甚至並不是這隻企鵝,而是小男孩,或許,更是我們自己。
有多少人是在人生前進的途中,漸漸地走丟了,迷路了,找不到方向。
對得到的視而不見,永遠是我們對愛最大的怠慢。上帝給每個人的幸福都是相似的,可辨識幸福的能力卻大相逕庭。
「遠在天邊」這四個字的分量究竟有多重,就要看它在每個人的心上烙下了多清晰的印。
二、角色塑造:世界上有兩個我,一個假裝不孤單,一個真心孤獨。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兩個孤獨的人,終將遇見。
1、小男孩:看似堅硬的外殼裡夾雜著不易察覺的柔軟內心,骨子裡的孤獨極度渴望陪伴
該笑的時候沒有快樂,該哭的時候沒有眼淚,該相信的時候沒有諾言。——沈從文
這是一個身穿紅白條紋衫的小男孩,衣服的簡單線條中暗藏著熱情,一條藍褲子,透著冷靜和克制。他是有多喜歡條紋啊,連戴的帽子都是橫條紋的,黃白棕三色相間,那是有些暗沉的棕色,看起來黯淡又成熟,或許他的內心已經遠比他的年齡和外貌要成熟得多吧。
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在一個清晨,其實這個清晨與平時並沒有什麼不同,如果那隻企鵝沒有出現的話。
與往常一樣,小男孩起床、刷牙,自己做早餐。烤麵包,擠上沙拉,正準備享用時,門鈴響了。那時他還並不知道,門鈴在響起的同時,也是命運之門的敲響和另一個與自己相似靈魂的降臨。
片中沒有交待為何小男孩沒有家人,或許他有親人,只是在片中沒有出現,也或許他就真的只是一個孤單的人獨自生活,沒有家人。但不難看出,他至少是孤單的。
張愛玲曾說:「笑,全世界便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可這個小男孩無論哭還是笑,喜怒哀樂都找不到一個人分享。
也許在他起床後望向窗外時,說不定心裡在想:看看外面,又是和平時一樣的景色,一樣來來往往的人,今天大概又是無聊沒有新鮮事發生的一天吧。
他那時有沒有這樣想,我不得而知。但根據我的猜測,一個獨自居住的小孩子,無論出於什麼原因,每天都是自己,這樣的日子也許一開始覺得新鮮又自由,可時間久了也會覺得無聊吧。
他會不會在心裡也期待能發生點什麼不一樣的事情,來調劑一下這沉悶枯燥的生活呢?
當門鈴響起,他打開門卻沒有看到任何人,除了一隻企鵝。「誰在搞惡作劇?」我猜他當時一定是這麼想的。
和企鵝面對面,四目相對。還是把門關上了。
門雖然是關上了,可他那顆好奇的心可還留在門外。當門鈴再次響起,他知道,也許並不是誰的惡作劇,或許,門外那隻企鵝需要幫助。而內心柔軟善良的他,不會視而不見。
可是這個不請自來的小傢伙真是太能惹麻煩了,要是讓它繼續留在家裡,還不知道會增添多少麻煩呢。還是把它送走吧。
小男孩帶著小企鵝去「失物招領處」,可是並沒有人前來認領,也沒有人登記過曾丟失了一隻企鵝。
當確定沒有人丟失過企鵝後,聰明的小男孩又想出一個妙計。他們路過一個寵物店,小男孩把企鵝往門口一放,按響門鈴,但是他沒有立即離開,而是在不遠處窺視,他要確定小企鵝被好心人收留才能放心回家。
這一幕看似無情,卻也竟然有點暖心。我想到電影《何以為家》中,小黑孩的媽媽不知去向,只剩下他和主人公小贊恩相依為命。可贊恩實在無力撫養這個小黑孩,只能把他放在路邊,祈禱有好心人能收留。可贊恩又不放心,怕小黑孩被壞人抱走,於是就裝作陌生人在不遠處守著。
相似的一幕再次浮現,贊恩和這部短片中的小男孩都如出一轍的期望有好心人能收留自己不得不送走的人,可他們都放心不下,因為他們都是內心柔軟的人。
除了內心柔軟,小男孩還是個鍥而不捨的人。在兩次要送走都失敗後,他又想出一個辦法,去圖書館查閱資料,看看到底如何才能送小企鵝回家。
本打算搭乘輪船送企鵝回家,可正如片中所說「大大的世界,總是看不到小小的人」,誰會在意一個小孩呢?
搭乘輪船無望,可堅持送小企鵝回家的決心沒有改變。
最終,小男孩決定自己親手打造一艘船,送小企鵝回家。這個主意聽上去如此荒誕又可笑,憑一己之力建造一艘船?恐怕比登天都難吧?就算能成功,恐怕建造也是很多年以後了。
可是這樣的妄想居然讓一個小小的人實現了,在他努力下,小船竟然打造好了!
什麼樣的人能如此鍥而不捨地完成一件事?什麼樣的人才會親自護送一個陌生人回家?我想,如果他沒有堅定的信念,沒有對陌生人的愛,如果他不是一個寬厚溫暖的人,他大概是做不到的。
宮崎駿說過:「我們的孤獨就像天空中漂浮的城市,仿佛是一個秘密,卻無從述說。」
在車站候車時,小企鵝向他靠近,他趕緊遠離;當小企鵝跳船到海裡不見蹤影,他趕忙望著海面著急地尋找;當小企鵝遞給他小魚,他擺手拒絕。
他把攜帶的箱子裡的橡膠小黃鴨放入大海中,讓它和海面上漂浮的數不清的小黃鴨「團聚」,可以看得出來,小男孩的內心是善良的,也是渴望親人和朋友的。
他一面渴望靠近,卻一面拒絕。小男孩孤單得太久了,以至於已經忘記了如何去愛和被愛。
沒有人喜歡孤獨,只不過是無人陪伴罷了。
2、小企鵝:調皮單純的「小麻煩」,它是上天送給孤單之人的禮物
一隻遊走在小鎮街頭的企鵝,樣子嘛,有些呆萌,漫無目的地走著,搖搖晃晃,不知在尋找什麼。
它偶然抬頭,看到了一個房子上掛著小魚圖案的標誌牌,這不正是它愛吃的魚嗎?於是,它決定去按門鈴,看一看裡面有啥。
奇妙的緣分就這樣開始了,像是命中注定一樣。
我想起張棗的一句詩:我四處叩問奇蹟,只找到了偶然的東西。地球上到處都是默默開放的花,而我們只是偶然地,在飛馳的火車上,看到鐵軌旁的那幾朵。
世上的人有千千萬,而與我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就只有你一個。
在我的灰暗裡,你是光。你是我冬天溫暖的手套,夏季冰涼的啤酒,你是帶著陽光味道的衣服和日夜追逐的夢想。
小企鵝雖然是誤打誤撞來到小男孩的家,可它從進門開始,就壓根沒把自己當外人,真是個「自來熟」。不但沒有絲毫怯懦,反而在屋子裡走來走去,東看看,西轉轉。
它發現了一個自己非常感興趣的收音機,甚至還嘗試打開。
那可是小男孩特別珍貴的寶貝!怎麼能隨便被一個陌生人擺弄呢?萬一弄壞了怎麼好?可是,這個不速之客似乎有點沒眼力見兒,完全看不出來自己在這個家不受歡迎。
真不知它是真傻呢,還是過於單純。
在小男孩帶這個呆萌的小麻煩去失物招領處的途中,等公交車時,有一個細節讓我看了很感動。兩個人坐在候車亭,相隔那麼遠,小企鵝卻一點點向小男孩靠近,可它越靠近,小男孩就越往旁邊躲,兩個人之間總是保持一定距離。
我想,小企鵝的內心是渴望向小男孩靠近的吧。也說不定從它走進小男孩家門那一刻開始,它就把小男孩當作自己的朋友了呢。
當小男孩費力打造的木船完成的時候,小企鵝獨自站在一邊,低著頭,盯著地板,快速回過頭看了小男孩和木船一眼,然後又飛速低下頭。它似乎沒有因為木船製作完成而高興,也沒有因終於離回家又近了一步而興奮,至少,它沒有小男孩那麼開心,反而是滿心失落和沮喪。
也是啊,木船造好了,也意味著自己就要離開這個朋友了,自己又要變成一個孤單的人了,怎麼能不傷心呢?
可是,它的心情和內心的想法,小男孩並未察覺。
小男孩一心只想著如何把小企鵝送回家,來不及多想想這個不請自來的客人到底為什麼會出現在自己身邊。
送企鵝回家的途中,小男孩自顧自吃起了麵包,背對著小企鵝,沒有與它交談。而小企鵝呢,絲毫不把小男孩的不理睬放在心上,反而跳下船為他捕魚。多可愛純真的小傢伙啊!
也許,它就是上天送來溫暖小男孩的禮物,只是,這個反應遲鈍的小男孩一開始並未發覺。
《遠在天邊》能在豆瓣評分高達8.9,得到了很多好評和讚譽,關鍵之一就是塑造了兩個豐富立體的動畫人物形象,把兩個相似的孤獨靈魂完美展現在觀眾面前。
看著呆頭呆腦、毫不領情的小男孩,再看看一廂情願主動靠近的小企鵝,多像我們自己,孤獨又倔強,堅硬又柔軟。
或許在這個孤獨的小男孩身上,暗含了創作者的個人情感,甚至也有你、我和他的影子。不止是片中的小男孩,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需要陪伴。
三、主題思想:愛與陪伴是真切的溫暖,是世間唯一的永恆;你一直在尋找的愛和陪伴,也許就在身邊。
從陌生到嫌棄,再到好奇與開始研究,直至最後的陪伴,這個熟悉的情節讓我想起了另一部動畫《雪人奇緣》,小女孩小藝和兩個同伴一起送雪人重回喜馬拉雅雪山的故事。他們都是在回歸之旅中慢慢熟悉,最後成為彼此至親之人。不同的是,小雪人最後和家人團聚,而孤單的小企鵝又和小男孩一起回了家。
沒有血緣關係的愛,有時感情超過親人。電影《何以為家》中,小男孩贊恩從家裡逃出去後遇到了黑人母親,黑人母親對贊恩的照顧和關心甚至超過了他自己的親生父母。贊恩在影片中為數不多的幾次露出笑容也都是和黑人母親在一起時才能看到的。
原來,沒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之間也能產生如親人般的愛。比如,《遠在天邊》中的小男孩和小企鵝。他們不是親人,可彼此之間的感情卻猶如親人。
要知道,曾經想要把小企鵝送走的小男孩,那時急於擺脫這個小麻煩的心情是多麼迫切。在失物招領處理,當工作人員告訴他沒有人登記丟失過一隻企鵝時,小男孩失望又生氣地跺著腳,雙手叉腰,勸說工作人員再仔細看看登記本有沒有看錯。
當時急於送走的心有多迫切,如今捨不得分開的感情就有多深厚。
在途中,他們漸漸培養出了感情。在看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我感動到三次落淚。
小企鵝跳下船捕魚,還請小男孩吃。在它心裡,已經把小男孩當作了朋友,看做了親人,把他當成了同類。我想,當小男孩看到企鵝為他跳海捕魚,雖然他拒絕了,可他心裡也是很開心又感動的吧。
他們共同經歷海上的風暴。
驚濤駭浪捲起的時候,飄曳的孤單的小船在海面上搖擺不定,兩個人各自躲在木船的一頭。小男孩不小心掉下船去不見蹤影,小企鵝著急地跳下船到海中去尋找,當小男孩奮力爬上船後,發現小企鵝不見了,以為它是不小心掉到了海裡,便急切地尋找,幸好小企鵝回來了。
兩個人通力合作,奮力地划著船槳。
有時,陪伴可能是沉默的,沒有聲音,但你的內心能夠感受得到。
感謝導演沒有讓他們被風暴吹散和捲走,也感謝導演讓好心的章魚適時出現,在他們昏迷之際默默幫助了他們。
最後,任務完成!兩人握手告別。
望著小男孩獨自划船遠去,小企鵝眼神裡充滿了哀傷,像灌溉了四季的孤獨。不知它心裡是不是在想:這一分別,從此山高水長,也許再也沒機會見面了。
對於分別,小男孩又何嘗不難過呢?
本來心願達成,護送任務完成該是一件值得高興和慶祝的事,起碼心裡會感到很開心才對。可在回去的途中,他發現了海面上漂浮著小企鵝的箱子,打開箱子,裡面只有一組照片,是他們曾一起拍過的合照。
作為隨身攜帶的最貴重而唯一的行李,裡面只有照片,可見小男孩在小企鵝心中的分量和位置。
這合照對於小企鵝來說,彌足珍貴。既然被送回家的事情不可避免也不能阻止,那就留一件最珍視的作為紀念好了。
小男孩看著合照,心裡感動不已,想起這一路的相互陪伴,心裡開始不舍,繼而難過。他緊緊地抱著小企鵝的箱子,就像抱住小企鵝。在這一刻,他才徹底明白,那個小傢伙對他有多重要。
這時,他才醒悟,那個總是惹麻煩的小傢伙已經成為自己心裡認可的親人和朋友,它才不是什麼「麻煩精」,而是上天送給他的特別禮物,是生命中的恩賜,是他從此不能割捨的最重要的人。
於是,他奮力往回划船,爬上岸後拼命尋找,可是,放眼望去,哪裡還有小企鵝的蹤影呢?他心急如焚,他慌了神。
「從你走後,每個人都像你,可又都不是你。」
原來,告別比接受更難。
當他在數不清也看不清的企鵝群裡尋找那唯一與自己有關的小企鵝,我猜他深刻體會到了那句話,「人很多,卻都與我無關」。這是何等的孤寂與絕望。
令人欣慰的是,故事有個完美的結局,小男孩和小企鵝從此相依為命,彼此陪伴。當他們終於相擁喜極而泣的時候,這個一直面無表情、不善於表情達意的的小男孩,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旅途到這裡好像是真正的結束了,卻也更是開始。從此,世上多了一對彼此陪伴的人,少了一雙孤獨的人。
人們常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其實,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或者友情,陪伴都有著重要意義。
要問陪伴的意義是什麼?大概每個人的理解都不同。我記得看過這樣一句話:在生與死之間,是孤獨的人生旅程。
而如果有愛和陪伴在,這孤獨的旅程就因為有了溫暖的燈照耀而變得明亮美妙。
兩個個性鮮明又極其相似的人物,簡單又跌宕的故事情節,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但卻傳遞了一個不簡單的道理:所有的孤獨,都只是暫時的迷茫,它們終將找到歸去的方向。
對了,千萬記住,不要隨便送來找你的人回家,因為,很有可能你會在送他回家的路上發現自己已經漸漸離不開他。
結語:
這部短片當初是在聖誕節時播放給孩子們看的,不過我倒是覺得它更適合內心渴望愛的大人們看。在播出十多年後,它依然能給人們帶來許多感動和啟迪,得到高分和無數讚譽,獲得大獎都是實至名歸。
去看看吧,它猶如一陣清新的風,會給這個炎熱的夏日帶來一絲涼爽。
多少深刻的道理和感動都藏在這部二十多分鐘的動畫短片裡。
距離再遠,也總得有個郵編,屬於我們的地址;世界再大,也總會有個地方,接收我們的心情;人生再孤獨漫長,也總會有個人,願意陪我們度過。
朱光潛說:我不在生活以外別求生活方法,我不在遠處尋找生活的目的。世間少我一個,多我一個,這都無傷天地之和。然而如果你問我,人們生活在這幻變無常的世相中究竟為什麼?我說,生活就是為著生活。
我還想再加一句,生活,除了為著生活,還為著有人愛,有陪伴。你不必去遠方尋找,你只需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