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核心是自性,自性的本質是清淨空無,但又具有能思能動的屬性。自性到底是什麼,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已遠遠超出了語言文字的表述能力,只能用「不可思議」四字一筆帶過。
生命現象其實是心靈的遊戲,執著心是其背後的根本動力。
能量是不存在的;生命的動力以及星球、原子的旋轉其實都是心性幻力的結果,也就是執著心躁動的體現。一切皆在幻中,只是人們不肯承認。當然也是由於執著心的強化,形成主客觀對立,最後主觀屈從於客觀,而對客觀無能為力。其實,一切客觀都是執著心的自我限制。
修煉就是去掉執著心,但又不是把一切執著心都去掉。就像可見光在波譜範圍內只是一定幅度的存在,生命現象也是執著心頻率在一定範圍內的表現。當執著心去到相當相當程度,達到一個很高狀態的時候,它就超出了生命狀態。那時候還有波動的存在,從一般意義上講,我們把這個波動也叫做執著心;但是在我們的標準上看,此時的它已經不具有生命的特徵。所以佛修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向上修了,他要回向,返回來濟度眾生,管理一個小宇宙的範圍,所以佛才稱作宇宙第一生命。
眾生平等,自性同一。
自性的那個大宇宙本來什麼都沒有,只是由於小宇宙的存在,才顯示出大宇宙的存在。小宇宙是不同層次眾生的實有,是一個佛的主宰範圍,是佛之大空與眾生之大有合一共存的體現。在大宇宙裡,有無數個小宇宙,彼此相距遙遠。每一個小宇宙都有一個佛住持,這些佛的層次大體相當,又各有特點。
佛法是生命科學,運用這個規律,我們可以自控生命,決定自我狀態。就像佛經記載地藏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透露了什麼信息呢?他可以自我控制,自主決定什麼時候成佛,或暫時不成佛。這是生命真正的自由,可以自主決定,想要做什麼或不想做什麼。
修煉就是去執著心,但是很多時候人們並不知道執著心究竟是什麼。
人們對人生許多原則的堅守是潛移默化的,以至於人在不知不覺中恪守著那些原則卻不自知。有的時候人對這件事情很認真,有的時候人對那件事情很認真,人認為這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的,殊不知這正是一種執著。那麼,當我們醒悟之後,我們發現,原來「遊戲人生」才是真正不執著的狀態。
為什麼歷史上有許多忠臣不得好報,為什麼有許多奸佞小人卻如魚得水?好壞的概念有時候並不像人們以為表面的那樣。比如奸佞小人以自私之心謀私利,此方面為一大執著,但在不拘泥於原則、遊戲人生這方面卻又是一種達觀和瀟灑。忠直之士在德行上令人嘆服,卻在原則的恪守上過於死板,不能靈活變通,這也是一大執著;所以其中有的人命途多舛,動輒得咎。
真正的好不一定是人類這個層次認為的好。老子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低層次所遵守的道德在高層次上看是一種執著;心無執著才是心靈的純淨,才是至善的狀態。人類對善與惡兩種極端的執著自上而下越來越重,那善也含藏著執著,那惡也含藏著執著。這種善對於惡的鞭撻,其實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質上都包含了嚴重的問題。
一個執著心少的人是純淨的,本質上是好人,如做壞事,那是壞事,但不是壞人;當然,他要承擔做壞事的惡報。執著心多的人是汙濁的,本質上是壞人,如做好事,那是好事,但不是好人;當然,他也要享受做好事的善報。就像玉可以刻成鬼象,泥可以塑成佛像,泥與玉的本質未變,只是形式上有叫人鄙棄厭惡與稽首瞻仰的地方。
宇宙真相即是生命的奧秘,兩者並無區別。這些真理,人們皆以為遠在天邊,卻不料近在心底。只要返回自性,一切智慧本在。
人類的認知距宇宙真相不啻幾千萬億裡。悠悠萬世,幾人不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