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國家大劇院歌劇節·2012」正式開幕,國家大劇院製作的《漂泊的荷蘭人》率先與觀眾見面,該劇宏大的場面、震撼的舞美,導演強卡洛·德·莫納科打造的大片般的畫面感,以及演員們精彩的演唱,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舞美
奇幻布景令觀眾震撼
昨晚,《漂泊的荷蘭人》演出大幕一拉開,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波濤洶湧的大海,天空烏雲密布、電閃雷鳴,挪威船長的帆船在翻滾的巨浪中搖擺顛簸,整個舞臺被一種神秘、詭異的氣氛所籠罩。之前導演莫納科曾表示,「要讓觀眾坐在劇場中,品嘗到海水灌進口中鹹鹹的味道」。雖然已提前劇透,但當觀眾真正感受這種氛圍時,還是被震撼到。
隨著劇情的展開,主角荷蘭人登場,他駕駛的幽靈船從舞臺深處由遠及近、緩緩出現,越來越清晰。這艘長達13.6米、寬將近9米的巨船在海水的霧靄中夢一般現身,龐大的船頭直接面對觀眾,伴隨舞臺上延綿不斷的海浪效果,觀眾仿佛在看3D大片。有觀眾表示,「電影裡的畫面再真實也只是在銀幕中出現,但一艘真船迎面而來,感覺馬上就要衝向觀眾席了,很逼真,很刺激」。
第二幕珊塔房間的布景則充滿詩意的美感,這座房子完全被置於海面上,整個房間像是隨著海水在蕩漾流動。而隨著劇中重頭戲女主人公珊塔與荷蘭人相見,舞臺上6個分體木板組成的天花板和牆面緩緩揭開,房間瞬間變成了一座棧橋,背景是廣闊而寧靜的大海,給這對戀人互訴衷腸平添了浪漫氣息。
□結局
不直接投海營造浪漫
第三幕最大的看點無疑是珊塔與荷蘭人最後沉船的場面。之前,《漂泊的荷蘭人》在世界各地的版本中,都有不同的結尾,比如有珊塔與荷蘭人一起跳海的,有珊塔跳海荷蘭人沉船的。莫納科導演則選擇了一個另類的結局,珊塔與荷蘭人立在船頭,相擁在一起,然後船緩緩下沉,在盪氣迴腸的音樂中,畫面定格。這對戀人用極致浪漫和悽美的方式,完成了對愛的堅守。對這樣的結局方式,導演莫納科表示是他精心選擇的,他認為,一起跳海顯得太慘烈了,而兩人相擁著一起沉船感覺很浪漫、很溫馨。
國家大劇院《漂泊的荷蘭人》項目負責人也透露,對這個場景之前設計了很多的方案,但總覺得太過笨拙、靈動感不足,最後乾脆另闢蹊徑,採用「營造視覺錯覺」的方式,利用4臺升降機將船頭緩緩升起,同時船體下陷,這樣雙重的效果能在視覺上加大船體的傾斜之感,伴隨著緩緩合上的大幕與盪氣迴腸的音樂,營造出震撼的衝擊效果。
□演唱
發音純正唱腔地道
昨晚,演員們精彩的演唱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荷蘭人的扮演者託馬斯·卡則裡,他用堅實飽滿的唱腔和富於磁性的嗓音,成功塑造了荷蘭人這一角色。飾演珊塔的瑞典女高音伊娃·約翰森演唱也非常賣力,尤其是她在劇終前銳利的高音頗顯功底。而有著德國最佳歌劇院——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功勳歌手」稱號的亨德裡克·魯特林(飾演達蘭德)也展現了深厚的實力,純正的發音、地道的唱腔讓很多熟悉華格納歌劇的觀眾眼前一亮。
昨晚,在歌劇總監呂嘉的指揮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也呈現了一臺精彩的表演。國家大劇院合唱團面對自成立以來難度最大的合唱段落,也表現得非常突出,並獲得導演莫納科的讚賞。呂嘉表示,華格納作品的聲音呈現跟別的完全不一樣,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第一次演奏華格納的歌劇,表現非常出色。
□連結
國家大劇院歌劇節·2012
「國家大劇院歌劇節·2012」將從4月3日持續至6月28日,其間將展演包括華格納、威爾第在內的8部中外歌劇。其中大劇院自製劇目有《漂泊的荷蘭人》《假面舞會》《託斯卡》;大劇院原創劇目有《運河謠》。另有4部外邀劇目亮相,分別為福建省歌舞劇院原創歌劇《土樓》、中國歌劇舞劇院出品的《紅河谷》、中央歌劇院版《唐豪塞》、韓國國立歌劇院帶來的《藝術家生涯》。
另外,歌劇節上還有一件盛事,就是多明戈歌劇聲樂大賽將首次來華舉辦,並以國家大劇院作為其登陸中國的第一站。多明戈歌劇聲樂大賽自1993年創建至今已是第20屆,何塞·庫拉、維拉宗、廖昌永、和慧等眾多活躍在當今歌劇舞臺上的明星都因這一比賽成名。6月4日至10日,北京觀眾將有機會與歌劇大師多明戈共同見證新星的誕生,多明戈還將親自執棒決賽音樂會。
本報記者許青紅 本報記者吳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