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城市發展的命脈,
完善的綜合交通體系更彰顯著
一座城市的品質和能級。
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
主線起點位於西海岸新區淮河東路
千山南路路口以東,
終點位於市北區杭州支路
新冠高架路口以東,
主線雙向六車道,全長約17.9公裡。
該項目目前正全速推進,西海岸抓住契機,出臺《第二海底隧道西岸端道路交通銜接規劃方案徵求意見稿》,旨在重構新區重大交通基礎體系,統籌推進城市路網、高速公路等交通建設,以全新交通格局,擴大第二海底隧道在西海岸的服務範圍,暢通西海岸發展之路。
近日,該方案通過專家評審,下一步,將根據規劃對具備實施條件的路段進行立項、並逐步組織實施。近期將首先啟動部分高架拓寬工程。
西海岸與膠東機場直連的「三快(紅線)三主(藍線)」通道
規劃重構的西海岸新區路網體系
高 速 公 路
現狀:對外公路通道能力不足
高速公路作為經濟發展的血脈,在對沿線的資源開發、物流、產業結構的調整、招商引資、橫向經濟聯合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目前,我區僅有青蘭高速、瀋海高速和膠州灣高速3條對外高速公路。其中,只有青蘭高速雙向6車道,其他均為雙向4車道,瀋海高速車流量已經飽和。另外,新區內高速公路僅有10個收費口,對新區的服務能力有限。
普通國省幹道也承擔著很大部分的對外交通功能,但我區內的國省道如G204、黃漁路、雙積路、膠州灣隧道等交通壓力大,尖峰時段交通擁堵嚴重。
方案:新建3條高速,提升已有高速通行能力
針對對外公路現狀,提出了增強對外聯繫通道,融入半島交通一體化的規劃方案。首先,將加快推進明董高速、董梁高速和濟青中線高速建設工作,增強新區對外高速通道,推進半島交通一體化。
在已有高速公路基礎上,拓寬瀋海高速、2號疏港高速和膠州灣高速,提升通行能力。規劃研究2號疏港高速西延,加強新區與魯南地區的快速聯繫;研究2號疏港高速市政化改造、膠州灣高速(黃島-上合段)實施疏港貨車費用減免的可能性。
機 場 通 道
現狀:缺少與膠東機場直連快速通道
位於膠州(區)的青島膠東國際機場目前正在緊張建設中,開通後,將成為「面向日韓地區的門戶機場」「區域性樞紐機場」。
目前,西海岸新區東區至機場的主要通道有2條,分別為疏港高架(江山路)-膠州灣高速-機場高速及崑崙山路-交大大道-營舊路;西區至機場主要通道有3條,瀋海高速-青銀高速-機場高速、G204-福州路以及2號疏港高速-膠州灣高速-機場高速。
這幾條機場通道都有相同的特點,即偏離主城區,繞行距離較多,耗費時間長。
方案:規劃3條快速通道,開通短交路列車
針對我區缺乏與機場直接聯繫的快速通道的現狀,方案規劃構建多方式、多通道的連接機場路徑。
公路方面,規劃形成「三快三主」通道。「三快」為膠州灣高速-機場高速、瀋海高速-機場南快速路,明董高速-濟青中線高速-機場南快速路;「三主」為G204-膠州東路、珠宋路-尚德大道-膠州東路和崑崙山路-交大大道-營舊路。
同時,規劃建設直達機場的快速軌道。開行青島西站至膠東機場短交路列車,可實現30分鐘內直達機場;推動軌道交通12號線和12號支線立項建設,研究13號線-12號線-12號支線過軌運行,無需換乘直達機場,董家口至機場全程時長約2小時,東區1小時直達機場。
城 區 路 網
現狀:城區路網密度低,高快速路網建設滯後
城市道路網是發揮城市土地效益的重要基礎支撐,也是有效滿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前提條件。其中,路網密度是城市道路網的主要宏觀指標之一,合理密度是提高路網交通承載能力的基礎。
經調查,目前,新區目前路網密度約為3.8公裡/平方公裡,遠低於《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標準》中給出的8.0公裡/平方公裡的建議值,次支路網密度也僅僅達到規範要求的一半左右。
城區路網密度低,快速路網的建設也存在滯後且東西區通道能力不足的問題。其中,核心區高快速路網密度僅0.12公裡/平方公裡,實施率僅38.6%,高快速路網未形成體系。東西區通行能力不足,目前僅有濱海大道、東嶽路-長江路、開城路3條通道,尖峰時段東西區交通擁堵現象常發。
方案:打造3條主軸線,通過「兩快三主」疏通東西
為解決現狀新區道路系統存在的問題,依託第二海底隧道建設契機,我區規劃重構新區路網體系,打造3條交通發展軸線,分別為膠州灣大橋-瀋海高速、第二海底隧道-2號疏港高速-大珠山路-海西路、膠州灣隧道-嘉陵江路快速路-崑崙山路-開城路-海西路。計劃依託這3條交通主軸線構建起承接橋隧,串聯東、西、董家口三區的骨幹路網,實現區內成網。
其中,膠州灣大橋與第二條海底隧道之間重點通過崑崙山路快速路、江山路快速路-太行山路快捷路、疏港高架-衡山路快捷路實現互聯互通,形成網絡化快速路網體系。
為提升新區東西道路通行能力,將構建「兩快三主」的骨幹道路體系。「兩快」為朝陽山路-開城路-長江路(快捷路);濱海大道(快捷路);「三主」為開城路-長江路;珠江路-靈海路;薛館路-靈山灣路。
提升後,車道數由現狀20條增加至34條,東西區辦公中心間行程(18.5公裡)縮短至30分鐘左右。
疏 港 交 通
現狀:疏港貨運交通穿城,交通品質不高
擁有亞洲首座全自動化碼頭的前灣港區每年約有1500萬TEU貨櫃通過公路集疏港,致使港區與後方堆場、後方堆場與外源點之間集卡貨車運輸頻繁,導致大量集卡貨車運行在港區周邊。淮河路、黃張路、茂山路、團結路、崑崙山路等地面路客貨混行,局部節點交通擁堵嚴重。
方案:管控港區周邊用地,集約疏港貨運通道
合理布局疏港及物流設施,推進應用空鐵等新型疏港交通方式,形成以新區港口為核心,輻射黃河流域的綜合交通網絡。將貨櫃堆場集中布局在澎湖島街-淮河路-疏港高架-漢江路區域內。並對港區周邊用地進行用地管控,上述範圍外嚴禁新增貨櫃堆場用地,範圍內實施北港堆場集中優化、南港堆場提質增效。
為構建客貨分離的品質交通規劃形成集約疏港貨運道路,規劃新建疏港專用路,與疏港高架-膠州灣高速和2號疏港高速形成3條集約疏港通道。同時,完善內部疏港通道,重點打通灣底主幹路至茂山路,千山南路至北港區,拓寬疏港高架至雙向8車道,實施通河路-疏港高架北向匝道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