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成分是什麼?主要來自植物燃燒
(長江日報 記者金濤 通訊員王勇 鄢祖海)霧霾的核心到底是什麼?昨日,環保部門運用最先進的分析儀器在短時間內判斷,導致出現此次霧霾最主要的汙染物為碳顆粒,普遍產生於秸稈等植物的燃燒過程中。
早上7時許,當空氣中出現霧霾時,環境監測人員就加強對空氣的監測,並取樣進行分析。霧霾是由細微顆粒物為核心,凝聚水分而成,似霧似煙。
以往我市出現霧霾時,其核心多是揚塵、汽車尾氣等細微汙染物。
昨日10時左右,全國第三座「空氣品質超級監測站」——位於漢口香江路的監測站拿出分析結果:空氣中的植物性有機碳濃度發生突變,濃度值比正常值驟增5倍。專家解釋,植物性有機碳是秸稈、麥草等植物燃燒後產生的特定有機物。由此可以判斷,汙染物的來源是植物燃燒。
與此同時,環境監測顯示,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其他物質的濃度未出現異常變化。
這個結果進一步說明,空氣中並沒有出現氯氣、氨氣等化學物質。網絡上傳言的所謂化工廠氯氣洩露、鍋爐爆炸等等謠言,也得以澄清。
黃色霧霾怎麼來?鄰省煙霧奔襲江城
(長江日報 記者李俊 通訊員胡芳玉 劉火勝) 「以前江城的霧霾天氣都是白色,為什麼這次是黃色的?」昨日,氣象專家向記者詳解,出現此次罕見黃色霧霾天氣,應該是鄰省的煙霧以8-12/秒飛速「奔襲」江城。
昨日,市氣象局專家會商了黃色霧霾形成的天氣原因。根據最新觀測資料顯示,昨天上午我市大氣狀態穩定,風速較小,溼度大,出現了逆溫現象,不利於近地面層的煙霧擴散。
專家介紹,一般情況下,大氣溫度隨著高度增加而下降,就是說在數千米以下,總是低層大氣溫度高、高層大氣溫度低,顯得「頭重腳輕」。這種情況容易致大氣層發生上下翻滾即「對流」運動,可將近地面層的汙染物向高空乃至遠方輸散,從而使城市空氣汙染程度減輕。可是在某些天氣條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氣結構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現象,「頭輕腳重」從而導致大氣層次結構穩定,這就是「逆溫」現象,導致大氣層像厚厚的被子罩在我們城鄉上空,上下層空氣減少了流動,近地面層大氣汙染物「無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動,越積越多,空氣汙染勢必加重。
專家說,在這種天氣條件下,顆粒物累積形成遮陽層,陽光在汙染物中多次折射和反射,導致天空呈現土黃色,形成了籠罩江城的黃色霧霾天氣。
氣象專家還根據氣象監測分析煙霧來源。據氣象監測顯示,安徽、河南等地的麥收區出現了大量的煙霧天氣,從華北到長江中遊1500-3000米上空為東北風8-12米/秒,有利於北方有害顆粒物向南輸送。同時,環保部衛星遙感圖片發現,我省丹江口和河南等地發現多處著火點。
氣象專家解釋,在天氣雲圖上昨日武漢一帶為輻散下沉區。這意味著高空輸送的有害顆粒物在武漢地區極易下沉,加上江城地面的溼度大,水汽充分,所以鄰省的煙霧奔襲到武漢後,下沉到地面形成了黃色的霧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