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大反例合集

2021-02-22 算法與數學之美

     數學猜想並不總是對的,錯誤的數學猜想不佔少數。只不過因為反例太大,找出反例實在是太困難了。這篇文章收集了很多「大反例」的例子,裡面提到的規律看上去非常誘人,要試到相當大的數時才會出現第一個反例。

 圓上有 n 個點,兩兩之間連線後,最多可以把整個圓分成多少塊?

    

     上圖顯示的就是 n 分別為 2 、 3 、 4 的情況。可以看到,圓分別被劃分成了 2 塊、 4 塊、 8 塊。規律似乎非常明顯:圓周上每多一個點,劃分出來的區域數就會翻一倍。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看看當 n = 5 時的情況:

    

     果然不出所料,整個圓被分成了 16 塊,區域數依舊滿足 2n-1 的規律。此時,大家都會覺得證據已經充分,不必繼續往下驗證了吧。偏偏就在 n = 6 時,意外出現了:

    

     此時區域數只有 31 個。

     1772 年,Euler 曾經發現,當 n 是正整數時, n2 + n + 41 似乎總是素數。事實上,n 從 1 一直取到 39,算出來的結果分別是:

    43, 47, 53, 61, 71, 83, 97, 113, 131, 151, 173, 197, 223, 251, 281,

     313, 347, 383, 421, 461, 503, 547, 593, 641, 691, 743, 797, 853,

     911, 971, 1033, 1097, 1163, 1231, 1301, 1373, 1447, 1523, 1601

     這些數全都是素數。第一次例外發生在 n = 40 的時候,此時 402 + 40 + 41 = 402 + 40 + 40 + 1 = (40 + 1)(40 + 1) = 41 × 41。

     xn - 1 的因式分解

     x2 - 1 分解因式後等於 (x + 1)(x - 1) 。 x20 - 1 分解因式後等於

    (x - 1) (x + 1) (x2 + 1) (x4 - x3 + x2 - x + 1) (x4 + x3 + x2 + x + 1) (x8 - x6 + x4 - x2 + 1)

     對於所有的正整數 n , xn - 1 因式分解後各項係數都只有可能是 1 或者 -1 嗎?據說有人曾經算到了 x100 - 1 ,均沒有發現反例,終於放心大膽地做出了這個猜想。悲劇的是,這個猜想是錯誤的,第一個反例出現在 n = 105 的情況, x105 - 1 分解出來等於

    (x - 1) (x2 + x + 1) (x4 + x3 + x2 + x + 1) (x6 + x5 + x4 + x3 + x2 + x + 1)

     (x8 - x7 + x5 - x4 + x3 - x + 1) (x12 - x11 + x9 - x8 + x6 - x4 + x3 - x + 1)

     (x24 - x23 + x19 - x18 + x17 - x16 + x14 - x13 + x12 - x11 + x10 - x8 + x7 - x6 + x5 - x + 1)

     (x48 + x47 + x46 - x43 - x42 - 2 x41 - x40 - x39 + x36 + x35 + x34 + x33 + x32 + x31 - x28

     - x26 - x24 - x22 - x20 + x17 + x16 + x15 + x14 + x13 + x12 - x9 - x8 - 2 x7 - x6 - x5 + x2 + x + 1)

     下面是當 n 較小的時候, n 與 2n - 2 的值。

    

     似乎有這樣的規律: n 能整除 2n - 2 ,若且唯若 n 是一個素數。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們無疑有了一種超級高效的素數判定算法( 2n 可以用二分法速算,期間可以不斷模 n )。國外數學界一直傳有「中國人 2000 多年前就發現了這一規律」的說法,後來發現其實是對《九章算術》一書的錯誤翻譯造成的。再後來人們發現,這個規律竟然是錯誤的。第一個反例是 n = 341,此時 341 能夠整除 2341 - 2 ,但 341 = 11 × 31 。

     事實上,根據 Fermat 小定理,如果 p 是素數,那麼 p 一定能整除 2n - 2。不過,它的逆定理卻是不成立的,上面提到的 341 便是一例。我們把這種數叫做以 2 為底的偽素數。由於這種素數判定法的反例出人意料的少,我們完全可以用它來做一個概率型的素數判定算法。事實上,著名的 Miller-Rabin 素性測試算法就是用的這個原理。

     定義 f(n) = f(n - 2) + f(n - 3) ,其中 f(1) = 0 , f(2) = 2 , f(3) = 3 。這個數列叫做 Perrin 數列。

    

     似乎有這麼一個規律: n 能整除 Perrin 數列的第 n 項 f(n) ,若且唯若 n 是一個素數。如果這個規律成立的話,我們也將獲得一個效率非常高的素數檢驗方法。根據 MathWorld 的描述,1899 年 Perrin 本人曾經做過試驗,隨後 Malo 在 1900 年, Escot 在 1901 年,以及 Jarden 在 1966 年都做過搜索,均未發現任何反例。直到 1982 年, Adams 和 Shanks 才發現第一個反例 n = 271 441 ,它等於 521 × 521 ,卻也能整除 f(271 441) 。下一個反例則發生在 n = 904 631 的時候,再下一個反例則是 n = 16 532 714 。這種反例被稱為 Perrin 偽素數。

     說到大反例,這是我最喜歡舉的例子。下面是大於 1 的正整數分解質因數後的結果:

    2 = 2

     3 = 3

     4 = 2 × 2

     5 = 5

     6 = 2 × 3

     7 = 7

     8 = 2 × 2 × 2

     9 = 3 × 3

     10 = 2 × 5

     ...

     其中,4、6、9、10 包含偶數個質因子,其餘的數都包含奇數個質因子。你會發現,在上面的列表中一行一行地看下來,不管看到什麼位置,包含奇數個質因子的數都要多一些。1919 年,George Pólya 猜想,質因子個數為奇數的情況不會少於 50% 。也就是說,對於任意一個大於 1 的自然數 n ,從 2 到 n 的數中有奇數個質因子的數不少於有偶數個質因子的數。這便是著名的 Pólya 猜想。

     Pólya 猜想看上去非常合理――每個有偶數個質因子的數,必然都已經提前經歷過了「有奇數個質因子」這一步。不過,這個猜想卻一直未能得到一個嚴格的數學證明。到了 1958 年,英國數學家 C. B. Haselgrove 發現, Pólya 猜想竟然是錯誤的。他證明了 Pólya 猜想存在反例,從而推翻了這個猜想。不過,Haselgrove 僅僅是證明了反例的存在性,並沒有算出這個反例的具體值。Haselgrove 估計,這個反例至少也是一個 361 位數。

     1960 年,R. Sherman Lehman 給出了一個確鑿的反例:n = 906 180 359。而 Pólya 猜想的最小反例則是到了 1980 年才發現的:n = 906 150 257。

     Fermat 大定理還能推廣嗎?

     Fermat 大定理說,當 n > 2 時,方程 xn + yn = zn 沒有正整數解。 Euler 曾經猜想,當 n > k 時,方程 x1n + x2n + … + xkn = yn 都沒有正整數解。 1986 年,Noam Elkies 給出了方程 x4 + y4 + z4 = w4 的一個正整數解,從而推翻了這個猜想。這個反例是:2 682 4404 + 15 365 6394 + 18 796 7604 = 20 615 6734 。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1111, 1212, … 都不是完全平方數。有沒有什麼數,把它連寫兩次後,正好是一個完全平方數呢?有。第一個這樣的數是 13 223 140 496 ,把它連寫兩次將得到 1 322 314 049 613 223 140 496 ,是 36 363 636 364 的平方。第二個這樣的數則是 20 661 157 025 ,它對應了 45 454 545 455 的平方。

     總是相等嗎?

     下面是 n 為正整數時, 2 / (21/n - 1) 取上整的結果與 2n / ln(2) 取下整的結果:

    

     這兩者的結果總是相等嗎?不是的。第一個反例是 n = 777 451 915 729 368,前者算出來的結果是 2 243 252 046 704 767 ,但後者是 2 243 252 046 704 766 。下一個反例則出現在 n = 140 894 092 055 857 794 的時候。

     至今仍未找到的反例

     有沒有什麼猜想,明明已經被推翻了,所有人都知道存在反例,但因為反例實在是太大了,直到現在仍然沒有找到呢?有。下面這張表展示了 n 取不同值時 pi(n) 和 li(n) 的值,其中 pi(n) 表示不超過 n 的素數的個數,li(n) 則是對數積分 ∫0n dx/ln(x) 。

    

     pi(n) 是否永遠小於 li(n) 呢?1914 年,Littlewood 證明了存在一個大數 n 使得 pi(n) ≥ li(n) ,不過卻並沒有給出一個具體的 n 值來。1955 年,Skewes 給出了這樣的 n 值的一個上界:在 10^(10^(10^963)) 以內,必有一個滿足 pi(n) ≥ li(n) 的 n 。

     雖然數學家們正在不斷地改進上界(目前的上界大約是 e727.9513 ),但仍然無法找出一個具體的 n 來。原因很簡單――這個反例實在是太大了。

相關焦點

  • 千萬不要迷信規律:大反例合集
    數學猜想並不總是對的,錯誤的數學猜想不佔少數。
  • 反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改善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
    數學中舉出某一個命題的反例,就是需要陳述滿足問題 的含義,但結論不成立。給出命題的一個反例就是質疑這個 命題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只用舉出一個反例就能幫助學生判 斷命題中的結論是否正確,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初中數學教學 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對於學生理解和感悟問題也是 必不可缺的。
  • 專訪菲爾茲獎得主高爾斯:漫遊音樂與數學,發現古老猜想反例
    在另一次人生中,他認為自己或許會與熱愛數學的作曲家父親互換身份,成為一位音樂家。這位劍橋大學純數學與數理統計系研究教授、《普林斯頓數學指南》、《牛津通識讀本:數學》作者曾在音樂和數學的天地間漫遊,直到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課堂上,他發現了巴拿赫空間並被深深吸引。大多數巴拿赫空間是無窮維空間,可看成通常向量空間的無限維推廣。
  • 初中數學:幾何經典難題合集(附答案),提前掌握,期末考領先!
    初中數學:幾何經典難題合集(附答案),提前掌握,期末考領先!幾何是初中數學學習中的一大重難點,作為中考數學考試中的一個必考知識點,我們很多同學在面對幾何題的時候,往往找不準方向,沒有解題思路,不知道如何下手。都覺很難,很容易就丟分。
  • 重磅 | 費馬大定理有反例?你怎麼看?
    在動畫片《辛普森一家》中,辛普森曾經構造出費馬大定理的一個「反例」:
  • 初中數學:考試中常考的公式定理合集,附2019中考數學衝刺押題卷
    初中數學考試成績好不好,主要看你對於數學教材上的公式、定律運用是否熟練,我們都知道公式和定理是數學學習中必學內容,解答數學題,基本上也都是圍繞著公式定理展開,在初中數學裡,對純粹考查計算能力的題目在逐漸減少。大部分題目都是圍繞著公式定理展開。
  • 小學一年級數學思維訓練題合集!難度適中,聰明的爸媽早已收藏好
    小學一年級數學思維訓練題合集!難度適中,聰明的爸媽早已收藏好就數學這門學科而言,在小學一二年級這樣的低年級階段,其實最主要的學習任務就是對數字的認知,包括加減法和混合運算等。因為數學這門科目到了小學中高年級階段後,會學習難度更大的知識點,而且還會有應用題等題型,因此思維解題能力不夠的話,肯定是難以跟上學習節奏的。所以我建議最好是從小就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解題能力,一方面能鞏固基礎,像公式定理和概念性知識等也能很好地掌握,另一方面也能從小對數學題型有一個了解。今天老師特地整理了,小學一年級數學思維訓練題合集!
  • 三年級下冊語文數學英語期末試卷合集,趁早列印,難得的好資料!
    三年級下冊語文數學英語期末試卷合集,趁早列印,難得的好資料!眼看著期末考試也快到了,不知道各位三年級小朋友的期末複習工作,進行得怎麼樣了呢?是「書讀百遍」還是「按兵不動」?為幫助同學們更好地進行三年級期末複習,下附一份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數學英語期末試卷合集,趁早列印,難得的好資料!家長最好是這幾天找時間將其列印出來,現在多練,說不定期末能遇到原題呢!文末附有完整版下載(100%免!費!)
  • 「中考」初中數學相似模型合集解析16——45°模型講解
    相信同學們把這姜姜老師整理的相似模型合集學習完以後再遇到這樣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往期精彩內容:初中數學相似模型合集解析——A及8字模型初中數學相似三角形解析——平行A與X共存模型初中數學相似模型合集解析——斜A及斜8字模型中考數學相似模型解析6-7——母子模型及射影定理中考初中數學相似模型合集解析8-9——反射型及共享型模型
  • 永遠都存在反例的網絡文學理論
    當然,這裡必須補充一點,所謂的反例,必須是能成立的反例,或者說,照這麼寫,依舊能成功,能紅,這才是真正的反例。好比規則說,戰鬥時槍口要對準敵人,我們偏偏要把槍口對準自己,然後一槍自殺,這算不上是反例。 仔細想想,其實真的想不出什麼規則是絕對沒反例的。
  • 高中數學所有公式和考點難度超級合集!獻給所有高中生
    高中數學所有公式和考點難度超級合集!獻給所有高中生 1.
  • 三年級數學下冊:《面積和面積單位》練習題合集,掌握解題技巧!
    面積的相關知識點是三年級數學的重難點,對所有學生來講,這一知識點是值得認真對待的。對於小學低年級孩子來說,如何學好數學對今後的能力養成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思維水平和分析能力上。那麼小學低年級數學的學習方法是什麼呢?
  • 53年歷史的猜想被否定,數學家找到赫德涅米猜想反例
    在今年9月,俄羅斯數學家雅羅索夫·什託夫(Yaroslav Shitov )發表了一篇僅三頁的論文,論文中,其發現了一個有53年歷史的圖論領域中的猜想的反例,從而推翻推翻了這一猜想,這個猜想名為:史蒂芬·赫德涅米猜想(Stephen Hedetniemi conjecture)。
  • 90後大四學生「破解」60年未解世界數學難題—新聞—科學網
    王驍威 韶關學院大四學生王驍威在6個月的時間裡,獨自成功論證了世界數學界自上個世紀提出的一個著名猜想——「僅用1表示數問題中的素數猜想」的不成立性。談起對數學的迷戀,王驍威說:「我小時候並沒有對數學特別感興趣,這一切都應該源於初中時候的數學教師李崇英對我的指導與關愛。當時我在一間普通中學上初中,教數學的李老師對我所有的問題幾乎有問必答,每次都不厭其煩地為我解析。碰上一時無法回答的,他也會自己回去解題後,再找時間細心地為我解釋。他啟發了我對數學的熱愛,他告訴我數學永遠不止一個正確答案。
  • 初中開學季,中考數學相似模型合集解析——一線三等角及變式模型
    (3)數學老師讚賞了他們的探索精神,並鼓勵他們運用這個知識來解決問題:如圖3,F是∠BAC角平分線上的一點,且△ABF和△ACF均為等邊三角形,D、E分別是直線m上A點左右兩側的動點(D、E、A互不重合),在運動過程中線段DE的長度始終為n,連接BD、CE,若∠BDA=∠AEC=∠BAC,則△DEF的周長是()
  • 否定命題的方法:一個反例足矣
    說明一個命題是假命題,很簡單,找出一個反例就可以了。本題中,滿足條件的反例有無窮多組,隨便寫出一組即可。不等式問題,要求掌握不等式的重要性質,常用的有:對稱性、傳遞性、可加性,可乘性等等。
  • 8大法寶教你搞定數學選擇題
    在考研數學中,選擇題共有八道,每題四分,題目雖然小,但是分值不可小覷。下面就是整理的2017考研數學:搞定數學選擇題的幾大法寶,希望能夠幫到2017年參加考研的眾考生們。
  • 初中數學相似模型合集解析——斜A及斜8字模型
    如您對本文有更多更好的建議,請評論留言往期精彩內容:初中數學相似模型合集解析——A及8字模型初中數學相似三角形解析——平行A與X共存模型最值模型之最大張角(最大視角,米勒定理)姜姜老師講解:幾何最值模型——最大張角(中考考點)(視頻講解)幾何最值模型經典例題講解:費馬點
  • 90後破解60年未解數學難題 因未過四級不能保研
    圖為:王驍威   名不見經傳的廣東韶關學院大四學生王驍威成功破解了國際數論學界的一個猜想但他偏科,英語沒過四級,還錯過了考研報名,想繼續研究數學的他如今面臨無學可上的尷尬。   鑽研4個月發現反例   成功推翻國際猜想   王驍威出生於1990年,是韶關學院數學系大四學生。
  • 教師考點 | 關於「正例、反例、變式」考點清單(視頻+試題)
    反例D. 正例2、在教「魚」的概念時,用鯽魚、草魚說明「終生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是「魚」這一概念的本質特徵,這是適當地運用了()。A. 反例B. 正例C. 概念D. 比較3、教授「鳥」的概念時,以麻雀、雞、蝙蝠為例是為學生提供()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