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全國自考04729大學語文歷年真題及答案匯總
一、單選題
1.《秋水》中,與「中國之在海內」形成類比的是()
A.礨空之在大澤
B.稊米之在大倉
C.毫末之在於馬體
D.爾向之自多於水
2.下列《論毅力》所提到的事例中,引自《孟子》的是()
A.操舟
B.為山
C.掘井
D.平地
3.下列《咬文嚼字》所引的例句中,被作者稱讚為「點鐵成金」的一句是()
A.你這革命家的風度
B.嘗見草中有虎,射之,沒鏃。視之,石也
C.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D.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5.下列《垓下之圍》的情節中,暗示了項羽眾叛親離的是()
A.四面楚歌
B.東城快戰
C.拒渡烏江
D.慷慨自刎
7.《紀念傅雷》一文稱讚傅雷為「儒家之剛者」,是因為他()
A.性直好怒
B.堅持真理
C.一怒而死
D.教子嚴厲
8.《都江堰》一文認為都江堰勝過長城,所反映的人文理念是()
A.尊崇更加悠久的歷史遺蹟
B.推崇為民造福的從政精神
C.顯示人類馴服自然的信心
D.讚賞民間宗教的世俗精神
10.《陌上桑》誇夫一節運用的描寫手法是()
A.側面映襯
B.借景烘託
C.鋪陳誇飾
D.比興象徵
11.下列《飲酒》(其五)的詩句中,表現了「無我之境」的是()
A.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B.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C.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D.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12.《行路難》(其一)中借人物舉止抒情的詩句是()
A.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C.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D.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13.下列《長恨歌》詩句中,寫唐玄宗還京路上哀思楊妃的是()
A.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B.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C.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D.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15.《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的抒情方法是()
A.借敘事抒情
B.借比喻抒情
C.借典故抒情
D.借象徵抒情
16.《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的詞句中,作者對自己一直忠心報國卻始終不被重用的自喻性寫照是()
A.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B.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C.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D.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17.下列《一句話》的意象中,喻指蘊藏著巨大力量的民眾的是()
A.鐵樹
B.火山
C.青天
D.霹靂
18.《雨巷》中,「雨的哀曲」所象徵的是()
A.美麗、高潔、愁怨
B.漫漫長路、狹窄天地
C.等待、希望、追求
D.環境悽苦、遭際不幸
19.《寶黛吵架》中負氣砸玉的人是()
A.寶玉
B.黛玉
C.襲人
D.紫鵑
20.《金鯉魚的百襉裙》中,對金鯉魚的悲慘命運起到了側面烘託作用的情節是()
A.許大太太要求穿旗袍
B.龔嫂子質疑金鯉魚穿百襉裙
C.珊珊欣賞百襉裙
D.振豐出國留學
4.《馮諼客孟嘗君》一文出自《戰國策》中的()
A.齊策
B.楚策
C.魏策
D.秦策
6.《馬伶傳》一文具有時政諷刺意味,所諷刺的對象是()
A.金陵士女
B.李伶
C.嚴嵩
D.顧秉謙
9.《我與地壇》第三部分中四季描寫的表現手法是()
A.對比
B.襯託
C.誇張
D.象徵
14.《早雁》「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的深層含義是()
A.期望收復失地
B.告誡難民暫勿北歸
C.同情失寵皇后
D.悲嘆自己難立邊功
二、多選題
4.下列《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的意象中,展現了祖國貧窮落後歷史面貌的有()
A.古蓮的胚芽
B.失修的路基
C.神話的蛛網
D.燻黑的礦燈
E.乾癟的稻穗
1.《寡人之於國也》的寫作特點有()
A.結構嚴謹
B.先揚後抑
C.善用比喻
D.廣徵博引
E.多用排比
5.下列小說中運用了喜劇手法的有()
A.《嬰寧》
B.《寶黛吵架》
C.《斷魂槍》
D.《苦惱》
E.《麥琪的禮物》
2.下列文章中,作者於敘事之外直接發表評論以揭示主題的有()
A.《垓下之圍》
B.《張中丞傳後敘》
C.《種樹郭橐駝傳》
D.《先妣事略》
E.《馬伶傳》
3.《西湖七月半》中的五類看月之人,未與「吾輩」「同坐」看月的有()
A.樓船簫鼓,峨冠盛筵,燈火優傒,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
B.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笑啼雜之,環坐露臺,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
C.亦船亦聲歌,名妓閒僧,淺斟低唱,弱管輕絲,竹肉相發,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D.不舟不車,不衫不幘,酒醉飯飽,呼群三五,躋入人叢,昭慶、斷橋,口梟乎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
E.小船輕幌,淨幾暖爐,茶鐺旋煮,素瓷靜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樹下,或逃囂裡湖,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作意看月者
三、詞語解釋題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彘:
3. 而順逆兩境又常相間以迭乘 迭乘:
6. 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 講:
9. 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餘則茫然矣 追惟:
10. 勁厲的寒風在時斷時續的頹壁殘垣間呼嘯 垣:
2. 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 任士:
7. 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 憐:
4. 後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 記:
8.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一葦:
5. 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為若德:
四、簡析題
1. 閱讀《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方今風俗日偷,道德淪喪,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諸君肄業大學,當能束身自愛。然國家之興替,視風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設想。故必有卓絕之士,以身作則,力矯頹俗。諸君為大學學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責無旁貸,故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勵人。 A.這段文字論述的論題是什麼? B.這段文字對北大學生提出了什麼要求? C.說明這段文字的語言特點。
3. 閱讀《秋夜》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鬼睒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藍,不安了,仿佛想離去人間,避開棗樹,只將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東邊去了。而一無所有的乾子,卻仍然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樣地日夾著許多蠱惑的眼睛。? A.指出本段文字採用的主要修辭手法。 B.本段文字的主要表現方法是什麼?並作具體分析。 C.本段文字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精神?
2. 閱讀《前赤壁賦》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A.本文屬於文賦,它的語言特點是什麼? B.指出本段文字中的水、月、清風等景物描寫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C.這段文字體現了蘇軾什麼樣的人生態度?
4. 閱讀《聲聲慢》(尋尋覓覓),回答問題: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A.這首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處境? B.指出上片是借何種景物來抒寫愁情的。 C.寫出詞中的一個呼告句。
5. 閱讀《哦,香雪》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七點鐘,火車喘息著向臺兒溝滑過來,接著一陣空哐亂響,車身震顫一下,才停住不動了。姑娘們心跳著湧上前去,像看電影一樣,挨著窗口觀望。只有香雪躲在後邊,雙手緊緊捂著耳朵。看火車,她跑在最前邊;火車來了,她卻縮到最後去了。? A.說明火車停靠臺兒溝的象徵意義。 B.說明本段文字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C.本段描寫體現了香雪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五、作文題
1.根據你對城市的理解或想像,以《城市的顏色》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熱點關注:各省2019年10月自考準考證列印時間 |2019年4月各省自考考試真題及答案匯總
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