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長沙訊 一所好學校,校長是靈魂,師資是保障。嶽陽一所民辦中學籌建之初就開出了 50 萬最高年薪,從全國吸引優秀師資。這樣的薪資水準不止在嶽陽,在省會長沙的基礎教育學校中也是 " 高高在上 " 的。栽下梧桐樹,引來了金鳳凰。這所學校成功從全國招到 55 名優秀教師,其中不僅有清華、北大本科畢業生,甚至吸引到了中科院博士生。有意思的是,其中兩位都是從師大附中走出去的高材生,抱著對母校濃濃的感情又回到了母校。
4 月 26 日,嶽陽平江縣新建的湖南師大附屬頤華學校(簡稱 " 師大頤華 ")迎來了首批加盟的骨幹名師和知名院校優秀大學畢業生。這 55 名 " 頤華人 " 從 1200 多位應聘報名的教師中遴選而出,他們中有國際奧賽金牌教練、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校長、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教學能手、教育部國培專家、物理奧賽亞洲金牌、國際基因工程大賽金獎獲得者、國際珠寶作品設計大賽銅獎獲得者、劍橋大學 TKT 教學能力考試滿分獲得者、省級 " 十百千 " 培養工程名師、省級優秀共產黨員、省級骨幹教師、省級教學能手、省級優秀大學畢業生、全省遊泳冠軍、市級卓越教師、市級十大傑出青年、市級 " 三八 " 紅旗手、市級優秀班主任等,本科學歷 100%,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達 33%,可謂藏龍臥虎,名師薈萃。
見面會上,50 多名新進教師從董事長曾泰悟和校長彭榮宏手中接過了教師聘任書,成為這所新學校名副其實的 " 拓荒者 "。
在眾多 " 拓荒者 " 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 青年三劍客 ":北京大學本科畢業生丁一開、清華大學本科畢業生郭潤慈、中國科學院博士畢業生周寧。
作為國內頂尖院校的畢業生,他們有著怎樣的個性才情和人生經歷?為什麼選擇了基礎教育?又為什麼來到了師大頤華?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採訪了他們。
記者沈顥 通訊員溫劍文
中科院博士生、北大清華高材生,緣何選擇當中學老師?
丁一開:夢想成為母校恩師那樣的人
說起丁一開,要從 2016 年說起。2016 年 5 月 8 日,從香港傳來好消息,湖南師大附中丁一開同學勇奪第 17 屆亞洲中學生物理奧賽金牌。5 月 31 日,一場傳統 " 成人禮 " 在湖南師大附中舉行,行禮、淨手、入場、加冠 …… 丁一開作為學生代表,戴上代表成人的儒巾、金簪、換上大氣優雅的朱子深衣和襖裙,行冠笄之禮,用華夏漢民族傳統方式宣告自己長大成人。
(亞洲奧賽金牌得主 -- 北京大學丁一開:選擇師大頤華,實現少年夢想)
" 附中是我成才、成人,夢開始的地方,競賽教練對我影響很大,知道附中和師大聯合開辦頤華學校的消息時,我覺得這是我難得的機會,既能回報母校,又能追尋自己的夢想。"
丁一開說的 " 競賽教練 " 是 " 全國模範教師 ""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 ",因指導學生拿下九塊奧賽金牌、人稱 " 蔡九金 " 的蔡任湘老師," 他以獨特的教學方式,帶動整個物理競賽組的積極性,使所有人都拿到了不錯的成績。另一方面,他更注重培養學生攻堅克難精神、自主學習習慣與能力,讓我們受益終生。" 丁一開非常感謝和敬佩蔡老師,他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成為一個超越 " 蔡九金 " 的物理教師、競賽教練。
從小學起,丁一開就開始學習數學、信息奧賽,打下了非常紮實的基礎,這為他高中時期的物理競賽學習節約了大量的時間。高三作為物理競賽生,丁一開一舉拿下在港科大舉辦的第 17 屆 APhO(亞洲中學生物理奧賽)金牌,順利進入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進入北大後,丁一開並沒有繼續學習物理,而是憑興趣進入了信科(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現在,他能熟練使用十多種不同領域的程式語言,進行前端到後端的大部分操作。在他看來,信息技術提供了一些很重要且新的思想:算法的複雜度、多任務的調度 …… 這些概念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對應,但是有人能夠意識到他們的共性,並抽象成概念,這不僅僅是學者需要的能力,也是資訊時代教育工作者很重要的能力。
" 當下基礎教育的培養已經從簡單的知識傳授,上升到核心素養的培養,這對教師的知識素養、綜合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應該從先給孩子最好的老師開始。" 師大頤華學校首任校長彭榮宏表示,學校將不遺餘力," 花大價錢 " 挖掘高端人才到頤華任教。在湖南,彭榮宏有著 " 拓荒牛 " 的美譽,他先後擔任了幾所名校的校長," 辦一所,成一所;扶一所,強一所 ",他幫扶過的學校,在短期內都能打上百年附中的底色,迅速成為區域教育的新名片。" 師大頤華學校起點很高,派來了附中包括彭校長在內的精英管理團隊、學科帶頭人和學科奧賽金牌教練顧問團隊,這讓我有一種踏實的感覺,跟著他們準沒錯。" 丁一開信心滿滿。
北大畢業任教中學,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把艱深的學科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話給學生講明白,這一點,丁一開並沒有表現出擔憂,當老師一直是他比較青睞的工作,這要從他一直以來的學習習慣說起。
" 我一直覺得討論是最重要的師生間、學生間的學習方式。" 從初中開始,丁一開就憑藉當時的數學特長給全班同學出題,為他們解答一些疑惑;高中時期,作為物理組裡比較優秀的同學,他也積極參與到每天的課後討論中,和其他同學一起探究各種學習、解題方法,一起解讀相對較難的書籍;大學期間,他更是熱衷於和不同專業的同學進行數學、算法,甚至經濟、哲學等各個方面的討論思考。" 在不斷的討論中,嘗試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這樣可以提升自己和朋友們對某個問題的理解,並且往往會收穫更全面的思想。"
大學時,他也輔導過各種各樣的中學生,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他很樂於琢磨對方對事物的看法、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交流中會發生的矛盾,因此自認為比身邊的人更關注和了解中學生的思維方式。
" 我一直在想,要成為一名智慧型的老師,希望用我的引導,幫助學生在不斷的思考和交流中,完成對高中物理學、物理競賽,乃至真實生活的抽象思考,幫助他們提升實力,達到比我更高的地方。"
丁一開對未來充滿著憧憬," 我不能斷言來到頤華當老師是我最好的選擇,不過從個人而言,這將是我對過去十年學習生活的一次檢驗,也會是我和未來學生的一段有趣的人生經歷。"
郭潤慈:想為家鄉美術教育事業獻一份力
" 其實你不用去遠方,好學校就在你身旁 ",2020 年 1 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大四學生郭潤慈正想著畢業後回湖南,為家鄉的美術教育事業獻一份力,這句廣告詞一下就打動了她。" 師大頤華學校是我投遞的第一所學校。我了解了一下,這是一所高大上的學校,不僅裝備先進,教學理念也很先進,校長是一位值得追隨的網紅校長。"
她的父母親一開始並不贊成她來師大頤華,但通過了解,這所學校實力強勁,比如總佔地面積 428 畝、計劃投資 10 億元、可提供 8000 個學位,教育教學設施設備一流,已有多位特級教師、附中名師、奧賽教練籤定了入職協議,教師的薪酬、福利也是同行業中非常有競爭力 ...... 這些讓他們改變了想法,轉而支持女兒來頤華發展。
從小就熱愛畫畫的郭潤慈,一路順利進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她對美術的了解不僅限於理論,還在於十幾年的實踐。上大學之後,她選修了高比林編織課、雕塑課、綜合材料課,還學習了中國傳統圖案欣賞等,綜合素質得到了開拓與發展,在風格上也經歷許多嘗試,從以前的單一變成現在的容納,擅長素描,在油畫表達中也採用古典技法來表現素描關係。
(清華大學郭潤慈:為家鄉的美術教育事業助力)
" 剛上大學時找不到方向,直到大二時一位年輕的女老師手把手教我畫人體素描,我的那幅作品得了系裡的獎,我才感受到自己真正的進步。" 此後她一直著迷於研究人體結構形態,畢業創作也將以人體為主題。老師的指引讓她找到痴迷的方向,也讓她感受到 " 教育 " 這兩個字的分量。" 傳道、受業、解惑 ",她立志要當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能讓學生學到知識,又能讓學生快樂地享受學習的過程,找到專業的方向。大學時,她就拿到了高中美術教師資格證。" 當老師假期多、待遇也還好,我不僅可以維繫自己的專業,還能把知識和正能量傳遞給他人。"
她和記者興致勃勃地聊起她的教學規劃:不僅要學生學習教材裡的知識,還要學習繪畫基礎、系統的美術史、美學理論等,和他們交流看法,她還要和學生們交流偉大畫家的一些趣聞軼事,讓他們喜歡上美術,擁有自己獨立獨特的審美視角,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評論藝術作品,用自己的雙手裝點生活的環境,讓未來想從事美術專業的學生能夠考上理想的學校,從而實現更大的發展。
她的教育理想是提高所有學生的素質和審美能力,為學校的學生培養目標 " 素質全面,個性彰顯 " 助力,進而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周寧:引領更多孩子了解生物競賽
2016 年 4 月 12 日,湖南師大附中的校慶日,周寧在朋友圈發了一張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門口拍了張照片,附上一句 " 親愛的附中,生日快樂 "。2009 年,在附中完成六年初高中學習之後考入湖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本科畢業後保送至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離開附中的十年,他都經常穿著附中的校褲。因為難以割捨的附中情結,也因為喜歡教師這個職業,今年 3 月,這位個性陽光隨和的博士大男孩,選擇牽手師大頤華,成為 STEAM 科創中心指導老師。
周寧在高中時,語文老師歐陽昱北對他說過一句話:" 學會做事,得先學會做人,一個人這一生都是在不斷地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他一直記在心上,他想如果能夠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學識影響到他人,哪怕就只影響一個人,能對他產生一點點幫助,比在實驗室做科研更有成就感。這樣的人生信念,讓他感覺 " 教師 " 是一個充滿幸福感的職業。" 當然,和學生交往的同時,他們也能夠影響我、塑造我,讓我變得更優秀。"
(中國科學院博士周寧:" 我更願意和學生待在一起。")
傳統觀念看來,讀完博士是非常不容易的,而選擇去中學當老師是不是有點大材小用,甚至是浪費呢?" 與其埋頭死磕科研難題,我更願意和學生待在一起。" 面對大家的質疑,周寧直接道出了他的心聲。" 如果這份職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更高更好的社會價值,用自己的學識、見識、思維和視野引領孩子走向美好的未來,為何不選擇它呢?"
在周寧的認識裡,讀博士是經歷大於學歷,他有過通宵做實驗的時候,有做夢都是做實驗的時候,做實驗多半都逃不過 " 失敗 " 二字,這些經歷讓他清楚地認識到,遇到失敗總能夠想到辦法解決,無需逃避。他認為博士不一定非得做科研,能成為一個好老師也是充滿挑戰的,博士未必就能成為好老師,他還要面對無數的挑戰。" 博士當中學教師要沉下心來適應新角色,和學生打成一片,形成師生共同體,在教與學過程中形成良好互動、良性循環。"
高學歷人才選擇直面青少年基礎教育,要從深奧學術論文中走出,走向基礎知識的一點一滴,在不斷求索過程中體現自身價值。" 熟悉學科奧賽的家長就知道,奧賽題有時候用高中或大學本科的知識根本無法解答,必須用到更深的知識。" 彭榮宏校長目光長遠," 高學歷人才有更廣闊的格局,更前沿的眼光,以及更豐富權威的學術資源,我們不能讓孩子仍然站在我們原來的位置看世界,要給他們更高的視角。"
在周寧看來,生物是一個日新月異的學科。如果他的學生在學習生物時遇到不好理解的知識點,他能夠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去看待問題,並通過自己的理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學生,更好地引發中學生的思考,這就是他作為博士生從事中學教學的一個優勢。" 高中的生物知識點很淺顯,大多都是一個基本介紹,而我可以為他們打開更開闊的思維空間。"
如此竭力引進高端人才,彭榮宏校長說:" 學術水平越高的人才,往往敬業精神與科學精神都更強。我們引進來自頂尖名校的優秀畢業生,不是因為名校的光環,更因為這些老師都有紮實的學科背景,兼具科學精神、人文素養及教育情懷,可以給予學生更高端的學術引領。"
只有讓更多優質教育資源下沉到基層教育,基礎教育才能迎來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瀟湘晨報記者沈顥 通訊員溫劍文
【來源:ZAKER瀟湘】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