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B肝媽媽是一名B肝E抗原陽性患者(俗稱B肝「大三陽」患者),但是從產檢這天開始,劉女士感覺自己和寶寶像被貼了標籤一樣。即使再小心翼翼,也依然躲不開那些異樣的眼光。
在醫生的建議下,為了更好的監測身體狀況,劉女士比其她孕婦更多次的進行抽血化驗檢查,其中包括肝功、B肝三項定量、B肝病毒DNA、肝膽B超……懷孕後自己平時還會點滴維生素針。
然而這只是開始,隨著小孩的月份越來越大,她也越來越焦慮:我的小孩會不會感染B肝啊?後來在網上了解到株洲市中心醫院是B肝母嬰阻斷傳播的示範點,她忐忑不安地走進了株洲市中心醫院肝病門診,譚英徵主任醫師熱情地接待了她。
經仔細詢問病史後,譚主任認為該患者B肝病毒含量高,現在又是妊娠中晚期,可以考慮服用富馬酸替諾富韋二吡呋酯片抗B肝病毒來阻斷B肝母嬰傳播,同時與產科聯繫,告知小孩出生後予接種B肝疫苗、B肝高效免疫球蛋白,這些措施阻斷率接近百分之百。
劉女士頓時覺得整個人都輕鬆了,突然又問到:這個藥會不會影響小孩啊?譚主任耐心的告訴這位媽媽:這個藥在臨床上用了十多年,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用於母嬰阻斷的藥物,目前的收集的數據是孕婦服用對小孩發育不影響的,也不會導致畸形。劉女士聽了後很放心,以後每個月都過來複查了,B肝病毒的含量也慢慢在下降。
半年後譚主任收到一個簡訊:我的小孩產生了B肝保護性抗體,沒有B肝,感謝譚主任,感謝中心醫院!
B肝媽媽如何做母嬰阻斷?
母嬰傳播是B肝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圍產期和新生兒期HBV感染通常可以導致慢性和遠期疾病,所以B肝的母嬰阻斷很重要。
標準的B肝母嬰阻斷方案是對B肝孕產婦和新生兒的全方位管理,包含孕期、分娩和產後不同時期,B肝孕產婦全程都應聽從專科醫生的指導。
1.妊娠時機
育齡期婦女孕前(至少孕早期)需完善B肝五項篩查,以明確母體是否存在HBV感染。
肝功能一直正常的感染者可正常妊娠。但處於急性肝炎期、近期肝酶波動嚴重、肝功能受損嚴重甚至肝硬化、肝衰竭等不能承受妊娠者近期不宜妊娠,需治療至肝功能正常且停藥6個月以上方可妊娠。
2.孕期抗病毒治療感染者孕期需監測肝功能及病毒載量
無論月份多大,若孕婦肝功能出現異常(ALT>2倍參考值上限),B肝病毒含量陽性,需考慮抗病毒治療。 如果肝功能正常,當孕24周後母體HBV-DNA>10^6 copies/ml,則有可能出現宮內母胎傳播和生後疫苗免疫失敗,需在孕中晚期開始進行抗病毒治療。常用抗病毒藥物有TDF(替諾福韋酯),分娩後視情況停藥,並加強隨訪和監測。
3.分娩方式
目前認為剖宮產和自然分娩、會陰側切等分娩方式間的母嬰傳播風險並沒有明顯差異性,故而可根據產科指徵來決定分娩方式。孕晚期母體使用B肝免疫球蛋白並無預防母嬰傳播的作用。
4.新生兒出生後處理
為減少母嬰傳播的風險,新生兒出生後需立即離開母血汙染的環境,徹底清除體表的血液、粘液和羊水;處理臍帶前需再次清理、擦淨臍帶表面血液等汙染物。
5.嬰兒免疫
出生後12小時內,在新生兒一側大腿或上臂肌肉注射B肝免疫球蛋白100IU,同時另一側注射重組酵母B肝疫苗10ug/0.5ml,然後在1月齡和6月齡接種第2、3針B肝疫苗。 嬰兒完成全程免疫1個月後需評價免疫效果。
6.母乳餵養
孕期未使用抗病毒藥物且新生兒接受了聯合免疫者可進行母乳餵養。
若母孕期抗病毒治療目的是為母嬰阻斷者,分娩後視情況停藥。但若母孕期有肝炎活動,抗病毒治療目的為治療B肝,則需在分娩後繼續服藥,富馬酸替諾富韋二吡呋酯片經乳汁分泌後在嬰兒的腸道內是不吸收的,服藥期間可以母乳餵養。
媽媽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B肝媽媽尤其不易。中國育齡期人群龐大,更需要關注抗病毒治療妊娠安全性問題。
目前報導,出生後採用B肝疫苗+B肝免疫球蛋白的聯合免疫方法,母嬰阻斷率可以達到90%以上。高病毒載量的孕婦經聯合富馬酸替諾富韋二吡呋酯片抗病毒後,母嬰阻斷率可以接近100%。
願所有的B肝媽媽都能夠生出健康的寶寶。
【來源:株洲市中心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