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朗欺騙全世界 認罪或只是場"危機公關"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1999

  2000

  2001

  2002

  2005

  2003

  2004

  本報訊 前環法自行車賽「七冠王」蘭斯·阿姆斯特朗於14日(當地時間)接受了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溫弗瑞的採訪,美聯社、《今日美國》等美國主流媒體援引內部知情人士消息稱,此前一直否認自己曾經服用禁藥的阿姆斯特朗已經正式承認自己曾經在環法奪冠的過程中使用禁藥,就是說,「7冠王」的榮譽是假的。這是阿姆斯特朗在去年10月開始的興奮劑風波之後首度接受採訪。

  阿姆斯特朗在參加這次訪談節目之前先來到了自己創建的livestrong基金會,他向基金會與會人員致歉。

  阿姆斯特朗的行為欺騙了所有粉絲的感情,激動的網友直接稱呼他為「Liestrong(撒謊斯特朗)」。新名字是對阿姆斯特朗醜聞的一個嘲諷。

  由於該節目定於當地時間17日正式播放,因此知情人士均拒絕透露身份。據悉,阿姆斯特朗將向自行車運動權威人士透露自己使用的禁藥名單,同時還希望通過返還美國郵政總局資助他和他所在車隊的一部分款項,以此來爭取「寬大處理」。

  據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的規定,如果運動員能夠徹底承認自己的用藥行為並提供詳盡的用藥細節,那麼這名運動員將有可能得到「坦白從寬」的待遇。不過,對於終身禁賽「從寬」的尺度最大也只能減刑到禁賽4至8年,阿姆斯特朗的「坦白」能夠獲得何種「寬恕」,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

  現年41歲的阿姆斯特朗是自行車項目的一位傳奇人物,他於1996年被確診患有睪丸癌,痊癒後他重新開始自行車訓練,先後獲得1998年世界公路自行車賽、世界自行車計時賽和環盧森堡自行車賽冠軍。從1999年起,他連續7年在環法自行車賽上捧杯。

  ■觀點

  悔過還是作秀?

  自從十幾年前戰勝癌症重返自行車賽場,阿姆斯特朗一直沒有擺脫外界對他「使用禁藥」的猜測,但他從來沒有承認過。後來美國聯邦機構的調查,前隊友的指證,美國反興奮劑機構公布無可辯駁的證據,都沒能讓他鬆口。他甚至在名譽掃地之後,挑釁似地與七件環法大賽冠軍黃衫合影,上傳到推特,毫無悔過之意。

  但突然之間,阿姆斯特朗「沉默的堡壘」自動打開了。這到底是頑強又頑固的阿姆斯特朗的幡然悔悟,還是一場 「危機公關」,一個在絕境中觸底反彈的嘗試?

  現在,阿姆斯特朗的確跌入了人生的低谷。因為使用禁藥,「全民偶像」的形象瞬間崩塌,贊助商全部離他而去,名譽頭銜都被撤銷,全球終身禁賽,他的名字成為親手創立的抗癌基金會的汙點——名譽全失,經濟受損,連熱愛的鐵人比賽與抗癌工作也無法參加,這其中必然有觸動阿姆斯特朗內心的地方。有分析認為,他此番開口,主要目的是為了重返抗癌基金會,甚至期望通過「認罪」獲得「減刑」,以便有朝一日重返賽場。

  對於阿姆斯特朗來說,坦承用藥也許更多是出於順應形勢的無奈選擇,但這是否也將成為他對自己的救贖?就像英國文學家王爾德所說,聖人與罪人的唯一區別是,每位聖人都有過去,每個罪人都有未來。阿姆斯特朗只有拋棄用謊言編織的過去,才能開始新的未來。

  ■聲音

  「必須曝光的事情是究竟哪些人參與了他的興奮劑事件,哪些人提供了藥物和其他的幫助。哪些醫生?哪些藥物公司?他服用的有些藥物還處在測試階段,他究竟是怎麼搞到這些東西的?」「阿姆斯特朗顯然不只是在更衣室裡服幾粒藥片那麼簡單,背後肯定有非常複雜的陰謀,時間跨度很長,涉及範圍很廣。」

  ——英國自行車協會主席布萊恩·庫克森要求阿姆斯特朗交代所有幕後「幫兇」。

  「我儘管被搶劫了(阿姆斯特朗服用興奮劑對自行車運動造成玷汙,客觀上是對她的搶劫),但還算幸運的。我最終獲得的,比12歲時所夢想的要多。」

  ——北京奧運會女子公路自行車賽冠軍、英國選手尼克爾·庫克。

  ■回顧

  他就這樣被揭穿

  2011年2月阿姆斯特朗短暫復出之後再次宣布退役,手握環法7冠的他當時無疑是歷史上最為成功的自行車手。同年5月份,阿姆斯特朗的前隊友漢密爾頓出來指證他在1999年首次贏得環法大賽冠軍時服用了禁藥EPO(紅細胞生成素),對此,阿姆斯特朗在推特上做出回應:一派胡言。

  2012年2月4日美國聯邦政府檢查機構發言人表示將結束阿姆斯特朗以及其他幾個自行車運動員的調查。不過美國反興奮劑機構卻表示他們將繼續調查此事。

  2012年6月13日美國反興奮劑機構正式以使用違禁藥品的名義對阿姆斯特朗提起控訴。此後阿姆斯特朗曾經提起上訴,但是法官駁回了他的上訴請求。

  2012年8月24日阿姆斯特朗發表聲明,宣布放棄與美國反興奮劑機構的抗爭,隨後後者發表聲明剝奪了阿姆斯特朗的7個環法冠軍頭銜,以及1998年8月1日以後獲得的一切榮譽,並對他處以終身禁止參加自行車比賽的處罰。

  2012年10月11日美國反興奮劑機構宣布對於阿姆斯特朗案取得了關鍵性證據,並向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和國際自行車聯盟提供了一份超過1000頁的報告,解釋了為什麼對阿姆斯特朗及其車隊(美國郵政車隊)處以終身禁賽,並提供了所收集的證據。這份報告公布之後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轉變,與阿姆斯特朗一直有合作關係的贊助商紛紛棄之而去,輿論的口風也發生了轉變。

  2012年10月22日國際自盟在瑞士召開發布會,認可了美國反興奮劑機構提交的證據,對阿姆斯特朗進行了剝奪環法7冠王頭銜的裁決,並在隨後表示:「管理委員會最終決定,將不再把1999年至2005年7年內的環法冠軍頒發給其他車手。」

  2013年1月15日 阿姆斯特朗在參加著名主持人奧普拉·溫弗瑞的節目時承認了自己使用藥物的事實。至此,這件體育史上最驚人的禁藥案最終畫上了句號,曾經的體壇英雄一下成為最大的「騙子」,如此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相關焦點

  • 阿姆斯特朗慈善基金捐款增多 仍被視為抗癌英雄
    事件後續 放棄鬥爭很「聰明」 仍被視為抗癌英雄  8月24日,在美國反興奮劑組織宣布握有阿姆斯特朗服用興奮劑的「鐵證」後,阿姆斯特朗發表了一份公開聲明,表示放棄與美國反興奮劑組織的鬥爭。隨後,美國反興奮劑組織宣布,取消阿姆斯特朗「環法七冠王」的榮譽,並對其終身禁賽。
  • 公關知識:危機公關處理態度決定公關危機成敗
    面對危機公關時,當事人態度取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那麼又有哪些態度和注意事項呢?小編來分析一下1,反映快慢是一種態度,可翻譯為:對用戶利益在乎不在乎,公司行事作風是積極還是慵懶,散漫。3,真實闡述事情原委是一種態度,網絡公關這背後是真誠與否的問題,比如滴滴打人事件中,滴滴公布了乘客司機雙方的溝通記錄,把評判權交給公眾,很多時候,歪曲假意,謠言止於事實。
  • 《完美關係》:佟麗婭處理危機公關,結果成了公關危機
    《完美關係》講述了危機公關專家衛哲和女主達琳通力合作幫客戶人財兩空、家庭破碎,將危機公關處理成公關危機的奇妙冒險之旅。女主江達琳年方27,海外公共關係專業碩士高材生。她善良、單純、獨立,三歲遊歷列國,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立志要消滅癌症。
  • 辛巴團隊在燕窩事件中的危機公關,三大公關錯誤致使事情愈演愈烈
    有很多人說辛巴在欺騙消費者,是在收割韭菜,至於辛巴的本意是否如此,大叔不想做過多討論。大叔特別關注燕窩事件的危機公關與善後處理,因為這可以讓我們汲取到一些經驗與教訓,這對吃瓜群眾而言才是最有價值的地方。在大叔看來,辛巴的這次危機公關處理的並不妥當,有幾處錯誤值得我們警醒,接下來請看大叔一一解析。
  • 阿姆斯特朗認罪網友不買帳 七冠王麻煩還在後面
    阿姆斯特朗對上述三個問題均給出了「YES(是的)」的肯定回答。  而對於服藥後是否覺得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這個問題,阿姆斯特朗則連續說了三個「NO」,他的回答是:「我當時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好,並不覺得這是錯誤,而且我不覺得這是一種欺騙。」  自1999年阿姆斯特朗首奪環法冠軍以來,有關他使用禁藥的傳言不絕於耳,但一直以來他都矢口否認。
  • 公關網絡的危機公關處理流程和意義
    網際網路中危機公關是企業和個人非常重要的,危機公關是指應對危機的有關機制,它具有意外性,聚焦性,破壞性和緊迫性,企業應對危機時,一定要認真仔細處理好每一步,這樣才會讓企業更好的渡過危機。1,迅速成立危機處理小組,企業成立危機處理小組後,對此進行分配工作,讓企業的領導人負責危機小組的管理,這樣對處理危機上有著很好的決定網絡公關性的指導。2.了解危機,對危機的源頭進行監測,讓源頭不在產生影響,迅速而準確地把握事態的發展,判明情況,確定危機事件的類型與特點,然後根據危機的類型來制定危機應對方案。
  • 企業如何處理危機公關?氫元數據帶來危機公關處理原則
    對於企業來說,合理的處理危機公關,不僅不會損壞企業的品牌形象,反而會給企業帶來更好的品牌形象,這就需要企業有良好的處理方式!由於企業危機的發生的突形然緊迫性,這就使得企業在危機公關處理必須及時應對,努力控制局面,迅速找出原因,採取積極措施挽回損失,正確地開展有效的企業危機公關管理過程,從而有效地開展企業危機管理。那麼,企業怎麼處理危機公關的方法好?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去看看。
  • 成功危機公關的共同特點,都有哪些案例?
    危機公關,不僅是大公司的事情,對於創業公司來說也不能忽視。但所有的危機公關,都建立在兩個基礎上:一是產品在可行性和合法性上要過關,另外是公司要建立起自己的誠信基因。危機公關,不是表面工程,也不是文過飾非的手段,那些被質疑產品質量、服務態度、數據造假的公司,面對問題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打鐵須得自身硬,拿出證據,讓事實說話。
  • 公關危機?看看賈伯斯當年是如何神逆轉的
    3.15 晚會一曝光,「餓了麼」中槍,事後員工一句抖機靈的「忘給央 X 續費」非但沒有緩解危機,又製造出新的、更深的公關危機。說起失敗的危機公關,遠點你可能會想到柯林頓與萊溫斯基,近點可能會想到天價魚,數不勝數。但你很少聽說成功的危機公關案例,因為那些真正被成功公關的事件,根本不會為演變為人盡皆知的危機。
  • 危機公關,掀起你的蓋頭來
    湖濱果汁在美反傾銷案的勝利,溫州打火機商團在歐洲反傾銷的成功,都彰顯了中國本土企業危機公關意識的覺醒,既讓國人看到了希望,更讓國人倍受歡欣與鼓舞。  面對視危機公關「如履薄冰」的中國本土企業,我們不禁吶喊:  危機公關,掀起你的蓋頭來!
  • 關鍵點傳媒發布2017十大危機公關案例報告
    近日,在關鍵點傳媒聲譽管理研究中心、華中科技大學公關傳播研究所、華南危機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小組、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公共管理學系的共同努力下,基於對2017年企業類、政府機構類危機公關事件的梳理和分析,精選出2017年度十大公關案例(含企業類、政府機構類)研究報告。
  • 東莞市應急管理局舉辦輿情應對和危機公關專題培訓班
    11月26日,東莞市應急管理局舉辦輿情應對和危機公關專題培訓班,旨在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新聞宣傳工作,提升應急管理幹部輿情敏感度和處置力。做好輿論引導,提升應急管理軟實力11月26日,東莞市應急管理系統輿情應對和危機公關專題培訓課開講。
  • 公關危機?看看賈伯斯當年是如何神逆轉的 | 愛範兒
    3.15 晚會一曝光,「餓了麼」 中槍,事後員工一句抖機靈的 「忘給央 X 續費」 非但沒有緩解危機,又製造出新的、更深的公關危機。說起失敗的危機公關,遠點你可能會想到柯林頓與萊溫斯基,近點可能會想到天價魚,數不勝數。但你很少聽說成功的危機公關案例,因為那些真正被成功公關的事件,根本不會為演變為人盡皆知的危機。今天聊 3 個還算成功的危機公關案例。
  • 專家:政府危機公關的道與術
    那些在危機中及時反應、積極表態、果決介入的「公關英雄」,在以態度空間換取了應對時間後,竟於媒體和公眾的圍觀下,消隱靜默了。這些事件肇端於公共輿論,最終卻罔顧民意,在透明的輿論場域和「制度的籠子」之外,試圖把問題和責任「消化」了。
  • 危機公關策劃書怎麼寫?關鍵就是「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
    在公關行業內,企業爆發危機之後,PR人在口頭上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這是一種想法的闡述。但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危機公關處理所涉及的人和物,卻是形形色色的。因此,為保障想法在後續實踐中能夠充分發揮作用,撰寫一篇成功的危機公關策劃書,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危機公關的策劃邏輯危機發生,即企業發生問題,那接來下來的邏輯也非常簡單: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 2020年度十大危機公關事件盤點
    但瓜永遠要吃,輿論環境愈加複雜,我們也親眼見證了公關行業十年未有之大變局,比如:阿里公關天團的「翻車」,抖音「軟磨硬泡」對抗美國政府,騰訊自創「賣萌自黑式」公關套路,直播賣貨行業面對售假風波中的「醜」態百出……永遠不變的就是變,對於公關這個看似傳統且更加依仗經驗的行業來說,一些危機公關的應對邏輯,在發生改變。
  • 危機傳播中公關與法務的衝突:理論述評與實踐考察
    本研究還對236名國內具有實際危機應對傳播經驗的公關經理和法務經理進行了實證調查,二者均認為目前國內危機傳播中組織高層更多偏重法務意見,且組織的戰略規劃程度越高法務侵佔公關職能的可能性越大。研究結論提出,公關人員應當在危機傳播中更多促進組織履行社會責任,實現公關的倫理價值,而非以與法務的衝突為由僅在危機中維護組織的法律責任。
  • 智雲圖姜曉峰出席國際公關協會沙龍 共話新時代下的危機公關
    在這樣的背景下,危機公關的表現形式與之前相比有諸多不同,其中的原因是什麼,應該如何應對危機,以及怎樣建立合理的體系預防危機的發生等問題,都是需要公關重點考慮的問題。為此,本期品質沙龍邀請各位嘉賓,以「新媒體時代如何做好危機公關」為題,重點討論新媒體時代危機公關相關的話題,以期帶來更多的理論知識和實操建議。
  • 危機公關處理:企業如何面對負面信息?
    當今時代,網絡發布信息沒有任何門檻,任何人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發布信息,這使負面信息產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企業形成危機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負面信息處理,或者叫做危機公關處理的工作成為目前網絡公關及網絡營銷從業者不得不關注的一塊。企業面對負面信息之時,往往是想第一時間把負面信息刪除掉,這是一種辦法,但不見得是最好的。
  • 「即刻危機公關案例分享」華為兩次浴火重生,公關大師原來是他!
    在2003年華為就經歷了一次震驚全球的公關危機事件,當時國際數據通信巨頭cisco思科在美國德州起訴華為侵犯其智慧財產權,共列罪名21大項幾乎覆蓋所有當時的智慧財產權訴訟領域。隨後華為公關團隊與法律顧問團隊雙管齊下,不僅在法律層面使思科節節敗退,在新聞媒體公布思科在華為產品及營銷、技術兼容等層面的誤傳報導不屬實,並通過與3com公司的合資組建新企業使思科不得不放棄高成本的持續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