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進行自然科普的圖書不少,但專門講樹木的科普繪本我還是第一次看到。
給孩子做科普,最難的並不是把知識點進行系統的介紹,難的是如何介紹孩子們才能有興趣了解,而且還能記得住。讓孩子對某個東西感興趣並且記住,就要做到兩點:一、足夠有趣;二、足夠有意義。
《樹木》這本繪本是一本關於樹木的一切以及紮根其中的人類文明史。這本書不僅有著超高的顏值,還把樹木有趣的那一面通過一些非常罕見的知識傳遞給小讀者們。它的圖文作者分別是波蘭的彼得·索哈和沃依切赫·格拉伊科夫斯基。這本書屢獲國際大獎、風靡近20個國家。它的手繪風格細膩逼真,生動有趣。
首先,說說它的有趣。
(一)
竹子,香蕉樹,巨型的仙人掌,這些竟然都不是樹?為什麼呢?書中給出了答案:真正的樹木長有粗大的木質莖,我們通常稱為樹幹。樹枝從樹幹的頂部長出,將樹葉高高託起。所以,從這個定義來看,空心的竹子確實不是樹,它只是一株很大的「草」。
(二)
在印度豪拉市長著一棵巨大的孟加拉榕,它看起來就像整片森林。因為它有3700根樹幹,樹幹上連成一片的樹冠直徑近500米。
(三)
有些樹種分布很廣闊,可有一些則只在某一個地區生長。比如,索科特拉島上約37%的植物和馬達加斯加島上80%以上的植物是當地特有的,其中很多是樹木。世界上最稀有的是三王毛柴木,它只生長在紐西蘭附近的三王群島上,現在野生的三王毛柴木只有一株了。
(四)
世界上現存最高的樹是被稱為「亥伯龍神」的北美紅杉,它位於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它有115.6米高,比96米高的英國大本鐘還要高出20米。一棵中等高度的蘋果樹就可以達到8米高,和普通的三層樓樓房差不多高。
世界上胸徑最大的樹是一棵墨西哥落羽杉,它有11.6米的胸徑,即使20個成年人手牽手也無法完全環抱這棵樹的樹幹。
(五)
人們不滿足於天然樹種,數百年來一直在培育形狀奇特的新樹種,現在公園裡隨處可見的垂柳其實是由不同品種人工雜交培育出的結果。目的,只是為了觀賞。
(六)
森林常常在傳說中出現,也總是伴隨著一些神秘的色彩。人們敬畏那些古老的樹木,向它們祈福,求平安,求姻緣等等。
然後,再來說說意義。
如果只是知識點的羅列,一本書則沒有什麼亮點。一本書,讓讀者從閱讀、到理解,再到運用,它一定需要傳遞給人們一種升華的思想。
為什麼《樹木》要講木製建築、木製藝術品、木製樂器、木屋、家族樹這些內容呢?作者是希望讀者不僅僅能了解樹,還能帶著感情地去關心我們生活中賴以生存的樹木。
我們以為樹木不過是一種天然材料,為人類所用。卻往往不忽視,它們比我們存在得更久,沒有了樹木,我們也許也難以生存下去。我們應該對樹木帶著敬畏的心、關愛的心,而不是向樹木一味地索取。正如紀錄片《大自然母親》裡的那句解說詞:我並不需要人類,但人類卻離不開我。我的海洋、我的土地、我的河流、我的森林。他們都可以左右人類的存在。
人類過去犯下的錯誤給我們子孫後代帶來了很大的災難,如果我們繼續攫取,地球還將剩下什麼呢?
用《樹木》這本繪本,給孩子做自然科普啟蒙,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