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對於有痔瘡的患者的來說,便血並不特別,但是兩年時間便血量近2000毫升,幾乎丟失了成人身體近一半的血量還是極為少見,40歲的張先生就是一位,媒體報導稱,由於長期便血,醫生建議他查下血紅素濃度,結果是正常值的一半左右,已屬重度貧血,此外如此大的便血量高度懷疑或因腫瘤引起。
對於有痔瘡的患者的來說,便血並不特別,但是兩年時間便血量近2000毫升,幾乎丟失了成人身體近一半的血量還是極為少見,40歲的張先生就是一位,媒體報導稱,由於長期便血,醫生建議他查下血紅素濃度,結果是正常值的一半左右,已屬重度貧血,此外如此大的便血量高度懷疑或因腫瘤引起,專家提醒,便血是大腸癌最為常見的症狀之一,數據顯現,有90%以上的直腸癌病例在初期往往被誤診為痔瘡,一般出現3次大便帶血且多為紅色或暗紅色,混有糞便、粘液血便或膿血便就應提高警惕。
大腸癌早期常現五大症狀,便血需與痔瘡相鑑別
專家介紹,其實大腸癌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剛開始僅僅只是感到輕度的腹部不適、消化不良,有時大便潛血陽性等。隨著病情發展,症狀逐漸出現和加重,出現以下五大常見症狀:
一是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及持續腹部隱痛,有時為間歇性,有時表現為持續性,常位於右下腹部。部分患者同時伴有消化道症狀,如腹脹或嘔吐、反酸、噯氣等症狀。
二是大便性狀發生變化,如變得稀薄,部分患者還伴有膿血,排便次數增多,糞便隱血檢查持續為陽性。
三是部分患者大便帶有血液和黏液,易誤認為是痔瘡發作,從而導致誤診,故必要時應做直腸指診。
四是腹部可觸及包塊,半數患者可發現腹部包塊,一般可隨腸壁蠕動,觸診時可明顯感覺質地較硬。
五是消瘦症狀:大部分患者短時間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發熱、渾身乏力、體重下降、全身浮腫等症狀。
專家提醒,其中便血最易被患者所忽視,認為是痔瘡引起,其實兩者有很大不同,同樣是大便帶血,但是兩者還是有明顯的差異,大腸癌的患者便血中,一般都會有黏液,且糞血相混,血色暗紅。而痔瘡或者腸息肉,大便與血並不相混,而是附著在糞便的表面,而且血色鮮紅。
預防腸癌提前做好篩查,糞便潛血篩檢偽陽性高
專家指出,其實腸癌的發生相當緩慢,惡變時間長達十幾年,非常適合體檢篩查來早期發現,一般建議腸癌的高危人群或40歲以上人群需開始增加腸癌篩查項目,包括大便潛血檢驗、腫瘤標記(CEA)、大腸鏡檢查、胃鏡檢查。
哪些屬於高危人群?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例如高脂肪低纖維素的飲食、攝入過多的酒精和油炸類食品、膳食中缺乏新鮮蔬菜和水果、久坐不動或缺少運動等,均會增加發病風險;有大腸的某些良性病變,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大腸腺瘤、家族性結腸腺瘤病、血吸蟲病以及大腸息肉等,也是大腸癌的高危因素;另外,大腸癌患者的子女患大腸癌的危險性要比一般人群高2-4倍,屬於高危人群。
專家提醒:目前,健康體檢項目中都會有大便潛血檢查,但據統計,一般的檢測率約20%至30%,缺點是檢查結果常受到受檢者飲食習慣影響,若受檢者在檢查前3天攝取較多含鐵的食物,則偽陽性就會大為提高,因此建議一定要多做幾次。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