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體免疫疾病也許緣於免疫系統演化過程

2021-02-13 自己的書房

Day192 

Book15《我們為什麼還沒有死掉》47%

第三章:演化的歷史

人類會患上自體免疫疾病的原因可能有三:壽命延長增加了患病機率;免疫系統熟悉的病菌環境突然被現代衛生擾亂;免疫系統有個演化的過程。

上溯幾十萬年,人類今天擁有的免疫系統的基本成分,爬行動物和鳥類都有。

再往前追溯3億年,兩棲動物的先天免疫系統也很多樣,包括許多抗菌肽和小蛋白分子,和人類的補體系統一樣,甚至無脊椎動物如珊瑚和海葵裡也類似的補體系統;兩棲動物也和人類一樣有免疫記憶。某些物種還有B-1細胞,可以產生抗體和吞噬細菌。

再向前追溯5500萬年,魚類也有B細胞和T細胞,抗體基因重排、基因編碼和識別抗原的組分。

沿進化史再往前,5億年前在脊椎動物分化為有頜和無頜(七腮鰻和盲鰻)的節點,發現前者作為捕食者發育出胸腺和脾臟以增強抗感染能力,而無頜脊椎動物沒有T、B細胞和抗原受體的重組基因,但它們有另一種適應性免疫系統——說明此時脊椎動物的免疫系統經歷了一場大規模的變異。

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不需要也沒有適應性免疫系統。它們也沒有免疫記憶。它們有抗菌肽和吞噬細胞以及共生腸道菌群組成的先天免疫系統就夠用了。

但最新報導顯示,在先天性免疫系統和適應性免疫系統之間還有諸如自然殺傷細胞這樣的灰色地帶。

相關焦點

  • Nat Immunol:病毒感染可以治療自體免疫疾病
    然而,隨著機體在針對感染產生更加有效的抗體的同時,也會產生結合能力更加強的自體免疫性抗體分子,從而引發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以及多發性硬化等等。最近,來自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醫學院的助理教授André Ballesteros-Tato等人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了研究。
  • 你了解身體的免疫系統嗎:疾病、紊亂和系統功能
    免疫系統疾病如果免疫系統相關疾病定義非常廣泛,那麼過敏性疾病,例如:過敏性鼻炎、哮喘和溼疹都是很常見的。然而,根據夏威夷凱薩醫療機構過敏和免疫學主任馬休·劉(Matthew Lau)博士表示,這實際代表了對外界過敏原的過度反應。
  • 免疫系統和常見免疫性疾病系列|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如果你的醫生告訴你,你患的病是高血壓、胃潰瘍和肺炎,這些疾病分別屬於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或呼吸系統,你一定比較好理解。但如果你的醫生告訴你,你患的病是蕁麻疹和紅斑狼瘡,它們屬於免疫系統的疾病,你可能不好理解,因為免疫系統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系統,一般人對它都不是太熟悉。
  • 免疫系統與過敏中的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對過敏原的反應是導致我們數百萬人患上過敏性疾病的原因。因此,了解免疫系統中過敏這一分支,將有助於你理解過敏原檢測,以及過敏的治療和預防。免疫系統由白細胞、抗體及各種化學物質組成,均對入侵人體的外來物質作出反應。
  • 免疫系統如何對抗它們?
    2019年7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人類是一個龐大、複雜、多細胞、多器官的系統。我們繁殖緩慢,依賴於各種各樣的使我們能夠控制無數快速複製的簡單生命形式的機制,這些生命形式已經進化到可以生活在我們體內或身上。這種防禦系統統稱為免疫系統。
  • NEJM大綜述:免疫治療時代的免疫耐受
    在缺乏免疫系統對自身抗原(免疫耐受)的強烈無應答的情況下,失控的免疫反應會導致諸如食物過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第一次關於免疫耐受的開創性研究始於1950年代[1],儘管我們對免疫系統的理解有所進步,但研發新型誘導耐受治療藥物的一直充滿了挑戰,而且缺少長期成功的案例。
  • 免疫系統疾病有哪些 是什麼原因導致
    免疫系統疾病大家都有些了解,這種疾病對人體的傷害很大,種類也是十分多。那麼,免疫系統疾病有哪些呢?什麼原因導致免疫系統疾病?吃什麼比較很好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免疫系統疾病有哪些免疫缺陷病由於人體免疫系統的器官、組織等有先天性的缺陷,或者是由於後天繼發感染、營養不良等導致免疫功能不全症候群,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超敏反應性疾病已被抗原致敏的機體再次接觸相同抗原,產生的異常免疫反應所導致的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過敏性休克、血清病等。
  • 免疫功能紊亂是慢性疾病發生的一個重要標誌,怎麼維持免疫系統的...
    現在研究認為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組成人體的一個大的網絡系統,它們之間通過細胞因子、激素、神經遞質相互影響、相互調節,處於一個動態的平衡中,幾乎所有的慢性疾病都可能與這個網絡的平衡被打破有關,個人認為怎麼維持這個網絡的平衡是預防疾病的基礎。
  • 過敏、炎症……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會患免疫系統疾病?
    ,時至今日,這些疾病似乎變得越來越多,其普遍程度已經達到了人類歷史上從沒有的水平,而人類似乎是從新近這些年才開始莫名變得容易發生免疫系統失調。 事實表明,蠕蟲感染也許能像其讓人免於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同樣免於心臟疾病:蠕蟲感染讓免疫系統對獵捕微生物的輔助 T 細胞 1 (Th1)疏於反應,並強化壓制炎症的調節迴路。腸道蠕蟲或許還能扭轉心血管疾病的縱軸:膽固醇。 在埃及,科學家們已經注意到,感染了血吸蟲的患者的血脂率都比較低。
  • 自體重生、免疫癌症,瀕臨絕種的墨西哥「六角恐龍」
    雖然六角恐龍是兩棲類,卻不會像其他兩棲類動物一樣經歷幼年水棲、成年陸棲的生理「變態」(Metamorphosis)過程。相對地,它們擁有「幼態延續」(Neoteny)的特性,維持「不老容顏」的同時,也以幼年水棲的方式度過一生。
  • 治療免疫系統疾病新療法:電擊迷走神經,20多年來神經和免疫系統...
    如今,不少研究者認為電刺激治療領域正在擴大,對迷走神經或其他周圍神經的脈衝刺激或可為許多疾病提供治療,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卡特琳是居住在阿姆斯特丹的一位70歲的健身教練,她於五年前加入了一項臨床試驗。
  • 持續大量運動讓免疫系統「暫時失靈」
    不過,近20多年的實證研究同樣發現,運動過於劇烈且缺乏計劃性時,免疫系統會受抑制,反倒增加了染病的可能。    此後數年,尼曼的發現逐漸演化為一套被稱為「傑出運動員悖論」的理論。它的核心主張是:過度運動會對免疫系統產生短暫的抑制作用,從而造成易受感染的窗口期。    上世紀90年代起,傑出運動員悖論引發了從人類行為學家到免疫學家的一致興趣。學者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賣力地探索其背後隱藏的、詳盡的生物化學過程。
  • 免疫細胞在糖尿病、癌症等疾病治療中發揮什麼作用?
    免疫細胞,俗稱白細胞,是指參與免疫應答或與免疫應答相關的細胞,在人體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是保衛身體健康的衛士。免疫細胞廣泛參與發育、妊娠、組織修復等生理過程,且在腫瘤、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多種病理過程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以來,免疫學的研究備受關注。
  • 雙語閱讀 | 老鼠X染色體的研究或可解釋為何女性較易出現自體免疫問題
    對老鼠進行的新研究,可能解釋了為何女性更常出現自體免疫性疾病,這與她們多出的一條X染色體有關。Amongst animals, females generally tend to have stronger and more robust immune systems.
  • 菌群左右下的免疫力天平——免疫失衡疾病背後的新機制
    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是免疫系統發展的基礎。 現代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劇烈變化導致了這一古老進化過程的不平衡,同時免疫介導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過敏性和慢性炎症性疾病急劇上升。本文從宿主-微生物免疫相互作用的進化概述開始,探討了在宿主易感基因的背景下,微生物群如何促進免疫介導疾病的易感、起始和延續的機制。這些機制對未來以微生物群為中心的預防和治療方法具有啟示意義。
  • β-葡聚糖,開啟免疫系統的正確方法
    去年年底,來自荷蘭內梅亨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Cell上發表報導稱,在血液中毒(敗血症)期間,免疫系統功能障礙能夠被一種特定的糖逆轉。這種被研究人員稱之為免疫系統「控制開關」的「特定的糖」正是β-葡聚糖。
  • 重磅發現:5%的幹細胞就能生成整個免疫系統
    這項發現有可能徹底改變血液幹細胞移植以及基於自體幹細胞的細胞和基因療法。以往認為,血液幹細胞的幾種亞型在不同的時間點參與血液系統更新,維持健康的血液系統。而這項研究發現,一種細胞就足以完成所有這些任務。Fred Hutch幹細胞和基因治療項目的治療和主任,通訊作者Hans-Peter Kiem博士說:「這一發現令人驚訝。
  • 免疫太強也是罪過!細胞療法的另一種應用:誘導免疫耐受
    1  免疫失衡:癌症與自身免疫病一般而言,健康的免疫系統應處於一種動態平衡,促炎反應和抗炎反應相互作用,共同維持免疫穩態。理想狀態下,免疫系統通過中央耐受和外周耐受來維持對自身抗原和無害環境因素(過敏原、共生菌群等)的無反應性。
  • 免疫治療是什麼?細胞免疫治療的「前世今生」
    細胞免疫治療是通過人體自身免疫細胞來抵禦、治療疾病,目前主要被應用於腫瘤治療與感染性疾病(如HIV、HBV)治療的領域。在2013年,癌症免疫治療被《科學》雜誌評為年度最重要的科學突破之一。
  • 先天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的橋梁——NKT細胞
    以前認為,構成機體免疫系統的淋巴細胞由三種細胞系組成,一是由胸腺產生的T細胞,二是由骨髓分化而來的產生抗體的B細胞,三是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NKT細胞在體內介導強大的免疫調節和細胞毒作用。NKT細胞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它們能夠在初次刺激時快速產生Th1型(如幹擾素-γ和腫瘤壞死因子)和Th2型(如白細胞介素-4和白細胞介素-13)細胞因子參與機體免疫調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