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喻老師,自1989年起專事感應思維研究工作。1991年至今,已書寫感應思維專著《洪荒歲月》、《外星生命》、《未來世紀》,《黃帝》、《智者見智》、《生命面面觀》及《生命與進化》等四百餘萬字,並繪有大量感應繪畫。
外星人的各種形像
近年來,由於受到電影、電視、科幻小說的影響,在許多人的心目中都已經有了一個模模糊糊的外星人形象,他們和人類長得有點相似,只不過有的外星人瞪兩大眼珠子,有的外星人鼻子往前突,好像豬鼻子似的,還有的外星人脖子又細又長,就長一個大腦袋。
這麼說吧,人有想像力,其實是挺可愛的。我們也能理解那些科幻影視的編劇,為了吸引眼球做出各種誇張的藝術造型。但是,由此而產生的誤讀,也會造成負面的影響,使得各種荒誕不經一時傳為佳話。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接收了90萬字的信息書籍——名字叫外星生命。這個信息書籍啊,其實就是用自己的腦能量去接收對方的思維能量,說起來挺玄的,可遙遠的外星生命只能通過信息告訴我們,他們的大概情況,他們的何去何從。這本書分上下兩冊,言簡意賅地描繪了宇宙中一百個有代表性的外星智能生命,包括星體的形狀、星體的運行軌道、光照、地表自然環境,他們的生存狀態等等。
通過這本信息書籍,外星生命就不再陌生了,我們也由此得知,宇宙既是眾星的集聚之地,又是眾生繁衍的搖籃。宇宙就好像一個聚寶盆,在這個大盆兒裡到底都裝了什麼寶貝?人類至今還是一個謎。
因為宇宙中有大大小小,不同質又不同形的星體,於是,也就會有外星生命的林林和種種,質量優秀的星體能造化出高等級的智能生命。同樣,質量劣差的星體只產生低等級的生命。宇宙生命萬千,卻沒有重樣的,他們只有基本相對的相似性,和完全絕對的不相似性。
比如地球,只是人類生於斯長於斯的生存之地。從地表的溫度、光照、空氣、溼度,到地球的基本自然物質……這些都僅僅是屬於人類的。
而通常,我們人類總會站在自己的生存立場上,想像其他星體生命,搞以己推人。可宇宙裡邊兒,上哪兒去找和地球裡裡外外一模一樣的星體哪,就像在一棵樹上不會有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一樣。
外星生命能從居住的星體飛越了萬裡關山來到地球,他們能像回老家一樣,在地球上自如的生存,還能工作上班?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生命的生存,都是有條件的。所有的星際穿越一定是改變了自己的原生態,所以一定是要有各種保護設施的。我們看看楊利偉那一身價值上千萬的太空衣就明白了,這還沒有走多遠呢,還都在太陽系裡邊兒轉悠兒呢。
這就說明啊,我們人類在大自然裡的所有適應,對於外星生命都是不適應的絕地。
這本書裡還講到,外星生命到地球來過許多次。他們有時是環繞式宇航,有時是著陸式宇航,環繞式宇航就是在高空繞兩圈兒,收集點資料就返回,著陸式宇航,就是在地球表面有所停留。
除此這些智慧的外星人,從一個星體來到另外一個星體,和另外一種智能生命相接觸,這其間還有許多潛在的危險性,比如說有星際塵的汙染,有異星體異病菌異病毒的互相侵入等等問題。
但是,歷史的發展是有方向的。宇宙生命之間的會唔接觸也是堅定不移的歷史車輪,人類要永遠探索永遠努力。
下面我們轉入正題。看看外星人到底是什麼樣子呢?其實外星人長的什麼樣是一個極為龐大又極為一言難盡的話題,外星人長的模樣在浩然的無以統計中,既存在著大同小異,又存在著截然不同,我們先看看些可以接受的形象。
圖一、他們長的和人類有點像,但他們沒有關節。(高二十)
圖二、這個和人類有點接近,但個頭不高,沒有分肢體,也就是沒有手指腳趾。(中八)
圖三、這個呢,一個身體有三個色(中九)
圖四、這個呢,也是一小個子,但上肢柔軟又靈活,朝前彎朝後彎,朝哪彎都行。(中二十二)
只因為他們的形象和人類有相似性,所以,我們從心理上就比較容易認同這些外星人。
下面我們再看看 那些不能被接受的生命形象。
圖五、這種生命很小巧,根本沒有肺,也沒有其他內臟。(高三)
圖六,這種生命體型像個大漏鬥兒,但智能傑出。(高十二)
圖七,這種生命內部的所有成員,智能都一個水平,沒差別。(中七)
圖八,這也是一種智能生命,他們動作靈活,後背上只有一隻眼睛。(低一)
在宇宙生態區內,高級生命有17個生態區,中級生命是22個,低級生命七個。
地球有許多種生命,但是智能生命只有人類一種。這些生命也是一樣,都是每一個星體上,以智能為主要的生命代表。
宇宙眾生所劃分的生態區
這堂課之前,我得先補充一點這是個要點,我們必須牢記——那就是,宇宙所有智能生命的生存,都是有條件的。
地球人也是一樣, 只適應在地球適宜的自然環境中生存,想移民火星?火星和地球,那是冰火兩重天,每天早上起床是五度,晚上睡覺就是零下一百二十多度,空氣不但稀少,成分還不一樣呢,人類的肺恐怕難接受。這種惡劣的自然環境,人咋活啊,要是離開地球到太陽系外的外星, 那就更得單說啦。大家都看到,神舟五楊利偉那身太空衣吧,價值千萬,他才飛多遠呀,連太陽系還沒出去呢。他總共也就飛了二十小時,就需要如此重裝備。以此類推,外星人 怎可能不加防範的稀鬆平常的就到地球來走動走動,好像是來旅遊了一趟。還挺悠哉悠哉呢——這只是一種幻覺。關於這個話題,我們確實需要掃盲一下啊。
下面呢,我們開始講外星人是啥模樣的第二堂課,內容主要是了解一下宇宙概括性的生態。
眾所周知, 在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渺小之間,我們特別需要開闊思路 ,抬頭望遠,千萬不能滿足於當一個井底下的頭頂上只看到的巴掌那麼大的 一塊天,還斷定天都是臉盆一樣圓的 ——那是青蛙。
大家站在平地線上抬頭的動作,也就是望星空吧,很簡單,可是呀,星空卻不僅僅是讓我們「望」的,釋迦摩尼難道是用眼睛看得出的三千大千世界、須彌山和四大部洲的結論嗎?那肯定不是的。我們 如果只知道抬頭朝天上看看,那裡除了能看見密密麻麻的青石板上釘鐵釘兒,就沒別的了……經過千年萬載,這些"鐵釘兒",只是各自都有了個名字而已,我們即使看了,也看不出啥名堂來。
就宇宙來說,只要我們是用感官能看到的,就僅僅是她的一個局部再加上她一個表面,根本談不上啥洞徹本質——和隔著門縫兒看人差不多。
現代雖然已經有了各種太空望遠鏡,還建立了一些外星基地,但人啊,只要我們是用眼睛,包括應用擴長了的科技眼睛,只要是通過視覺來觀察宇宙,那就永遠是不能究竟的,尤如盲人摸象、夏蟲語冰。
在宇宙中有一種腦信息存在,它還沒有被科學的陽光照到。這就是宇宙生命各自用自己智慧的大腦 意識發出的"有機" 的 (這個有機只是一種比喻),用"鮮活"的腦能量發出的思維信號 。
很遺憾,科學用先進的儀器,即使能接受到信號,也沒用,機器破譯不了,根本翻譯不出來那些信號到底是啥意思。這先進的儀器啊,壓根兒沒有這種生理的思維意識轉換能力,它沒這功能。
人類啊,先要擁有一個本性的大腦,才能接收翻譯先天的宇宙密電碼。
眾所周知,宇宙的浩瀚是我們完全不可想像的,宇宙雖然只是一少部分星體上有生命,但宇宙太大、太無邊了,所以宇宙中間到底有多少生命實在是難以計數的 。外星人雖然都呆在各自的家園,彼此相距老遠山西,見個面兒不容易,外星人跨星際會唔是挺費勁兒,可他們卻能互相聯絡打電話, 像打電話一樣互通信息。
當然,話又說回來了,這些智能生命不是用手機座機溝通,他們都是用自己的大腦, 或打電話或接電話。這也就是或接收信息或發送信息。
我們中國有傳統的天人合一文化,通過那些佼佼者和高等智能生命產生溝通聯絡。於是,人們就順理成章的了解了宇宙一些道理。
宇宙,既有地理概念,又有行政區的劃分。宇宙既有中心,(就像北京的一環)也有邊緣,(就像北京的外五環)。什麼是宇宙中心呢,那裡就是高級星體密集 、高級生命也繁榮的區域。而邊緣呢就是以一些低級的星體為主的地區,就是物質和生命都比較稀少下乘的意思。
宇宙生態現在已經有智能生命的一個共識,這個共識就是宇宙已經劃分出了45個生態區了。人類當前卻根本不知道呢。
還有一些是無智能的生命,它們就被劃分在一個生態區裡邊兒了。
宇宙的生態區是憑啥劃分的呢?有兩個標準。一個是根據他們大腦智能的狀況;另一個,是根據他們身體的基本形態。
地球人類大腦論重量、論體積、論功能,在宇宙智能生命的大排隊中,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中巴間兒的,再加上我們人類的體形。所以我們地球的智能生命,歸屬於中等智能生命的第八生態區,這個生態區裡的智能生命,外形長的都差不多,都有一個腦袋,一個軀幹,兩個上肢 ,兩個下肢。
宇宙智能生命各有特點。其他生態區的高低不等的智能生命就花樣繁多了。我簡單介紹一下宇宙生態,那才是真正的別開生面啊。
有一個生態區,他們的形象像一塊大手巾,軟塌塌的貼吸在地面。宇宙裡所有這個體形的,大大小小的毛巾式的高級生命,就都屬於這個生態區範疇。
還有一個生態區,這種生命細細長長,象一根棍子,他們的行動敏捷,大腦部分比身體部分還要長。都嵌在在棍子中間。
而有的生態區,長的都像一圓餅,但硬度第一,所以智慧,就是大腦過硬。
或者是有一個生態區,他們沒有肢體,沒有內臟,長的都像一根紅色的上大下小的釘子。高智生命的特點,就都是腦袋都比身體大。
還有一個生態區,外形都像一個倒三角,他們的大腦有非凡的傳感能力,所以宇宙的信息聯網都離不開他們的努力。
其他有的生態區,生命的形狀也是難想像,有的是一個圓柱,上面披一圈須子。別看他們沒有手,但製作能力優秀,而且都是靠——想。高智生命不像中智生命,幹啥都要親力親為。他們可以憑意念力完成所有,那是真正的心想事成。
宇宙生態區,只是一個分門別類的概念,每個生態區內,都有成千上萬個外形大致相仿的生命種類。我們只能從其中選出一個形象代表。
在龐大的中等智能生態區內,中智生命的身體結構除了比高智生命腦袋小,身體還要比高等智能生命的身體結構複雜,中智生命都是需要感官和肢體輔助大腦來進行認知。
比如有的生態區的生命長了一個長長的大腦袋,這個冬瓜一樣的大腦袋能指揮自己長短不一的很多肢體。
有的生態區呢,長的就像一個大手鐲,身體下面還要多個小肢節。他們有製造能力,小時顏色淺,越老色越深。
以及有一個生態區,身體都像個扁片兒,扁是他們身體的主要特徵,他們的嗅覺都很突出,可以進行遠距離嗅聞。
還有的生態區,生命的外形都象一個大磨茹,生有附手有移盤,聽力絕佳,由聽力 ,產生一系列的判斷。
中智生命沒有高智生命,全智全能的特點,但宇宙就是如此的豐富多彩。高高低低,相映成趣。
宇宙是一個大寫的社會,也是一個大寫的"家庭",更是一個大寫的生命。外星生命和人類,是結構上的差別,而不是和人類相仿的修修改改。這一個很重要的事兒,是個不能憑想像說談的大問題。
而不管是什麼樣的生命,宇宙只要有生命存在,就有了靈魂靈動,那就不僅僅是星體的宇宙,而是智慧的、活生生的宇宙了。
外星文明和地球文明的關係
當前,主流科學已經不像頭幾年那樣,堅持說宇宙中只有人類是唯一的智慧生命了。為啥呢?就因為美國2014年公開宣布,說宇宙有億萬星體,不可能只是地球有生命存在。自從美國變了口氣,中國這方面的科學家好像也有所鬆動,不那麼理直氣壯的反對了,起碼能允許大家探討。
關於外星文明這個話題呀,說起來真是很長很長,不但長,在當前,好像和現實也沒啥關係,我們現在雖然文明飛速發展,但我們和外星文明,也沒建立啥固定的關係啊,連對外星文明到底有沒有這件事兒?還一頭霧水的掰扯不清呢。所以,外星文明和人類文明能是個啥關係呢?
其實外星人長的啥模樣?和宇宙生態分布的常識很重要,但是更為重要的是,外星文明和我們地球文明的關係。
在談到"關係"這兩個字的時候,我們先要明確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我們每個人都長了一個大腦,可這個腦袋啊,也都不例外的擁有兩個內容——一個是後天的腦皮質,一個是先天的腦白質。這兩部分腦組織啊,全都不例外的擁有兩種思維功能。簡單說來,就是一個是負責理性知識的;另一個呢,是負責大腦先天本性的。基於此,人類在認識宇宙萬物時,就擁有了兩種方法,一種呢,就是理性的、知識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科學實踐。還有一種呢,即是本性的、自然的、生而知之的。大腦的它們倆,可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大腦皮層後天的理性知識需要刻苦學習,需要學海無涯苦作舟和書山有路勤為徑。而我們每個人大腦先天的本性,則需要經過適當的開發訓練,最後獲得感性智慧,也叫先天智吧,並以此獲得和宇宙外星溝通聯絡的能力。
眾所周知,人們生活中平常所說的聯絡是有兩種方式的。一種是乘坐交通工具到朋友家去見見面兒,另一種呢是不見面兒,通過手機電話書信,用聲音文字和朋友聊聊天。實際上,宇宙之間的智能生命,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他們不外乎,也是通過這樣兩種方式完成交流的。
只不過呢,外星生命用的是另一個詞兒,他們管駕馭飛行器到其他星體的實地聯絡——叫超位聯絡,管用各自的大腦搞信息溝通的——叫本位聯絡。這兩種聯絡方式,缺哪個都不行,應該是互為彰顯的,是交映生輝的。二者不可偏廢。
智能生命如果只強調越位聯繫,僅僅依靠宇航獲得的認識那一定片面且有限的——因為全靠實地考察不但風險大、成本高,而且還有許多時空的局限性。
而當我們坐在家裡,也不用動地方,僅用大腦本性智慧去打電話聯繫,並獲知星際文明內容的時候,也就是所謂的本位聯繫時,外星世界啊,此時才是鮮活生動逼真的。那裡包括了無數精彩和無數喧囂。我們人類也是智能生命之一員,我們最最應該關注的當然還是宇宙裡、星體上,廣袤生存的萬千智能生命啦。
飛碟環繞地球很重要,智能生命駕馭著飛行器落地來訪地球更是一樁壯舉。他們當然是離不開實地考察的,同樣,他們也是離不開思維聯絡的,正是通過信息溝通的無限風光才使我們得知:宇宙不但有一個宏觀的生命聯絡中心,宇宙還有一個諾大的信息庫。各個星體的信息材料,包括所有實地考察的材料都在裡面存放著呢,那真是海量的啊。這個信息庫屬於宇宙所有智能生命,大家完全可以共享。
話說1989年,我剛剛專職搞信息接收時,當時認識了數學研究所的一個科學家老人,他讓我幫忙接收數學信息,可我的後天理性學識對數學字母和公式這些東西一點都不熟悉,所以接收起來特別費勁,要不停的和老人核對。於是,我覺得上面的信息源改戲了,改成了專門接收文科的信息。後來這些年,確實我的信息百分之九十都是文史哲方面的。
說起來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讀者的角度,在自己以往的認知中信息無形無色,它跨越了宇宙浩瀚的關山迢遞,只通過這些大腦信號來寫字畫畫、來著書立論,確實挺玄的,這些信息到底準不準啊?就連我這個實踐者,也難免會畫問號。
儘管從天人合一的理論上我已經理順當了——因為所有智能生命都有自己的大腦,而大腦本身是一種通用的宇宙能量物質——所以智能生命都享有宇宙萬法歸宗的共同性,腦能量這時就成了一種思維介質。
當然這還僅僅是一種理論的明白,要想把宇宙全智全能的高智生命當成內心崇高的信仰,那也一定是要經過實踐檢測的。何況我從來就不是一個隨便輕信的人,不經過事實證明,不親歷親見,心裡總是不踏實。
後來,一樁樁一件件事情,都發生在眼前,舉個簡單例子,信息指令我去翻找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的第幾頁第幾行……我找到其四卷本的第三卷,翻開一看,嘿,還果真是馬克思一個很有針對性的思想,原文講的是:一切精神,說到底都是物質的。這句話嵌到我的文章裡正合適。
事實讓我這個自然又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就沒法兒再否定了。特別是畫了那麼多畫,並得到國內外業界人士的首肯……他們會拍著我的肩膀讚許,說,你這是咋畫的呀……。
前些年氣功、特異功能受圍攻,我還是非寫即畫。我常說,我是人證物證俱在,我要是再否定這些天外信息,那不就成了自己騙自己了嗎。
說到外星文明和地球文明,到底是什麼關係呢?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這兩者的關係,除了有廣泛性、階段性、真知性以外,還包括了一種很重要的實用性。舉個例子吧,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當時在中小學生中,近視眼特別多,有單位就讓我通過接收信息,畫張近視眼調整圖。畫完之後,信息很明確地告訴我,有效率將是70%以上。這張圖後來做了很多實驗,除了在幾個學校,後又在復興醫院眼科做屈光度檢查,日本也做了測試,結果有效率每次都是百分之七十多……沒低過,也沒高過。
因為有了數據,自然也就通過了技術鑑定。諸如此類吧,當然還有一些活生生的事例,反正從此以後,我就不再沒完沒了的瞎懷疑了。用我自己的有限已知,怎麼能去猜測評論無限的未知呢。宇宙信息,確實是"事事皆有可能"啊。
通過這些事例,再加上後來我又接收了《洪荒歲月》、《黃帝》、《伏羲》、《生命與進化》等等的歷史紀年信息,我覺得外星生命真是太神奇了,象這樣的天外飛來鴻,我以前從來就聞所未聞。諸多珍貴的信息,好像天上掉餡餅似的,接收者只需拿著筆如實記錄就可以了。比如地球人類史有幾次興亡?地球生命生發的順序?猿和人的關係?人為什麼要直立行走?以及伏羲的平生,黃帝的來龍去脈,等等等等。所有做學問的人,都知道做學問的艱難。哪一個觀點的理論根據,不得把人累的半死啊。可這些信息呢,完全是宇宙文化的奇蹟啊。根本就不用去考古刨坑挖墳兒,也無需跑圖書館翻古籍開研討會……只憑著空無一念地往那兒一坐,行不離空的接受信息,就齊活了。
逝去的千年萬年時光歲月,這會兒,就能倒帶子一樣,把中華民族遠古的歷史、包括世界人文的古代歷史淵源一一道來,像回放一遍似的。多省事兒多事半功倍哪。
而這些發生在現實中的現實,完全是破天荒的,是難以置信的,聽著不被相信,好像神話故事。九十年代初,還沒有"信息"啊、"能量"啊這些詞兒呢。不上班在家關上門專門接信息,聽著像搞地下黨似的,和社會生活完全不接軌。
以前我從來不覺得宇宙和具體的人生能有啥關係,啥宇宙不宇宙的,有差別嗎,平常人無從研究,那不都是天文學家的事兒嗎。
事實證明,我原來的看法是錯誤的。也正是由於人們對宇宙的這些陳舊認識,陳芝麻爛穀子的,成了人類和外星生命聯繫的絆腳石。
天文學家固然很重要,天文學家的理性僅僅是是探索發現的一個方面。認識星際文明是一件大事,這是一件需要人們從思想上去顛覆舊理念,接納新思維的大事兒。
何況宇宙在屬於科學家的同時,更屬於眾生,是我們必修的課程,宇宙既是一種視野,又是我們每個人生命的最大外延。在一個擁有七十多億人口的星球上,人類共同的矚望是天下大同,而天下大同的思想基礎——就是大無其外小無其內的宇宙。
在所有生命過程中,宇宙註定是一種永恆,是唯一的、光芒萬丈的、非人類視角的燈塔。誰又能阻止我們享有永恆的權力呢。我們還知道,宇宙是地球生命的終極起源和終極歸宿,人類和外星文明的關係啊,首先是一個哲學命題,其次是一個科學問題,最後是一個人性快樂暇滿的命題。
我們的生活不能無視宇宙,認識宇宙可以說是一個新的起點,是新世紀與舊時代之間,一個劃時代的分水嶺。當以實證為宗旨的現代科學,在既研究不出來宇宙所有生命之間的關係,探索不了宇宙智能生命的智能概貌,也討論不出他們各自的造化歷史和未來發展,那我們為什麼不能另闢蹊徑?我們為什麼非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呢?
鬆懈一下自己的枷鎖吧,打掃打掃頭腦裡那些僵化了的舊觀念,倒掉那些過時的意識垃圾。再推開頭頂上那一扇小小的天窗——我們對宇宙的全景式認識是一場偉大的推陳出新,它完全是可以從零點開始起步的。
說起來,這不就是一個簡單的嘗試和簡單的取捨嗎,我們為啥不能嘗試接受另外一種嶄新的、來自宏大宇宙的宇宙觀呢?
中國古代管這種方式叫叫天人合一,也有叫神授的,不管叫啥吧,總之外星文明是一個博大又嚴肅的概念,是一種星際思路,是完全不能戲談的。
地球人類依靠自己努力去奮鬥去探索,那根本是望塵莫及的,這些宇宙知識和人類科學知識相差十萬八千裡,它基本是和人類所有的已知挨不上邊兒的另外一個珍奇的領域。
外星文明唯有一條通天路,這條路就是必須通過準確的信息傳遞來實現遠程對話,當然「準確」二字也是萬分重要的前提,生活中看到有不少信息接收者缺乏準確性,所接收的信息不夠究竟,又因用詞陳舊、充滿封建色彩,使得主流社會難以接受。
信息這種神聖的傳遞,言之鑿鑿、道通理順,儼然是一份新時代的神啟神示,這是不能隨便、不能小覷的大腦智慧應用技術。
一旦觀念變了,我們就不覺得外星生命遙遠了,宇宙也近在鼻子尖兒前面了,和他們的聯絡像一指點開手機那樣簡單。
在前面,我講外星文明是一個大信息庫,確實啊,只要我們把頭腦裡死板一塊的意識,撬開一個小縫兒,外星生命那萬丈洶湧又排山倒海的信息就會衝擊到、淹沒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那完全是一個新世界,是一輪新的太陽,此眼界一打開,還有啥鬱悶無奈和寂寞嗎?宇宙不但是我們心靈深處的寄託,連我們生命的意境,都會隨之闊遠啦!
我常說一句口頭禪……歷史的發展是有方向的。
這個方向雖然遙遠,但卻是一種必然之途,誰也擋不住。這個方向就是覺悟大腦,實現生命的理性、感性(本性)、神性,三性合一。
最後還有一點,我覺得也要講一下,因為外星人這件事兒畢竟凌凌亂亂不夠主流,畢竟一切都是剛剛開始。
因此,對待這些虛無縹緲的能量,無形又無相的精神對象,我們一定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有半點誇張和想像。實事求是是我們做事兒的總綱領——它既是我們的出發點,又是我們的過程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