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8年度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總結會日前在北京召開。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一、二、三司,國際司以及各派出機構和技術支持單位分別對2018年工作進行了總結,並對2019年工作進行了展望。
國家能源局、國防科工局、各核電集團公司、有關行業協會等相關單位代表出席了會議。本版特摘錄部分與會代表發言,以饗讀者。
提升監管能力 依法從嚴監管
生態環境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 郭承站
2018年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之年,是《核安全法》實施元年,是核安全「十三五」規劃實施關鍵之年。生態環境部核設施安全監管司(以下簡稱「核一司」)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中國核安全觀,堅持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持續推動「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紮實推進《核安全法》實施年活動,全面開展核安全「十三五」相關規劃中期評估,進一步深化機構改革、健全法規制度、提升監管能力、強化綜合保障,依法從嚴監管,年度目標責任制191項任務順利完成。
核一司始終將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持續深化「四抓四鑄」工作;全面推進《核安全法》實施年活動,編制《核安全法配套法規文件制修訂總體方案》;高效運轉核安全工作協調和風險防範機制,不斷加強涉核社會風險防範與化解;開展《核安全與放射性汙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及2025年遠景目標》中期評估,配合中宣部編制《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優化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制機制,配合推進機構改革;加強輻射環境監測,開展新建國控自動站建設;強化應急體系和能力建設,印發《關於加強核與輻射事故應急演習工作的指導意見》;加強涉核反恐防範和核材料管制;從嚴開展核安全設備監管,全年共審批113項國內單位和23項境外單位許可申請事項;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修訂無損檢驗人員、焊接人員管理規定;強化公眾溝通,組織制定《核安全信息公開辦法》,開展「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六·五」環境日等宣傳活動;推進核安全文化建設試點,編制《民用核安全設備活動單位核安全文化建設工作建議》;全面提升綜合保障能力。
2019年,核一司將遵照部黨組對新時代生態環境工作的新目標、新思路和新要求,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加強政治思想和黨風廉政建設;加強體制機制建設,聯防聯控各類涉核風險,積極應對處置核安全風險,深入開展「規範管理年」活動;加快法規標準制修訂,持續完善法規標準體系;大力推動核安全規劃落實,提早謀劃開展核安全「十四五」規劃研究;加強輻射環境監測,強化國控網運維管理;加強核與輻射應急,推動核電集團核電廠場內核事故應急支援能力建設;加強核安全設備監管,開展《民用核安全設備監督管理條例》及其配套規章實施情況評估;深化人員資質和培訓改革,分業務領域組織編制培訓大綱和教材;推進綜合保障能力建設,推動核與輻射安全綜合管理體系貫徹實施。
補短板、嚴執法 切實保障安全
生態環境部輻射源安全監管司司長 江光
2018年,生態環境部輻射源安全監管司(以下簡稱「核三司」)認真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全面落實各項決策部署,著力打造生態環保鐵軍。強基礎、補短板,發布12項法規標準,10項填補相應領域空白;協調10多個部門,優化放射性藥品運輸和機場倉貯管理,修訂《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規範深化核技術利用豁免管理,聯通放射源進口數據,改變輻射安全與防護培訓模式,調整6項環評等級,「放管服」改革成效明顯;完成二汙普伴生放射性礦普查工作,初步形成全國伴生礦企業名錄,發布《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企業環境輻射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將伴生礦企業納入國家重點排汙單位;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聯合公約履約中7項良好業績獲得國際社會肯定;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查處違法違規問題,推動解決安全隱患和環境風險。核與輻射設施安全受控,放射源丟失率達新低,輻射環境總體良好。
2019年,核三司將持續強化黨建核心引領,加快法規標準制修訂,做好基地調查、伴生放射性礦普查成果總結,強化後處理設施核安全監管,建設輻射安全與防護培訓平臺、高風險移動源在線監控系統,開展《通信基站環境保護工作備忘錄》實施評估及電磁環境監管平臺試點,切實推動各項工作上新臺階。
狠抓工作落實 提升履職水平
華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黨委書記、主任 張志剛
2018年,華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華北監督站」)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紮實推進各項業務監督工作,有力保障了轄區核與輻射安全及全國民用核安全設備活動安全可控。
過去一年,華北監督站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不斷深化全面從嚴治黨,持續提高黨建工作水平。以擔當實幹的精神,狠抓重點工作目標實施,強化責任落實;狠抓單位能力和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監督水平;狠抓新職責落實,強化監督站職能;狠抓工作重心轉變,全力保障核設施運行安全。核與輻射安全監督各項年度任務全面完成,監督履職水平進一步提升。
2019年,華北監督站將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進一步發揮地區監督站的職能作用,圍繞保障核設施運行安全的核心目標,強化日常監督檢查,全力保障轄區核與輻射安全。
認真履行職責 嚴格執法監管
華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副主任 李京喜
2018年,華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華南監督站」)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持「兩個維護」,深入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秉持「核安全精神」,著力打造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鐵軍。認真履行監督職責,組織開展了對轄區核設施、核技術利用以及鈾礦冶的核與輻射安全監督,圓滿地完成了全年各項監督任務。
華南監督站以問題為導向,嚴格執法監管,在實現工作重心「三個轉變」中牢牢把握保障核設施運行安全這個核心目標,以優化換料大修監管模式為突破口,對各項工作進行了整體謀劃、安排和實施,確保了轄區內核與輻射安全。特別是在颱風「山竹」期間應急響應、《核安全法》宣貫和運行核電廠換料大修後再次臨界前控制點檢查中,紮實工作,取得了亮麗的成績。
2019年,華南監督站將繼續在部黨組領導下,按照國家核安全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進一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將黨建與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深度融合,繼續做好各項監督工作。
強化能力建設 確保履職盡責
西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總工程師 楊掌眾
2018年,西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西北監督站」)領導班子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和部黨組及部機關有關全面從嚴治黨、生態環境保護、核與輻射安全等方面工作部署和要求,團結帶領廣大幹部職工,全面完成了年度各項工作。
西北監督站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持續優化中試廠監督模式,貫徹「技術上查重點、管理上查違章」的總體思路,構建責權明晰的監管責任體系;持續追蹤未完成整改問題,推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持續推進內部精細化管理,優化對監督檢查全過程的考核;持續學習型組織建設,積極打造提高個人能力、建立專業化團隊的平臺。
2019年,西北監督站將進一步規範黨建工作機制,提高業務工作與黨建工作融合度;查漏補缺,完善站內程序制度,進一步提升工作計劃性、規範性;監督營運單位貫徹落實核安全文化工作情況,推進核安全文化建設;努力促使西北地區核與輻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圍繞業務核心 提供技術支持
核與輻射安全中心主任 任洪巖
2018年,在部黨組正確領導下,在部機關各司局指導下,核與輻射安全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全體職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嚴格落實主體責任,立足「三個中心、一個搖籃」定位,推進管理機制創新,加強業務能力及作風建設。以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為重點開展全方位技術支持,各項工作穩步推進,較好地完成了全年任務。
中心以核與輻射監管系統「一件事、一家人、一條心」為原則,完成部重點工作《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防護條例》(送審稿)、組織完成《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及配套文件編制工作;全年發出審評意見2016份,參加現場監督檢查274次,收辦工作單4909份。
2019年,中心將繼續著力推動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從建設項目審評監督向保障核設施持續安全運行、從經驗式監管向標準化規範化監管、從抓頂層設計向抓全面落實的「三個轉變」。積極宣貫《核安全法》,依據年度工作計劃,採取有針對性工作措施,以核與輻射安全審評及監督為重點,以遇到難點問題為導向,確保年度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做好技術後援 發揮專業優勢
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副總工 馬靜嫻
2018年,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按照國家核安全局印發的《2018年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要點》,編制了《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2018年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重點工作目標責任實施計劃》,確定以做好核電廠、研究堆安全監管技術支持,放射性物品運輸監管技術支持以及核安全設備和特種工藝人員監管技術支持3項工作為重點,全面開展技術支持工作。
全年共收到國家核安全局工作任務單、轉發文及各監督站的工作協調單等各類工作任務230餘項,形成審評意見、監督報告等各類技術文件200餘份,參加各類監督、檢查、見證、調研活動、對話溝通會210餘次,各項技術支持工作成效顯著。
2019年,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將繼續做好相關配套法規文件、技術標準制修訂的技術支持工作。為推進核電安全審評許可、切實做好運行核電廠和新設計核電廠的監管;為做好放射性物品運輸容器技術審評工作,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監督檢查和乏燃料公海鐵聯運體系建設;以及為推進特種工藝人員管理改革和深化核安全設備活動許可管理制度改革,提供技術支持。
突出工作重點 確保履職盡責
生態環境部核電安全監管司司長 湯搏
2018年,生態環境部核電安全監管司(以下簡稱「核二司」)緊密圍繞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目標,分析研究核電發展和核安全監管新形勢、新特點和新任務,突出工作重點,科學施策,嚴格監管,持續推進核安全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核安全監管的有效性進一步提升,圓滿完成了2018年的各項工作任務,保障了我國核電廠和研究堆的建造質量和運行安全。
核二司堅定政治建設的首要地位,持續強化作風紀律建設;依法嚴格開展對核電廠和研究堆的日常安全監管;積極開展《核安全法》配套法規文件的編制,持續推動核安全法規的完善;不斷推進監管技術文件的制修訂,編制並印發了《核動力廠建造階段監督檢查大綱》等8份程序制度文件;積極應對監管工作的新挑戰,及時研究和制定核電廠網絡安全、核電廠數位化儀控系統調試、新型反應堆的監管政策;統籌推進AP1000、EPR首批項目裝料審評監督工作;積極做好「華龍一號」示範工程、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建造階段的核安全監督工作;進一步完善國家核安全局經驗反饋體系,加大核電廠和研究堆的經驗反饋力度;加強國際合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服務核安全監管工作;做好日常核安全監管工作,確保全國核電廠、研究堆質量和安全。
2019年,核二司將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圍繞《核安全法》的實施,進一步完善核動力廠和研究堆核安全法規體系;抓緊開展規章制度和管理程序的制修訂工作,持續推進核安全監管的規範化;結合熱點難點問題,積極主動開展前瞻性核安全監管政策研究;以運行安全為核心,切實做好運行核電廠日常監管工作;及時總結經驗,深入細緻做好新設計核電廠監管工作;推進經驗反饋體系的有效運轉,強化對重要問題和共性問題的處理;深入開展和積極參加核安全國際合作。
深化國際合作 講好中國故事
國際司核安全國際合作處副處長 張婧
2018年,生態環境部始終踐行理性、協調、並進的核安全觀,積極參與全球核安全治理,核安全國際合作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國際司核安全國際合作處落實習近平主席「推廣國家核電安全監管體系」等倡議要求,圓滿完成《乏燃料管理安全與放射性廢物管理安全聯合公約》履約,與外交部共同主辦亞歐會議第五屆核能安全研討會,在中美核安全對話等重要機制中發揮積極作用。順利召開兩次「華龍一號」工作組會,成立技術子組。加強與阿聯、巴基斯坦、越南等「一帶一路」國家的核安全合作,穩步推進與美、俄、法等核電發達國家合作。拓寬人才國際交流與培訓渠道。
2019年,核安全國際合作工作將重點落實以下方面內容:一是支持核安全監管體系「走出去」,有序推進「華龍一號」工作組工作,在雙多邊場合積極推廣我國監管經驗和良好實踐;二是籌備核安全公約、聯約履約,著力提升談判履約能力;三是進一步深化擴展雙多邊合作,講好中國故事。
創新監管方式 提高監管效能
華東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主任 俞軍
2018年,華東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華東監督站」)在部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在黨的十九大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的指引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探索形成「以執法促監督」工作機制,持續推進「兩個現代化」能力建設,確保華東地區核與輻射安全。
華東監督站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不斷加強黨建工作,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縱深發展;建立「以執法促監督」的監督執法機制,構建華東地區核與輻射安全新生態;分析「監督狀態」新挑戰,繼續深化專業化監督優勢。
2019年,華東監督站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中國核安全觀。繼續深化落實1號文通知要求,提高監管效能,推進《核安全法》切實落地生效。繼續嚴慎細實規範監管,嚴控各類安全風險。有序推進信息化建設,推動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
創新工作方式 提升監督效能
西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主任 郭伊均
2018年,西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西南監督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生態環保大會精神,按照「4433」工作思路,以開展「核安全文化提升年、核安全精神踐行年、正黨風政風肅紀年」建設為抓手,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紮實開展西南地區核與輻射安全監督,各項任務均按計劃圓滿完成,轄區核與輻射安全形勢平穩受控。
2018年,共開展核設施和核技術利用重點單位駐廠監督339人·天,組織例行、非例行、專項檢查與督查67次,全年共發現各類問題313個,提出整改建議299條,完成監督檢查與督查報告71份。
2019年,西南監督站將繼續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按照「嚴慎細實」要求和「4433」工作思路,持續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創新監督方式,嚴格把控核與輻射安全風險。加強幹部隊伍精細化管理,強化思想教育和業務能力培訓提升,進一步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強化規範管理 落實監管責任
東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黨組書記、主任 馮建平
2018年,在部黨組的正確領導下,東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東北監督站」)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進一步規範管理,健全組織機構,完善體制機制,強化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圓滿完成全年各項工作。
過去一年,東北監督站以黨的建設為統領,以部政治巡視和「以案為鑑、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專項治理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黨組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發揮黨組的「頭雁效應」,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紮實推進《核安全法》宣貫,認真落實《核安全法》相關要求;深入推進「五大活動」,加強基層調研;以規範日常監督為重點,嚴格監管,保障運行機組安全和建造機組質量;細緻開展監測與督查工作,推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持續推進東北地區應急準備能力提升;促進轄區內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管理和能力提升。
2019年,東北監督站將繼續注重黨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夯實基礎,推動各項工作再上臺階,確保東北地區核與輻射安全。
強化技術支撐 邁向「國際一流」
輻射環境監測技術中心主任 陳仲達
2018年,在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的正確領導下,在部機關和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持下,輻射環境監測技術中心(以下簡稱「技術中心」)緊盯「國際一流」目標,突出「技術支撐」主業,夯實基礎,謀劃長遠,履職盡責。
全年緊扣《2018年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要點》,實打實地完成《重點工作目標責任實施計劃》及《縱向任務》,充分發揮了「監測鐵軍」、「技術中心」和「國家隊」的功能作用。自身改革「創一流」、應急備勤「上一線」、技術支持「一心一意」、技術幫扶「一家親」。全方位提供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技術支持,盡全力推動全國輻射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多舉措規範全國輻射環境監測網絡運行,各項任務全面完成。
2019年,技術中心將進一步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主動作為,切實履職,科學實施《「十三五」輻射環境監測規劃》和《技術中心近中期發展規劃》,為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打造核心能力 強化技術支撐
蘇州核安全中心主任 周擁輝
2018年,蘇州核安全中心在國家核安全局的正確引領和指導下,圍繞《2018年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要點》和《核與輻射安全監管2018年項目計劃》,加強專業能力建設和管理優化,加大技術研發和人力資源投入,秉承「嚴慎細實」的要求,全力做好民用核設施和核安全設備審評、監管技術支持、監管技術研究、法規技術制修訂等各項工作,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2018年,為確保核安全監管技術支持工作更加規範、專業、有效,重點打造核安全分析評價與獨立驗證平臺,開發建設核安全審評監督資料庫。牽頭完成18份核安全法規標準和監管技術文件的編制和修訂工作,承擔三門和石島灣核電廠調試大綱審評和調試監督任務等7個研究堆的安全分析報告和設計準則的審評任務,完成71項核設備許可證審評、配套監管文件制定等工作,開展了3項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技術研究,參加國家核安全局和各監督站組織的核安全檢查和調研活動達60次。
2019年,蘇州核安全中心將繼續在國家核安全局的領導和指導下,進一步推進專業核心能力建設,矢志打造有專業特色的核安全監管技術支持組織,高質量地完成國家核安全局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強化技術支撐 做好技術後援
北京核安全審評中心主任 趙樹峰
2018年,北京核安全審評中心主要承擔了《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管理技術支持》和《CANDU堆和快堆等研究堆安全技術審評》兩大項任務,共完成21項核電廠審評任務、32項在役研究堆審評任務、7項核電監管課題、5項法規導則制修訂、多項監管技術支持工作。
2019年,北京核安全審評中心將繼續努力,更多地承擔審評和監管任務,更好地完成核安全審評與監管技術支持工作,認真執行國家核安全局的指示,保質保量完成下達的各項任務,繼續做好技術後援工作。按照國家核安全局的要求,提高核安全文化意識、廉潔從業、警鐘長鳴,發揮專業優勢,提升審評人員技術能力,全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本版內容由本報記者孫浩整理,發言均有刪節,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