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K-8實驗需要摸索的條件包括:1、種板細胞數;2、種板後細胞的貼壁生長時間;3、加藥後的孵育時間;4、CCK-8試劑的加入量;5、CCK-8試劑加入後細胞孵育時間。
※※一般加藥會選擇在細胞生長到一半的時候(匯合度50%),這時處於對數生長期,狀態較好。大部分信號檢測的實驗都會選擇這個時候,終點選擇不加藥的對照組(A0加藥組)細胞長到快滿為最合適。CCK-8實驗的最佳OD值在1.0附近,此時A0加藥組OD值最大,最好能控制在1.0左右。
※※加入10ul待測藥物(設置不同濃度梯度)後,稍微搖晃96孔板混勻。
※※檢測OD值前,如果孔內有氣泡,可用小的針頭扎破它,避免影響OD值結果,加量小的液體需貼壁加,量較大時不需貼壁,避免產生更多氣泡。
※※CCK-8需避光,加了CCK-8後常規用鋁箔紙遮蓋,測OD值時拿開蓋子,稍微擋下光。
※※加CCK-8之前最好更換培養基,嚴格上來講CCK-8檢測時的培養基是要不含血清的,可以用針頭吸出培養基;或直接快速的倒掉培養液,在超淨臺旁放一個桶,在臺子裡面打開蓋子,快速地拿出來甩到桶裡面,迅速拿回臺子,一般不會汙染。
※※10ul CCK-8比較難加,容易有氣泡,可按照CCK-8:培養基=10%把需要加的量在離心管內混勻,然後再加入96孔板內。
1、種板細胞數:查文獻(A549:7000個/孔),參考說明書。因為每塊板都會設置對照孔,也就是含有細胞+培養基+CCK-8(A0加藥組),這個數值是板上的最大數值,CCK-8試驗最佳OD值在1.0附近,所以這個最大數值最好能控制在1.0左右。不要讓細胞長滿,一旦長滿了很難去判斷是否堆積生長了,對藥物能否順利進入細胞有影響此為其一,其二生長不均勻易導致孔間OD值數據偏差大,而且OD值也很大。
2、貼壁生長的時間一般為24h,這個時間細胞已經貼壁完全,而且這樣設置時間對自己安排實驗時間也方便。
3、加藥後的孵育時間,我的實驗摸了3個時間:24h,48h,72h。然後根據數據的穩定性(RSD)、OD值的範圍(1.0左右)這些來選擇最好的時間。太長了就沒有必要了,細胞呆在孔裡幾天不換液的結果可想而知了。
4、CCK-8試劑加入量,說明書中明確寫出建議加入量為培養基體積的10%。這裡有一個問題:假設我要孔內是200微升的體系,即細胞懸液+藥液+CCK-8=200微升呢,還是細胞懸液+藥液=200微升,CCK-8不算在體系內呢。關於這一點文獻報導不一致。本人最終採用的是後者。
5、CCK-8試劑加入後孵育時間,隨著時間的增加,OD值就會增大。總之原則就是把OD值控制在1.0左右。這裡我考察了0.5h、1.0h、1.5h、2.0h。
註:種7000-8000個/孔100(ul),貼壁24小時後加藥(5,10,20,40,80,160,320ug/ml),作用24小時後更換培養液,加入cck-8與培養基混勻,每孔加110ul,測0.5,1,1.5,2,2.5,3小時OD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