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看他國臉色?中國成功研發超級材料,國產航天短板或將補齊

2020-08-10 必備手工課

如今,很多科學技術的實現不僅需要理論的支撐,還需要物理材料的支持,一旦材料的條件達到了實際應用的要求,必然會帶來一系列技術的革新與應用。無論是人們息息相關的醫療、交通、教育等領域,還是航空、核武器等尖端領域都會因為某一種或幾種新型材料的問世,而進行重大的技術改革與技術創新。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不再看他國臉色,中國成功研發超級材料,國產航天短板或將補齊。

這種超級材料就是鈦鋁合金,這種合金能夠耐受900度左右高溫,可以用於國產航空發動機,有效提高國產航空發動機性能。鈦鋁合金具備較好的伸縮性,材料強度高,高溫環境下抗蠕變好,主要應用在航空發動機壓氣機葉片和低壓渦輪等方面,新型鈦鋁合金研製成功,為國產航空發動機提高重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航空發動機壓氣機和低壓渦輪廣泛採用高溫合金是鎳基高溫合金,它在600-1000度範圍之內具備較高的強度和抗腐蝕能力,不過缺點就是重量相對較大,從而增加了發動機整體重量,而發動機整體重量增加又會讓飛機結構重量進一步增加,所以各國和地區航空發動機技術人員希望採用新一代高溫合金替代鎳基合金,這就是新一代耐高溫鈦鋁合金。

此前鈦鋁合金已經在航空發動機上面得到了運用,但是早期鈦鋁合金在工作溫度超過600度之後,各方面性能就會迅速下降,無法滿足航空發動機運轉需求,因此上世紀90年代之後,發達國家投入大量資源用於提高鈦鋁合金工作溫度,經過努力取得了技術突破,並且進入實用。

過去,我國把歐美國家的航空發動機材料作為標杆,而這次科研人員研發出來的鈦鋁合金更是甩了西方國家幾條街,研究成果在材料性上實現了三大突破,一是室溫拉伸塑性和屈服強度極大提升,實現了高強高塑的優異結合;二是抗蠕變性能優異,實驗表明,該合金100MPa應力下,800小時仍然在穩態蠕變階段,而4822合金僅過76小時就已經斷裂。該合金在900℃時的拉伸屈服強度為637MPa,其最小蠕變速率和持久壽命均優於4822合金1—2個數量級。

三是,承溫能力大大提高,通常鎳基合金的承溫能力每提高25-30度,即為一帶新合金,而該合金有望將目前鈦鋁合金的使用溫度從650-750度提高到900度以上。

航空發動機被譽為飛機的心臟,受制於基礎研究能力不足,目前我國航空發動機基本依賴出口,而這次鈦鋁合金的成功研製,讓我國在發動機方面向前邁了一步。而且我國的這一研製性能是超過了發達國家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國產航天短板已經補齊,我們在這一領域再也不用受制於人,看他國臉色了。

相關焦點

  • 國儀量子發布重磅新品,補齊國產高端儀器短板
    發布會現場,國內自主研發電子順磁共振譜儀系列新品的精彩亮相。這補齊國產電子順磁共振譜儀多處短板,有力推動了高端科學儀器的自主可控。新品揭幕 本次發布的電子順磁共振譜儀系列產品具有多項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
  • 陝西發現超級金屬錸佔全球7% 比鑽石還珍貴
    中國發現超級金屬錸比鑽石還稀有 航空發動機再不用看歐美臉色  長期以來,因為歐美國家對中國進行材料和技術封鎖,航空發動機的性能問題一直都是我國航空工業中的短板不過,最近成都航宇超合金技術有限公司方面傳來好消息,宣布成功提取耐高溫的金屬「錸」,並攻克了航空發動機所需要的單晶葉片,今後國產航天發動機將不用再看歐美臉色。
  • 非晶合金材料發展未來可期當前需儘快補齊短板
    本報實習記者 趙萍  「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作為我國新基建重要基礎性材料的非晶合金材料,在本身性能、深加工、製造裝備等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需儘快補齊短板,使非晶合金材料有更大的應用空間,如在電力、電子等領域實現更多應用。」
  • 國產手機顯微鏡發布!補齊手機鏡頭拍攝短板,1000倍放大細節
    而隨著一隻名為TipScope CAM國產手機顯微鏡的發布,智慧型手機鏡頭的拍攝短板將會得到補齊。華中科大的8位博士歷時3年,將顯微鏡和相機功能合二為一。別看它的體積小,只需要一秒就能輕鬆實現對焦,瞬間進入放大1000倍的微觀世界,是不是還挺奇妙的。另外,考慮到用戶的使用需要,TipScope CAM增加了拍照、錄視頻、延時攝影三種模式,隨時隨地分享記錄,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你甚至能清楚地觀察細胞的成長軌跡。
  • 中國科技迎來利好消息,晶片和光刻機同時發力,意外補齊華為短板
    晶片和光刻機同時發力好消息是,在華為事件的刺激下,中國科技企業紛紛放棄幻想、擺正位置和心態,盡一切可能加快中國芯自主化的腳步其中有兩家中國企業帶來了讓人振奮的消息,龍芯中科宣布龍芯CPU將採用自研的LoongArch指令集,放棄美國的MIPS;
  • 五軸數控技術領先 科德數控如何補齊高端工具機短板?
    原標題:五軸數控技術領先,科德數控如何補齊高端工具機短板? 製造業升級正逢換機潮  目前,中國工具機雖然產值全球第一,但是高端工具機國產化率極低:2018年,中國低檔數控工具機國產化率約82%,中檔數控工具機國產化率約65%,而高檔數控工具機國產化率僅約6%。6%無疑是一個刺眼的數字,但也代表著潛力巨大。  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領域,國產替代需求強烈,因為部分部件必須使用五軸數控工具機加工。
  • 補齊科技創新的社會短板
    事實上,堅持自主創新也是我們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邁向中國製造2025的應有之義。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積累的社會財富,不斷提升的科技和教育水平,以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已經為接下來的創新奠定了物質和文化基礎。全面地看,創新是一個包含基礎研究、工程開發、商業實踐、社會接納等四個過程的長鏈條。這個鏈條緊密地嵌入在社會中,所以創新實際上是特定時期特定社會條件的一種反映。
  • 國儀量子發布電子順磁共振系列新品,補齊高端儀器短板
    10月31日,國儀量子2020新品發布會在合肥隆重召開,現場發布的產品中,升級版X波段電子順磁共振譜儀在關鍵性能指標上實現了超越,臺式電子順磁共振譜儀、W波段電子順磁共振譜儀,以及無液氦變溫系統三款產品均為中國首臺商用,補齊國產電子順磁共振譜儀多處短板,有力推動了高端科學儀器的自主可控。
  • 國產超級計算機年底將全部使用「中國芯」
    「按照『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晶片和基礎軟體產品』重大專項的部署,國產超級計算機今年底將全部使用『中國芯』。」全國人大代表、龍芯首席設計師胡偉武今天向科技日報透露。
  • 新長徵路上「十問」振聾發聵 加速補齊西安發展「十大短板」
    會議通過了《中共西安市委關於落實「五新」戰略加快補齊「十大短板」的決定》。會後,就加快補齊「工業經濟、民營經濟、軍民融合、開放經濟、區縣域經濟、文化產業、金融產業、創新轉化能力、生態環境、民生服務」十大短板,西安市連續推出「10+N」系列方案,層層傳導壓力,加快補齊短板,為西安加快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 換裝成功!再一次讓全球目光聚焦東方,以後不用再看美國臉色行事
    首先換裝上國產導航系統的便是南海地區航標板塊,根據此前交通運輸部的消息指出,海口地區的航標已經更換為嶄新的設備。這批設備於上月月底全部換裝成功,從監測數據抗擾能力來說,可以給到過往船隻更好的保障效果。這一換裝讓全球再次聚焦東方,中方以後也不用再看美國臉色行事。
  • 國產大客機C919在南昌首次表演,或被稱為劃時代的中國工業結晶
    中國在大飛機製造上一直有所欠缺,像國內的大型民航客機大多是向波音等公司採購的,所以作為中國自製裝備中缺失的一環,必須有一款足夠優秀的產品給補上。近日,在中國南昌,首款國產大飛機在飛行大會上進行了他的首次飛行表演。
  • 國產大客機C919在南昌首次表演,或被稱為劃時代的中國工業結晶
    中國在大飛機製造上一直有所欠缺,像國內的大型民航客機大多是向波音等公司採購的,所以作為中國自製裝備中缺失的一環,必須有一款足夠優秀的產品給補上。近日,在中國南昌,首款國產大飛機在飛行大會上進行了他的首次飛行表演。
  • 超級材料研發取得突破
    ,被譽為21世紀的超級材料,有望發展成為下一個萬億級的產業。從2016年到深圳先進院工作的四年裡,王佳宏帶領團隊解析化學氣相傳輸機制,發掘新的反應機理,持續優化工藝參數,成功解決了系列科學問題和工程問題,產量單管單次實現了四個數量級的增長。目前工藝流程基本走通,這意味著黑磷晶體規模化製備的實驗室部分將告一段落,下一步將進入和產業結合更密切的中試階段。
  • 中國天眼將對外開放,美國要用也得看中國「臉色」
    從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到近期嫦娥五號成功「取壤」平安返回!這中間的曲折坎坷只有我們國家自己才知曉,畢竟與當時蘇美相比,我國的航天領域起步晚,也沒有其他國家幫助,甚至還遭受到了限制。
  • 中國空天飛機終於不再隱藏,美國從此不再是唯一
    作者:小韓編輯:月七據中國青年網報導,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這一舉措無疑對中國科研航空事業又有了一次信心鼓勵。此次試驗的成功意味著我國可以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進行技術研究。因為太空飛行器與載人航天工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連接關係,所以載人航天一直是一項令人需要嚴謹對待的技術工程,早些年中國決定投身這一場科研項目時就曾引起一陣轟動,其中熱議的焦點就是關於天地之間往返載具的選擇,此次中國空天飛機終於不用再隱藏了,屬於中國自己的飛行器問世,讓世界都看到了中國堅定決心為航天技術發展的毅力
  • 中國空天飛機終於不再隱藏,美國從此不再是唯一
    其能夠給人們帶來無限的宇宙空間測試體驗,航天載人技術一直都是科學界令人震撼的科研項目。因為太空飛行器與載人航天工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連接關係,所以載人航天一直是一項令人需要嚴謹對待的技術工程,早些年中國決定投身這一場科研項目時就曾引起一陣轟動,其中熱議的焦點就是關於天地之間往返載具的選擇,此次中國空天飛機終於不用再隱藏了,屬於中國自己的飛行器問世,讓世界都看到了中國堅定決心為航天技術發展的毅力。
  • 國產F-12芳綸纖維量產 是航空航天重要材料
    8月2日電,新華社報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六研究院46所研發的F-12高強有機纖維技術近期經過國內權威專家組鑑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且已實現產業化生產。這預示著我國有望徹底打破發達國家對高強纖維的壟斷地位。
  • 霍爾推力器成功點火,中國航天或將開啟超級模式,改變太空規則
    2020年,雖然剛開年各種各樣的國際亂事不斷,但是我國的航天部門卻頻頻傳來喜訊。最近中國航天表示,即將開啟「超級模式」,一系列的航天計劃正在穩步進行,「40射」的宏偉目標公布,北鬥實現全球組網,天宮核心艙發射升空,火星探測器發射,嫦娥五號成功採集月球樣本並返回,這些外國人眼裡不可能的事情,我們即將在今年統統實現。中國的航天腳步現在正在穩步加快,美國稱霸太空早已成為了歷史故事,一個新興升起的航天大國以強硬的姿態走向世界之巔。
  • 殲20終於補齊最後一塊短板,俄媒:2019年換裝渦扇15
    >圖為殲20發動機【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2448期】近日,據媒體報導稱,此前由於殲20發動機並未裝備四代發動機,因此殲20至今仍存在動力不足這一短板,不過有俄羅斯媒體表示,中國一直在潛心鑽研的渦扇15發動機,預計2019年很可能會對殲20換裝這款渦扇15發動機,屆時中國將補齊殲20的最後一塊短板,這一消息可謂是令國人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