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在濉溪供電公司同業對標推進會上,一串數據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關注:電力市場開拓增加收入821.74萬元,降損管控挖潛增效230萬元,盤活存量物資節約資金175.15萬元,修舊利廢節約資金197.80萬元……
據了解,截至10月底,濉溪供電公司實現內部挖潛提質增效產生利潤約1438.54萬元。這是該公司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眼睛向內,多管齊下挖潛增效的成果。
精準降損效果可喜
濉溪供電公司制定以降低高損臺區管理線損為主、技術線損為輔的降損方案,形成「計劃下達、過程監督、結果檢查、績效考核」的閉環管理流程,疑難臺區實行「一把手認領,逐臺區攻破」的管理模式。對於異常數據要求「早安排、晚小結」,確保問題「不過夜」,連續3天線損異常臺區,線損管理工作小組將到場指導。「線損考核計算周期是月,但日線損分析可以對臺區線損進行動態監控,及時發現並治理偏差。」營銷部負責人況文博介紹。依託稽查監控系統,通過對高損臺區、線路及異常客戶進行分析篩查,利用採集系統技術平臺對客戶電流、電壓、功率等實時分析密切監控,篩選出疑似竊電戶,及時查處追補、糾錯堵漏。累計現場核查治理589次,查獲竊電違約用戶236戶,追補電量60.38萬度,追補違約費用232.52萬元。
通過「管理+技術」兩手抓,2020年累計臺區綜合線損率2.96%,同比下降0.95個百分點;同期線損在線監測率99.83%,同比提升4.48個百分點;綜合線損3.97%,同比下降0.18%,節約電量432.80萬千瓦時,實現挖潛增效230萬元。
修舊利廢結果可觀
「經過實驗這臺變壓器可回收使用,貼一下標籤......」日前,在濉溪供電公司臨渙倉庫內,物資管理人員正在將回收的廢舊物資分類整理、仔細盤點,經專業人員現場評估鑑定和實驗後,對可回收利用的物資做好常規維護,提高廢舊物資再利用效能。
面對嚴峻的生產經營形勢,該公司牢固樹立「節支等同增收、修舊就是創效」的物資管理理念,開展存量資產盤活,將沉睡的資源「變現」。「提高物資周轉率,優化庫存量,弄清楚前期積壓的『糊塗帳』,是我們今年的一項重要工作。」物資中心徐幕文說。截至目前,濉溪供電公司盤活供電所包括各類可利用物資480萬元,清理專業倉報廢物資,登記建帳並上報省公司處置160萬元,統籌專業倉庫存調配物資23萬元,利庫物料15類,節約資金175.15萬元。
濉溪供電公司還積極行使設備質保責權,聯繫供應商無條件更換變壓器9臺。挖掘老舊設備存量價值,擬報廢變壓器再利用16臺,完成拆回電錶復檢利舊1.16萬隻,共節約資金197.80萬元,實現物資利用效益最大化。
綜合能源成果可期
近年來,以「煤改電」為形式的電能替代成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著力點。濉溪供電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號召,圍繞縣委縣政府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目標,聚焦「五控」措施,積極開拓綜合能源服務市場。指導縣內60餘家新型建材廠進行特排提標改造,持續開展燃煤鍋爐綜合整治和工業爐窯用能優化升級工作,主動引導客戶實施電能替代。2020年共完成電能替代項目48個,替代電量1.19億千瓦時,綜合能源服務營業收入821.74萬元。
濉溪供電公司在開拓綜合能源服務市場過程中,積極加強與政府溝通匯報,了解政府環保改造計劃時間表,結合自身工作開展客戶用能普查工作,大力宣傳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深入企業、鄉鎮,給用戶講解節能知識、電能替代政策並發放宣傳資料。
面對能源革命的新時代,濉溪供電公司目光更加長遠,大力推動能源清潔低碳發展,分布式光伏、電動汽車及充電樁業務、節能服務、「5G+新能源」模式等一系列操作,助力經濟「綠色復甦」,讓公司未來可期。(王惠敏)
(責編:範曉琳、金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