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祖先源自何方?明朝882個姓氏從大槐樹下出發,看有你的沒

2020-12-06 天天讀詩詞

我國是一個典型的農耕文明,主要發源於黃河和長江流域,其中以山西、陝西、河南、河北為主的中原區域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因而成為古代人口的集中區,相對而言,長江以南的區域卻因地形複雜樹木叢生而難以開墾,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都少人問津。

但江南氣候溫和、水土豐茂,是一片極富潛力的寶地,各朝各代都不可能放棄這些地方,因此在中國歷史上,就陸陸續續地發生了好幾次遷徙,而其中最主要的方向,自然就是向南了。

而第一次比較大規模的遷徙,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了。從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110年近二十年的時間裡,南下的漢超百姓超過了百萬人口,佔到了當時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三還多,這對於當時的自然地理以及社會運力條件而言,已經是一個相當大的數目了。

後來,到公元316年西晉滅亡之後,五胡亂華就開始了。從316年到439年這一百多年的歷史之中,淮海地區成為主要戰場。而北部已被匈奴、鮮卑佔據,不得已之下,大量漢人被迫南遷,南遷人數一度高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十七左右,這也促進了南方的快速發展。

後來又發生了幾次大大小小的遷徙。而最近一次大遷徙,而是發生在明初時期了。在之前的幾次遷徙鋪路之下,江南地區依然比較富庶,交通也比較便利了,這使得明初的遷徙變得更加容易,規模也更大了。

元末時期,社會動蕩,各地百姓紛紛起義,先是1351年紅巾軍起義,1353,張士誠又於江蘇起義,而後在1356年朱元璋接替郭子興事業,在南京奪得立足之地,全國各地莫不發生戰亂。

等到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時,中原地區已經因為戰事連連而變得了無人煙了,唯獨山西地區是個例外。山西地處我國第一二級階梯過渡處,區域內山脈縱橫,地勢複雜,易守難攻,加上那些年風調雨順,生產安定,因而保得了一方安寧。

也正因如此,在戰時很多百姓都遷徙到了山西區域內定居。為了復興中原地區,就必須讓集中在山西的百姓重新回到河南河北等地的中原地區。因此,當明朝建立之後,就開始了大遷徙。

但遷徙的過程卻並不很是順利,從1373年移民開始後,到朱元璋於1398年逝世後,朱允炆繼位,並開始了「削蕃」政策,想要將燕王朱棣放到南昌去,朱棣自然不服,於是又領軍在中原地區開戰,這就是著名的「燕王掃北」。

朱棣在「掃北」過程中,對朱允炆治下的一眾百姓大肆殺戮,使得山西移民根本不敢進入中原。加上戰事吃緊,明朝政府一時之間也無力照顧移民事項,而這也使得移民政策途中常有中斷。

但即便如此,從公元1373年到1417年近五十年的時間裡,還是整整進行了多達17次的大規模移民,而總移民人口也達到了百萬以上。而這次的遷徙就史稱為「洪洞大槐樹移民」。因為據歷史考究,在明朝政府的組織之下,大多數民眾都首先被聚集在洪洞大槐樹之下,而後在軍隊的護衛下不斷遷徙到全國各地。

而在這100多萬的人口之中,登記在冊的就足足包括了882個姓氏,而後在中原、江南乃至甘肅雲南等地的人,都有可能是當年移民中的百姓的後代。至於這882個姓氏究竟有哪些,則需要具體去查閱當時的史料記載了。

中國姓氏源遠流長,每一個姓氏在歷史中追溯都能看到許多動人的故事和令人敬仰的人物,因而姓氏也成為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載體,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了重要地位。而在《中華姓氏》中,就記載了各個姓氏的發源與沿襲,以及姓氏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以線性的有趣的方式從另一個角度展開歷史。如果有興趣的話,就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原價98元,現價僅需68元,欲購從速喲!

相關焦點

  • 郯城人是山西遷過來的嗎歷史探秘 追溯明朝的大槐樹移民
    郯城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次大地震,這次地震帶走了郯城絕大部分人口,所以現在的郯城人大多都是遷移過來的,其實在大地震之前的郯城人也有很多是遷居過來的,不只是郯城,整個臨沂乃至山東地區,能追溯到的就是明朝的大槐樹移民。   在整個河南,在山東,在河北,在安徽……乃至大半個中國,都有這一歌謠流傳。
  • 山西洪洞老槐樹移民潮長達50年,有多少姓氏?祭祖堂上數量驚人
    《易經》64卦中有火地晉卦。晉者,進也,以日出地上,前進而明也。不言進而言晉者,進止有前進之義而無明之義。晉則有進而光明之義。山西簡稱晉。這裡的「晉」,指的就是山西的簡稱。南方居民們的祖先,應當有相當多的一批人,都來自於山西或與山西為鄰的陝西。數百年來,山西洪洞古大槐樹處是聞名海內外的明代移民遺址。數百年來,民間也廣為流傳著一首民謠:問我祖先來何處?
  • 此姓氏有著深刻的寓意,如果你是這個姓氏,你就是明朝皇室的後裔
    在我國《百家姓》中記載著568個姓氏,其中單姓444個,複姓124個。姓氏是一個家族的標誌,姓氏最早由部落的名稱或者部落首領的名字延伸而來。姓氏的主要作用是區別部落中不同姓氏的後代,姓氏的產生,是人類進步的一個重要裡程碑,一個家族的姓氏世代相傳,通常情況下不會更改。
  • 中國部分稀有姓氏由來,有個「第五」姓,還有個最長的姓,九個字
    我們所熟知的,成書於宋代的《百家姓》中就收錄了單姓和複姓共504個;明朝陳士元編寫的《姓鐫》也收錄了單姓和複姓,共3625個;另外在1996年出版的《中華姓氏大辭典》中,收錄的姓氏更多,共計11969個,此外還有異譯、異體字姓氏3136個。這當中常見的姓氏多是單字的,當然複姓也不少,可九個字的姓氏您聽過嗎?
  • 中國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大神,你姓什麼?看看你是誰的後裔
    說起來這個姓氏,很多人會想起《百家姓》。《百家姓》原本收集了411個姓氏,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中國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大神,你姓什麼?看看你是誰的後裔。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就要弄清楚姓氏的起源。
  • 千年前一批猶太人來華,注意八個姓氏,可能祖先是猶太人
    也就是說,早在北宋時期,就有一批從波斯出發到中國經商的猶太人,穿過絲綢之路來到東京府。據文獻記載,他們把珍貴的西服送給了宋朝皇帝,這讓中國皇帝很高興。因此,他們也有了「歸我中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的特權。也就是說,自北宋以來,猶太人被授予「中國綠卡」。
  • 中國100個姓氏圖騰大全!快來找找你的祖先是誰
    自古以來,華夏子孫以姓氏為家族延續的標誌。姓產生後,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比較穩定,而氏則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後代有幾個氏或父子兩代不同氏,姓氏是標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
  • 日本有個姓氏,祖先來自皇宮,聽起來卻像罵人,你都不好意思叫他
    有許多東西可以證明一個獨立的人,比如指紋、比如DNA、比如名字等等。後來人們還發明了身份證這種東西,用一串序號來表示一個人的身份。然而,冷冰冰的序號自然是讓人無法感受到溫暖的,因此古人所發明的姓氏依舊被後世使用著。姓氏不僅僅是一個人身份的象徵,是一個人的代號,還是一個人家族的記號。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人們創造出了很多種的語種,更創造出了姓氏文化。
  • 日本人:我們的姓氏有自然的氣息!噗,不好意思我沒忍住!
    國家下令全國人一起取姓,聽上去好像很不可思議,可是在歷史上日本就是這樣做的,在明治維新前,日本只有少數權貴階級有姓氏,普通老百姓只有名,而沒有姓。在明治八年(1875年),日本徵服強制下令國民起姓,於是日本人開始「慌不擇姓」,想到什麼就取什麼,所以你看很多日本人的姓是非常奇怪,甚至可笑的。比如說六月一日,你沒看錯,我們的兒童節就是日本人的姓氏,用漢字寫成的話就是「瓜破」和「日下」。
  • 中國最稀有的一個姓氏,全國僅她一人,祖先是外國王子
    實際上,稀有事物不僅是這些物質,例如姓氏。中國最稀有的一個姓氏,全國僅她一人,祖先是外國王子。她到底是誰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該姓氏就是許世,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因為國家只有這一個姓氏!是的,您沒聽錯,實際上只有一個人!
  • 中國最稀有的一個姓氏,全國僅她一人,祖先是來華避難的外國王子
    說起稀有姓,很多人可能如數家珍,前段時間,還有報導說「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個字也是我國稀有的古老姓氏。不過,比起接下來筆者要說的這個,這些姓氏的稀有程度都不值一提。因為全國僅她一人,她叫許世吟娥,她可不姓許,而是許世,這個姓氏不僅大家都不熟悉,在百家姓中也沒有記載。
  • 我國歷史上一貴族,後代近14萬,怕遭殺身之禍,拋棄祖傳姓氏
    我國歷史上一貴族,後代近14萬,怕遭殺身之禍,拋棄祖傳姓氏 眾所周知,你的姓氏決定了你的祖先在古代是個什麼地位。就像「朱」姓,這個全國人口數佔百家姓第十三位大姓,主要源於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明朝之前,朱姓可以說是寥寥,明朝之後,朱姓人口翻了好幾番。
  • 每個中國姓氏,都有專屬的圖騰,看看你的姓氏「保護神」長啥樣?
    除了詩詞文化,我們還有其他不同種類的文化,同樣彰顯著我們歷史的厚重,比如姓氏文化。提到姓氏,這是和每個中國人都息息相關的事,中國姓氏文化也是世界上流傳最為古老的文化之一,不同於現在大家知道的百家姓,其實中國歷史上,姓氏曾多達上萬種。其實後來很多姓氏流失,至今也有5000多種,可以說是非常驚人的一個數字了。
  • 中國6大姓氏排行,祖先都是誰,始祖墓地在哪兒?別忘了根兒
    姓氏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一個姓氏可能意味著他們在歷史上的祖先是同一個人。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中國6大姓氏是哪幾個,他們的始祖墓地在哪?
  • 山東泗水縣姓氏錄及部分姓氏來歷
    1988年泗水縣共有姓氏453個,其中張姓人數最多63,607人,王姓次之59,192人。萬人以上者,尚有李,劉,陳等10個姓氏,千人以上者,有馮,馬,趙等59個姓氏。蒒部分姓氏來歷及分布如下:張姓63,607人,主要分布於泗水鎮羅家灣,魯舒,金莊鄉馬頭山,聖水峪土門村,大黃溝鄉南崇義,柘溝鎮東馬莊,中冊鄉大張家莊等。
  • 「華人老家」洪洞怎麼讀,這座山西第一縣的槐樹根究竟有多深?
    又據《山西通志》:「縣北五裡有洪崖古洞,縣以洞名。」西周時洪洞為楊侯國,秦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洪洞為楊縣。隋義寧二年,改楊縣為洪洞,沿傳至今。「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洪洞縣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境內有250多處人文名勝及自然景觀,《中國歷代名人詞典》所列的26位遠古人物中,有一半之多在洪洞都能找到其活動遺蹟。
  • 我國每個姓氏都有一個遠古守護神,你姓什麼?看看你是誰的後裔?
    ,兩者的祖先還是同一人呢!《說文解字》漢朝的許慎在公元100年的時候所作,這裡記載了「姓」是從母系社會而流傳下來的,不同的姓氏也代表了不同的母系祖先。中國的8個大姓中間,從結構上看都飽含了一個「女」字,如:「姬、姚、嬴、姞、妘、媯、姒、姜」。
  • 為什麼唐朝不叫李朝,為什麼不以姓氏為國號,有什麼依據嗎?
    唐朝稱李朝,宋朝稱趙朝,姓什麼稱什麼朝,我姓張,要在古代我也搞個張朝嗎?對不起,我丟不起這個人。我們至早從夏朝算起,我國第一個世襲制封建王朝的開端,到滿清滅亡,封建王朝結束,中間亂七八糟的朝代,幾乎沒有一個朝代會傻到用姓氏來給國家命名,那太傻了。
  • 追溯姓氏的淵源,就是審視我們民族文化的發展史
    現在中國人的姓氏都是幾千年代代相傳而來的,許多姓氏從無到有,有分有合。豐富多彩的姓氏,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特徵之一。一、古代的姓與氏姓氏,已同姓名一樣,成為我們每個人的標誌,每個人的「名片」。現在一些需要排序的場合不便於排序時,也常「以姓氏筆畫為序」,以顯示其公正性。現在姓氏常常並稱,是一個詞,表示同一個概念。其實在上古時血統來源;氏則是姓的分支和發展,是指他子孫的血統來源。清代學者顧炎武根據《春秋》,考證出秦漢以前的22個姓。
  • 中國最常見的5個姓氏,很可能是匈奴後裔,裡面有沒有你?
    從《史記》當中的記載我們可以得知,在堯舜時期,匈奴部族名字叫做「獯粥(xun』zhou)」,到了周朝時期,匈奴部族的名字則叫做「獫狁(xian』yun)」,後來,人們也稱他們為「戎狄」或者「夷狄」。 一開始,匈奴部族盤踞在黃河流域,也就是山西、陝西、河北北部等地帶,與漢族人混居。不過,匈奴部族一直遭到漢族的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