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號候選人】劉春英,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 1975年1月出生。
2011年的春天,杭州電子科技大學ACM程序設計集訓隊出徵美國,參加第35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與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國際一流名校強隊同場競技,憑藉全場最快解出E題的優異表現,獲得UPE單項獎,首次登上全球總決賽領獎臺。當隊員們笑容滿面,用雙手擎起沉甸甸的獎盃時,身為教練的劉春英還是習慣性地站在他們身後,像個父親般驕傲地看著他們。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劉春英陪著他的弟子們走上競賽的最高領獎臺,每次他總讓自己成為學生身後的一個背景,就像他十年來都做的那樣。十年前的春天,劉春英第一次拿起了杭電ACM集訓隊的教鞭,當時,集訓隊剛剛組建不久,沒有任何成績和經驗。他曾無數次在自己的腦海中勾勒出這樣的畫面,在高手如雲的編程圈子裡,他的學生們站在世界大賽最高的領獎臺上。
十年裡,他的夢想一個個成為現實,從第一塊獎牌、第一塊金牌甚至是站上ACM全球總決賽的領獎臺,這位「金牌教練」和他的弟子們用十年磨一劍的恆心和毅力成功逆襲。劉春英常說,他只想用他的方式告訴學生,成才沒有捷徑,但有決心肯努力,就一定能成才。
十年,他只專注做一件事
十年前的劉春英不過29歲,剛留校工作兩年,年紀輕輕,踏實肯幹,學院領導就是看中他身上的這些優點,囑咐他去執教剛成立不久的ACM集訓隊。接下教練的工作後,劉春英就把全部的心思都投入到其中。
十年裡,比他資歷深的前輩都晉升教授,比他晚入行的老師也在科研上做得風生水起,只有他,一心一意當教練,一門心思抓訓練,把十年的光景和青春都獻給杭電ACM。
十年前,劉春英帶隊參加了浙江省第一屆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在當時的編程圈子裡,劉春英和杭電集訓隊只能算是「入門」級;十年後,和他們同場競技的幾乎都是「985」、「211」之類的全國重點高校的編程高手,還有來自亞洲和世界各國的名校學子,但他的隊員們在賽場上卻更加從容自信,每次都會有驚喜和捷報傳來。
十年裡,劉春英帶領ACM集訓隊獲得省級到國際級別的大大小小的獎牌不勝枚舉。2005年,第一次在ACM亞洲區比賽中獲得獎牌;2006年,第一次組建女隊參賽並獲獎;2007年,首塊ACM亞洲區比賽金牌入帳……2009年,第一次獲得第34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全球總決賽參賽資格,邁出了我校ACM團隊衝出亞洲進軍世界的腳步;2011年,劉春英再一次帶隊入圍第35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憑藉全場最快解出E題的優異表現,獲得UPE單項獎,最終排名第59位,創造了杭電ACM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的最好成績。直到今天,劉春英仍舊帶領著ACM集訓隊不斷參加各種賽事,並向著最高級別的ACM全球總決賽發起衝擊和挑戰。
十年中,劉春英為ACM做了很多。2005年,他牽頭搭建了杭電ACM在線測試系統網站(http://acm.hdu.edu.cn/),目前該網站已成為全國人氣最旺、年提交量第一的ACM在線編程網站,超過了北大、浙大等名校的同類系統。這全都得益於劉春英多年來親自主抓網站的維護和改進工作。中國區ACM程序設計競賽教練委員會為了表彰劉春英和杭電ACM對推廣賽事、組織在線測試等方面所作出的貢獻,於2013年授予了劉春英「中國區優秀教練」的榮譽,他也是唯一一個全票通過的教練。
十年了,劉春英的生活裡幾乎全都是有關ACM比賽的事情。他即時通訊工具是收費的,因為加他的學生太多了;他的郵箱每天爆滿,因為前來諮詢的太多了。劉春英說:「十年了,我現在只能做也只會做ACM。」
他既是嚴格的教練,也是學生眼中柔情的「父親」
劉春英每個學期都是在忙碌中度過的。從春季的浙江省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到暑期的亞洲賽集訓,再到幾乎貫穿大半個學期的亞洲賽網絡預賽和現場賽,劉春英都是親力親為,悉心指導各個隊員。他放棄了自己做科研項目的機會,全身心投入學生的學科競賽指導工作,在歷屆比賽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學生們都願意稱呼劉春英「老劉」,因為他們已經把劉春英當成了兄長和朋友。
「老劉在我心目中已不再單單是一個授業恩師的角色了,他更像是一位父親。」畢業不到兩年的徐曉宇這樣描述陪伴了自己大學四年的「老劉」。
現在的徐曉宇,是阿里巴巴公司一位年輕的項目負責人。2005年,剛上大一的徐曉宇偶然加入到集訓隊。徐曉宇比較有天賦,加上一段時間的練習,他很容易地獲得了第一次參加省賽的機會。但機會來得容易,往往便不會珍惜。當時的徐曉宇比較貪玩,進入省賽後他漸漸懈怠了,暑假集訓期間他竟瞞著教練偷偷回了家。劉春英通過網站做題記錄第一時間發現了徐曉宇的動向,當即取消了他的參賽資格。回想這次經歷,徐曉宇深有感觸地說:「沒有想到平日裡和我們有說有笑的『老劉』會對這件『小事』如此生氣。」
「『老劉』原則性很強。當你勉強做題或是不夠專注的時候,他絕不會和你講人情讓你矇混過關。不行就是不行,不管你多優秀,平時和他的關係多好,他都是不講情面的。」徐曉宇解釋道。
不過,要強的徐曉宇也沒有就這樣放棄,反而更加刻苦地投入練習。這一切都被劉春英看在眼裡。雖然他取消了徐曉宇的參賽資格,挫傷了他的銳氣,但也激發出了徐曉宇的幹勁。不久後,劉春英就把當時在做的一個很重要的動態規劃模塊交給了徐曉宇負責,徐曉宇最終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也重新獲得了參賽機會,「這件事對我在大學裡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也開啟了我在ACM競賽場上的那扇窗。」
在編程設計領域,有天賦的人畢竟是少數,得之如獲至寶,而多數情況下,出成績要靠日積月累、鍥而不捨的訓練,這一點劉春英比誰都清楚。多年的執教經驗,加上對學生思想動態的密切關注,劉春英擁有了一雙神奇的會發現的眼睛。
「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上,都能看出劉老師是個細心觀察的人,他喜歡逛我們的QQ空間,特別想要了解我們,就像伯樂一直在找尋著千裡馬。」現就職於谷歌的胡浩,曾兩次參加ACM全球總決賽,算是杭電ACM歷史上一匹最「黑」的黑馬。「大一時學校不讓學生帶電腦,我就去網吧通宵做題,每次提交作業系統都會顯示提交時間,劉老師發現我總在凌晨3、4點提交,於是找到我聊天。就是在那一年,我這個上大學前幾乎都沒接觸過電腦、更不懂編程的人,加入到了劉老師的集訓隊,編程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就在這之後不久,劉春英又把集訓隊副隊長的職務交給了胡浩。當時,幾位訓練了兩三年的老隊員們對此很是不解。劉春英卻告訴他們:「你們要努力了,不出半年,胡浩的實力就會追上你們。」結果,胡浩果然沒讓劉春英失望。「讓我當副隊長,是對我的一個莫大的鼓勵。」胡浩回想說。
最讓學生們欽佩的是,劉春英對每一個學員都十分熟悉,而且非常了解,「我們幾乎每周末都有比賽,每場比賽他都會在實驗室觀察我們每一個學員。ACM參賽3個人組一隊,他根據大家的優點和缺點,以及性格上的搭配,協調地特別好。」徐曉宇說,「至少我到現在還沒有遇到一個老師像『老劉』這樣細心,他會關注你的點點滴滴,觀察你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分析你的性格,然後在賽場上合理調配人員。」
這就是一名教頭的深厚內功所在。劉春英心思細膩,誨人不倦,他和學生走得很近。在彼此熟悉、相互信任的氛圍下,他和集訓隊員們才能斬獲好的成績,實現一次次馬行千裡的逆襲。
他的學生們都成為世界五百強公司爭搶的職場「香餑餑」
在劉春英的電腦中,有一張照片一直作為桌面背景放存著,照片裡有23張年輕而明媚的笑臉。這是2007年劉春英帶領集訓隊參加第八屆浙江省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時,和23位愛徒的親密合影。現在,這23人中80%供職於世界五百強企業,其中1人在谷歌,2人入微軟,5人入百度,7人入網易。
每年的招聘季裡,劉春英的學生總是被「搶購一空」,那些熟悉劉春英和ACM競賽的企業HR們甚至大老總們都在關注劉春英的學生。「每一屆學生畢業,我不太會去愁學生的就業,就比如說現在我手裡的7、8個學生,都有不錯的offer,學生找到滿意的工作,最讓我開心了。」話不多的劉春英一提到學生就是滿臉欣喜。
積極參加各類ACM競賽,讓劉春英和他的學生早就「名聲在外」。在劉春英的弟子中,第一個入職名企的學生,會給快要畢業的師弟師妹們牽線,提供就業信息。在名企工作的學生,也在不斷刷新一個個記錄。
「帶學生打比賽,不僅僅是為了獎牌和榮譽。我期盼著他們通過參加各種比賽,增廣見聞,走進最尖端的編程領域,真正成長成才,到了畢業的時候,都能有好的歸宿,同時也希望你們能帶動周圍的同學,讓更多的同學受益。」劉春英感慨道。
十年的時間,劉春英一直過得很忙碌。幾乎每個雙休日他不是帶隊打比賽,就是監督學生訓練。學校每月都有月賽,寒暑假要集訓,下半年還要準備全國五個賽區的比賽。平日裡,劉春英常常是12點之後才睡,因為有太多的郵件要回復。
回望十年堅守之路,劉春英很執著,他把一個人最富有創造力和發展活力的階段全部獻給了ACM。十年了,劉春英很幸福,這幸福不是源於自身取得的榮譽和成就,而是來自他的學生和弟子們每一次成功或失敗的成長收穫。十年裡,他帶領學生參加各種程序設計競賽,一次次向著「程序設計奧林匹克」發起衝擊和挑戰,他為學生打開了一個嶄新世界的大門,讓他們有機會在最高級別的程序設計領域,與全國乃至全世界其他名校的學子交流切磋。十年中,在學生們的求職簡歷中,參加ACM競賽的經驗成為他們叩開谷歌、微軟、阿里巴巴、百度、網易等知名企業大門的重要砝碼。走過十年,他始終站在學生身後,用執著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力給予他們支持和力量。
人生最寶貴的十年光陰,劉春英為學生和自己編織了一個美好的夢。有夢就要去追逐,過去的十年追夢的腳步從未停歇,未來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這個夢還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