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走了的斑鳩(散文)

2020-12-05 孔孟之鄉

母親走後,小院沒人守候顯得寂靜,冷清了許多。春天,不經意間一瞥,發現窗臺上有幾根樹枝別在那裡,也沒怎麼在意。不幾日卻傳來「咕咕咕」的叫聲;經過仔細地觀察發現,原來是斑鳩在那裡做了窩,繁衍後代呢!隨著天氣變暖,兩隻花脖子斑鳩輪流蹲在窩裡,承擔著繁育兒女的責任。

春去夏來,孵化出來的小斑鳩越長越大,不時地探出頭來,張望一下。是不是餓了?盼望外出覓食的父母趕快回來?日子就這樣平靜地過著,溫馨而祥和。夏季的天,孩子的臉,說變就變。一天夜裡,我在屋裡聽著,風很大,雨也很大;風和雨攪翻了天。好在被風和雨折騰一夜的天空,早晨陽光明媚,空氣清新,讓人舒適爽快。當我打掃院裡的殘葉積水,拾掇花盆時,在一處角落裡發現了一隻灰色的小鳥。聽到響聲,它嚇得收緊了翅膀,縮緊了身子,一個勁地向角落裡躲去。看我靠的近了,它就張開翅膀想飛;可惜它飛不高,也就飛起二三十釐米地樣子,摔在地上。飛了幾次,折騰得沒有勁了,只好又縮緊身子躲在牆邊,一幅讓人可憐的樣子。抬眼一看,窗臺鳥窩裡的另一隻小鳥正緊張地向這邊張望,還時不時的撲閃下翅膀,是在提醒同伴飛起來嗎?怎麼想的只有兩隻斑鳩知道了。這個時候也不知道老斑鳩在哪裡覓食?怎麼忘記了風雨後的孩子們了呢?我放下手裡的工具,輕輕的、緩緩地伸手抓住了躲在角落裡的小斑鳩。它不動,也不鳴叫,只是用眼睛瞪著我,眼裡露出恐懼甚至是絕望的目光。我感覺它在說:不要傷害我,不要傷害我!求求你放了我吧!後來我發現,鳥只有在空中才不害怕,在地面上總是提心弔膽的,充滿了警惕。面對手中軟乎乎的小斑鳩,面對它的眼神,我心裡產生了絲絲憐憫,可還是沒有放了它。也沒有把它放回窩裡,而是收拾了一個舊鳥籠,把它養起來了。小時候,曾聽父親說過,鳥最怕人的氣味;人摸過正在孵化的蛋,鳥就不孵了,放棄了;剛出殼的幼鳥,人拿過,鳥也不再管它了。弱小的鳥,總是懼怕強大的人啊!我想把斑鳩養起來,給吃給喝,大了能飛了就把它給放了,讓它自己返回鳥巢,在自由的天空飛翔。這樣做對斑鳩來說,我也是做了一件極好的事吧!人都喜歡有吃有喝的安穩生活,何況是一隻小鳥呢?可是,後來我才明白,鳥需要的是天空,還有飛翔。

鳥籠掛在院子裡。斑鳩餓了吃小米,渴了喝礦泉水,沒事就蹲在一根杆子上打盹,一副優哉遊哉的樣子,想必是對生活還是滿意的吧!不過有時斑鳩張開兩隻爪子抓住鳥籠的匝箍,張開翅膀撲在那裡,向窗臺的鳥窩張望著,一副要飛的狀態。鳥窩裡的斑鳩也撲閃著翅膀做出回應。籠中的斑鳩一定是想家了。家雖在咫尺,小夥伴就在不遠的地方,可是它回不去。這是它生活中的缺憾。看到斑鳩這個樣子,多次想放了它。有一次我還真打開了鳥籠的門子,想讓它飛走;可是斑鳩轉了幾圈還是站在了杆子上打起了盹兒。難道斑鳩知道它還沒有飛的本領,它飛不到築在窗臺的窩裡嗎?

有一天傍晚下起了雨,我順手將鳥籠掛在了院中月季的粗枝條上。當時我還為自己的做法沾沾自喜,這樣又涼快又淋不著雨,斑鳩一定很滿意。就在晚上,悲劇發生了,還未長大的斑鳩被黃鼠狼吃了。狡猾的黃鼠狼沿著月季樹枝爬進了籠子裡,對斑鳩下了毒手。驚恐萬狀的斑鳩雖然掙扎了,但聲音被雨聲風聲遮住了,成為黃鼠狼的美餐。早晨,我去提籠子時只看到了幾根羽毛。斑鳩喲,幼小無助的精靈,就這樣在驚恐無助中消失了。我很懊悔,懊悔在雨夜不該把它放在月季花下。世界上雖有叢林法則弱肉強食。但望著鳥籠我還是難過了好長時間。常常自責是我害了斑鳩。我想如果當初我不把鳥籠放在樹枝上就好了;我還想如果我不把它抓起來放鳥籠裡就好了……是我好心辦壞事了?!有些事,一旦錯了,就再也無法彌補了。所謂的亡羊補牢,那是還有羊;若羊全沒有了,補牢還有什麼意義呢!斑鳩沒了,可以怨鳥籠有洞,可以怨黃鼠狼狡猾,也可以怨把它掛在月季花的枝條上……把這些都想到了,事情就不可能發生了。誰有那麼大的本事都想到呢?!世上的許多事情,就是這樣糾纏著,理不清。理清了這個又出現了那個,讓人在事物的糾纏中探尋著規律。或許這就是前進的動力吧!

又過了一個多月,有兩個月吧。一天早晨,院子裡突然出現一隻斑鳩在覓食。斑鳩脖子上閃著一圈白色的斑點,很是好看,這是斑鳩成熟的標誌。哦,原來窗臺上鳥窩裡的那隻斑鳩已經長大了,能自由地飛翔覓食了。這讓我心裡有些寬慰。有時上班前我還撒些小米,讓這隻斑鳩吃個飽;藉此減少對那隻被吃斑鳩的自責。斑鳩吃飽了就飛回窗臺的窩裡,不時發出「咕咕咕」的叫聲。不過有些時候,我發現它很煩躁,時不時在窩裡搖著尾巴轉來轉去,斑鳩有心事了。不歸窩的事也時有發生;有時一天,有時兩天,有時三天。望著空空的鳥窩,我常常發呆;心裡想斑鳩去哪裡了呢?哪裡有那麼大的吸引力讓它連家也不回了呢?不會遇到什麼不測吧!有時候又想:兒大了還不由娘呢!何況是只小鳥啊!它能飛了,能覓食了,由它去吧!把它養起來就能保證不發生意外嗎?前一隻斑鳩就證明了是保證不了的。

暑末秋初的一天,周末在家休息,一大早我就聽到了熟悉的「咕咕咕」聲。走到院子裡,我看到斑鳩趴在窩裡叫著,而旁邊還站著一隻,目不轉睛地看著它。見我瞅它們,站著的那隻展開翅膀飛到了屋頂上,不時地轉著頭望著窩裡的斑鳩。我無心打攪它們,轉身回到了屋裡。原來是一隻,飛出去回來了還引來了一隻,原來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就這樣,兩隻斑鳩在院子裡飛來轉去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愉快地玩耍,然後雙雙飛走了,到現在也沒有出現過。哦,原來斑鳩是來告別的。生長的地方都是感情付出的地方,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離開生長的地方,留戀是必然的。從斑鳩的依依不捨裡,我讀懂了「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的詩句。這是詩人用心血吟出的飽含深情的詩句啊!

追逐愛情的斑鳩飛走了,在別處安了家,找到歸宿了。

愛情滋生了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溫馨的港灣。每每想著飛走的斑鳩,我常淚流滿面。

人也罷,動物也罷,都需要一個幸福的家庭。一代一代的傳承,才有了世界啊!

作者簡介:

胡勤貴,山東省作協會員。曾出版《微山湖散記》、《看綠色成長》、《鄉言村語》。現在微山縣委機關工作。

相關焦點

  • 悉心照料一月斑鳩一家飛走了 留下無邊的念想
    周慶家的陽臺,花草蔥鬱,花開正豔,「我這些年不上班,喜歡旅遊、養花,可能正是陽臺上養的植物多,引來了斑鳩。」  大概是在3月23日,那天她正與一群朋友在臺灣旅遊,收到老公發來的微信,是一張鳥的照片,灰褐色的羽毛,脖頸上還有一圈白點,非常漂亮。老公說,這對鳥在陽臺窗外一盆紫菜苔裡築了巢,還生了兩隻蛋。
  • 去年攜子飛走的斑鳩 昨又回何大媽家的陽臺上築巢
    去年2月,有對珠頸斑鳩把巢築在何大媽的陽臺上,過幾天,孵出了兩隻小斑鳩。當年3月,小斑鳩跟著母親遠走高飛。今年,斑鳩又飛回來了,真是神奇(本報去年2月3日、12日、3月7日曾作報導)。  今年因為天氣冷,斑鳩築巢的時間也推後了。兩隻斑鳩是3月10日築巢的。何大媽說,與去年一樣,它們把窩搭在一株「結婚草」下面,然後又銜來樹枝鋪「床」,接著就開始輪流在小窩裡孵起寶寶來。
  • 斑鳩
    其實還有斑鳩——我親眼看見斑鳩在姑媽家窗臺上築巢,這真是有意思的事情。姑媽家南北窗臺上都有盆栽,雖然都是普通的植物,但斑鳩好像特別喜歡它們,每年都來上面築巢。有一天,我正在姑媽家玩,斑鳩來了,咕咕地鳴叫,聲音低沉而有力度,好像在宣告——我要來築巢啦。巢築好後,斑鳩會生蛋,每次生蛋兩枚,白玉一般晶瑩乾淨。
  • 斑鳩在他家窗臺築巢孵化
    前不久的一天早晨,河北武安市退休幹部李海洲發現一隻斑鳩來自家的窗臺上築巢了。待下午3點多斑鳩飛走後,在細樹枝鋪就的鳥巢中,兩枚潔白如玉的斑鳩蛋呈現在眼前。  「呀!喜事!」興奮的李海洲馬上去查資料,了解到斑鳩通常一年繁殖2至3窩,一次生2枚蛋,孵化期一般在15到18天。李海洲決定耐心等待,把整個過程記錄下來。
  • 斑鳩咕咕
    有時,狡猾的貓兒便抓住了這個「漏洞」,躲在暗處,選準目標後突然偷襲,一隻可憐的斑鳩便成了它的大餐。  一天早上,我家陽臺上突然來了「不速之客」——一對灰褐色斑鳩,頸後有著白色和黃褐色的斑點,淡紅色的腳焦急地從我們遺棄在陽臺柵欄內的籃子上跳上跳下,短短的尖嘴啄來啄去,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莫非它要在這裡孵小斑鳩?我和老伴兒正嘀咕著,卻見它倆又齊刷刷地飛走了,莫非嫌這裡不合適?
  • 幸福的斑鳩
    幸福的斑鳩   斑鳩的多寡和她的命運是有關聯的……□吳微  早春,有著誘人的魅惑,盡情望去,城市和行人仿若薰風裡的芽孢,一晌從昨夜的夢境綻放,片片清新的嫩綠別了冬天的厚實
  • 「斑鳩媽媽」住進了我家
    我認得這個小傢伙是一隻斑鳩,它趴在枯樹枝搭成的鳥窩裡,睜著大眼睛好奇地看著我。我走近看時,它一點也不害羞,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已經在我家住了一段時間,所以熟悉我們家的人和環境了。  有一天,斑鳩飛走了,我偷偷跑過去一看,天哪,原來這安樂窩裡還有兩隻鳥蛋呢,敢情這還是一隻斑鳩媽媽啊!
  • 珠頸斑鳩又飛來了
    金陵晚報025-84686500熱線報導 4年了,連續4年,蔡女士家陽臺的鐵架成了珠頸斑鳩們築巢的理想之地。2009年,一公一母兩隻珠頸斑鳩,第一次來到蔡女士家陽臺的鐵架上築巢,生了一對小寶寶,目睹了小鳥從鳥蛋中出來,兩隻珠頸斑鳩照顧著小寶寶,一直到它們學會飛翔,蔡女士一家看得很開心。
  • 斑鳩在我家孵蛋
    斑鳩的窩看上去很簡陋,只有二三十根細枯樹枝壘在一起。接下來的每一天,都有一隻斑鳩臥在巢裡孵蛋。我沒有把它趕跑,天氣這麼冷,大家都不容易啊,就讓它安心在窩裡孵蛋吧。一開始斑鳩對我很提防,我一走出庭院靠近它的時候,它立馬就飛走了。但時間長了,它看到我並無傷害其之意,便對我漸漸產生了信任。
  • 重慶四大金剛之——珠頸斑鳩
    最近終於集齊了幾張珠頸斑鳩的圖片。       珠頸斑鳩姿態優雅,自帶一種貴婦氣質。       脖子上佩戴一圈白色珍珠,因此得名。       珠頸斑鳩形似鴿子,也算是鴿子的親戚,因此又名野鴿子。
  • 野生的斑鳩能養熟嗎?在斑鳩手養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斑鳩和鴿子同屬斑鳩科,血緣關係和生活習性特別的接近。不過,斑鳩畢竟是純野生動物,要從小通過人工餵養,讓小斑鳩慢慢地和人經常接觸,通過這些方法是可以把斑鳩養得像鴿子一樣戀家的。斑鳩通過人工養大後還要面臨隨時可能會飛走飛丟的風險。雖然從小把斑鳩通過人工養大,但是斑鳩畢竟保留著原始的野性。養大了飛到外面去玩確實也知道回家,不過斑鳩並非像鴿子那樣天天知道回家,斑鳩有時候兩天左右才回一次家。斑鳩以前在農村是一種很常見的野生動物,現在數量逐漸減少了。
  • 窗外來了斑鳩一家
    窗外來了斑鳩一家  本報訊(記者 楊小剛)兩隻斑鳩為了孵出自己的孩子,在一單位辦公室窗外的花盆裡做窩安家,並輪流孵化孩子,現在孩子出世了,它們又輪流照看。由於臨時主人對它們悉心照顧,斑鳩一家三口並沒有要走的意思,反而和主人成了好鄰居。  5月14日下午,在西安市公安局一辦公室上班的陳愛梅介紹,4月18日早晨,她上班打開辦公室窗戶,突然發現窗外花盆裡臥著一隻斑鳩。見有人打擾,斑鳩受到驚嚇,撲騰飛了幾下後,落在了窗戶外的防護網上,眼睛緊盯著方才臥過的花盆。原來花盆裡有一個用柴棒壘起來的窩,窩裡還有一枚斑鳩蛋。
  • 斑鳩來安家管吃管住管看孩子
    斑鳩屬於鳥綱、鴿形目、鳩鴿科、斑鳩屬的歐洲和北非鳥類。體淡紅褐色,頭藍灰色,尾尖白色。斑鳩覓食高粱、麥種、稻穀以及果實等,有時也吃昆蟲的幼蟲。巢築在樹上,一般高距地面3~7米,用樹枝搭成。斑鳩每窩產卵2枚,孵化期約14天,雛期約18天。    斑鳩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
  • 斑鳩窗上築巢無法關窗 主人退避三舍讓其孵蛋
    楚天都市報訊 (記者郭徽)窗子敞了幾個月,沒想到一對斑鳩在窗子上築巢產蛋,繁衍起後代來。鳥巢中,一隻褐色的斑鳩正在孵蛋。「這大概是母的,公的出去覓食了。」王女士說,為了透氣,今年6月起,她家廁所的窗子就一直開著。直到一周前,她才偶然發現這個鳥巢。  「鳥巢正好築在窗子的連杆上,挪動一下鳥巢就會掉下去。」王女士說,她和丈夫發現鳥巢後,準備將小鳥趕走,但他們發現,小鳥已在窩裡產下2枚鳥蛋。「趕走鳥兒,鳥蛋怎麼辦?畢竟是生命。」
  • 野生的斑鳩能夠在家如何馴養?
    成年的野生斑鳩,想進行馴養,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野性難馴」。機智、警惕性高、是成年的野生斑鳩的一大特點。斑鳩不比鴿子,有吃的就能自己找回家,斑鳩不會,就是養十年,打開籠子它照樣飛走。(只是打個比方,斑鳩養不到十年)。
  • 斑鳩與火車笛鳴合唱
    這是一種叫斑鳩的鳥,它適應了火車的來來往往,加入了現代化交通融於美麗自然環境的大合唱。一開始,我也不知道發出「咕咕嘟、咕咕嘟」叫聲的是什麼鳥,說它是布穀鳥吧,那叫聲有明顯的不同;說它是戴勝鳥吧,它頭上又沒有聳起的冠羽。在懂行人的指點下,我才知道它們是斑鳩。斑鳩是北方各地都有的一種益鳥,它們吃蟲子,能給樹木減少病蟲害。
  • 【我的親子閱讀之二月】+第四天+斑鳩和螞蟻
    作者:寶寶知道 菁菁寶貝媽咪斑鳩和螞蟻媽媽的話:斑鳩能幫助小螞蟻脫險,小螞蟻雖然小但是也能夠用自己的本領去幫助斑鳩,動物之間可以互相幫助,那我們小朋友之間也應該互相幫助。螞蟻在一條清澈的小溪邊喝水,一步小心掉進了河裡。
  • 每日一鳥 | 珠頸斑鳩
    珠頸斑鳩,鳩鴿科斑鳩屬,傻傻胖胖的,經常會被人叫成野鴿子。
  • 男生衣服掉陽臺,斑鳩飛來築巢又下蛋
    宿舍一學生小毛介紹,蛋的母親是一隻斑鳩。大概幾天前,寢室一同學晾曬的衣服掉落在了地上,斑鳩就銜過來一些樹枝在衣服上築了個鳥窩。男生發現後感覺有些好笑,就把衣服收走了,給鳥媽媽換了個鞋盒子裝鳥巢。哪知道,1月1日新年第一天,大家在陽臺看到鳥巢裡居然多了兩顆蛋,而斑鳩已經不知去向,再也沒有飛回來。這是陽臺全景,斑鳩媽媽大概認為這裡生態環境比較好。
  • 斑鳩窗外築巢產蛋育雛 父子記錄點滴收穫滿滿
    2 斑鳩夫婦恩愛有加守護子女的決心令人感動  在趙家悅的日記中,記者看到這樣幾段文字。「5月7日:有一隻斑鳩總是安安靜靜地窩在窩裡,她應該是斑鳩媽媽,估計要生鳥蛋了。爸爸提醒我每天只能早上上學前看一看斑鳩,不能多看,要不它們會生氣飛走的。」「5月11日:今天,我看到斑鳩還是安安靜靜地窩在鳥窩裡。爸爸告訴我看樣子斑鳩已經生完蛋了,開始孵小斑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