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由能量、空間和物質構成。宇宙中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天體,小到宇宙射線,大到宏偉的星系團,甚至更大的超星系團。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宇宙中的一些天體。
氣體、塵埃和粒子
以氣體的形式存在於星系的內部或者星系的附近。塵埃主要是碳和矽酸鹽等其他物質形成的微小固體顆粒。
物質粒子以宇宙線的形式存在於宇宙空間中。
宇宙線是在宇宙中高速運動的高能亞原子粒子。
恆星
恆星是宇宙中能觀察到的最多的天體,因為它們自己是發光體。恆星就像一個大火球,溫度極高,它們是氣態的。恆星的能量來自於氫的核聚變(或者其他物質的核聚變)。由於體積和質量的不同,恆星的顏色、表面溫度、亮度和壽命都會有所差別。我們在地球上所能看到的恆星都位於銀河系內。

褐矮星
質量比大部分的行星要大,差一點就能成為恆星了,因為褐矮星的溫度比較低,而且沒有大到足夠引起氫的核聚變的程度。
星團
星團是由很多恆星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的天體。我們在銀河系中發現的星團大約有幾千個,主要有球狀星團、疏散星團。

恆星遺蹟
當巨大的恆星的壽命走向最終的時候,它們拋出的物質會形成巨大的外殼形成行星狀星雲,中間核心的部分可能成為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

星雲
星雲是在恆星間廣袤的空間中,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雲團。這裡是恆星誕生的溫床。恆星的光芒激發了星雲,讓星雲呈現出不同的顏色,異常美麗。星雲有三種類型:發射星雲、反射星雲和暗星雲。

行星
接近球形的天體,繞著恆星公轉。通常認為行星是圍繞著恆星旋轉的氣體和塵埃盤聚集而形成的。行星有巖石態的,例如地球這樣的;還有氣態的,像木星這樣的。
衛星
天然形成的,圍繞著行星和類似天體轉動。
小行星
通常認為跨度在50米到1000千米之間的巖質小天體稱作小行星。
彗星
由冰和石塊組成的物體,又被人稱為「髒雪球「。當彗星運行到靠近太陽的地方時,由於太陽輻射和太陽風的作用,彗星中的冰和其他物質蒸發,形成了彗發和彗尾。
星系
星系是一個包含了恆星、氣體、塵埃、星雲、星團、恆星遺蹟、行星和各種小天體的集合。星系有4種類型:旋渦星系、棒旋星系、橢圓星系和不規則星系。

星系團
幾十到數千個星系,被引力束縛在一起組成的集合。通常星系團的跨度在300萬到3000萬光年之間。

黑洞
黑洞是宇宙空間中的一個區域,它的中心物質被擠壓成密度無限大的一點,稱作奇點。在奇點周圍,引力強大到包括光在內的所有物質都無法逃脫。所以黑洞的發現只有通過其周圍的物質的行為被探測到。例如,目前所發現的黑洞周圍都有氣體塵埃盤,有高溫的物質噴流。黑洞主要有兩種類型:超大質量黑洞和恆星質量黑洞 。
暗物質
宇宙中不可見的物質。其成分到目前還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