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相信世界是真實的嗎? 證明思想改變現實的量子芝諾效應

2020-08-27 未來記2025

3量子芝諾效應又稱為圖靈悖論(Turing paradox)。量子芝諾效應即是對一個不穩定量子系統頻繁的測量可以凍結該系統的初始狀態或者阻止系統的演化。如果測量時間間隔足夠短,可以把測量看作是連續的測量,正是由於這樣的測量所引起的波函數坍縮阻止了量子態之間的躍遷。


人們對量子芝諾效應的研究大多數只是考慮初始態為純態的情形。純態不穩定系統的量子芝諾效應的存在性已經被證實。此外,一些研究者已提出系統的初始狀態對量子芝諾效應的發生有一定的影響。至2014年為止,有關初始態為混合態的量子芝諾效應罕見報導。

量子芝諾效應描述:

不穩定的量子系統在短時間內的表現有可能會不同於指數衰減。這種現象就會使得在非指數衰減期間的高頻率觀測將可以抑制系統的衰減,也就是量子芝諾效應。另外,也有研究指出,過高頻率的觀測也可以導致系統衰減的加速。

量子力學中,所謂的「觀測」將產生經典力學的物理量。高頻率的觀測會減緩系統的躍遷。這種躍遷可以是指粒子從一個半空間到另一個,也可以是波導中光子從一種橫向模態(英語:Transverse mode)到另外一種,或者是原子中系統從一個量子態轉化到另外一個。


這種躍遷也可以是量子計算機中,系統從一個沒有量子比特退相干損失的子空間,變成有一個量子比特損失的過程。這種情況下,通過判斷退相干過程是否發生就可以進行對量子比特的糾錯。

著名科幻電視劇《神秘博士》中描述了「哭泣天使」,人們只要看著這種像雕塑一樣的外星生物,它們就無法移動。在量子世界,「心急水不開」(「A watched pot never boils」)這句諺語常被引用,看來這也許是真的。


《神秘博士》第3季中提到的外星生物哭泣天使(The Weeping Angels)古希臘的哲學家芝諾(Zeno)有一個悖論:一支在空中飛行的箭,其實是不動的。為什麼呢?因為在每個時刻,這支箭都有一個確定的位置,是不動的,所以一支飛行的箭等於千千萬萬個「不動」的組合。早在20世紀70年代,一些理論物理學家就提出了在量子領域實現芝諾悖論的設想:對一個量子系統進行觀測,會導致系統波函數的坍塌,如果對一個量子系統進行持續觀察,那麼這個量子系統就可能無法演化,停滯在一個狀態,陷入到「飛矢不動」的狀態。雖然過去人們已經使用其他亞原子系統,比如「自旋」狀態,證明了「芝諾效應」,但康奈爾大學的物理學家10月2日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的實驗,首次證明原子真實的空間位置可以通過觀察而被鎖定。這個實驗的成功為人們操控亞原子水平量子系統提供了新的方法,人們也有可能據此技術製造出新型高靈敏傳感器。

康奈爾大學的物理學家在真空室裡冷卻約10億個銣原子,並利用雷射束將這些原子暫停下來。在這種狀態下銣原子會像它們在晶體物質中一樣有序地排列起來。但即便在這樣的低溫下,這些原子依舊能在晶格中到處挖隧道。


原來,根據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一個粒子位置和速度是一對相互作用量,不能同時精確決定。而熱力學理論也指出,一切分子,原子等粒子都處在不停的無規則運動中,分子或原子的熱運動與物體的溫度有關,溫度越低,運動速度越慢,直到絕對零度下所有熱運動停止。但絕對零度我們永遠無法達到,「波色愛因斯坦凝聚」狀態是目前能夠達到的最低溫度,只比絕對溫度高0.000000001K,這時原子運動速度已經接近於零。那麼位置的不確定性變得很大,所以束縛在光晶格中原子很容易從一個晶格「穿越」到另一個晶格,這種 「隧道」效應,使原子可以在格子中隨意運動。

研究人員們強調說他們只能通過觀察來抑制量子隧道貫穿,也就是所謂的「量子芝諾效應」。

研究人員們通過原子單獨的雷射成像來觀察它們。一個光學顯微鏡看不到單個的原子,但雷射成像能讓原子發出螢光,顯微鏡能夠捕捉這種光束。當雷射成像結束或者將光調暗,原子就能自由地隧穿。但隨著雷射束越來越亮、測量越來越頻繁,原子隧穿開始急劇減少。

這個技術使人們可以精密控制原子與光晶格系統,整個系統對外界幹擾非常靈敏,所以也可以據此開發非常靈敏的傳感器,比如可以用這個傳感器測量重力的細微變化。而地球表面重力的細微變化又可以用來定位地下礦藏。這個發現也將對實現量子計算機產生巨大的影響。

薛丁格的貓是量子力學著名思想實驗,藉以說明量子疊加態的幽靈存在:一隻貓被關在盒子裡,裡面還有一套精巧的裝置連著一個原子,如果原子衰變,則裝置啟動,打碎一個裝著毒氣的瓶子,貓就會死去;而原子不衰變的話,貓就會一直活著。問題是原子的衰變是隨機的,在打開盒子之前,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貓是死是活,所以我們就說貓處於一種既死又活的疊加態中,這就把微觀的量子屬性轉移到宏觀物體上來了。


現在你是一個愛貓人士,你想拯救這只可憐的貓,保證它不會死去,你該怎麼辦?換句話說,我們要阻止這顆不知道會在什麼時候衰變的原子衰變,要怎麼樣才能做到?

怎麼看好像都沒有辦法,因為衰變是隨機發生的。但量子芝諾效應卻讓我們可以把原子凍結在它的初始狀態,讓這只可憐的貓戰戰兢兢地活著。這個效應說,如果我們持續觀測一個不穩定的粒子,它的衰變時鐘就會不斷重置,它的波函數就不會坍縮,它也就不會衰變了,我們可以用高頻率的觀測來把它凍結在初始狀態。只要我們一直不間斷地窺視這隻貓,它就不會被毒氣殺死!真是一個奇談怪論。

但還有更奇怪的。在實驗室觀察到真實原子的量子芝諾效應後,科學家又發現了反芝諾效應,頻繁測量也可能會導致衰變加速,更快地殺死貓。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呢?


原子衰變的速率取決於給定能量下可能的能量狀態或者說電磁模式的密度,為了使原子衰變,必須把光子發射到這些模式之一。更多的模式意味著更多的衰變方式,導致更快的衰變。而對原子的測量幹擾了能量水平,在適當的能量水平上測量,電磁模式減少,衰變變慢,導致芝諾效應;或者電磁模式增加,導致反芝諾效應。也就是說,這一解釋的真正意義是,是幹擾而不是波函數坍縮導致了量子芝諾效應。

測量的目的是獲取貓是死是活的信息,但系統與環境是緊密相連的,測量行為必然會影響到量子系統。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凱特·默奇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一直在使用一種被稱為「量子位」的人造原子來研究這個問題,他們設計了一個實驗,以確定信息和幹擾在芝諾效應中的作用。實驗中研究人員以特定能量為中心的光子熱浴來降低或增加人造原子可用電磁狀態的密度,然後使用標準測量法每微秒檢查一次原子的狀態。


實驗表明,當光子熱浴以與原子躍遷能量相同的能量為中心時,測量的幹擾減少了躍遷能量處的平均電磁模式數量,減慢了衰減;當光子熱浴以與原子躍遷能量不同的能量為中心時,測量增加了原子可用的電磁模式數量,加速了衰減。

但如果系統只受到幹擾,卻沒有把信息傳遞給外部世界,比如說我們僅僅搖動了盒子,並不把盒子打開去看這隻貓是死是活,又會發生些什麼呢?研究人員又設計了一種新的測量相互作用的方式,可以幹擾原子,但卻對它的狀態一無所知,他們稱之為「準測量」。結果表明,這樣的測量同樣導致了量子芝諾效應。科學家們認為,這種新的認識可能會產生新的控制量子系統的方法。同時他們也認識到,相對論的質量變化是磁感應的結果,引力也是基於電磁力的,從而可以得到一個所有四種相互作用的統一相對論量子理論。

前段時間,有報導稱,中國科學家利用量子芝諾效應,不藉助任何介質,成功地將一張單色位圖從甲地傳到了乙地,完成了首次的反事實通訊。怎麼容易地理解「量子芝諾效應」呢?簡單地說,就是如果一個系統被連續地觀測,那麼被觀測的電子將是不變,不衰減的。也就是說,你的觀測能使一個電子停下來,使一個原本跳來跳去的電子不再跳動,仿佛電子知道你在看它一樣,如果你一直地看,它就一直不動。另外,還有個「量子反芝諾效應」:如果你的觀測時間間隔大於特定時間(稱芝諾時間),那麼該系統將衰減的更快。就像戀人談戀愛,如果甜言蜜語的愛意時時表達,那麼愛就會維繫,如果表達愛意的時間間隔過大,愛的衰減也就加快了。電子就像受到了人的觀測行為影響一樣,變得被人控制了。


不單單是「量子芝諾效應」顯示著微觀世界受到人的觀測影響,「量子雙縫實驗」同樣顯示,人的意識介入對微觀世界的運動產生了影響。當人去觀察發射的光子時,光子成了單個的粒子通過兩條縫中的一條縫,而如果不觀察,則一個光子能同時通過兩條縫然後自己跟自己幹涉。在微觀世界裡,不斷有實驗顯示,人類的意識在影響著物質世界的走向。如果這是一個事實,那麼我們可不可以說,世上的每個人的意識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這個世界?也就說,每個人的所思所想,都能作用於這個物質世界,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儘管不知影響會以怎樣的方式表現,但我相信,就像哲人所說的那樣:你對這個世界是怎想的,這個世界就是怎樣!......如果你的思想是正面的,你所處的世界就會為你呈現美好的一面,如果你的思想是負面的,世界就會像你的思想一樣變得墮落不堪!你的思想和世界互相影響,彼此強化,如果沒法跳出負面思想的漩渦,人就會被自己創造出的物質世界吞噬,永無出頭之日了。打破困境的唯一辦法,就是要先改變思想,無論如何,是錯誤的思想造就了這樣的局面,思想決定著物質世界的樣子,思想改變了,物質世界才可能改變。

並且,既然人也屬於世界的部分,那麼是不是每個人的思想也像作用於物質世界一樣能作用於別人身上,互相彼此影響著?雖然沒有行動,也沒有用語言告知,但我的想法已經作用到他人身上了!可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樣與每個人的思想密不可分,有怎樣的思想,就有怎樣的人際關係,就會有怎樣的處事結果。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與否,完全取決於他有怎樣的一個世界觀、人生觀,有怎樣的思想,好壞成敗,完全系乎一心!

相關焦點

  • 原子會被「看」「發呆」嗎 芝諾效應是否被證實—新聞—科學網
    此前有報導稱,該實驗證明了原子的空間位置可以通過持續「觀察」而被鎖定,也就是所謂的「芝諾效應」被證實。 疑問: 原子真的是害羞的「小姑娘」,你若盯著看,她就不動嗎? 「芝諾效應」真的被證實了嗎? 「量子理論確實存在一個預言——當你觀測一個運動系統時,你的觀測可以讓這個系統停止運動。『芝諾效應』在經典力學的框架上似乎是荒謬的,但在量子理論下是可能的。」香港科技大學物理系副教授杜勝望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 五種奇怪的量子效應
    你可能聽說過薛丁格的貓和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甚至可能是量子糾纏等概念,這些量子現象試圖以無限小的尺度解釋世界,並且自從它們被發現以來在本世紀左右已經相對眾所周知。但除了這,還有許多奇異的量子效應仍然模糊不清。我們來看看其中最有趣的五個。
  • 費解的思想實驗:證明量子世界中多重現實可同時存在
    北京時間3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近期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宣稱他們證實了兩個現實可以同時存在——至少是在量子世界中。為了驗證這一假說,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從一個名為「維格納的友人」(Wigner『s Friend)的思想實驗入手。
  • 中國科學家用量子芝諾效應成功實現反事實通信
    相比傳統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以超高的安全性成為未來通信發展的一大方向,此前經常被報導的量子通信均是基於糾纏原理,今天要介紹的是一種更古怪的形式——反事實通信:兩個接收者之間沒有任何粒子傳輸的量子通信,這種不發送粒子傳輸量子態的效應也被稱作量子芝諾效應。
  • 量子世界裡蝴蝶效應還成立嗎?無蝴蝶效應會讓量子世界自動修復
    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回到過去,哪怕只是稍微改變一下過去,一個不同的未來就會在這個系統中演變,而包含你現在的未來或許會消失。然而經典物理學描述的是原子尺度以上的系統,如果考慮量子力學主導的亞微觀世界,很多經典理論都失效了!量子世界有不同的、非常奇怪的規則。那麼一個有趣的問題是,蝴蝶效應還成立嗎?如果沒有,會發生什麼呢?一個由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理論部門的物理學家尼古拉·辛尼辛領導的科研小組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
  • 蝴蝶效應真實存在嗎?量子蝴蝶效應更令人困惑
    布萊恩·斯溫格爾 馬裡蘭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 研究量子信息物理學 ※※「更令人困惑的現象是量子蝴蝶效應,它出現在將混沌和量子世界怪異物理特徵結合一起的系統中。」 蝴蝶效應是真實存在的:如果你使用一個混沌系統分別進行起點略有不同的兩項實驗,你將會觀察到兩項實驗結果產生的差異,會隨著時間快速增長。
  • 研究證明:兩個現實可以同時存在 至少在量子世界中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0日報導,研究人員在一篇新論文中提出,目前已證明兩個現實可以同時存在,至少存在於量子世界。經測試證明,同一時間或存在多個現實,這一研究結果挑戰了科學的基本性質。
  • 蝴蝶效應真實存在嗎?
    更令人困惑的現象是量子蝴蝶效應,它出現在混沌和量子世界的怪異物理特徵結合在一起的系統中,對於這種類型的系統,存在量子混沌概念,但準確地衡量量子蝴蝶效應,仍是一個正在進行的研究課題。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可以確定一種實驗性可檢測屬性,在典型的蝴蝶效應中,預計其差異性可重複增倍,但我們還不知道這對於普通的量子混沌系統是否有意義。
  • 世界上真的有「穿牆術」嗎?量子隧穿效應,告訴你真實答案
    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了解過「穿牆術」,但是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個特異功能,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之中,是不可能出現的。而對於穿牆術,我們在物理界則是有兩個解釋,一個是在經典力學上的,一個是在量子力學上的。經典力學之中的解釋,也就是我們常人所認為的穿牆術。
  • 為什麼數學無法解決芝諾悖論,但物理學卻可以
    如果你堅持將距離減半,您將需要無限的步,根據古希臘傳說,世界上跑的最快的人是女主人公亞特蘭大。儘管她是一位著名的女獵手,但她以自己的速度而出名,因為沒有人可以擊敗她。因此,芝諾說,運動是不可能的:芝諾的悖論。這是不直觀的解決方案從最純粹的數學角度出發,當然,您可能需要進行無限多次的跳轉,但是每個新跳轉都比前一個跳轉越來越小。因此,只要您能證明需要進行的每次跳躍的總和加起來是一個有限值,那麼將其分成多少個塊就無關緊要。
  • 再快的人也跑不過烏龜,芝諾悖論涉及到量子領域解釋
    上次我們說過,巴門尼德(Parmenides)相信一元論,認為現實是一個單一的,不變的,永恆的東西,他稱之為「存在」。在捍衛這一激進信念的過程中,芝諾(Zeno)提出了40種論點,以表明改變和多元化是不可能的。芝諾(Zeno)的9種尚存的悖論中,最著名的有三個:阿喀琉斯追龜論、飛箭不動、二分法。
  • 再快的人也跑不過烏龜,芝諾悖論涉及到量子領域解釋
    上次我們說過,巴門尼德(Parmenides)相信一元論,認為現實是一個單一的,不變的,永恆的東西,他稱之為「存在」。在捍衛這一激進信念的過程中,芝諾(Zeno)提出了40種論點,以表明改變和多元化是不可能的。
  • 詭辯真的沒有意義嗎?芝諾悖論到底想表達什麼——哲學起航
    |芝諾悖論 我們對於所謂『悖論』沒有好感,一方面,如上個小節所講,是因為感到其邏輯過於鬼怪,感到無法被說服;而這種感受,同時也對應著另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我們不知道這些論述的意義到底何在,思想家們搞出這些東西來,僅僅是為了賣弄下,抖下機靈嗎?
  • 你還相信宇宙大爆炸理論嗎?還是更加相信意識創造真實?
    (或許要做適當的標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量子理論是互不相容的。)當宇宙起源的各種理論遇到大爆炸這樣的非常事件時,就嘎然而止了。力圖把所有性質的力合併起來,使之產生最基礎的統一性——當前最時髦的是弦理論——至少還需要新增加8個維度,而這些維度毫無人類經驗的基礎,也無法得到實驗的證實。……因為最根本的世界觀有缺陷。最根本的問題所在:我們忽視了宇宙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要件,這個構成元件就是意識。
  • 芝諾悖論揭示語言面對現實的尷尬
    學過西方思想史總不免聽說芝諾悖論。悖論最簡單說就是矛盾。芝諾發表了一組矛盾的言論,其中阿基裡斯追不上烏龜最出名:阿基裡斯是希臘跑得最快的英雄,但沒有用,只要烏龜先起跑,由於每當他追到烏龜曾經到達的地方,「剎那間」烏龜總是又向前移動了,哪怕只是一點一點點,但總還是追不上。
  • 用物理學方法,而不是數學方法,最終解決了著名的芝諾悖論
    你可以自己檢查這個,試著找出這個數列的總和是什麼。事實證明,極限是不存在的:這是一個發散級數。圖註:如圖所示,調和級數是一個經典的級數例子,其中每一項都比前一項小,但總級數仍然發散:即,有一個趨向無窮大的和。僅僅說時間跳躍越短,距離跳躍越短,這還不夠,一個定量的關係必要。
  • 不可思議的實驗會讓你相信,現實只是幻覺!
    簡單的說研究家可以準確的估計鋁條的位址,所以依照Heisenberg的不確定性原理,觀察者改變了它的速度,才能預估它的位址。第二件事是,讓研究家很意外的是有些測量的動作讓鋁條冷卻。所以觀察者的存在還可以改變鋁條的物理特性。5.
  • 坤鵬論:芝諾的悖論(上)
    如果你不服氣,就想想「全部西方哲學傳統都是對柏拉圖的一系列註腳」這句話吧。 而且,事實證明,古希臘人的不少假說在多年之後都變成了說得通的理論。 同時,他們還發現了數學推理和演繹的方法。 他們所發明的幾何學深刻地影響了近現代科學。
  • 量子世界存在蝴蝶效應嗎?
    以前我們認為複雜的演化總存在蝴蝶效應,所以遙遠過去的微小改變肯定會讓我們的世界天翻地覆「這項發現拓寬了我們對量子系統的認知,未來或許能應用於信息安全領域。這種性質還可以用來判斷某個系統「量子性」的程度。
  • 芝諾的悖論:微積分思想的前身
    物理學中有非常多的思想實驗其中有四個比較出名即芝諾的龜拉普拉斯的魔鬼這四位分別代表著微積分經典力學熱力學第二定律和量子物理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芝諾和他的烏龜仔細一想呢,不對啊,我們去追烏龜不可能追不上的啊那麼,阿基裡斯真的追不上烏龜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