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萬裡層雲,氣吞萬裡如虎,古人的豪言壯語很多,流傳萬古的其實也並不多。但流傳萬古,被人傳誦的,大多都有一個共同點——藐視前人,捨我其誰的氣魄充斥其間。整個就如同一條歷史風煙中的鄙視鏈,長江後浪推前浪。
NO.1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出自毛爺爺的《沁園春雪》,雖只有寥寥九個字,數千年歷史都已化作飄渺雲煙,亂世出英雄,豪傑盡集於此。毛爺爺一生卷不釋手,但《資治通鑑》熟讀17遍,歷史風雲中豪傑無數,但都不如當代,還得看今朝,正乾坤於倒懸,救生民於水火,追溯萬古,皆不如今。
NO.2 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直至萬世。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標誌詞句,開創封建王朝的第一幕,奠定中華萬世統一之格局,其功甚偉,其情可嘉。秦二世而亡,但這不全是秦的過錯,貿然推進歷史進程,提前歐洲1600年跨入封建王朝,秦王是開端,但絕不是結束,這份豪情,萬古銘記。
NO.3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中國或許是世界唯一不被宗教左右的文明,唯一相信人的力量的文明。這句話出自布衣,但肯定了人力的潛力,鼓舞著歷代百姓。中國人信命,但不屈從於命,人定勝天,亦可逆天改命。
NO.4 蒼天當死,黃天當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如果世道不公,人可以定蒼天已死,人可以更立黃天。中國沒有一神教,抗爭命運,開拓進取,道盡了中華精神,這也是中華文明作為唯一傳承不斷的四大古文明的基石。信命而不認命!
NO.5 人言不足恤,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一代改革家王安石的豪言壯語!《道經》言:能知古始,以御今之有,是謂道紀。讀史可以明智,但不是迷智。與時遷移,應物變化,設策之機也。實事求是的精神,古今如一,中國從來不缺清醒的智者。
NO.6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中國是禮儀之邦,講究外聖而內王。外聖不代表就是老好人,可以隨意欺負。中國歷代,徵匈奴,平韃靼,北擊蒙古,滅安南,援朝滅日,抗美援朝。雖曾屈辱百年,但不惹事,也絕不怕事,犯我軍威者,雖遠必誅。
NO.7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東漢班彪之言,是謂國家強盛的豪氣。天朝上國,萬邦來朝,中華已經失去三百年,但以今日之奮進,未來不須多言。
NO.8 設使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一代梟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大亂,諸侯爭雄,三國鼎立,然終其一生,無人敢稱王。一人而左右天下大勢,千古亂世,足以稱雄。
NO.9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宋太祖黃袍加身,域內稱王,杯酒釋兵權,豪氣衝百代,可惜後世實在不怎麼爭氣,羸弱的大宋,倒是印象深刻。
NO.10 我本淮右一布衣,天下與我何加焉?
明太祖朱元璋,開局一個碗,裝備全靠搶,結束中華異族統治,開創大明,天下與其何加焉?論創業之艱辛,唯當代太祖可比,論得國之正,古今唯二。天下與我何加焉?
朱元璋與毛爺爺為壓軸之偉人,一前一後,各有千秋,明太祖非為末位,壓軸所需耳!我本淮右一布衣,天下與我何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