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新:現代電工裝備電磁綜合性能與可靠性統一設計理論與方法

2021-01-08 電氣新科技

2020年8月26—28日,由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和西安交通大學共同主辦的「2020第九屆電工技術前沿問題學術論壇暨第十三屆中國電工裝備創新與發展論壇」 (FAFEE 2020)在西安盛大舉行,其主題為「智能融合電氣 創新引領發展」。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理事長、天津理工大學校長楊慶新在FAFEE 2020主題大會上發表了題為「現代電工裝備電磁綜合性能與可靠性統一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的演講。

楊慶新指出,「電工裝備以電磁場理論為基礎,但電磁綜合性能一切正常的產品並不代表它就安全可靠,那麼如何將電磁性能與可靠性結合起來考慮設計,將是事關電工裝備製造行業中非常重要且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在能源革命和信息革命不斷融合併進的當下,我們往往要求電工裝備在實現其正常功能的前提下,還能夠運行得更加安全可靠、穩定高效,因此提出了電工裝備電磁綜合性能與可靠性統一設計的理論,以更好地服務未來能源網際網路建設。」

楊慶新

天津理工大學校長,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理事長兼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協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副主席。西安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曾任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國際電磁場計算學會理事及中國分會主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諮詢委員、2019年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領導小組副組長、河北工業大學副校長、河北省科技廳廳長、天津工業大學校長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主要從事工程電磁場與磁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

機遇與挑戰

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達到7225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我國用電量目前已位居全球第一。在能源需求不斷增長的當下,我國能源利用效率水平與裝備技術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能源可持續發展需要高可靠、智能化的現代電工裝備作為支撐。現代電工裝備以電磁場理論為基礎,具有智能化與功能多元化等特點,未來我國電工裝備製造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

近年來,大國間的博弈影響著電工裝備領域學術研究與生產製造的開展。2017年8月,川普政府制定了加徵關稅、限制投資的措施;2018年4月,中興通訊遭遇美國封鎖;2019年5月,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2020年5月,13所國內高校被列入「實體清單」,赴美留學生或訪問學者籤證遭遇限制;2020年6月,多所高校被禁止使用MATLAB軟體,等等。

楊慶新表示,「從貿易封鎖、科技封鎖到學術封鎖,因為無法獲得最新的軟體工具並進行升級,我國高端裝備設計領域陷入被動局面。人工智慧+大數據驅動的製造業轉型升級,其核心是工業設計軟體的轉型升級,這對我國現代電工裝備製造產業的發展提出了巨大挑戰。」

當前,全球180多個國家300萬+的工程師和科學家正在使用MATLAB數據分析處理軟體;幾乎所有與繪圖相關行業(建築、機械、電子、天文、物理、化工等)都在使用AutoCAD、SolidWorks等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我國100+的理工院校正在採用Ansys軟體作為標準教學軟體並進行FEM分析;EDA晶片設計軟體主要由Synopsys、Cadence主導。

據了解,目前全球EDA產業競爭格局主要由Cadence、Synopsys和西門子旗下的MentorGraphics壟斷,三大EDA企業佔全球市場的份額超過60%,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達到了95%。其中,Synopsys是全球最大的EDA企業,2018年的市場份額已達到32.1%;Cadence僅次於Synopsys,2018年市場佔有率為22.0%;MentorGraphics在被收購之前也能保持超過10%的市場佔有率。

楊慶新認為,「自主工業設計軟體的缺乏是高可靠智能化現代電工裝備設計的『瓶頸』,我國亟待突破這一「瓶頸」。多年來,我國製造行業中應用最廣泛的工業設計軟體是工業設計領域一直存在的「短板」,數字建模與仿真工具也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數位化時代下如何將我國在計算機速度、超級計算中心的優勢真正變為國人自己的應用,這將是我們當下需要認真探索並開展的工作。」

楊慶新強調,「相較於世界能源科技強國和現代電工裝備智能化發展目標,我國在自主工業設計軟體領域還存在諸多挑戰。例如,基於數據驅動的設計原理亟待突破,符合服役條件的材料特性測量方法和材料性能資料庫亟待建立,多物理場多時空尺度的全真建模方法與裝備可靠性統一設計理論亟待構建,基於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方法的自主創新軟體理論和設計方法還亟待挖掘。這些領域的建設還都需要較長的時間,都需要大家的積極參與。」

關鍵科學問題

現代電工裝備自主設計、研發及原始創新,其對象是現代電工裝備,關鍵基礎是電磁綜合性能,目標是可靠性,科學途徑是構建統一設計理論與方法。其中,材料服役特性測量分析與全生命周期物理表徵是電工裝備性能提升的關鍵因素,多場多尺度全真耦合模型的建立是裝備多場全真耦合統一建模的重點環節,電工裝備性能與可靠性統一設計理論需要全真耦合模型與可靠性模型的互相作用機制,而統一設計理論實現方法與驗證則是實現現代電工裝備數字孿生的關鍵基礎。

1)先進電工材料服役特性參數測量、分析與全生命周期物理表徵

先進電工材料(磁性材料、絕緣材料、導電材料和超導材料、半導體材料、儲能材料)是現代電工裝備的關鍵基礎,對先進電工材料服役特性進行參數測量、分析與全生命周期物理表徵將是提高其可靠性的關鍵因素。

楊慶新指出,「電工產品的生產製造,都需要先從材料入手。材料首先要考慮其特性,對先進電工材料特性進行表徵,需確立多尺度電磁/應力/振動/溫度/溼度等因素和極端環境(高溫、低溫、輻射、高壓、海水浸泡以及高能、高速等)作用下先進電工材料的測量原理與實現方法;建立先進電工材料標準/非標準激勵條件的材料特性資料庫;探索可表徵先進電工材料全生命周期的物化參數評估方法,並在標準化的前提下獲得可靠性數據。其實現的技術路線,即在電工材料經過特性測量後建立資料庫,再通過高性能電磁模擬建立模型庫,從而提高電工材料的可靠性。」

2)現代電工裝備電磁熱力全真耦合模型的建立

楊慶新表示,「全真耦合,必須要考慮裝備系統的真實工作狀態與各種環境。全真耦合模型的提出,其目的是為實現智能製造、數位化建設,因此須把這一工作落實、做實。這涉及兩個方面,首先可以考慮多時空尺度下電磁熱力模塊化建模的實現方法;其次,基於數據驅動,將人工智慧等數位化技術引入建模領域,形成自學習建模的方法。」

其實現的技術路線,即結合材料特性資料庫,考慮電工裝備真實工況,通過電磁熱力模塊化的實現方法、基於數據驅動的自學習建模方法,建立電工裝備系統的全真耦合模型,以提高電工裝備的可靠性。

3)電磁綜合性能與可靠性統一設計理論

楊慶新認為,「電磁綜合性能與可靠性的融合,主要在於研究材料、結構、工藝、服役、環境等各種影響因素下電工裝備的失效機理與防護措施,建立電工裝備全周期多尺度可靠性模型;分析各可靠性指標的分布不確定性,計算各影響因素的可靠度置信區間;將可靠性理論的約束函數和不確定性引入多時空尺度全真耦合模型;基於全真耦合模型數值分析的可靠性優化設計,構建電磁綜合性能與可靠性統一設計理論模型。」

電磁綜合性能與可靠性統一設計理論實現的技術路線:通過全真耦合模型(材料服役特性,多場、多尺度耦合,模塊化,自學習)與可靠性模型(多影響因素、失效機理、壽命預測),作用於優化模型函數的構建(人工智慧、雲計算),形成電工裝備電磁綜合性能與可靠性的統一設計理論。

4)現代電工裝備電磁綜合性能與可靠性統一設計理論的實現方法

楊慶新強調,「為構建現代電工裝備電磁綜合性能與可靠性統一設計理論,則需進行多樣本(如無人駕駛電動汽車及無線充電)和大規模數值(計算的量是數億級的節點)模擬算力機制的研究,進而構建相關的工業設計軟體,並利用人工智慧與雲計算的應用及統一設計理論模型進行進一步的驗證,以實現電工裝備電磁綜合性能與可靠性統一設計,為現代電工裝備數字孿生技術奠定堅實基礎,以推動我國智能製造向前邁進一大步。」

願景與展望

為解決我國高端工業設計軟體的「瓶頸」問題,並實現彎道超車,推動我國現代電工裝備智能製造水平的跨越式發展,楊慶新總結性指出,「現代電工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應全面考慮材料服役條件,基於電工材料特性先進測量方法建立材料特性資料庫;結合材料特性資料庫,充分考慮電工裝備真實工況,建立裝備系統的全真耦合模型;綜合考慮可靠性影響因素、裝備預測壽命,利用優化模型函數關聯全真耦合模型與可靠性模型,形成電工裝備電磁綜合性能與可靠性統一設計理論;基於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先進方法實現電工裝備電磁綜合性能與可靠性統一設計理論,為現代電工裝備數字孿生技術奠定堅實基礎。」

相關焦點

  • 作者特稿︱鋁板塑性損傷的電磁超聲非線性檢測新方法
    省部共建電工裝備可靠性與智能化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北工業大學)、河北省電磁場與電器可靠性重點實驗室(河北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市電工電能新技術天津市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張闖、曹曉琳、劉素貞、金亮、楊慶新,在2019年第19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論文標題為
  • 高密度電工紙板關鍵介電特性及性能的評價方法
    研究人員利用測試所得多維度、多指標、多環境變量的電工紙板介電特性數據,建立基於介電特性的高密度電工紙板性能評價方法,橫向比較了不同絕緣紙板產品的介電特性,對電力設備絕緣結構的設計和絕緣材料的遴選提供數據支持和技術參考。隨著超特高壓工程的迅速發展,電網容量不斷增大,常規變壓器和換流變壓器的運行電壓等級逐漸提高,其內部絕緣問題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研究學者的重視。
  • 優化電磁軌道炮電流分布的新方法,提升彈丸發射性能
    (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阮景煇、陳立學、夏勝國、王增基、李立東,在2020年第21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總結了國內外針對電磁軌道炮電流分布特性的相關研究和優化電流分布的若干措施,可為電磁軌道發射的工程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 用於混合動力車的複合結構永磁電機電磁優化設計
    為改善混合動力車的行駛平穩性,輸配電裝備及系統安全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的研究人員徐奇偉、孫靜、楊雲、陶特毅、崔淑梅,在2020年《電工技術學報》增刊1上撰文,對混合動力車用複合結構永磁電機的電磁結構進行優化設計,以減小由於磁路參數的非線性變化引起的電機轉矩脈動
  • 可靠性設計技術發展與現狀分析
    1.可靠性設計的定義可靠性設計,是指在產品設計過程中,為滿足產品可靠性要求,將產品性能指標和可靠性指標進行綜合分析與設計的過程,目的是通過可靠性分析與可靠性評估,從產品結構、材料、工藝、使用條件等方面不斷優化可靠性設計方案,消除潛在故障模式,使設計的產品滿足預期性能要求和可靠性要求。產品可靠性要求,包括定量和定性指標要求,它們是產品可靠性設計的依據。
  • 《通信設備可靠性通用試驗方法》標準介紹
    新修訂的YD/T282標準主要修改內容為:1.標準的題目《郵電通信設備可靠性通用試驗方法》,根據目前的發展,經審查會討論通過,更改為《通信設備可靠性通用試驗方法》;2.對可靠性試驗進行了完整的分類說明;3.根據現代通信設備的實際要求對試驗的內容、方法和故障判決、故障分類等進行了規定,使之更加工程化、切合實際和容易實施;4.根據可靠性工程的發展趨勢,增加了可靠性保證試驗及具體要求;5.對試驗中設備的故障進行了分級
  • 太倉電工等級證需要年檢嗎?有理論培訓嗎?報名——科高
    太倉電工等級證需要年檢嗎?有理論培訓嗎?報名——科高太倉電工等級證需要年檢嗎?有理論培訓嗎?報名——科高太倉電工等級證需要年檢嗎?有理論培訓嗎?報名——科高招生對象  1、目前從事的工作與電工相關的人士;  2、想從事電工這方面工作的人員;  3、想獲取相關證書的人士。
  • 電磁兼容的概念及設計方法
    每一臺電子設備都不可避免電磁兼容問題。因此,為了使電子設備可靠運行,必須研究電磁兼容技術。以實例說明了電磁兼容的思路和設計方法。通過對電磁幹擾源的明確認識,對電磁幹擾引入路徑的清楚了解,針對電磁幹擾敏感的接收電路進行重點保護。
  • 電子微組裝可靠性設計有哪些挑戰?
    因此,以載荷應力類型為主線,對各類微組裝進行可靠性設計的方法,是貫穿可靠性物理思想、系統實施失效控制的一種設計思路,在方法層面,能夠覆蓋現有的和今後新型的微組裝可靠性設計。2.微組裝可靠性與性能及製造的協同設計針對微組裝失效控制實施的可靠性設計,前提是不影響產品既定的設計性能,同時適應現有的製造工藝能力,所以考慮微組裝可靠性與性能及製造之間的協同設計,是系統性解決微組裝可靠性設計所面臨的挑戰之二。微組裝的這種協同設計,實際上是產品設計過程中的可靠性與性能和製造能力之間的權衡。
  • 江蘇大數據性能可靠性測試標準有哪些
    江蘇大數據性能可靠性測試標準有哪些      高低溫振動衝擊項目,高低溫檢測是獲得CNAS和CMA資質認可的第三方高低溫測試機構,實驗室配備高低溫試驗箱,可提供高低溫測試,並出具高低溫測試報告。接下來億博檢測中心為大家介紹高低溫測試方法。
  • 系統級電磁環境效應試驗設計與評估技術
    因為研製總要求對裝備提出的功能性能要求是適用於裝備使用工況,所以對有艦載和編隊使用要求的裝備,在系統級電磁兼容性試驗中就應考核此性能。不言而喻,如此複雜的試驗,必須進行周密的設計。那麼系統級電磁兼容性與戰場電磁環境適應性之間是什麼關係呢?為此下面介紹電磁兼容性相關基本概念。尤其是說明電磁發射和電磁敏感是被試品的固有屬性。並因此電磁環境適應性、電磁環境效應、電磁兼容性、電磁幹擾之間的五大關係。
  • 2018年自考《現代設計方法》練習題及答案
    2018年自考《現代設計方法》練習題及答案簡答題1簡述全壽命周期設計的特點:答:P237P2382. 簡述整體剛度矩陣的集成規則。「強度」和「應力」是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它們具有相同的量綱;例如,在解決杆、梁或軸的尺寸的可靠性設計中,「強度」就是指材料的強度,「應力」就是指零件危險斷面上的應力,但在解決壓杆穩定性的可靠性設計中,「強度」則指的是判斷壓杆是否失穩的「臨界壓力」,而「應力」則指壓杆所受的工作壓力。7.簡述創新思維的法則和形式有哪些?
  •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電磁安全性的最新研究進展
    但是,隨著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的推廣,其安全問題也勢必會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之一,在安全性問題中,電磁洩漏是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電磁洩漏與能量的有效利用、人體健康等都直接相關。對空間電磁場進行合理約束,減少電磁洩漏,加強新材料的研究與應用,在最小限度影響系統性能的情況下,高效、可靠地實現系統的電磁屏蔽是今後電磁兼容的主要研究內容之一。
  • 計算電磁學在電磁兼容仿真中的應用
    為此,提出了利用計算電磁學理論對用電設備的電磁兼容性進行分析,針對系統中不同電磁兼容問題以及不同數值計算方法的自身特點,選擇適用的數值方法對問題進行仿真計算。最終實現在產品的設計初期,就能夠對其電磁兼容性進行預測和評估,滿足其電磁兼容性的要求。
  • 現代數學的統一大勢:分支理論差異弱化,純粹和應用相融合
    近代科學技術的大發展和科學理論向縱深發展的大分化,促進了數學的發展,也促進了數學的分化,幾何學、代數學、分析學、概率論、三角學等開始成為獨立的學科,又都各自向縱深發展。但隨著分化,綜合的傾向也必然發生作用,例如在幾何和代數的充分分化的基礎上產生解析幾何學,可以看作是統一數學的一個嘗試,這次代數、幾何的統一促進了數學的發展,為微積分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 HH52P型電磁繼電器動態特性監測方法的研究
    引言  電磁繼電器一般由電磁系統、彈簧系統、觸點系統、支架及外殼組成,電磁、彈簧及觸點系統的協同配合是繼電器可靠動作的關鍵。可測性參量中,除了觸點電氣參量,線圈電氣參量中也蘊含能反應整機性能的動靜態信息。繼電器吸合暫態過程中,線圈電感和線圈時間常數不斷變化,其變化規律與銜鐵運動和線圈電流的變化緊密相關。
  • 搶鮮看|《電工技術學報》2020年第23期目次及摘要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自整定控制作者:張獻;任年振;楊慶新;王傑摘要:針對電動汽車需要分段式恆流充電以及無線充電的輸出電流易受自身參數和環境變化影響的問題,應用電路理論分析了雙LCC拓撲無線充電系統的動態特性,並通過擴展函數描述法(EDF)建立了描述該系統受擾動時的小信號模型
  • 一種依賴矢量磁特性的電工鋼片應力測量方法
    瀋陽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張殿海、賈夢凡、任自豔、張豔麗,在2019年《電工技術學報》增刊2上撰文,總結歸納出電工鋼片矢量磁特性的應力依賴演化規律。隨著我國電工裝備的不斷升級,人們對其運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電磁兼容的概念和設計方法及實例介紹
    每一臺電子設備都不可避免電磁兼容問題。因此,為了使電子設備可靠運行,必須研究電磁兼容技術。以實例說明了電磁兼容的思路和設計方法。通過對電磁幹擾源的明確認識,對電磁幹擾引入路徑的清楚了解,針對電磁幹擾敏感的接收電路進行重點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