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數學的統一大勢:分支理論差異弱化,純粹和應用相融合

2020-12-04 究盡數學

數學是人腦對現實世界的反映,而現實世界的本質在於其物質統一性。作為對物質世界的一種反映形式,數學必定是統一的。隨著數學的發展,認識的深入,對現實世界本質的認識會越來越顯示出這種統一性。

從數學史看統一趨勢

數學是多民族、多地區起源的。數學的多起源性一方面決定了數學形式的多樣性;另一方面說明了數學的統一性,雖然形式不同,其數學內容卻基本一致:如通過不同的數字符號,表達同樣的自然數概念;許多數學事實,如勾股定理,在不同民族的數學中是一致的;求最大公約數所採用的輾轉相除法,在《幾何原本》和《九章算術》中也都有講述。

在單一地區、單一民族的數學發展中,統一性表現得更明顯。在西方,歐幾裡得採用公理化方法,把當時希臘的算術、數論、幾何等數學知識統一起來,寫成《幾何原本》;在古代中國,數學統一於一個算法化的應用數學體系,其代表作就是包括幾何、算術、代數問題的《九章算術》。

近代科學技術的大發展和科學理論向縱深發展的大分化,促進了數學的發展,也促進了數學的分化,幾何學、代數學、分析學、概率論、三角學等開始成為獨立的學科,又都各自向縱深發展。但隨著分化,綜合的傾向也必然發生作用,例如在幾何和代數的充分分化的基礎上產生解析幾何學,可以看作是統一數學的一個嘗試,這次代數、幾何的統一促進了數學的發展,為微積分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微積分的方法在數學及其應用上都取得巨大的成就,數學家把分析方法用於各個數學領域,使得分化又給統一帶來新的可能。分析理論的嚴格化又使之與實數理論及自然數算術聯繫起來,公理法逐漸成為數學中普遍應用的表述方法,數學各分支表述方法的一致也反映出它們本質上的統一性。數學基礎問題的研究表明數學在基礎上的一致性。19世紀,克萊因試圖用群論的觀點統一幾何學;20世紀以來,人們又提格論、結構觀、範疇論、泛函分析、代數模論、泛代數學等,都是從不同角度對數學研究進行統一或部分統一的理論。

現代數學的統一趨勢

傳統數學分支的「前沿」理論的差異正在弱化、消失】代數學和幾何學在早期有著較大差異,無論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還是問題處理方面都是如此,現代代數學和幾何學理論卻迅速地"融合」起來,如同調代數和拓撲學的同調群理論就有一些同樣的概念和方法;另外,新的代數幾何理論,已無法判定其究竟是屬於代數學的一個分支還是幾何學的一個分支。其他分支,如研究隨機現象的統計數學和研究確定性現象的代數、幾何、分析等數學分支日益結合起來,產生了一系列綜合學科和邊緣學科。在現代數學中,各分支的方法的綜合運用更為常見。

應用數學和純數學的界限正在消失】事實上,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之間本來就沒有明顯的界限,在現代尤其是一個整體。從具體應用可發展成為「純」理論,如圖論的若干理論問題;純數學的許多結果又得到應用,如數論中因數分解的唯一性定理和探求大數的因數分解的純理論問題在密碼編制中得到應用。

不同學科分支所研究的問題具有內在的統一性】一個數學問題往往要通過許多學科理論來解決,比如:

幾何學上著名的「三大作圖問題,倍立方問題、化圓為方問題、三等分已知角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幾何作圖理論,而且需要代數的「域」和「擴域」理論以及關於超越數的理論等。「四色問題」的證明用到圖論、組合論、拓撲學以及電子計算機證明的理論。

現代的數學體系龐雜,領域繼續細分且相互交叉。正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數學的統一趨勢也將是必然,而數學的結構觀點似乎是一條可行的道路。

相關焦點

  • 邏輯理論——歷史與概述,解開數學分支的關鍵
    正是在這段時間裡,隨著他們的許多貢獻達到頂峰,這門學科發展成為一門嚴謹而正式的學科,它以數學中使用的確切的證明方法為範例。這一時期現代「符號邏輯」或「數學邏輯」的發展,是邏輯學兩千年歷史上最重要的發展之一。要澄清的是,我們到目前為止所接觸到的邏輯,在歷史上一直被歸類為哲學的一個分支。直到19世紀數學家聯盟的出現,「邏輯」一詞才開始在全球數學界和大學中出現。
  • 拓撲學——現代數學的重要分支
    請問:「手鐲和有手柄的玻璃杯是一類東西嗎?」回答:「不是」。對不起回答錯誤!再請問:「甜甜圈和馬卡龍是一類東西嗎?」回答:「是」。對不起回答又錯誤!看到這,你是否開始疑惑,為什麼我們生活中認為不是一類的東西卻是一類,認為是一類的東西卻又不是呢?在拓撲學的概念裡,以上質疑全部成立。那麼,什麼是拓撲學呢?
  • 從純粹數學轉為應用數學:參與原子彈計劃,參與計算機設計
    1934年,他又把緊群理論與波爾的殆周期函數理論統一起來。建立了一門新的數學分支——算子代數,在當代的有關數學文獻中這個分支均稱為馮·諾伊曼代數。1944年,與摩根斯頓合作發表了奠基性的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
  • 數學中的大統一理論
    羅伯特·朗蘭茲被授予2018年度阿貝爾獎——數學界的最高榮譽之一,以表彰他提出了連接表示論和數論的極具遠見的綱領。他所提出來的「朗蘭茲綱領」試圖構建數學中的大統一理論,這是一代代數學家所追求的目標。
  • 走向抽象化的現代數學
    19世紀代數學和幾何學革新性的發展,給20世紀的數學帶來了無限的生機,促進了數學更進一步、更深刻的繁榮發展。現代的數學已經不再單單是近代數學的幾何、代數和分析,而是分支龐雜。數學的特點也不只是嚴密的邏輯性,還具有了高度的抽象性和廣泛的應用性。從而導致現代數學分為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
  • 最純粹的數學
    數學往往被人們、特別是被數學家們奉為科學的皇后。貴為皇后,它當然不能屈尊俯就其他學科。因此,在一次「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聯席會議」上,當有人邀請希爾伯特作一次公開演講,以求消除存在於這兩種數學家之間的敵對情緒時,他這樣說:經常聽到有人說,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是互相對立的。這是不符合事實的,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不是互相對立的。它們過去不曾對立過,將來也不會對立。
  • 數學簡史:現代數學的五大應用
    作為抽象數學應用的一個光輝典範,計算機也已成為數學研究本身的有力工具和問題源泉,並推動了一個新的數學分支——計算數學的誕生。它不僅設計、改進各種數值計算方法,還研究與這些計算有關的誤差分析、收斂性和穩定性等問題。
  • 什麼是計算數學?​計算數學是一門應用科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
    計算數學是一門應用科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它以計算機為工具,解決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中提出的數學問題。計算數學研究各類數學問題的數值解法,以及數值計算過程本身的規律性,如數值解法的穩定性、收斂性誤差分析、計算過程的複雜性分析等基本理論。
  • 離散數學是近年來產生的一門新課程,它是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離散數學是近幾十年來產生的一門新課程,它是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計算機科學中專業基礎理論的核心課程,其整個內容體系都是圍繞計算機可以接受和處理的數據對象展開研究,並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而逐步發展、逐步完善和逐步深入。
  • 近代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運籌學
    運籌學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它主要研究如何應用數學和計算的理論與方法對社會系統和工程系統做出最優或滿意的決策。在中國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
  • 被稱為「數學女王」的「數論」有多美?它正在促進現代數學大統一
    數學是極美的,特別是被人們稱之為「數學女王」的「數論」,更是散發出無與倫比的美,引得無數的數學家為之痴迷。然而,「數論」到底有多美呢?它正在促進現代數學的「大統一」,指導著未來數學的發展方向。那麼「數論」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數論」是純粹數學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整數」的性質。
  • 純粹數學研究的是什麼?
    在這個分支中,還有矢量和矩陣,它們都是多維數,而它們之間的聯繫於線性代數中被研究。 在這個分支內,有一個被譽為「最純」的數學領域,那就是數論。數論專注於研究在「數字系統」中提到的所有數的特徵,比如質數的性質(質數產生了很多非專業人士也能理解而又懸而未解的問題,如哥德巴赫猜想,孿生質數猜想等)。
  • 物理學界的大統一理論在中國本土誕生
    它不但包含了現代科學研究的宇宙跟生命起源發展演化的過程,同時也跟儒家的《易經》、道家的《道德經》、佛家的《華嚴經》等三部經典中的宇宙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此,站在這個全新宇宙學的高度,東西方兩大不同體系的科技文化,從此有了一個可以融合為一體的橋梁紐帶。而唯心主義哲學和唯物主義哲學兩大學派,將會結束長期的對立鬥爭,成為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二者缺一不可的,完全可以握手言和的戰略夥伴。
  • 應用數學與純粹數學的比較
    這種觀點認為沒有任何包袱的描述就是純粹的數學。它由抽象的實體(它們可能帶著充滿包袱的眼睛來代表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和它們之間的關係組成。一旦所有的包袱都被卸掉,你就只剩下數學了。所以泰格馬克認為我們應該得出結論:這個世界是一個數學結構。
  • 於沛:馬克思主義是邏輯和歷史相統一的科學
    原標題:於沛:馬克思主義是邏輯和歷史相統一的科學   馬克思畢生的科學活動,或是邏輯的方法,或是實證的方法,卻從沒有將兩者對立起來,而是從揭示人類歷史矛盾運動的科學性、真理性這一總體目的出發,將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 最全數學各個分支簡介
    數論是一門高度抽象的數學學科,長期以來,它的發展處於純理論的研究狀態,它對數學理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講並不清楚它的實際意義。 由於近代計算機科學和應用數學的發展,數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150天閱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先驗分析理論·原理分析理論
    這裡的理解是狹義的理解,即產生概念的能力,判斷是將經驗內容賦予概念的能力,而理性是基於概念和經驗進行推理的能力。普適邏輯的基礎是高級認知能力的劃分完全一致的計劃。這些能力是:知識、判斷力和理性。因此普適邏輯理論在其分析理論中,正是與上述精神力量的功能和秩序相對應的,這種精神力量在一般理解的廣義的標題下被理解,並討論概念、判斷和推理。
  • 楊慶新:現代電工裝備電磁綜合性能與可靠性統一設計理論與方法
    楊慶新強調,「相較於世界能源科技強國和現代電工裝備智能化發展目標,我國在自主工業設計軟體領域還存在諸多挑戰。例如,基於數據驅動的設計原理亟待突破,符合服役條件的材料特性測量方法和材料性能資料庫亟待建立,多物理場多時空尺度的全真建模方法與裝備可靠性統一設計理論亟待構建,基於雲計算和人工智慧方法的自主創新軟體理論和設計方法還亟待挖掘。
  • 整體數學觀,將推動大統一理論的進程和新的數學研究方向
    也許整體數學和整體數學公式,是網際網路時代在中國發生的奇蹟,整體數學公式和過去任何數學公式不同的是整體數學公式也是整體宇宙學定律,就的大統一理論。有人這樣總結了一下,道生一,珠算算盤時代,一生二,計算機二進位時代,二生三,人工智慧,全息仿生工程時代,覺得很有道理,那麼在人工智慧時代,我們找到了準確是表達式了嗎?
  • 數學發展的4個階段:萌芽、初等、高等、現代
    20世紀以來,數學在原有的基礎上也有了巨大的發展,其速度之快、規模之大、抽象程度之高以及應用的廣泛和深入等方面都遠遠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現代數學也被稱為結構數學或抽象數學,具有如下幾個主要特徵:純數學更加抽象,分支增多而又互相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