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數學是近幾十年來產生的一門新課程,它是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計算機科學中專業基礎理論的核心課程,其整個內容體系都是圍繞計算機可以接受和處理的數據對象展開研究,並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而逐步發展、逐步完善和逐步深入。
離散數學是以研究離散量的結構和相互關係為主要目標,主要介紹離散數學的各個分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其中的綜合、分析、歸納、演繹、遞推等方法在計算機科學技術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其中的概念、理論以及方法大量地應用在數字電路、編譯原理、數據結構、作業系統、資料庫系統、算法的分析與設計、人工智慧、計算機網絡等專業課程中。
同時,該課程所提供的訓練十分有益於培養學生的概括抽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歸納構造能力,培養學生逐步增強如何實施「科學理論—技術—生產力」轉化的觀念和方法,提高學生利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技能,提高學生在知識經濟時代中的適應能力,也十分有益於學生嚴謹、完整、規範的科學態度的培養,以及為後續課程如數據結構、作業系統、資料庫原理等作必要的準備,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計算機數學的基礎。
2、教材現狀分析
高職院校不管採用的是哪一種教材,都包含了離散數學的基本教學內容如數理邏輯、集合與關係、函數與映射、代數結構與圖論,不同的是後兩種教材明顯地是針對高職層次的學生編寫的,它考慮到了使用對象的現有水平及學習特點,對於傳統的離散數學的內容在取捨和編排上做了精心的處理,淡化了某些理論性的證明,而注重介紹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比如包含排斥定理,在後兩種教材中,它只用了文氏圖形象地說明這個定理,並沒有做數學上的證明,然後具體講了這個定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再如在圖論這一章中,前一種教材花了大部分篇幅對歐拉圖和哈密頓圖存在的條件做了詳細的證明,而對它們的應用只做了簡單的介紹,而後兩種教材具體講這兩種圖在實際中的應用。由於高職院校學生的數學基礎都比較薄弱,對於一些定理的證明都缺乏基本理論基礎,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對於後兩種教材明顯地比較容易接受,所以對於高職學生來說,選擇應用型的教材是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