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設計的「量子電池」將不會再丟失電荷

2020-12-04 環球網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加拿大科學家為不漏電荷的新型量子電池設計出了「藍圖」,這種量子電池僅依靠量子力學原理工作,有望成為多種量子設備的重要組件,比如為量子計算機供電。

這項研究主要作者之一、多倫多大學的化學家加布裡埃爾·漢納解釋說:「量子電池是一種納米尺寸的電池,旨在用於納米級應用領域。我們更熟悉的電池,例如為智慧型手機供電的鋰離子電池,依賴經典的電化學原理工作;而量子電池僅依賴量子力學原理工作。」

他說,這項研究從理論上證明,製造出電荷無損的量子電池是可能的,而此前提出的量子電池被認為是不可能的。

在最新研究中,為了實現這種電荷無損的量子電池的想法,研究團隊將具有高度結構對稱性的開放式量子網絡模型作為存儲激子能量的平臺,激子能量是電子吸收足夠高能的光子時所利用的能量。他們使用這種模型旨在證明,即使在開放環境下,也可以毫無損失地存儲能量。

漢納說:「關鍵是要使這種量子網絡處於黑暗狀態。在黑暗狀態下,網絡無法與周圍環境交換能量。從本質上講,該系統不受環境影響,意味著電池幾乎不會有什麼能量損失。」

研究人員還藉助該模型,提出了一種按需從電池中釋放儲能的通用方法。接下來,他們計劃探索對電池進行充放電的可行方法,以及如何擴大尺寸以便用於現實中。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量子電池有望成為多種量子設備的重要組件,例如為量子計算機供電。而且,科學家可以使用當前的固態技術來製造這種電池。

相關焦點

  • 共軛小分子「電荷驅動器」助力高效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共軛小分子「電荷驅動器」助力高效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與傳統硫族量子點材料相比,滷素鈣鈦礦量子點材料由於其優越的光電性質,近年來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但是由於其量子限域效應導致其電荷分離效率較低,從而限制了其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近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楊陽(點擊查看介紹)團隊通過引入共軛小分子來提供額外的電荷分離驅動力,從而減少載流子複合以實現高效率的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在傳統量子點電池領域中,提高電荷分離的策略主要有:設計合理的核殼結構、表面配體的處理、器件結構的合理設計等。
  • 對電荷傳輸的新認識揭示了一種奇異的量子力學機制
    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首次開發了一種預測與原子運動強烈相互作用的電子將如何流經複雜材料的方法。他們依靠量子力學原理,開發了一種精確的新計算方法。這一計算方法將可能對電子新材料的開發產生廣泛的影響。電荷傳輸的標準圖景很簡單:流經固體材料的電子不會不受阻礙地移動,而是可以通過構成材料晶格的原子的熱振動而被擊中。隨著材料溫度的變化,振動量以及該振動對電荷傳輸的影響也隨之變化。
  • 科學家們為一種永不失電的量子電池設計了藍圖!
    來自阿爾伯塔大學和多倫多大學的一組科學家已經為一種永不失去電能的「量子電池」設計了藍圖。顯然,這種電池還不存在,但如果他們知道如何建造它,它可能是一個革命性的突破能源儲存。阿爾伯塔大學化學家加布裡埃爾·漢納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更熟悉的電池——比如為智慧型手機供電的鋰離子電池——依賴於經典的電化學原理,而量子電池僅僅依賴於量子力學。」。黑暗狀態一篇描述這項研究的論文發表在7月份的《物理化學雜誌》上。
  • 不會漏電的量子電池新思路
    加拿大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和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合作提出了一種新型量子電池的設計方案,並在理論上證明這種電池不會漏電。「量子電池是微型的,用於納米級別的電池,」艾伯塔大學的化學家漢納(Gabriel Hanna)說,這項研究展示了造出不會漏電的量子電池的可能性,比以前的量子電池模型更好。漢納說,量子電池將是未來很多量子設備的重要元件,可能用現有的固態製造技術就能造出。
  • 科學家要研發永遠不會沒電的"量子電池"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和多倫多大學的科學家團隊為一種永遠不會沒電的「量子電池」制定了研發計劃。需要明確的是,這種電池目前還不存在,但如果他們找到了製造它的方法,這可能會是能源存儲領域的革命性突破。鋰離子電池,而量子電池僅僅依靠量子力學。」
  • 我科學家揭示鈣鈦礦材料中 電荷輸運獨特量子幹涉效應
    新知 科技日報訊 (陳曦 通訊員喬仁明)鈣鈦礦太陽電池在短短7年間光電轉換效率突破25%,媲美已有40多年發展歷程的傳統晶矽太陽電池,伴隨性能研究的深入,其科學機制研究日益備受關注。近日,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李躍龍副教授與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洪文晶教授團隊、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科林·蘭伯特院士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鈣鈦礦材料在納米尺度電荷輸運中的獨特量子幹涉效應,為製備基於量子效應的鈣鈦礦材料和器件提供了可能,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上。
  • 量子點和更多用於擊敗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極限
    利用這些進步,太陽能電池板可以比市場上的現有裝置更薄,更輕,更便宜,更靈活並且基本上更有效。因此,太陽能將更具成本效益,並將在世界能源組合中佔據更大份額。但首先這些面板必須繞過Shockley-Quiessler極限,這是當代光伏系統的禍根。節省浪費的太陽能「SQ」限制描述了使用具有單個半導體結的傳統單層設計的太陽能電池的最大效率。
  • 新型技術再獲突破:能再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增加15%的效率
    這是由於不同組件之間的化學不匹配,以及在實現電荷收集方面的挑戰。多倫多大學和韓國KAIST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混合架構,通過將小分子引入膠體量子點/有機堆疊結構中來克服這些限制。所創造的混合太陽能電池,發表在《自然能源》期刊上,取得了顯著的功率轉換效率,即使在長時間連續運行後仍然保持不變。
  • 量子電池
    今天,我們就量子電池聊聊手機電池技術這些事。量子電池的前世今生  說起量子電池,這並不是近期才被科學家發現的新技術。早在2012年,波蘭格但斯克大學的Robert Alicki和比利時魯汶大學的Mark Fannes就聲稱,人類可以利用量子糾纏技術製造出接近100%能量轉換率的量子電池。
  • 能再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增加15%的效率,新型技術再獲突破!
    研究人員從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一個研究小組近20年前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獲得了靈感,該研究證明了使用半導體納米棒和聚合物製造混合太陽能電池的潛力。當伯克利實驗室的團隊和其他幾個人試圖將有機分子與膠體量子點結合時,Baek和同事認為這很難實現,因為混合架構實現的器件性能低於典型有機或純膠體量子點半導體。
  • 北大教授團隊研製出三電荷負離子 有望在電池領域展示潛力
    《應用化學》雜誌稱,這一研究將躋身最重大化學研究成果行列,未來將在電池、空氣淨化等多個領域展示無窮的應用潛力。負離子是離子化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能與正離子結合形成晶體;在溶液中也會穩定存在,但在氣相環境下很難保持穩定。比如三電荷負離子內,帶負電的電子比帶正電的質子多三個,這種數量不平衡使得其非常不穩定,在氣態條件下多餘電子很容易與其他電子發生靜電排斥反應。
  • 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孟慶波團隊在探索高性能薄膜新型太陽能電池的同時一直致力於開發用於太陽能電池的電荷動力學和缺陷態等物理性質的量化測量和分析方法,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比如成功研製了可調控的太陽能電池瞬態光電測量系統,實現了太陽能電池在實際工作狀態下電荷動力學的測量(Rev. Sci.
  • 薩塞克斯大學用量子傳感器測量電池性能
    圖片來源:薩塞克斯大學該項目解決了提高電池能量密度、耐久性和安全性的關鍵需求,推動產業向綠色生態系統轉變。該校實驗物理學研究教授Peter Kruger表示:「這將意味著量子傳感器首次產生重大商業影響。」
  • 蘇州大學:一種高效率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本文研究開發了一種共軛聚合物-量子點雜化本體異質結層,在優化薄膜表面形貌,改善活性層與傳輸層之間的接觸,以及將表面轉變為疏水層方面起重要作用,製備的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效率處於報導的前列。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因其光譜帶隙可調性,靈活的組分控制,晶體應變等眾多優點而受到廣泛關注,且能提供探索薄膜太陽能電池中不易實現的一些概念的機會,比如說量子限域,多樣化加工及器件結構,對於量子點活性層來說,常用的有機空穴傳輸層可以對量子點層表面進行合理鈍化,但由於能級順差較大,在溶液製備法中,量子點層和傳輸層對於電荷提取並不理想,尋找一種合適而又簡單的方法來調整兩者對接口以改善電荷收集效率是進一步提高電池效率的有效方法
  • 小分子可能是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關鍵
    了解粒子是如何穿過器件的,對於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至關重要。來自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的研究人員與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合作,制定了一套提高分子材料性能的設計指南。當一束光或光子被半導體吸收後,會產生一對稱為激子的粒子。電子是這對粒子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帶正電的等價物,稱為空穴。
  • 量子點敏化太陽電池轉換效率首超8%
    原標題:量子點敏化太陽電池轉換效率首超8% 4月20日,記者從華東理工大學獲悉,該校化學學院鍾新華課題組在量子點敏化太陽電池(QDSC)的研究中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將該類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紀錄提升到經第三方認證的8.21%,較先前由該課題組創造的6.82%的紀錄提高了20%。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
  • 合金調控碳電極功函數改善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電荷提取
    【引言】近年來,基於CsPbBr3吸光層的全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由於其優異的化學穩定性和低成本得到了研究者的密切關注,其光電轉換效率也持續走高,不斷刷新紀錄。研究發現,無機PSC器件的電荷提取能力對光電轉換效率的提升具有關鍵作用。
  • 英國科學家研發量子電池:可實現快速充電
    一個量子電池所處的兩種疊加態代表了不同的能級,充電過程可讓電池裝置從低能級想高能級狀態移動據國外媒體報導,當前的充電技術還無法實現持久的續航力,以智慧型手機為例,充一次電需要數個小時,經過一天使用後,手機就需要再次充電。
  • 新型量子系統:有助於設計更好的自旋電子器件!
    導讀近日,美國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們為量子系統創造了一個新的試驗場。在這個試驗場中,他們可以打開和關閉特定的粒子相互作用,從而有望帶來自旋電子學方面的新進展。標準的電子器件採用電子的電荷來編碼信息,而自旋電子學器件卻依賴於電子的另一個內稟特性:自旋。自旋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角動量,要麼「向上」,要麼「向下」。(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自旋電子學器件有望比傳統的電子器件更快速、更可靠,因為自旋能被迅速地改變,並且這些器件的功耗更低(可以避免電荷帶來的發熱問題)。
  • 未來或許會有所謂的量子電池
    來自阿爾伯塔省和多倫多大學的一隊科學家繪製出了「量子電池」的藍圖,這種電池永遠不會出現電荷負載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