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點和更多用於擊敗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極限

2021-01-08 讀書能讓人快樂

大多數光伏太陽能電池具有固有的效率上限,限制了它們從太陽中提取的有用能量。但科學家正在尋找解決這一障礙的方法,通過新的研究可以使太陽能更有效,更具成本效益。

在科羅拉多州戈爾登市的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如何讓一個單位的光源一次推動多個電子。與此同時,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團隊正致力於為太陽能電池提供合適的光源,以確保其能量不會浪費。

「太陽能轉換的一個主要局限是這些高能光子沒有被有效地轉換。你會失去大量的能量來加熱,」NREL的資深科學家Matthew Beard說。他上周在「 科學」雜誌上合著了一篇論文,證明了一種在量子水平上使用稱為多激子產生(MEG)的過程達到效率達到114%的設備。

「它在某些方面與傳統太陽能電池的運行方式相同,」比爾德說。「它不使用塊狀晶體,而是使用量子點。」 大多數太陽能電池由兩層晶體夾層組成:一層略帶負電,另一層略帶正電。負晶體具有額外的電子,當具有足夠能量的光子撞擊材料時,它會在正側移動電子,增加其能量並留下「空洞」。電子 - 空穴配對稱為激子。

MEG是「第三代」太陽能技術的先鋒技術之一。利用這些進步,太陽能電池板可以比市場上的現有裝置更薄,更輕,更便宜,更靈活並且基本上更有效。因此,太陽能將更具成本效益,並將在世界能源組合中佔據更大份額。

但首先這些面板必須繞過Shockley-Quiessler極限,這是當代光伏系統的禍根。

節省浪費的太陽能

「SQ」限制描述了使用具有單個半導體結的傳統單層設計的太陽能電池的最大效率。對於大多數常見的太陽能電池材料,理想條件下的效率限制約為32%。這意味著,如果您考慮到反射,布線和安裝硬體造成的損失,太陽能電池板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能量會被浪費掉。如果向單元添加層,效率會提高,但這會大大提高設備的價格和複雜性。目前,多結太陽能電池主要限於衛星,其中對效率,低重量和小空間的需求勝過成本問題。

現在,科學家正在調整納米尺度的太陽能電池材料,以便在不增加價格或複雜性的情況下擠出更好的性能,通過SQ限制找到漏洞。

在目前的光伏電池中,陽光會驅逐電子,產生移動電荷,通過電路進入負晶體,然後回到正極,在那裡填充孔。如果光子沒有足夠的能量,電子保持不變。如果光子具有太多能量,則電荷僅使用其所需的能量流動,並且其餘部分使裝置升溫。

Beard的團隊找到了一種利用量子點製作多個孔的方法 - 量子點 - 尺寸在2到10納米之間的微小半導體材料塊。它們的小尺寸允許它們包含電荷並且更有效地將光轉換成電。在這種情況下,點由鉛和硒製成。當具有移動電子所需能量的至少兩倍的光子撞擊硒化鉛量子點時,它可以激發兩個或更多個電子而不是讓額外的能量浪費,產生比傳統太陽能電池更多的電流。

註冊科學美國人的新聞通訊。

「這裡的整體設備效率約為4%。我們需要[設備]大約10%到15%才能吸引大量的商業關注,」比爾德說。他預計,隨著進一步發展,MEG太陽能電池的運行效率可達44%。

SQ限制的另一種方法是通過單線態裂變。同樣是NREL資深科學家的賈斯汀詹森說,這個過程類似於MEG,不過它使用的是有機分子 - 由碳而不是半導體製成的化合物。「如果你設計你的分子,而不是冷卻到較低的狀態,你產生兩個電子 - 空穴對,你不會失去儘可能多的能量,如果讓分子放鬆並釋放能量,熱,「詹森說。

詹森在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大學的NREL和Josef Michl與Arthur Nozik合作,在一種稱為1,3-二苯基異苯並呋喃的化合物中展示了單線裂變。當光子撞擊該物質的分子時,其電子進入更高能量的激發態。當它放鬆時,它可以將能量轉移到附近的分子上。在去年發表在「 美國化學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小組觀察到這些分裂能量狀態的產率為200%。在實際設備中,詹森預計效率上限為46%。

保持簡單

單線態裂變太陽能電池也比更常見的矽基太陽能電池更具成本效益。「有機材料的優點是幾乎所有的有機化合物都可以廉價地大規模生產,」詹森說。「主要的限制是如何優化材料以使它們有效地產生電力。一旦我們理解了這些設計原則,我們就能像太陽能電池一樣製造分子。」

雖然這兩個過程都可以規避SQ限制,但它們仍然需要高能量光,這隻佔太陽光譜的一小部分。在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科學家Peter Bermel正在尋找一種解決方案,使用可吸收太陽熱量並發光的材料。「選擇性發射體輻射高能光子,而不是低能光子,」Bermel說。「你將光譜壓縮到一個非常窄的波長範圍內。」

吸收劑由超材料製成,這種物質經過精心設計,具有自然界中沒有的特性。它像大多數其他化合物一樣在陽光下加熱,但它不會將熱量散發到周圍環境中。這使它能夠集中熱能並變得非常熱。吸收器將其能量傳遞給發射器,發射器然後耦合到光伏板,在那裡發電。在10月份發表在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上的一篇論文中,Bermel計算出這樣的設備可以以37%的效率運行。

科學家們承認,這項研究在到達你附近的屋頂之前仍然需要工作。「我們需要進一步改進初級轉換過程,」MEG的Beard說,指的是光是如何轉換成激子的。此外,「我們需要研究其他量子點材料而不是硒化鉛,因為鉛是有毒的,」他說。

詹森指出,另一個問題是保持設備簡單。這將使新太陽能電池易於製造並降低成本,使其更有可能獲得廣泛認可。Bermel同意並補充說,他希望「探索非常簡單但在某種意義上與現有設計不同的設計。我們不僅僅是嘗試進行非常漸進的改進,而是試圖開發新的概念。」

相關焦點

  • 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外量子效率首超100%
    ,會產生外量子效率最高達114%的感光電流。發表於12月16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的這一最新研究為科學家們研製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奠定了基礎。 當光子入射到太陽能電池表面時,部分光子會激發光敏材料產生電子空穴對,形成感光電流,此時產生的電子數與入射光子數之比稱為感光電流的外量子效率。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一種太陽能電池在太陽能光譜內光波的照射下,顯示出超過100%的外量子效率。
  • 新型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打破傳統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局限
    原標題:新型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打破傳統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局限 最近美國能源部(DOE)下屬的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研究人員成功製備出13.4%轉換效率的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刷新了量子點太陽能電池世界效率紀錄。
  • 【重磅】鐵電材料讓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超越理論極限
    鐵電材料正將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推向理論的極限,而且僅需使用陽光中的紫外線。USNavalResearchLaboratory)、卓克索大學(DrexelUniversity)、賓州大學(UniversityofPennsylvania),以及俄羅斯科學院(RussianAcademyofSciences)舒布尼可夫晶體研究所(ShubnikovInstituteofCrystallography)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鈦酸鋇晶體更有效率地將陽光轉換為電能,甚至突破了S-Q效率極限
  • 量子點技術:讓你的窗戶與太陽能電池合二為一
    量子點技術已經徹底改變顯示器應用了,例如廣受喜愛的 Kindle Fire 電子書閱讀器的背光使用了Nanosys公司製造的量子點增強薄膜(QDEF)。如今,研究人員們打算用量子點徹底改造太陽能聚光器。
  • AEnM:高效穩定的硫化鉛量子點墨水用於近紅外太陽能電池
    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每年從太陽輻射到地球的能量遠遠大於人類每年能源消耗的總量。因此,太陽能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一種能源形式之一,同時,通過光伏太陽能電池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是解決能源短缺的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 美吸光又發光太陽能電池將突破轉化效率極限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4月20日(北京時間)報導,科學家們認為,太陽能電池吸光越多,提供的電力就會越多,但美國的一個科研團隊卻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並演示了一種新的設計理念太陽能電池設計得像發光二極體(LED),既能吸光又能發光。他們稱,最新設計有望讓太陽能電池突破轉化效率的極限。
  • 科學家打造出新型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來源:cnBeta.COM據外媒報導,量子點在其眾多用途中已顯示出作為太陽能電池光伏材料的前景。近日,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的量子點太陽能電池,這種電池在保持效率的同時沒有使用在大多數電池中發現的有毒元素。 據了解,量子點太陽能電池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它們是由鉛、鎘等有毒元素製成。
  • 科學家打造出新型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本文轉自【cnBeta.COM】;據外媒報導,量子點在其眾多用途中已顯示出作為太陽能電池光伏材料的前景。近日,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的量子點太陽能電池,這種電池在保持效率的同時沒有使用在大多數電池中發現的有毒元素。
  • 太陽能電池為什麼效率很低?
    p型矽晶片由更多的孔組成,這意味著它缺少電子,而n型晶片具有過量的電子。兩者接觸的界面稱為結(更準確地說是PN結)。PN結是太陽能電池的主要組成部分。 我們所說的太陽能電池效率是什麼意思? 我們使用的每個設備都具有一定的效率。考慮一臺每小時可生產10個氣球的機器。在這十個氣球中,有兩個氣球有孔或其他類型的缺陷。
  • 華中科大張建兵團隊:兼具強電學耦合和高效表面鈍化的量子點紅外太陽能電池
    JSC與VOC間限制關係的策略,在原位滷素鈍化基礎上於PbSe量子點表面外延一層PbS薄殼,受益於PbS殼的保護和PbSe核的強電子耦合,實現了兼具優異表面缺陷控制和強量子點間耦合的PbSe/PbS核殼量子點薄膜,製得的紅外太陽能電池同時具有高VOC和JSC。
  • 共軛小分子「電荷驅動器」助力高效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共軛小分子「電荷驅動器」助力高效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與傳統硫族量子點材料相比,滷素鈣鈦礦量子點材料由於其優越的光電性質,近年來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但是由於其量子限域效應導致其電荷分離效率較低,從而限制了其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近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楊陽(點擊查看介紹)團隊通過引入共軛小分子來提供額外的電荷分離驅動力,從而減少載流子複合以實現高效率的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在傳統量子點電池領域中,提高電荷分離的策略主要有:設計合理的核殼結構、表面配體的處理、器件結構的合理設計等。
  • 可將螢光型太陽能聚光板效率提高一倍 量子裁剪太陽能聚光板概念提出
    經濟日報訊 記者蘇大鵬報導: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吳凱豐研究員團隊首次提出「量子裁剪太陽能聚光板」概念,並基於該概念將量子裁剪應用到螢光型太陽能聚光板上,製備出的新型太陽能聚光板原型器件效率比傳統器件提高一倍。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納米技術領域權威刊物《納米快報》上。
  • 日本探索「熱回收」太陽能電池概念 可超越電池效率理論極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日本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熱回收」太陽能電池的新概念,他們聲稱這種電池有可能超過電池效率的理論極限。然而,他們說,一種適合能量過濾層的材料還沒有被發現。該電池配備了一個100微米厚的矽吸收器,兩個電極和載能過濾層放置在吸收器和電極之間。
  • 蘇州大學:一種高效率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本文研究開發了一種共軛聚合物-量子點雜化本體異質結層,在優化薄膜表面形貌,改善活性層與傳輸層之間的接觸,以及將表面轉變為疏水層方面起重要作用,製備的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效率處於報導的前列。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因其光譜帶隙可調性,靈活的組分控制,晶體應變等眾多優點而受到廣泛關注,且能提供探索薄膜太陽能電池中不易實現的一些概念的機會,比如說量子限域,多樣化加工及器件結構,對於量子點活性層來說,常用的有機空穴傳輸層可以對量子點層表面進行合理鈍化,但由於能級順差較大,在溶液製備法中,量子點層和傳輸層對於電荷提取並不理想,尋找一種合適而又簡單的方法來調整兩者對接口以改善電荷收集效率是進一步提高電池效率的有效方法
  • 量子點太陽電池的轉換效率比紀錄高25%
    據外媒NewAtlas報導,這些微小的半導體點足夠小,可以利用量子力學的奇異性質,在太陽能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這些靈活廉價的量子點可以代替傳統的矽作為光伏材料,這有望帶來許多的好處,但他們將太陽光轉化為能源的效率卻不是其中之一。
  • 晶矽電池效率理論上限? -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晶矽電池轉換效率的理論上限?1954年貝爾實驗室的CHAPIN等三人發表了第一篇關於矽太陽電池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就已指出有反射、複合、電阻三方面的因素使電池的效率低於某個上限。早在1961年,William Shockley等人根據細緻平衡原理在只考慮輻射複合作為電子-空穴對唯一的複合機制的理想情況下,通過計算得出p-n結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極限為30%。
  • 中科院首次提出「量子裁剪太陽能聚光板」概念,製備出效率倍增的新型太陽能聚光板原型器件
    據大連日報報導,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吳凱豐研究員團隊日前首次提出了「量子裁剪太陽能聚光板」概念,並基於該概念將量子裁剪應用到螢光型太陽能聚光板上
  • 矽太陽能電池實現了26.3%的轉換效率
    矽太陽能電池實現了26.3%的轉換效率 中國科技網 發表於 2020-12-04 15:19:12 英國《自然·能源》雜誌在線發表的一項重要研究成果,報告了首個光轉換效率突破26%的矽太陽能電池
  • 不含有毒元素:科學家打造出新型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據外媒報導,量子點在其眾多用途中已顯示出作為太陽能電池光伏材料的前景。近日,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的量子點太陽能電池,這種電池在保持效率的同時沒有使用在大多數電池中發現的有毒元素。
  •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的介紹
    第一代電池是結晶的。第二代電池是矽和其他材料的非晶薄膜,旨在降低通常與傳統半導體晶片生產相關的成本。但是,第三代技術的定義不太清楚,「第三代」的名稱通常僅限於所謂的新興技術。該組有時被描述為包括能夠克服單個結器件的Shockley-Queisser功率轉換效率極限(33.7%)的任何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