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矽電池效率理論上限? -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2021-01-11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晶矽電池轉換效率的理論上限?

1954年貝爾實驗室的CHAPIN等三人發表了第一篇關於矽太陽電池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就已指出有反射、複合、電阻三方面的因素使電池的效率低於某個上限。

早在1961年,William Shockley等人根據細緻平衡原理在只考慮輻射複合作為電子-空穴對唯一的複合機制的理想情況下,通過計算得出p-n結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極限為30%。

利用新南威爾斯大學光伏與可再生能源工程學院免費發布的一維太陽電池計算模擬軟體PC1D計算,輸入完全理想條件得到地面標準太陽光(AM1.5G)照射條件下,溫度為25 ℃時,晶體矽電池理想條件下效率為26.8%。

德國ISFH在2019年Silicon PV的報告會上基於載流子選擇性的概念從理論上對不同結構太陽能電池的理論效率極限做了細緻的分析,結論是鈍化接觸電池(例如TOPCon電池)具有更加高的效率極限(28.2%~28.7%),高於HJT的27.5%極限效率,同時也遠遠高於PERC電池(24.5%),TOPCon電池最接近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理論極限效率(29.43%)。

各類太陽能電池最新進展,2019年11月,來源:NREL

效率公式

式中Pin是太陽電池整個面積的總輸入光功率.對於陸地上的應用, 標準測試條件是: 一個太陽,AM1.5G, 1000W/m2(或100mW/cm2), 25 ℃。

因此,太陽電池的三個參數Voc,Isc和FF就能確定太陽電池的效率。為了獲得高的效率,這三個參數應該儘可能高。

(a)為了獲得高的開路電壓Voc,電池必須有低的正向暗電流I0,高的並聯電阻Rsh。

(b)為了獲得高的光電流(短路電流Isc),電池材料和結構應該在紫光,可見光和近紅外光譜範圍有高的,寬的和平坦的光譜響應,內量子效率接近於1。

(c)為了獲得高的填充因子FF,電池必須有低的正向暗電流I0,理想因子「n」接近於1,串聯電阻必須低(<1Ω),並聯電阻Rsh必須大(>102Ω·cm2)。

開路電壓Voc

式中, I0是無光照時電池的反向飽和電流;q是電子電荷;k是玻爾茲曼常數;T是絕對溫度;n是二極體理想因子。

影響因素

材料-光伏有源材料:電阻率ρ,少子壽命τ,其它雜質等。

表面發射極摻雜層;

背面電場;

漏電流-反向飽和電流I0;

理想因子n;

並聯電阻Rsh;

鈍化技術-電池材料的表面和內部的鈍化。

短路電流Isc

短路電流Isc:理想狀態下,應等於光生電流IL,即Isc=IL。

影響因素

絨面結構

正面減反射膜;

表面發射極摻雜層-高或低的磷濃度;

減少遮光損失;

串連電阻Rs;

背面反射;

鈍化技術-電池材料的表面和內部的鈍化。

填充因子FF

影響因素

表面發射極摻雜層-高或低的磷濃度;

去除周邊pn結和去磷矽玻璃;

串連電阻Rs(電極接觸、金屬指條寬度和縱橫比大小);

正面減反射膜;

金屬電極接觸的烘烤、燒結;

並聯電阻Rsh。

為了提高絲網印刷(SP)填充因子FF,必須解決下列問題:

(1)金屬電極接觸的燒結對總串連電阻Rs(特別是對rc)的影響;

(2)金屬電極接觸的燒結對pn結質量(並聯電阻Rsh和J02)的影響。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晶矽電池效率理論上限?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晶矽電池轉換效率的理論上限?1954年貝爾實驗室的CHAPIN等三人發表了第一篇關於矽太陽電池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就已指出有反射、複合、電阻三方面的因素使電池的效率低於某個上限。早在1961年,William Shockley等人根據細緻平衡原理在只考慮輻射複合作為電子-空穴對唯一的複合機制的理想情況下,通過計算得出p-n結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極限為30%。
  • 各類晶矽電池的效率上限誰最高?影響因素是什麼?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期,晶科、隆基、天合、晶澳、東方日升等企業,不斷發布新款組件,新品的最高功率甚至達到600W!光伏行業對技術進步的追求從未止步,光伏組件的轉換效率日新月異!然而,晶矽組件的理論最高效率到底是多少?
  • 列數各類高效晶矽太陽能光伏電池
    在經歷矽料漲價、光伏玻璃價格暴漲後,在原輔料危機感的驅動下,多家組件龍頭紛紛出手籤訂原材料及輔料長單,鞏固長期保供。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統計,從今年1月至今,光伏企業豪擲近686億元鎖定未來原料的供應。
  • 一文看懂晶矽組件光衰 -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1.晶矽組件的光衰硼(B)摻雜的P型單晶矽(Cz-直拉法)電池的光衰現象早在1973年已發現,該光衰之後被發現可一定程度恢復的。Jan Scht發現了該光衰主要是「B-O對」引起的並給出了該缺陷的結構(2003)。
  • SE電池技術概論 -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所謂選擇性發射極(SE-selectiveemiter)晶體矽太陽電池,即在金屬柵線(電極)與矽片接觸部位進行重摻雜,在電極之間位置進行輕摻雜。這樣的結構可降低擴散層複合,由此可提高光線的短波響應,同時減少前金屬電極與矽的接觸電阻,使得短路電流、開路電壓和填充因子都得到較好的改善,從而提高轉換效率。
  • 鈣鈦礦或將代替晶矽 成為太陽能電池「新寵」
    鈣鈦礦或將代替晶矽 成為太陽能電池「新寵」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光伏材料又稱太陽能電池材料,是指能將太陽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材料。晶矽作為最主要的傳統光伏材料,其市場佔有率達90% 以上。1976 年出現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涉及材料包括硫化鎘、砷化鎵、銅銦硒等,光電轉換效率可達18%。
  • TopCon電池知識大全 -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後PERC時代,究竟是TOPCon還是HJT?業界尚無定論。本文匯集了關於TOPCon的相關知識,供大家參閱。為了評估目前商業化高效電池的效率潛能,如PERC、HIT、鈍化接觸電池等,德國知名太陽能研究所(ISFH)在2019年Silicon PV的報告會上基於載流子選擇性的概念從理論上對不同結構太陽能電池的理論效率極限做了細緻的分析,結論是鈍化接觸電池(例如TOPCon電池)具有更加高的效率極限(28.2%~28.7%),高於HIT的27.5%極限效率,同時也遠遠高於PERC電池(24.5%),最接近晶體矽太陽能電池理論極限效率
  • 這,就是HJT -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兩年,國內HJT產能迅速擴張,特別是2018年HJT快速發展。在PERC已成為產業主流的今天,許多企業投資巨額資金布局HJT以博取在未來贏得「領跑權」。其中的穩定性包括光照穩定性和溫度穩定性:光照穩定性好具體指HIT太陽能電池的Staebler-Wronski效應很弱甚至不存在[1];溫度穩定性好意味著HIT電池在溫度係數等方面甚至好於晶矽電池,其溫度係數僅為-0.25%/℃[2](單晶矽電池的溫度係數為-0.5%/℃),使得HIT太陽能電池即使在光照升溫的情況下仍然具有很好的輸出。若是HIT具有對稱結構還可以雙面發電,更加充分地利用光能。
  • 轉化效率30%!空間光伏組件選擇它而非晶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自從NASA決定2024年再次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其載人飛船Lunar Gateway也在緊張的研製中。其中,關於飛船用的動力系統 – 太陽能發電板已經確認,將由新墨西哥州SolAero Technologies與Maxar Technologies籤訂合同,為美國月球探測計劃設計和製造太陽能電池。
  • > 晶矽光伏電池效率創26.3%世界紀錄 - 光伏電池轉換效率
    目前,鈍化發射極和背面電池(PassivatedEmitterandRearCell,PERC)技術已成為光伏行業中提升晶矽太陽電池轉換效率的主流高效技術。
  • 發電效率低?太陽能光伏光熱綜合利用看過來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太陽能光伏和太陽能光熱是太陽能大規模應用的主要方式,然而到目前為止,太陽能光伏發電依然存在發電效率低、成本高的瓶頸,太陽能光伏光熱綜合利用(PV/T)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其核心是在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同時回收多餘熱能並加以利用,這不僅對電池有冷卻作用,可以提高發電效率和壽命,更重要的是實現「一機多能」,大大提高太陽能綜合利用效率,同時降低電熱分別供應的成本
  • 霍尼韋爾宣布推出提高晶矽光伏電池效率的新型材料
    西班牙瓦倫西亞2010年9月7日電 /美通社亞洲/ -- 霍尼韋爾(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HON)今日宣布推出一系列新型電子材料,利用這些材料,晶矽光伏電池製造商能夠通過使用先進高效的電池設計來提高電池的功率輸出。 這些新型材料包括大規模半導體製造中常用的電介質和摻雜劑。
  • 提升晶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看低壓擴散工藝!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隨著高效晶矽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展,低壓擴散工藝以其均勻性好,產量大,成本低的優勢,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對低壓擴散工藝進行優化研究可以提高擴散均勻性,從而提升晶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
  • 如何提高光伏發電效率?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01太陽能輻射量情況光伏電池組件轉換效率一定的情況下通常情況下光伏系統對太陽輻射的利用效率只有10%左右。所以要考慮到太陽能輻射強度、光譜特性,以及氣候情況。02光伏電池組件的傾斜角度光伏組件的方位角一般選擇正南方向,以使光伏電站單位容量的發電量最大。只要在正南±20°之內,都不會對發電量有太大的影響,條件允許的話,應儘可能偏西南20°。
  • 薄膜太陽能電池有望成長為光伏市場的主流
    針對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在光伏建築一體化(BIPV)中的優勢,許穎說:「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相比晶矽太陽能電池組件,其優點在於發電量高,弱光性能和高溫性能優異。」她舉例說:「早晨時分,在弱光/低溫情況下,薄膜組件的發電性能略高於晶矽;中午時分,薄膜組件高溫效應優勢明顯,其發電性能明顯優於晶矽組件;傍晚時分,在弱光/高溫情況下,薄膜組件發電性能優於晶矽組件。
  • 薄膜太陽能電池效率提高至25%
    薄膜太陽能電池效率提高至25%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根據周三發布的一份聲明,比利時納米技術研究小組Imec和PERCISTAND聯盟的合作夥伴首次使用薄膜太陽能電池實現了25%的能效,與傳統矽太陽能電池的能效相當。
  • 晶矽電池與薄膜電池差異分析
    希望改變能源結構,其中太陽能成為新能源中的焦點。如何能夠更加合理使用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變得比以往更加具有現實和長遠的意義。太陽能因其具有資源豐富,分布廣泛,綠色環保等優點,成為新能源中的焦點。如今太陽能一般用作發電,在各國政府推出各種利好政策的激勵下,大型地面電站在近幾年被大力推廣。如何有效的降低光伏電站的系統建設成本,提高系統發電效率,成為光伏企業考慮的主要方向。
  • 晶矽電池與薄膜電池的優勢詳細分析
    視地區光照條件差異,比晶矽電池在相同功率的裝機容量情況下可多發出8~17%的電量。   同時疊層設計較傳統非晶矽單接電池大大提高了光電轉化效率,目前國際上可以達到10%左右。漢能光伏利用自主智慧財產權研製的新一代非晶/微晶矽疊層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已經可以達到10~12%的水平,是同類產品國際上具有最高光電轉換效率的太陽能電池商業產品。
  • 2020開年紅 太陽能電池技術大發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隨著技術的進步,太陽能電池在轉換效率和生產技術傷均有突破,前不久王勃華在中國光伏行業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中提到我國光伏企業在PERC、TOPCon、異質結、IBC等高效晶矽電池生產技術、薄膜電池技術研發上先後取得突破,並不斷刷新世界記錄。2019年我國太陽能電池記錄上榜17次,並仍有4個記錄保持。
  • 英發集團7.5GW M12大尺寸高效晶矽太陽能電池產業項目成功籤約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5月21日,英發集團7.5GW大尺寸高效晶矽太陽能電池項目籤約儀式在天長市商務中心成功舉行。天長市委副書記、市長賀家平,副市長魯凱,市委常委、統戰部長董學文,市委副書記陳軍,英發集團董事長張發玉,總經理吳群峰,常務副總經理張榮禮,以及天長市直屬部門等單位主要負責人出席籤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