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書劉金元:一輩子傳承「血防精神」

2020-11-24 中國江西網

  日前,餘江縣平定鄉舉行「重溫血防歷史,弘揚血防精神,踐行群眾路線」報告會,該鄉藍田村原黨支部書記劉金元用生動的事例講述了當年依靠群眾消滅血吸蟲病的歷史,深深感染了現場所有人,讓大家重溫了那個艱苦卓絕、戰天鬥地的血防歲月。

  劉金元,藍田村的一名普通老黨員,被當地幹部群眾譽為血防精神的活教材。年輕時,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他帶領村民消滅血吸蟲病,興修水利,搞園田整治,使群眾的生產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退休後,他發揮餘熱,弘揚血防精神,為群眾排憂解難,至今,當地幹部群眾仍親切地稱他為「老劉書記」。

  「無人村」送走瘟神成血防樣板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藍田村曾是血吸蟲病肆虐的「無人村」。當年,毛澤東同志曾用「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來形容藍田畈血吸蟲病肆虐的景象。據餘江縣誌記載:民國38年,藍田畈竹院村,18戶人家有19個寡婦,78口人中有65個「大肚子病」(血吸蟲病),變成寡婦村、大肚村。

  看到村裡的同齡人一個個被血吸蟲病奪去了生命,劉金元悲痛萬分。19歲那年,劉金元放棄了參軍入伍的機會,選擇留在村裡和血吸蟲病作鬥爭。1955年,毛澤東同志發出「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一場艱苦卓絕的戰役吹響了衝鋒號。那年冬天,劉金元帶領村民查殺血吸蟲寄生物釘螺,並按照「高山挖低埋釘螺,低塘填高促規劃」的工作思路,將農田重新規劃,通過「開新溝、填舊溝」,徹底消滅了禍害藍田畈幾十年的血吸蟲病。

  1958年,餘江縣在全國率先以縣為單位消滅血吸蟲病,成為全國血防工作戰線的一面旗幟,而藍田村是餘江縣血防工作的一個樣板。作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劉金元先後三次到北京接受中央領導接見。

  血吸蟲病消滅了,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幅提高。1975年,藍田村被評為全國體育活動先進單位,參加了全國第三屆運動會。50多年過去了,藍田村再也沒有一人因患血吸蟲病而死亡。

  「棺材田」被改造成「噸糧田」

  消滅血吸蟲病難,鞏固血防成果更難。

  1960年,身為藍田大隊黨支部書記的劉金元,堅持繼續發揚先輩「戰天鬥地、敢為人先,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血防精神,專心致力於血防鞏固工作。當時根據江西省血防所的指示,劉金元將血防與農業生產、水利建設相結合,既改造舊螺區,又搞園田規劃,不僅剷除了釘螺滋生地,而且平整了土地,擴大了耕地面積。

  在那個戰天鬥地的年代裡,劉金元總是身先士卒,吃了常人幾倍的苦。1962年寒冬的一個深夜,村裡竹苑港水塘的抽水機突然停了,村民向劉金元報告說,雜草堵住了抽水泵。劉金元聞訊後立刻趕到現場察看,發現雜草已將抽水泵死死纏住,必須儘快清除。劉金元二話沒說,脫下棉襖,鑽進近兩米的水底,將雜草清除。那段時間,過度勞累的他瘦成「皮包骨」。靠著一股不怕吃苦的勁,他硬是使藍田畈糧食畝產由1950年的55公斤,提高到1970年的500公斤。曾經令鄉親們望而生畏、無人敢種的「棺材田」,變成了年年豐收的「噸糧田」。

  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

  1990年退休後,劉金元沒有止步,參加了縣鄉村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成為鄉村「五老」成員。20多年間,他堅持到平定中學、藍田小學等中小學校授課,普及血防知識,開展感恩教育。

  2005年掛點藍田村的平定鄉幹部周志堅還記得,那年為了搞新農村建設,劉金元叫人拆除了自家的老房子、露天廁所,和村民們一起修下水道、除雜草。在劉金元的感召下,村民們紛紛自發按照統一規劃拆除了違章建築,積極投身於新農村建設中。藍田村由此成為餘江縣首批完成新農村建設的村莊之一。

  2010年,餘江縣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災,地處白塔河畔的藍田村更是損失慘重。已經80歲的劉金元不顧年事已高,在災後第一時間帶領群眾整修灌溉渠、機耕道,清除村內垃圾,而他自己家的房屋和院子裡卻被厚厚的淤泥覆蓋。

  在村裡,劉金元還擔任著村委會矛盾糾紛調解員,每年都要調解數十件各類矛盾糾紛,時間久了,大家都知道有事就找「老劉支書」。村民們說,劉金元永遠把群眾和集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為村民做的好事幾天幾夜都說不完。現任村支書姜保生說:「老支書豐富的閱歷經驗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一輩子。」

  徐衛華 萬笑輝 張鵬飛

相關焦點

  • 黃大發入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中天金融見證老支書珍貴時刻
    2018年3月1日20:00,《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在央視CCTV-1綜合頻道播出,遵義市團結村老支書黃大發入選「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
  • 一個人,一輩子,一道渠——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的無悔人生
    新華社記者 劉 續攝 你可曾想像,沒有水的日子怎麼過?你可曾思量,36年做一件事情,你會做什麼? 貴州遵義草王壩村,一個被層巒疊嶂的山峰藏得死死的村莊。千百年來,這裡的人祖祖輩輩吟唱著一首心酸的民謠:「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
  • 時代楷模黃大發 當代黨員的精神旗幟
    黃大發的當代愚公精神激勵和鼓舞著新區黨員幹部不斷前進。並表示黃老支書是全省基層幹部學習的楷模,將以黃老支書為旗幟,深入踐行「兩學一做」,全力抓好各項社會事業工作。 蝦子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吳迅說到: 「觀看黃大發老支書的先進事跡後,我深受鼓舞備受啟發,他們品質真是我們先進共產黨員的集中寫照。
  • 眺望科學精神的光輝:老科學家手稿中的學術學風傳承
    杜祥琬說,「這種精神,不論何時都是要傳承的。」­  這些科學家的手稿資料既是傳承家國情懷的信物,也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記錄著中國現當代科技進步的足音。­  比如,古植物學家、地質學家李星學院士一輩子信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他留下的一摞摞紙質手稿,雖然已經泛黃,字跡也淡了,但是他對華夏植物群,包括大羽羊齒類植物和東亞晚古生代煤系研究的重要成果從未被人遺忘,這些成果在國內外贏得了盛譽。
  • 青年撿玉米發生離奇怪事,老支書道出原因後山上驚現一隻黑狐狸
    老支書迎面而來,見到姚大龍大驚失色的樣子,忙問他發生了什麼?姚大龍擦了把額頭上的冷汗,就戰戰兢兢地把剛才自己的詭異遭遇告訴了他。老支書聽罷,便哈哈大笑了起來。姚大龍很疑惑,忙問老支書笑什麼?老支書深情地看了看狐山,然後講起一個故事:多年前的一個夜裡,寒風呼嘯,一群小鬼子荷槍實彈地來到了劉家村。
  • 總書記@的共產黨員|黃大發:一個人,一輩子,一條渠
    作為一名普通黨員,黃大發老支書一個人、一輩子、一條渠的感人事跡,正是踐行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生動寫照,書寫了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立下愚公之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砥礪前行」的人生。「我要帶頭幹,幹到剩最後一口氣。我們共產黨員不講虛的,就是要帶頭幹,幹出來讓老百姓看到。」「村裡還有貧困戶,我要帶頭,繼續把工作幹好,不能做官當老爺。」
  • [勞動者最美]血防衛士劉建兵:24年裡足跡踏遍全省疫區
    每一個從事血防工作者都是冒著被感染的危險,從最苦、最累的活兒做起。「我挨家挨戶收過大便,經常拿難聞的糞便做實驗,到過數不清的山區、田野、溝渠。面朝黃土,背朝天是工作常態。」在別人看來,若主動選擇留在血防一線令人費解。剛參加工作,旁人沒少給他潑冷水。
  • (孝感)漢川:血防知識進校園
    正直春夏季,為進一步做好學校血防知識健康教育,提高學生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調動師生主動參與血防工作熱情,鞏固血吸蟲病防治知識。5月2日下午,漢川市劉家隔鎮紅旗小學召開血防健康教育專題班會課。   課堂上,各班生命安全課教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結合具體的病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什麼是血吸蟲病、血吸蟲病怎樣傳播、血吸蟲病的危害以及如何查找消滅釘螺等血防知識,並就血防知識進行了有獎問答,同學們十分踴躍參加,一個個爭相舉手回答問題,將活動氣氛推向了高潮。
  • 絕地上築起血防長城 嘉興半個世紀的血吸蟲病防治
    她說,那時候走在路上,常可以看到瘦骨嶙峋卻挺著大肚子的人,有的家庭因為這種病幾年裡就失去了所有的勞動力,只剩下老弱婦幼,還有很多人剛得病時怕花錢,不肯去檢查,最後查出是血吸蟲病時已經到了晚期,來不及了。  與婁玉妹的回憶相印證的,是《護衛百萬生靈的戰鬥》、《嘉興血防50年》等書中多名老「血防人」的記載。
  • 國家血防組來贛檢查指導血防工作
    本報訊 (江西日報記者鍾端浪)4月20日,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率國家血防春查組深入我省進賢縣三裡鄉,現場查看封洲禁牧、改水改廁、健康教育、產業結構調整、鄉鎮衛生院建設等工作。副省長謝茹陪同考察並主持匯報反饋會。  反饋會上,王國強對江西省血防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 王河中心小學:普及血防知識,關注學生健康
    為了加強全校師生血吸蟲病防範意識,普及血防知識健康教育,教育學生遠離水域、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王河中心小學將預防血吸蟲病作為當前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9月30日上午,學校邀請潛山市血防站血防專家,為學生做了血防知識專題講座。
  • 李永太:致富路上的「點子支書」
    羅盤村位於大巴山深處海拔近2500米山頂上,給我們當嚮導的李永太,自2008年擔任村支書以來,將昔日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的高寒窮村,變成了人均年收入過萬元的小康村,被村民稱為致富路上的「點子支書」。當時,羅盤村的路還沒有列入全縣規劃。從山腳到山頂,全是堅硬的「龍骨石」,沒有現代化的機器設備。要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一條公路?李永太提出修路的點子時,很多人將信將疑。
  • 我省培養血防專業技術人員
    我省培養血防專業技術人員 發布時間:2019-05-28 09:27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日前,江西省血防機構「一帶一路」與熱帶病防控研討班在南昌開班,旨在提升我省血吸蟲病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走出去」的能力,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熱帶病(血吸蟲病)防控與援外政策信息,提前做好相關技術和人才儲備。
  • 傳承黃大年精神,砥礪奮進新時代
    傳承黃大年精神,砥礪奮進新時代吉林大學舉行「地質宮•不滅的燈光」黃大年精神傳承座談會 發布日期
  • 長沙天心區教育局舉行中小學「血防知識講座」活動
    12月1日,以「提高師生血防意識,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為主題的血防知識講座在長沙市天心區黃鶴小學舉行。2016年12月1日下午,伴隨著孩子們好奇的疑問聲,以「提高師生血防意識,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為主題的血防知識講座在長沙市天心區黃鶴小學拉開了帷幕。   主題講座由天心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天心區教育局主辦。長沙市疾控中心血吸蟲防治專家申小君、天心區疾控中心血防辦主任陳強知、天心區教育局教育科副科長曾奕等參加了此次活動。
  • 鐵路「工匠精神」在絲路古道傳承
    在這片絲綢古道,「塞上」寧夏,一大群普通鐵路職工堅守在這裡,詮釋著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匠人精神、職人精神。他們中有對探傷細節精確到毫釐之間的黃濤三代師徒探傷工,有「十年磨一劍」精鑽業務的國家級電務技能大師張海波,有蒙眼裝拆道岔轉轍機的「高人」程廣明……他們把一種普通的工作標準代代相傳、千錘百鍊,用定力、毅力和耐心,用絲毫不差的較真精神,默默守護著千裡鐵道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