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餘江縣平定鄉舉行「重溫血防歷史,弘揚血防精神,踐行群眾路線」報告會,該鄉藍田村原黨支部書記劉金元用生動的事例講述了當年依靠群眾消滅血吸蟲病的歷史,深深感染了現場所有人,讓大家重溫了那個艱苦卓絕、戰天鬥地的血防歲月。
劉金元,藍田村的一名普通老黨員,被當地幹部群眾譽為血防精神的活教材。年輕時,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他帶領村民消滅血吸蟲病,興修水利,搞園田整治,使群眾的生產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退休後,他發揮餘熱,弘揚血防精神,為群眾排憂解難,至今,當地幹部群眾仍親切地稱他為「老劉書記」。
「無人村」送走瘟神成血防樣板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藍田村曾是血吸蟲病肆虐的「無人村」。當年,毛澤東同志曾用「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來形容藍田畈血吸蟲病肆虐的景象。據餘江縣誌記載:民國38年,藍田畈竹院村,18戶人家有19個寡婦,78口人中有65個「大肚子病」(血吸蟲病),變成寡婦村、大肚村。
看到村裡的同齡人一個個被血吸蟲病奪去了生命,劉金元悲痛萬分。19歲那年,劉金元放棄了參軍入伍的機會,選擇留在村裡和血吸蟲病作鬥爭。1955年,毛澤東同志發出「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一場艱苦卓絕的戰役吹響了衝鋒號。那年冬天,劉金元帶領村民查殺血吸蟲寄生物釘螺,並按照「高山挖低埋釘螺,低塘填高促規劃」的工作思路,將農田重新規劃,通過「開新溝、填舊溝」,徹底消滅了禍害藍田畈幾十年的血吸蟲病。
1958年,餘江縣在全國率先以縣為單位消滅血吸蟲病,成為全國血防工作戰線的一面旗幟,而藍田村是餘江縣血防工作的一個樣板。作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劉金元先後三次到北京接受中央領導接見。
血吸蟲病消滅了,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幅提高。1975年,藍田村被評為全國體育活動先進單位,參加了全國第三屆運動會。50多年過去了,藍田村再也沒有一人因患血吸蟲病而死亡。
「棺材田」被改造成「噸糧田」
消滅血吸蟲病難,鞏固血防成果更難。
1960年,身為藍田大隊黨支部書記的劉金元,堅持繼續發揚先輩「戰天鬥地、敢為人先,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血防精神,專心致力於血防鞏固工作。當時根據江西省血防所的指示,劉金元將血防與農業生產、水利建設相結合,既改造舊螺區,又搞園田規劃,不僅剷除了釘螺滋生地,而且平整了土地,擴大了耕地面積。
在那個戰天鬥地的年代裡,劉金元總是身先士卒,吃了常人幾倍的苦。1962年寒冬的一個深夜,村裡竹苑港水塘的抽水機突然停了,村民向劉金元報告說,雜草堵住了抽水泵。劉金元聞訊後立刻趕到現場察看,發現雜草已將抽水泵死死纏住,必須儘快清除。劉金元二話沒說,脫下棉襖,鑽進近兩米的水底,將雜草清除。那段時間,過度勞累的他瘦成「皮包骨」。靠著一股不怕吃苦的勁,他硬是使藍田畈糧食畝產由1950年的55公斤,提高到1970年的500公斤。曾經令鄉親們望而生畏、無人敢種的「棺材田」,變成了年年豐收的「噸糧田」。
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
1990年退休後,劉金元沒有止步,參加了縣鄉村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成為鄉村「五老」成員。20多年間,他堅持到平定中學、藍田小學等中小學校授課,普及血防知識,開展感恩教育。
2005年掛點藍田村的平定鄉幹部周志堅還記得,那年為了搞新農村建設,劉金元叫人拆除了自家的老房子、露天廁所,和村民們一起修下水道、除雜草。在劉金元的感召下,村民們紛紛自發按照統一規劃拆除了違章建築,積極投身於新農村建設中。藍田村由此成為餘江縣首批完成新農村建設的村莊之一。
2010年,餘江縣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災,地處白塔河畔的藍田村更是損失慘重。已經80歲的劉金元不顧年事已高,在災後第一時間帶領群眾整修灌溉渠、機耕道,清除村內垃圾,而他自己家的房屋和院子裡卻被厚厚的淤泥覆蓋。
在村裡,劉金元還擔任著村委會矛盾糾紛調解員,每年都要調解數十件各類矛盾糾紛,時間久了,大家都知道有事就找「老劉支書」。村民們說,劉金元永遠把群眾和集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為村民做的好事幾天幾夜都說不完。現任村支書姜保生說:「老支書豐富的閱歷經驗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一輩子。」
徐衛華 萬笑輝 張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