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兵在血防戰線上一幹就是24年
荊楚網消息(記者黃濤、牛晉陽 通訊員龔勳 )在湖北血防戰線,有這樣一位「清潔工」:他雷厲風行,足跡踏遍了全省疫區63個縣(市、區)的200多個鄉鎮2000多個行政村;他明察秋毫,暗訪督查疫區多次及時發現險情,使當地百姓倖免於患,他就是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長劉建兵。
4月30日下午,記者初次見到劉建兵,他頗有幾分嚴肅,兩眼炯炯有神,透出犀利的目光,極短的頭髮有些直立,爆發出一股向上的衝勁,就是憑藉著這股衝勁,劉建兵24年如一日,令「瘟神」聞風喪膽,為荊楚綠水青山「清掃」出一片潔淨。
「我與血吸蟲有緣,我用一生鬥瘟神」
1965年4月,劉建兵出生於湖北天門。199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從同濟醫科大學公共衛生系預防醫學專業畢業,毅然選擇從事血吸蟲病防治與研究,一幹就是24年。值得一提的是,他是當屆畢業生中唯一一個始終如一投身於血防戰線的學生。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天門是血吸蟲病重災區,劉建兵從小就見識過小蟲害人的本事。畢業前夕,武漢市武昌楊園一帶有2300多人發生了血吸蟲病急性感染。「看到家鄉人民因此染病,我很是痛心……」人生經歷和故鄉之情讓他暗下決心「非專這一行」。然而,說起容易,做起來難。
每一個從事血防工作者都是冒著被感染的危險,從最苦、最累的活兒做起。「我挨家挨戶收過大便,經常拿難聞的糞便做實驗,到過數不清的山區、田野、溝渠。面朝黃土,背朝天是工作常態。」在別人看來,若主動選擇留在血防一線令人費解。剛參加工作,旁人沒少給他潑冷水。一次在監利縣開展防疫工作,天氣熱得火辣,劉建兵仍行走於臭氣燻天的溝渠、茅廁,專心致志地尋找釘螺,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不時還覺得有些眩暈。有人勸說:「這活兒一苦二累三受罪,沒前途,換個職業!」在同學聚會時,也常有人現身說法力勸他轉行。「我熱愛這份職業,丟不開,扔不掉。」劉建兵一如既往堅守夢想。如今,年近半百的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與血吸蟲有緣,我用一生鬥瘟神」。
劉建兵下到田間地頭查螺排螺
工作講方法 性情真善美
從事血防工作往往難以迴避一些專業術語,尤其是講解血吸蟲病的預防和成因,可多數村民愛聽大白話,這給知識普及帶來很大挑戰。工作人員不僅要有足夠耐心,還要講究方法技巧。釘螺屬有生命的軟體動物,因是血吸蟲生長發育的關鍵宿主,被大量捕殺。利用這一點,劉建兵想出了一個通俗易懂的說法:「釘螺其實也是受害者,血吸蟲寄生在它體內,才是真正的害人精。如果大家預防的好,不僅釘螺免遭禍害,人感染血吸蟲病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在24年的一線工作中,劉建兵從未感染過血吸蟲病。「我們搞血防的,首先要懂得自我保護,才能告訴別人怎麼防治。」沒有豪言壯語、生死離別,寥寥數語樸實純真。愛因斯坦說過: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如果非要找尋劉建兵夢想帆船停靠的港灣,那么正是真善美的性情。
深入基層 明查暗訪
2013年9月16至18日,劉建兵隨省政府血防工作督查組對江陵縣、公安縣、仙桃市、監利縣和洪湖市5個重點縣(市)進行了明查暗訪。每天凌晨天剛蒙蒙亮,督查組的成員便分頭行動。來到山間田野,溝渠池旁,與村民嘮家常,談「淘汰耕牛、以機代牛」。同時,督促當地工作人員加強「疫區警示牌」管理。
「我家有1畝6分田,卻分散在四個地方,農機根本不好用。現在配合政府血防工作,我暫時不用耕牛。如果來年土地還不能平整,我還會養耕牛。」閒聊中,江陵縣資市鎮花章村4組村民王明成道出了「淘汰耕牛」的瓶頸所在:土地整理、機耕道、農機及其服務組織未到位。
當檢測出仙桃市一處洲灘屬有螺地帶,卻沒有設置警示標誌,劉建兵氣得火冒三丈:「人命關天,這麼馬虎怎麼得了?」當地負責血防的工作人員經歷突如其來一幕,看到證據確鑿,明擺是失責失職,頓時無言以對。「劉所長平時一向和藹,很少見他發這麼大脾氣。」身邊其他人也有些怔住了。在場的人或許不會理解,在劉建兵眼裡血防工作就是「天大的事」,馬虎不得。
劉建兵說:」一定要把血吸蟲這個瘟神趕走!」
血防老兵「文武雙全」
如果說業務實踐是「武」,學術研究是「文」,那麼劉建兵就是一個「文武雙全」的血防高手。釘螺體高不到10毫米,小如螞蟻。若要尋找它們,可不是易事,因為僅能靠肉眼在草叢、水中或糞便中識別。劉建兵練就了一副好眼力,憑藉過硬的專業本領,往往能迅速鎖定「目標」。「這些就是釘螺標本!」他從書櫃中拿出一張包裹嚴實的衛生紙,小心翼翼地展開。若不是黑白分明,小蟲完全可以隱藏得很好,難以想像在複雜的自然環境下是如何找出這些「真兇」的。
《十大血防衛士:劉建兵》一文羅列其科研成果時,用了800個漢字。「由於大多時間投入到防治工作上,我還需要認真沉下心來做科研。尤其是現場科研工作,努力做到善始善終。」劉建兵以謙遜的態度對待所獲得的榮譽,眼神中飽含深邃的求知慾。
就是這樣一個血防戰線上的「清潔工」,他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沒有傳奇冒險的經歷,這一串串踏實的腳印便是他最鮮明的人生軌跡。有人說:夢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但只要我們堅守最初的夢想,今天的現實也會變得豐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