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型冠狀病毒源於自然 而非實驗室—新聞—科學網

2020-11-23 科學網

 

冬春交接之際,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或COVID-19)引起的肺炎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健康,迫使14億人一夜間繃緊了神經,採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比如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每個人都在屏息關注病毒傳播速度和其所致死亡率,也在關心著戰鬥在疫情第一線的醫生和護士,關心著自己和親人的健康。在此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的緊要關頭,新型冠狀病毒系「實驗室人造病毒」的言論充斥著網絡,混餚視聽,讓人莫衷一是。然而,目前的研究發現,導致這一疫情的原因很可能是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悄悄地從蝙蝠經過中間宿主穿山甲傳播給人,進而引發了這場災難。

通過對2月4日前國內外科學家發表的71篇新型冠狀病毒相關論文(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搜集)進行分析總結,綜合考慮穿山甲攜帶冠狀病毒的科學研究論文(Liu et al., 2019, Viruses),以及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從穿山甲中分離出的和新型冠狀病毒相似度達99%的毒株的報導,總結出了新型冠狀病毒來自於自然界的這一科學結論。其中圖1清晰地說明了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病毒),與蝙蝠和中間宿主之間的關係。

圖1、新型冠狀病毒,SARS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蝙蝠和中間宿主的關係。結論來自於71篇最新的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科學研究論文,穿山甲攜帶冠狀病毒的科學研究論文(Liu et al., 2019,Viruses),以及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從穿山甲中分離出的、和新型冠狀病毒相似度達99%的毒株的報導(科學研究論文和數據待發表,所以標示為待檢驗)。修改自自然-微生物學評論(Cui et al., 2019, Nature Review Microbiology),供圖:施懌、林欣。

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病毒以及其它的冠狀病毒比較起來,究竟有什麼差別呢?其實,它們的基因結構幾乎一模一樣(圖2);這些病毒極簡潔又高效,幾乎沒有多餘的序列,整個基因組均被編碼蛋白質的基因佔據了。另外科學家們還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和穿山甲攜帶的冠狀病毒(數據和文章待發表,仍需進一步檢驗)很可能進化關係最近,序列的差異僅為1%;其次為蝙蝠攜帶的冠狀病毒,序列的差異僅約為4~11%;與SARS病毒的序列差異約為30%。另外特別重要的是,我們比較了新型冠狀病毒和蝙蝠攜帶的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序列,發現這些序列差異散布在整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中,並非聚集於某一區域(圖3)。這些均是新型冠狀病毒源於自然界的重要證據。

圖2、新型冠狀病毒、蝙蝠攜帶的一種冠狀病毒、SARS病毒結構的比較,每個彩色方塊代表了一個編碼蛋白質的基因。修改自Wu et al., 2020, Nature。

圖3、新型冠狀病毒與2013年發現的中菊頭蝠(Rhinolophusaffinis)中的冠狀病毒(RaTG13)序列相似性高達96%,豎直紅線代表兩者基因組中有差異的位點。序列比對採用NCBI BLAST程序。供圖:李軒、郝沛。

另外在復旦大學的研究(Xiong et al., 2020, bioRxiv)中,科學家們比較了不同的新型冠狀病毒菌株,發現很可能從中間宿主傳染人的時間點發生在疾病大流行的前3~7個月。並且在多個獨立的研究中,多個研究組針對冠狀病毒不同基因片段進行的進化分析和序列比較分析,均檢測不到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中人為遺傳操作的痕跡。因此上述所有的分析,都說明新型冠狀病毒是自然進化與突變而來,可以完全否定「實驗室人造」新型冠狀病毒的論斷。

那突如其來的「實驗室人造病毒」論源於何處呢?2月2日有九位印度學者在未經同行評議的預印本bioRxiv網站上公布了他們的論文,宣稱新型冠狀病毒的序列中存在愛滋病病毒的序列。許多人誤以為這就是「實驗室人造病毒」的證據,並在自媒體上傳播消息。而事實上,這九位印度學者的分析存在很大的漏洞,他們忽略了來自其餘病毒,尤其是冠狀病毒的同源序列,因此得出了錯誤的結論。在科學界的一片批評聲中,日前這九位印度作者已主動撤稿。

網上傳言列舉的「實驗室人造病毒」的另一根據是,在新型冠狀病毒中,負責與人呼吸道上皮細胞受體ACE2結合的S-蛋白,有4個胺基酸被人為改造。這一說法,其實歪曲了相關文章的科學結論。原文中的結果,是發現這4個位置的胺基酸,跟非典SARS冠狀病毒不一樣,而這其實正是病毒在自然界中進化的證據(Xu et al., 2020,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國外同行們(Benvenuto et al.,2020,J Med Virol)也分析了在不同的地點(武漢,浙江,廣東等)取樣獲得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序列,發現序列也有不同。因此,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在不同毒株之間的序列差異,以及新型冠狀病毒與其餘冠狀病毒之間的序列差異,其實就是病毒進化過程的具體表現,並非「人造病毒」。通過SARS病毒的故事我們早已知道,病毒的變異和進化,突破種屬屏障是病毒賴以生存和傳播的重要手段。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正是通過對自然界蝙蝠,果子狸和穿山甲身上的寄生病毒的多年考察研究,科學家們進一步認識到了大自然中的很多生物,攜帶了對人類危害極大的病原體,比如SARS病毒。也正因為這些多年的基礎研究的積累,此次才能夠使科學家們快速地確定神秘肺炎的「元兇」--新型冠狀病毒,從而極大地幫助了臨床治療和防疫防控。

國難當前,眾志成城,我們呼籲國民首要關注如何避免人傳人的病毒傳播,減少發病率和死亡率。同時希望科學界的有識之士多寫一些科普文章,給大家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的科學素養!

本文作者:

李海鵬研究員,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

潘逸萱副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

趙方慶研究員,中科院北京生科院

蘇梟研究員,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另外感謝許多同事的建議和幫助!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全力迎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新聞—科學網
    按照院黨組要求,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牽頭組成專項工作組,動員組織相關領域院士立即對當地疫情發展動態、管理部門防控措施、一線醫護人員診治、「肺炎」病人現狀、有關科研進展等進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同時重點聯繫傳染病防控領域的10餘位院士,動態徵集院士們對當前疫情防控的意見建議。
  • 首株環境樣本中分離的新型冠狀病毒毒種信息發布—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httpnmdc.cn#nCoV   繼1月24日發布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分離的我國第一株從臨床樣本中分離的病毒毒種信息及其電鏡照片後,新型冠狀病毒國家科技資源服務系統(以下簡稱服務系統,連結為http://nmdc.cn/#/nCoV)於1月27日再次發布了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從環境樣本中分離的第一株新型冠狀病毒中英文名稱
  • 從中東呼吸症候群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聞—科學網
    現在已查明,引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毒是2019-nCoV,屬於Sarbe病毒亞屬,正冠狀病毒亞科,但形成了另外一簇的進化分枝。它與引發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的病毒MERS-CoV和引發SARS的病毒SARS-CoV既相似,但又有不同。
  • 2019新型冠狀病毒實驗室檢測與防護研究
    目前,國內外醫療機構及學者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診療及防控進行研究,取得了較多進展。本院作為北京市首批開設24 h發熱門診,並接收患兒的兒童醫院,在疾病的診療及防控方面具有一定的經驗,本文主要介紹SARS-CoV-2的生物學特性、致病特點、實驗室檢測與預防。
  • 【科普知識】新型冠狀病毒是怎樣繞過人體的免疫系統的?
    【科普知識】新型冠狀病毒是怎樣繞過人體的免疫系統的?新冠病毒經過口腔、鼻孔、眼睛輕鬆的穿越第一道防線,並以其新型的以前從未有過的特點穿越第二道防線,刺激第三道防線,在第三道防線做出有效反應時,成功感染了機體。新型冠狀病毒是怎樣繞過人體的免疫系統進行感染的呢?冠狀病毒的結構跟其他病毒一樣很簡單,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蛋白質外殼包裹著一段遺傳物質RNA。
  • 上海自然博物館舉行「與科學家面對面」科普活動—新聞—科學網
    (上海科技館分館)精心策劃打造的品牌科普活動「與科學家面對面」在自博館地下二層中庭火熱開展。 當天的「與科學家面對面」科學集市共設12個展位,29位醫學健康、自然生態、公共衛生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和青年學者齊聚一堂,為公眾帶來了一道道乾貨滿滿的科普饕餮大餐。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同濟大學醫學院的科研人員為大家展示最新的醫學研究成果:利用小小的果蠅研究人類疾病、利用肺幹細胞拯救生命等。
  • 美生物學雜誌:美國5年前製造新型冠狀病毒,可致人類傳染性肺炎
    感謝H君提供的資料,醋醋在美國《The Scientist》雜誌官網上找到一條新聞《實驗室製造的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爭論》,顯示美國在2015年就在SARS基礎上製造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可引發人類高傳染性肺炎,並發表在《自然
  • 美科學家駁斥「新冠病毒源於實驗室」
    △美國《科學日報》撰文《COVID-19病毒的自然起源》科學對比研究:新型冠狀病毒是自然形成的據《科學日報》近期報導,一項對新型冠狀病毒及相關病毒的公共基因序列的分析表明安德森教授表示:「在對比了可用的冠狀病毒菌株的公共基因序列數據後,我們很肯定地確認,新型冠狀病毒是來自自然界的。」文章稱,這一觀點的支撐主要來自於以下兩點:1. 如要通過實驗室製造病毒,就必須依靠已知病毒的主幹來進行開發。但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具有和任何人類已知病毒不同的主幹結構。2.
  • —新聞—科學網
  • 新冠病毒「非人造」再添力證!美國《當代生物學》文章稱其自然發生
    ◎ 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新冠病毒源於自然,「非人造」再添力證!近日,記者從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獲悉,該校史衛峰教授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等聯合團隊在美國權威雜誌《細胞》子刊《現代生物學》上發表研究成果,該成果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特徵可以自然進化,並非像一些人所說的由人工基因編輯所致。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
    2020年2月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同時作為附件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第四版)。為指導各級疾控部門和其他相關機構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實驗室檢測工作,特制定本技術指南。本指南主要介紹目前已經比較成熟、易於實施的核酸檢測方法。
  • 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發布
    2020年1月22日,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正式發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
  • 桂林舉辦新型冠狀病毒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檢測技術培訓班
    李潔 攝  中新網廣西新聞5月30日電(萬穎 劉其愛 李潔)近日,為提高全市二級以上醫院實驗室新冠核酸檢測能力,切實做好桂林市各醫院的疫情防控工作,積極響應桂林市衛生健康委的要求,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成功舉辦了第一期新型冠狀病毒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檢測技術培訓班,對來自桂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龍勝縣人民醫院、資源縣人民醫院、靈川縣人民醫院、永福縣人民醫院等多名學員進行實戰教學培訓。
  • 科羅娜啤酒和新型冠狀病毒英文都有Corona,兩者有關嗎?科普來了
    從2020年1月21日谷歌趨勢推特上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搜索就持續高速上漲。喜歡喝啤酒的朋友看到紅色的新型冠狀病毒英文「Coronavirus"是不是分外眼熟?Virus是病毒的意思,那麼Corona呢?迄今為止,該病毒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增長,美國也出現了新型冠形病毒人傳人的病例,新型冠狀病毒不會和科羅娜啤酒有關係吧?一樣的英文單詞,導致人們對「beer virus啤酒病毒」和「corona beer virus"科羅娜啤酒病毒的關鍵詞搜索直線上升。那麼兩者間到底有沒有關係呢?顯然沒有。下面官方科普來了,請收好。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什麼人會傳染它?具體的感染症狀是什麼?
  • 甘肅省同位素實驗室啟動建設—新聞—科學網
    該實驗室以發展同位素及相關技術為核心,由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蘭州大學、中核蘭州鈾濃縮有限公司、蘭州理工大學共同建設,建設期為兩年。 揭牌儀式現場,首任實驗室主任、近代物理所副所長趙紅衛介紹,該實驗室將主要聚焦三個研究方向,即面向世界科學前沿的超重元素合成研究和超重穩定島探索、面向國家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同位素技術研發和面向甘肅省產業升級的同位素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
  • 天津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 開展八項防控...
    &nbsp&nbsp&nbsp&nbsp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報&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23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我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廣大市民關心的疫情情況
  • 【新型冠狀病毒科普知識】擴散!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你應該知道...
    4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源尚未找到。5目前還沒發現病毒發生變異。6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同源性達85%。7新型冠狀病毒比SARS「狡猾」。70吃香蕉不會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毒來源於動物,香蕉不是宿主。71喝白酒不能抵抗新型冠狀病毒。72泡溫泉、蒸桑拿等方式對消滅病毒毫無作用。
  • 科普圖書《探索太陽能的奧秘》將出版發行 —新聞—科學網
    該書通過深入淺出的文字和生動有趣的插圖,向讀者介紹了萬能的太陽光、光伏現象的產生、光伏電池和組件的構造及光伏產品在陸地、水上、太空等多個場景的應用,形成一部成體系、全方位、深入介紹光伏領域知識的科普讀物。
  • 我國學者發現重磅證據,證明新冠病毒非實驗室洩露,而是自然進化
    無論是政客還是公眾,一直在爭論導致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的真正來源。雖然科研人員認為蝙蝠最有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但該病毒的最終起源仍未完全確定。研究人員表示,雖然RmYN02不是新型冠狀病毒的直接祖先,但RmYN02的發現表明這些看似不尋常的插入事件實際在冠狀病毒進化過程中可以自然發生。該論文的通訊作者,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史衛峰教授表示,自從新型冠狀病毒被發現以來,許多毫無根據的言論聲稱該病毒來源於實驗室,特別是有人提出新冠病毒的S1/S2胺基酸的插入很不尋常,可能是實驗室操作造成的。
  • 走進20家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實驗室探尋確診檢測流程
    根據衛健委下發的防控方案文件,新型冠狀病毒的實驗室檢測流程中要求: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必須在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實驗室由經過相關技術安全培訓的人員進行操作。 由於疑似病例較多,所以保質保量的確診速度,需要足夠多的醫務人員,符合檢測條件的實驗室,還有足夠的實驗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