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LabVIEW的三極體老化測試系統設計

2021-01-15 電子產品世界
針對一些功率器件(功率三極體、VDMOS,IGBT等),通過有規律給元器件通電和斷電,循環施加電應力和熱應力,可以檢驗其承受循環應力的能力。基於上述原理,藉助可視化程式語言LabVIEW和NI系列sb RIO-9612板卡,本文設計了一種三極體老化測試系統,該系統滿足國軍標GJB1036的試驗要求,每個工位的採樣時間不大於4μs,總共64工位的採樣周期不大於300μs,滿足了快速控制的要求,同時還不失精準,電壓和電流的採樣解析度達到了12 bit,精度達到1%,從而控制了器件結溫誤差。目前系統已經交付運行,實驗結果達到了用戶的需求,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隨著航空,航天,能源工業等領域對電子產品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電子產品的可靠性問題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電子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環境條件,在熱脹冷縮的應力作用下,熱匹配性能力差的電子元器件就容易失效,導致電子產品故障,造成巨大的人力和財力損失。電子元器件的老化測試就是仿照或者等效產品的使用狀態,通過測試,將不符合器件剔除,將電子產品的質量在加工初期進行有效地控制,以保證電子產品使用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26399.htm

針對電子元器件的這種情況,我們開發了一種老化測試系統,可以主要針對功率器件(功率三極體、VDMOS,IGBT等),通過有規律給元器件通電和斷電,循環施加電應力和熱應力,檢驗其承受循環應力的能力。

1 工作原理

通過給電晶體通電加熱,使電晶體在當前恆定功率下工作,通過一段時間後,電晶體因為發熱而使得器件的結溫持續升高,到達設定值後,斷開恆流源和恆壓源,給器件通風,使其溫度降低到設定值,反覆這個過程,就可以較為準確的算出該器件的加熱時間和冷卻時間,達到了間歇測試的目的。基本的工作原理圖如1所示。

半導體器件的熱阻通常定義為:

其中RθJX=器件結點到具體環境的熱阻(替代符號是θJX)[℃/W];

TJ=穩定狀態測試條件下的器件結溫[℃];

TX=環境的參考溫度[℃];

PH=設備功耗[W];

測試條件下器件結溫可表示為:

Tj=TJ0+△TJ

其中TJ0=器件加熱前的初始結溫[℃];

△TJ=器件結溫變化量

通過溫度敏感參數(TSP)來表示結溫變化量,公式為:

△TJ=K×△TSP

其中△TSP=溫度敏感參數的變化量[mV];

K=定義TJ和TSP變化關係的常量[℃/mV];

溫度敏感參數可表示為:

TSP=Ie×-4Vce

其中Ie=冷卻測量時刻加的恆流源值[mV];

Vce=器件的結電壓值[mV];

K係數為結溫隨結電壓的變化關係,固定器K件係數為常量,不同器件K的係數不同,可在試驗器件的資料中查出,或者廠家給出。其計算公式可表示為:

其中TJ1和TJ2為兩個時刻的結溫,Vce1和Vce2為結溫對應的結電壓。

2 系統架構

系統採用PC機+sbRIO-9612+主控板+驅動板+老化板的結構,如圖2所示,PC和9612之間通過網口通信,9612與主控板之間通過數字I/O口通信,sbRIO-9612,主控板,驅動板供電都是由開關穩壓電源完成,程控電源為老化板上的器件提供工作電源,16路差分AD用於採集老化板上待測器件的電流,電壓以及電源溫度等信號。系統使用sbRIO-9612加擴展板構成下位機,作為系統的主控板;主控板與驅動板採用總線通訊,驅動板主要功能是將主控板進來的20對差分信號轉換後(硬體實現)給驅動板FPGA,用20路信號與sbRIO-9612實現通信,sbRIO-9612通過控制FPGA中的寄存器來實現電源、恆流源、漏/源的通斷,從而建立功率循環及合適的採樣條件,硬體示意圖如3所示。

驅動板和老化板分別採用兩個對接座連接,電流電壓採樣信號回傳到sbRIO-9612板上進行AD變換後發送到上位機。

3 工作流程及實現

3.1 LabVIEW簡介

LabVIEW是一個程序開發環境。它使用圖形化程式語言G在流程圖中創建源程序,LabVIEW FPGA模塊將LabVIEW圖形化開發平臺擴展到基於NI可重配置I/O(RIO)架構的硬體平臺上的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

3.2 工作流程

工作開始,上位機按照TCP/IP協議將控制命令發送給sbRIO-9612,接收到指令後,根據上位機操作,sbRIO-9612將相應指令和相關參數下發到主控板,主控板控制驅動板執行指令,進而控制老化板執行相關操作。

sbRIO-9612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即FPGA部分和RT部分;在工作的劃分上,由於系統對速度的要求,其中風扇控制,程控電源控制,溫度頻率量讀取,ADC採集,DAC發數,差分數據傳輸等模塊分配到速度很快的FPGA部分執行,而速度稍慢的RT部分主要實現的是上位機指令的解析,老化工作控制和下位機向上位機的數據傳輸工作的進行。LabVIEW FPGA工作流程圖如圖4所示。

3.3 工作過程的實現

3.3. 1 綜述

工作開始前,先連接下位機,連接成功後,調用自檢模塊,對將要做老練測試的老化板進行自檢,自檢成功後,上位機將參數下發到下位機,然後下發開始控制命令,下位機輪詢每塊板子的控制命令字,板子開始工作後,將工作需要的加熱電流和測量電流以及程控電壓等通過串行數據傳輸模塊下發到驅動板,通過驅動板加載到相應的老化板上,給器件加熱,記錄此時的時間,即為加熱開始時刻,當前時刻與加熱開始時刻之差大於等於開時間的時候,停止加熱,打開風扇,記錄加熱結束時刻,開始AD採集,根據採集的電流和電壓計算出結溫,將數值傳回上位機,上位機根據溫度變化繪出一條曲線。當前時刻與加熱結束時刻之差大於等於關時間時,冷卻完成並結束測量,進入下一次循環,循環次數到達後,將此板子置於空閒狀態。

3.3.2 精度和切換速度的實現

1)高速ADC採集

SbRIO-9612上集成有AD採集晶片,16位的AD可以保證其採樣解析度達到1‰,同時,4μs的轉換時間,保證了AD的採樣速度;為了消除共模噪聲的影響,將32路AD轉換為16路的差分輸入,採集時每次每個通道連續取8個數值求均值為本次採集的結果,同時配合老化板中採用的高速開關進行切換,保證了採集數據的精度要求。下圖是在設定的10 mA的測量電流和12 V的程控電壓,通過LabVIEW顯示出當前NMOS管(型號為IRFP460)的結電壓和當前時刻測量得到的管子結溫,室溫通過安裝在每塊老化板上的溫度傳感器得出為17.3 20 6攝氏度,從圖5中看出,AD採集回來的16通道的值都在小數點三位後開始波動,保證了計算得到的△Vf的值在小數點後二位開始波動。

系統在加熱狀態切入到測量狀態後20μs內可完成所有工位結電壓的採集,為達到快速採集要求,編寫程序時候,考慮到ADC高實時性問題,將採集部分分配到sbRIO-9612的FPGA上完成,sbRIO-9612的Onboard Clock為40 MHz,即0.025μs的周期,寫FPGA程序時,將ADC採集配置(即開關的切換命令執行)和採集數據放到順序結構的相鄰的兩幀之間,考慮到開關切換時間,中間加1μs的等待,保證數據的可靠性,然後開始數據採集,ADC採集部分程序如圖6所示。

2)差分數據傳輸

此模塊實現sbRIO-9612與FPGA之間的通信,通信方式為總線異步訪問的方式,通過串行DAC方式收發數據,所謂串行DAC,即在一定的時鐘下(時鐘周期為80 MHz),按照固定的時序進行串行發數,先將地址分配到埠,地址總共為六位,即A0-A5,高四位為地址位(控制板號),低兩位為驅動板寄存器地址;然後將數據放到數據總線上,數據格式為U8,置高WR/RD,然後:DR位置低,保持兩個時鐘周期,DR置高,完成串行DAC寫數據;同理,讀數據時先設置地址總線,WR/RD置低,DR置低,保持兩個時鐘周期,在兩個周期內完成數據的讀取,DR置高,完成串行DAC讀數據。整個通信模塊按照通信協議,實現了SbRIO-9612對FPGA的控制。

4 實驗結果

在環境溫度為25℃,溫升為80℃,加熱恆流源設置為50 mA,恆壓源設置為5 V,開時間設置為2 300 s,關時間設置為7700 s,定時模式下,每隔50 ms採樣得到結溫圖,如圖9,結束時刻溫度由於周圍溫度升高,基本很難達到初始的25℃,但是在溫度降低到了誤差允許範圍內。圖中,紅線由NMOS管背部貼的傳感器測量得出的溫度變化數據繪出,黑線由採集回來的數據通過結溫計算公式計算出的數據描繪出來的,對比下,傳感器測出數據的變化趨勢和計算結果數據變化保持一致,這就說明了測量結果準確。

5 結束語

文中介紹了一個在SbRIO-9612上,用LabVIEW實現控制一個老化測試系統工作,該系統達到了預訂採集數據精度和解析度,滿足了快速採集和快速控制等要求,在實際應用中,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相關焦點

  • 基於LabVIEW的繼電器測試系統設計
    目前國內的繼電器測試系統有很多,但大部不夠完善。手動方式的測試系統,操作複雜,易受主觀因素影響,測試結果誤差較大:  其餘方式的測試系統,功能單一、靈活性差,開發周期長,維護困難。這些測試系統對超小電流進行準確測量比較困難,而且無法一次準確測量繼電器的多組觸點狀態,繼電器錯判率高,不夠可靠。
  • LabVIEW串口通信的一個例子-串口"示波器"
    很早就想做一個類似的東西了,正好這學期學了LabVIEW,作業就交了這個,基於LabVIEW的「串口示波器」上位機。1.程序界面:VI將等待 發表於 2020-11-25 labview圖形和圖表的類型 LabVIEW包含以下類型的圖形和圖表:波形圖和圖表-顯示採樣率恆定的數據。XY圖-顯示採樣率非均勻的數據及多值函數的數據。
  • 基於NI VirtualBench和LabVIEW的ADC自動化測試
    本文基於NIVirtual Bench硬體平臺,提出了一套自動化測試方案,該測試方案採用碼密度直方圖法和FFT頻譜分析法實現ADC晶片的靜態參數和動態參數的自動化測試。  關鍵詞:ADC測試;Virtual Bench;LabVIEW;碼密度直方圖法;FFT頻譜分析法  *第二屆全國大學生集成電路創新創業大賽NI杯全國特等獎張曜:合肥工業大學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孟天奕:合肥工業大學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通訊作者:陳尚存,合肥工業大學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
  • 基於LabVIEW測試音頻功率放大器
    為了準確的進行仿形噴霧,有必要對所選用的音頻放大器的輸入/輸出關係、飽和電壓、信噪比、失真度等參數進行測試。  進行比較完整的音頻測試分析需要購置各種價格昂貴的專用儀器,如低失真音頻信號源、頻譜分析儀、示波器、失真度測量儀等,而且需要整合成整套的音頻測試系統,這對於一般的實驗室而言存在較大的困難。
  • 基於單片機的主從紅外通信的系統設計
    本文設計了一種基於單片機PIC18F248的主從式紅外通信系統,主要設計了紅外接口電路以及主機和從機通信軟體流程。  系統硬體電路設計  在主從式紅外通信系統中,主機及從機的紅外發射電路相同,紅外線的載波頻率都為38KHz,在同一時間內,可以是主機發射,從機接收;或者從機發射,主機接收。
  • 基於PXI平臺的光電通信轉換器自動化測試系統設計
    摘要:光電通信轉換器自動化測試系統按照光纖模塊產品對外接口規範設計測試系統,採用基於PXI平臺的模塊化產品和分立式測試儀器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設計,提供了對光纖模塊產品的接口通信功能和性能指標的測試功能,可以完成不同產品的自動化測試。
  • 基於51單片機和IC射頻卡的射頻識別門禁系統設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2/373673.htm  基於單片機和射頻識別技術的門禁系統是基於單片機STC89C52和IC射頻卡設計的射頻識別鎖系統,可用於實驗室、機房、辦公樓、檔案室、財務室等安全性要求較高的場所.
  • 三極體和MOS管有什麼不一樣?用MOS管還是三極體?
    三極體,全稱應為半導體三極體,也稱雙極型電晶體、晶體三極體,是一種控制電流的半導體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號放大成幅度值較大的電信號 1、場效應管是電壓控制元件,而三極體是電流控制元件。在只允許從信號源取較少電流的情況下,應選用場效應管;而在信號電壓較低,又允許從信號源取較多電流的條件下,應選用三極體。
  • 基於Multisim的三極體放大電路仿真分析
    1 Multisim 10 簡介Multisim 10 是美國國家儀器公司(NI公司)推出的功能強大的電子電路仿真設計軟體,其集電路設計和功能測試於一體,為設計者提供了一個功能強大、儀器齊全的虛擬電子工作平臺,設計者可以利用大量的虛擬電子元器件和儀器儀表,進行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單片機和射頻電子線路的仿真和調試。
  • 基於STM32的多通道鋰電池充放電測試系統
    本文設計了一個擁有多通道的鋰電池充放電測試系統,以STM32F429為主控晶片,配合雙量程的電流採集、充放電控制、雙探測器的溫度檢測以及電壓檢測等電路,實現了同時對多個串聯動力鋰電池組的充放電測試及保護。在測試過程中,通過上位機程序,可對多個鋰電池組的充放電測試過程進行監視,並將鋰電池充放電測試數據實時顯示。
  • 基於STC單片機的智能燈控系統設計
    摘要:針對目前眾多公共場所照明用電浪費嚴重的問題,設計了一套基於STC單片機的智能燈控系統。 考慮到以上因素,按照節能、減排、智能和實用的要求,筆者針對節能滷鎢燈設計出基於STC12C5A60S2單片機的智能燈控系統,利用人體紅外熱釋傳感器和可見光照度傳感器構成環境檢測系統,大大提高了燈控系統的靈敏度、精確度和實用性。
  • 基於LabVIEW和CCD的光譜數據採集與分析設計
    本文引入了新興的虛擬儀器技術,設計了一個基於LabVIEW的光譜分析及數據採集系統,通過軟體編寫再次對採集到的信號進行了濾波處理,增加了增益調整功能;採用最小二乘法實現了對系統的波長標定,
  • 材料老化測試,選紫外老化?還是氙燈老化?
    材料老化主要表現在變色、失光、強度下降、龜裂、剝落、粉化及氧化等。儘管大家都認同產品的耐候性和耐光性很重要,但對於在實驗室,是採用紫外老化測試還是氙燈老化測試?卻往往毫無頭緒。光照(特別是紫外線)對於經久耐用的材料,如大多數塗料、塑料,短波紫外線是引起大部分聚合物老化的原因。
  • 基於虛擬儀器LabVIEW的虛擬相位差計的設計
    隨著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電子測試技術的迅猛發展,一種全新的測試儀器擬儀器(Virtual Instrument,VI)種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儀器種類。首先提出了虛擬儀器的概念。
  • 基於直流電機調速與測速系統設計方案
    本文以AT89S51單片機為核心,提出了基於直流電機調速與測速系統的設計方案,然後給出了系統的主電路結構,以及驅動電路設計和系統軟體設計。
  • 基於LabVIEW的圓鋸片平面度檢測系統
    LabVIEW是NI(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的虛擬儀器開發平臺,它以G(Graph, 圖形化)語言編程,十分靈活方便,而且具有強大的數據採集、數據處理、圖形顯示功能,是開發基於PC機平臺的計算機測控系統的有力工具。
  • 基於虛擬儀器的弱信號處理模塊測試系統設計
    0 引 言  隨著測控技術的發展,要求測試的項目和測試參數日益增多,對自動化測試速度和測試準確度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虛擬儀器是基於計算機和標準總線技術的模塊化系統,通常由控制模塊、儀器模塊和軟體組成。
  • 基於PWM的無人機精準變量噴灑系統方案設計
    打開APP 基於PWM的無人機精準變量噴灑系統方案設計 發表於 2017-12-27 10:42:36 3、無人機農藥噴灑系統總體結構設計 無人機機農藥噴灑系統總體結構包含電動離心噴頭、摺疊式噴杆、藥液箱、施藥控制系統、液泵、機架等[3]。農藥噴灑系統整體以四點的方式與無人直升機下方的連接點利用螺栓固定連接。施藥控制系統與機架固連,位於藥箱側面,其信號輸入端與控制主機的輔控制輸出端相接。
  • 三極體實戰中的的三個「判別」
    但到了實際工作中,不是僅僅知道這些定義就可以順利完成任務的,諸如「這個三極體是不是好的?」、「怎麼快速判斷三極體極性」這些問題是書本中很少介紹的,但又是每一名電子從業者或愛好者應該掌握的。我們就從實戰的角度為大家介紹三個必須要掌握的「判別方法」。
  • 基於labview的熱變形誤差計算及補償方法
    因此,研究一種基於串行通信的多路溫度採集和實時監控系統,對提高工業控制性能、提高數控工具機的加工精度以及提高生產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數控工具機在加工過程中,熱誤差是因溫度上升引起的加工誤差。據統計,在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中,由於熱變形引起的加工誤差佔總加工誤差的50%~70%。目前,有兩類方法可以用來減小工具機的熱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