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labview的熱變形誤差計算及補償方法

2021-01-08 電子產品世界
溫度是機械加工中最基本的參數之一,在生產過程中常需要對溫度進行檢測和監控。數控工具機加工中,常需要對數控工具機進行熱誤差計算並實現熱誤差補償,通過熱誤差補償技術來達到提高數控工具機加工精度的目的。因此,研究一種基於串行通信的多路溫度採集和實時監控系統,對提高工業控制性能、提高數控工具機的加工精度以及提高生產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數控工具機在加工過程中,熱誤差是因溫度上升引起的加工誤差。據統計,在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中,由於熱變形引起的加工誤差佔總加工誤差的50%~70%。目前,有兩類方法可以用來減小工具機的熱誤差。一是通過改進工具機結構設計方法,直接減小熱誤差,但是會大大提高成本。二是通過建立熱誤差模型進行補償的方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34132.htm

因此本文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在生產車間中對數控工具機的主要部件進行實時多點溫度採集,採集硬體電路主要包括:溫度傳感器,放大濾波,A/D轉換,下位機控制,串口通信等功能;採集通道數>=4,採集溫度精度:0.5度,溫度範圍:0~40度。上位機對採集的溫度數據進行受熱分析,並顯示溫度隨時間的變化趨勢,並對加工的熱變形誤差進行計算和補償。

1 系統整體設計

設計的整體框圖如圖1所示。主要任務分為上位機的設計和下位機設計兩個大模塊。其中,下位機主要是硬體電路的設計和C語言程序的編寫。用電壓輸出型溫度傳感器TC1047來實現四路溫度的實時監測。將溫度傳感器輸出的電壓,通過RC濾波電路,將50 Hz以上的信號給予濾除,再經過運算放大器OP07組建的放大電路對濾波後的電壓信號進行放大,使用兩片ADC0832將四路放大的模擬信號轉化為數位訊號。主控晶片STC89C52將A/D轉換的數字量經過基於MAX232晶片的串行通信方式,發送到用LABVIEW軟體編寫的上位機,上位機將接收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和顯示,顯示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以及用顏色的淺深來表示溫度的高低。上位機分為兩個面板,一個為實時數據顯示面板,另一個為歷史數據讀取顯示面板,可以實現實時數據採集,同時也可以讀取和分析歷史數據。設計的整體框圖如圖1所示。

1.1 運算放大電路

單通道放大電路原理圖如圖2所示。設計採用運算放大器OP07作為主晶片組建電壓放大電路,放大經過RC低通濾波器電路後的電壓信號。OP07晶片是一種低噪聲,非斬波穩零的雙極性運算放大器集成電路。由於OP07具有非常低的輸入失調電壓,所以OP07在很多應用場合都不需要額外的調零。OP07同時具有輸入偏置電流低和開環增益高的特點。這種低失調電壓、高開環增益的特性使得OP07特別適用於高增益的測量設備和放大傳感器輸出的信號。

溫度傳感器TC1047在0℃~40℃的電壓輸出範圍為0.5 V~0.9 V,每10 mV變化一度,精度要求為0.5℃。而採用的是8位的A/D轉換,最大能分辨20 mV電壓變化,放大器的放大倍數為5即可滿足要求。設計要求能實時快速地採集溫度的變化,對採集的速度有較高的要求,不能通過模擬開關來分時放大每一通道的電壓信號,而是每個通道都有各自的放大電路,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溫度採集的速度。

如上圖2所示為三運放組成的差分放大電路,其中U9和U10都是組成電壓跟隨器,用於增大輸入阻抗減小輸出阻抗。U10的管腳3輸入溫度傳感器的輸出電壓,U11用於將電壓進行差分放大。需要根據要求計算各電阻的參數值。

U10的輸出電壓為:

解得:RV1=4.98 k,電阻RV1用一個50 k的滑動變阻器代替,便於放大倍數的調節。

1.2 穩壓電源電路

選用L7812和L7912穩壓晶片分別得到穩定的正12 V和負12 V電壓。而A/D轉換晶片、溫度傳感器和單片機等都需要正5 V的工作電壓,選用L7805穩壓晶片得到穩定的正5 V電壓輸出。其中P5用於接220 V交流轉12 V交流的變壓器,對12 V交流經過整流後輸出直流正電壓和直流負電壓。將整流後的直流電壓經過一個2 200μF和一個0.33μF的電容後可以得到較穩定的直流電壓。然後通過穩壓晶片L7812和L7912就可以得到穩定的正負12 V電壓,把穩壓管輸出的正12 V作為L7805的輸入,L7805就可以輸出穩定的正5 V電壓。

2labview整體設計

上位機的整體程序設計流程圖如圖3所示。主程序通過串口接收下位機發送的4路A/D轉換採集到的8位數字量,通過數據處理,計算出溫度值、熱變形誤差,同時能在前面板顯示出來。另外還要實現報警、數據存儲和相關數據採集參數設定等功能。

3溫度傳感器的標定

溫度傳感器TC1047理論上是0℃時為100 mV,40℃時為900 mV,但在實際中,理論與實際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為了使測量的數據更加的準確,需要對4路溫度傳感器進行標定。即將四路傳感器同標準傳感器在同一條件下的輸出溫度作比較。

第一組數據:

平均電壓輸出:U1_1=(0.74+0.73+0.74)/3=0.737 V.

平均標準溫度:T1_1=(24.4+24.3+24.4)/3=24.37℃.

第二組數據:

平均電壓輸出:U1_2=(0.8+0.79+0.79)/3=0.793 V.

平均標準溫度:T1_2=(30.5+30.4+30.4)/3=30.37℃.

第三組數據:

平均電壓輸出:U1_3=(0.85+0.86+0.84)/3=0.85 V.

平均標準溫度:T1_3=(35.7+35.9+35.8)/3=35.8℃.

第一組數據:

平均電壓輸出:U2_1=(0.74+0.74+0.74)/3=0.74 V.

平均標準溫度:T2_1=(24.3+24.5+24.4)/3=24.4℃.

第二組數據:

平均電壓輸出:U2_2=(0.81+0.79+0.82)/3=0.806 V.

平均標準溫度:T2_2=(30.5+30.4+30.5)/3=30.37℃.

第三組數據:

平均電壓輸出:U2_3=(0.85+0.86+0.87)/3=0.854 V.

平均標準溫度:T2_3=(35.6+35.9+35.7)/3=35.73℃.

第一組數據:

平均電壓輸出:U3_1=(0.74+0.74+0.74)/3=0.736 V.

平均標準溫度:U3_1=(24.3+24.5+24.4)/3=24.4℃.

第二組數據:

平均電壓輸出:U3_2=(0.80+0.79+0.82)/3=0.803 V.

平均標準溫度:U3_2=(30.4+30.4+30.5)/3=30.46℃.

第三組數據:

平均電壓輸出:U3_3=(0.84+0.86+0.84)/3=0.848 V.

平均標準溫度:U3_3=(35.7+35.8+35.8)/3=35.77℃.

第一組數據:

平均電壓輸出:U4_1=(0.75+0.73+0.72)/3=0.733 V.

平均標準溫度:T4_1=(24.6+24.4+24.2)/3=24.43℃.

第二組數據:

平均電壓輸出:U4_2=(0.83+0.79+0.81)/3=0.81 V.

平均標準溫度:T4_2=(30.7+30.2+30.4)/3=30.37℃.

第三組數據:

平均電壓輸出:U4_3=(0.85+0.83+0.86)/3=0.846V.

平均標準溫度:T4_3=(35.7+35.6+35.8)/3=35.7℃.

計算出的各通道溫度傳感器平均輸出電壓和對應的平均標準溫度繪製出TC1047溫度傳感器的實際輸出電壓與溫度的關係。

為了觀察溫度傳感器輸出電壓隨溫度變化的趨勢直線,並將趨勢直線與理論直線對比。用EXL繪製出4通道的各自線性趨勢線和理論的直線。

為了使測量的溫度更加準確,將各通道溫度傳感器電壓-溫度變化趨勢直線的斜率和y軸的截距分別相加再作平均值作為實際直線斜率和截距。下面分別計算出平均直線斜率k和截距d。

斜率:k=(0.099+0.010 1+0.009 8+0.010 5)/4=0.010 1;

截距:d=(0.495 3+0.495 9+0.497 2+0.492 2)/4=0.495。

所以溫度傳感器的實際輸出電壓與溫度的關係表達示為:

Vout=0.010 1 T+0.495.

式中,Vout為溫度傳感器輸出電壓,單位為V;T為所測溫度,單位為℃。

4 數據的測量

對溫度傳感器進行標定之後就可以對溫度進行實時採集。在進行數據採集時將串口的相關參數設置好之後,再設置報警溫度上限為40℃,數據採集時間間隔為500 ms。然後運行上位機和下位機程序,並點擊上位機的開始運行按鈕,就可以實現數據的採集和顯示。上位機的實時數據採集界面如圖4所示,用手觸摸1通道溫度傳感器,則通道1的實時曲線也會隨著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在界面左上角窗口顯示的是各通道溫度實時強度圖,圖中可以看出當通道1的溫度升高時,強度圖表中通道1的顏色也會隨之變淡,說明溫度在升高,而顏色加深時,說明溫度在降低。強度圖表下面顯示的是採集到的4通道溫度數據,同時也顯示出採集數據的時間。在顯示界面的右下角顯示的是數控工具機在當前採集到溫度環境下的熱誤差。

採集溫度數據時還需要對採集到的溫度數據進行存儲,點擊上位機中的數據存儲路徑可以選擇數據存儲的路徑,可將溫度數據以TXT或者XLS的格式存儲。

在實時數據顯示界面顯示的是動態的數據,為了方便數據的觀察,歷史數據顯示界面可以讀取存儲文件裡的數據並顯示出來,方便數據的分析。在程序運行時點擊歷史界面中的開始讀取按鈕就可以讀取歷史文件數據並顯示出來,其讀取的歷史數據界面顯示如圖5所示。

上位機在進行數據採集和顯示的同時,下位機也可以實現溫度的採集並在LCD1602上顯示出實時的溫度數據。

5 結論

本設計操作簡單,利用多路溫度傳感器,對被測量工具機進行溫度測試,並通過一定算法,完成對熱誤差的計算及補償,具有一定實用價值。

相關焦點

  • 基於EKF-SLAM方法動態誤差補償的支氣管電磁跟蹤系統
    經支氣管針抽吸(TBNA)是診斷肺癌的主要方法。TBNA在實時支氣管內超聲引導下,可用於獲取氣道附近的肺結構樣本。由於氣道的複雜性,支氣管鏡的電磁導航系統顯示出優越性,電磁跟蹤系統的主要缺點是其對金屬物體的敏感性以及由於組織運動而產生的動態誤差。
  • 壓力傳感器誤差補償與標定方法
    壓力傳感器精度高,要求誤差合理,進行壓力傳感器的誤差補償是其應用的關鍵。壓力傳感器主要有偏移量誤差、靈敏度誤差、線性誤差和滯後誤差,本文將介紹這四種誤差產生的機理和對測試結果的影響,同時將介紹為提高測量精度的壓力標定方法以及應用實例。
  • 一種基於MEMS姿態傳感器溫度補償方法
    隨著微機電系統(MEMS)技術在微型化技術基礎上,結合了電子、機械、材料等多種學科交叉融合的前沿科研領域的不斷發展與成熟,從而出現了很多基於MEMS技術的傳感器
  • 析互感器及其誤差原因與補償方法
    交流法  補償量如下:  Δf=Nx/(N2-Nx)×100%  匝數補償只對比差起到補償作用,補償量與二次負荷和電流大小無關。補償匝數一般只有幾匝,匝數補償應計算電流低端二次阻抗最大時,和電流高端二次阻抗最小時誤差。對於高精度的微型電流互感器匝數補償那怕只補償1匝,就會補償過量。
  • 解析互感器及其誤差原因與補償方法
    交流法  補償量如下:  Δf=Nx/(N2-Nx)×100%  匝數補償只對比差起到補償作用,補償量與二次負荷和電流大小無關。補償匝數一般只有幾匝,匝數補償應計算電流低端二次阻抗最大時,和電流高端二次阻抗最小時誤差。對於高精度的微型電流互感器匝數補償那怕只補償1匝,就會補償過量。
  • 主軸溫度補償技術在精密加工中心上的應用
    隨著數控工具機和精密加工的廣泛應用,人們對數控工具機的加工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工具機溫度變化而引起熱變形造成的熱誤差及由工具機切削力引起力變形造成切削力誤差是影響加工精度的關鍵因素,對於這些因素引起的誤差,僅通過工具機結構優化設計提高工具機精度,比較困難;在當前及其以後的很長的時間內,通過增加少量檢測零件
  • 以雷射向量技術進行三維空間定位誤差測量與補償
    使用雷射向量測量技術,已經於亞崴配載Fanuc 18M控制器型號為FV-1000的立式加工中心上測得其空間定位誤差。在沒有任何補償條件下,空間誤差為110mm,在節距誤差補償條件下,空間誤差為95mm,而在空間補償條件下,空間誤差則為12.5mm,整個改善了900%,關於此項技術的操作原理、硬體架構、資料採集與處理及一些測試結果將在本篇文章中做討論。 I.
  • 開關磁阻電機轉子位置檢測及誤差補償的新方法,誤差小,更準確
    針對開關磁阻電機(SRM)電感特殊點無位置控制方法受磁飽和的影響,導致三相電感交點(即特殊點)偏移使位置估計不準確的問題,大連海事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大連海事大學船舶電氣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許愛德、任萍、陳加貴、朱景偉,在2020年第8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提出了帶有誤差補償的電感特殊點無位置控制方法
  • 基於三線制的高精度熱電阻測量電路設計
    由於熱電阻傳感器自身的溫度靈敏度較低,連接導線所具有的線路電阻對測量結果影響不容忽視,為了消除導線電阻的影響,熱電阻測溫儀廣泛採用平衡電橋式三線制接法,這種方法使溫度誤差得到一定的補償,但線路電阻的影響依然存在。提出基於恆壓分壓式三線制導線電阻補償方法,電路簡單,實現方便,可完全消除導線電阻的影響。相比於文獻所提出的使用較多的硬體電路進行導線電阻補償方法,該方法具有更加簡潔的導線電阻補償電路。
  • 基於神經網絡融合的傳感器溫度誤差補償
    其中的關鍵部件——InSb霍爾傳感器由於半導體材料的固有特性和製造工藝的缺陷,對溫度敏感,需要採用一定的溫度補償措施[1]。該文針對已研製成功的檢測設備,採用多傳感器數據融合方式消除溫度誤差。構建了多傳感器融合模型,選用徑向基函數(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網絡對磁敏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的輸出進行融合,並通過實驗驗證了該方法的有效性。檢測系統的準確度和穩定性有了明顯的提高。
  • 用單片機軟體實現傳感器溫度誤差補償
    依靠傳感器本身附加一些簡單的硬體補償措施是很困難的,目前對於一傳感器測量系統已大量引入了單片機,實現自動檢測和控制。因此用單片機自身的特點,利用軟體來解決傳感器溫度誤差難題是一條有效途徑。 在一單片機傳感器測量系統中,要解決傳感器溫度誤差補償問題,首先要測出傳感器點的溫度,該溫度信號作為多路採樣開關採集信號的一路送入單片機。
  • 上海交大農生學院「生物質熱化學轉化」工作室發展基於動力學補償...
    作為生物質預處理技術的一種,烘焙能有效改善生物質燃料特性,提升其熱化學轉化性能。生物質烘培動力學及熱力學分析是生物質烘焙機理探究、系統設計、工藝優化及工業化應用的基礎。生物質烘焙動力學參數(尤其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是解析生物質烘焙動力學機理的關鍵。
  • 工業熱電偶測量誤差原因及解決方法
    由於測量熱電勢的電位差計都是低電阻的,因此它對絕緣電阻的要求並不高,影響熱電勢測量的漏電主要是來處被測系統的高溫,因為 工業熱電偶 保護管和熱電極的絕緣材料的絕緣電阻將隨著溫度升高而下降,我們通常所說的鎧裝 工業熱電偶 的「分流誤差」就屬這類情況。一般是採用接地或其它屏蔽方法。
  • 一圖get「誤差的計算」
    6.修正:對估計的系統誤差的補償。可取不同形式補償,如加修正值或乘修正因子,或從修正值表或修正曲線上得到。7. 示值:由測量儀器或測量系統給出的量值。示值可用可視形式或聲響形式表示,也可傳輸到其他裝置。示值有時與相應的被測量值不是同類量的值。二.
  • 多點熱式氣體質量流量測試方法實驗
    在已研製單點熱式氣體質量流量計的基礎上,針對目前大口徑或不規則管道氣體質量流量測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基於多點測量的熱式氣體質量流量測試方法。文章對敏感元件( 熱膜探頭)溫度特性和以熱膜探頭為測點的多點測試方法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
  • 基於GPS的電壓互感器二次線路壓降自動跟蹤補償裝置的設計與實現
    發電廠上網電量及電網間電量交換的精確計量直接關係到結算雙方的經濟利益,因此減小電能計量裝置的綜合誤差是十分重要的。實際測試的結果表明,電能計量綜合誤差中電壓互感器(TV)二次迴路電壓降引起的計量誤差最為突出,大約佔電費收入的1%-2%甚至更多,涉及電費數百萬元。為減小該誤差,目前普遍通過鋪設測試電纜進行壓降的檢測,再通過電壓跟隨器進行跟蹤補償。
  • 氣壓式高度表的測量誤差分析及修正方法研究
    相對誤差ξ1為:11km以上的誤差及相對誤差的求解方法與11km以下的求解方法相同,誤差為:相對誤差為:各高度的相對誤差可以按式(16)及式(18)計算,表1給出了10種高度下的相對誤差。目前飛機上可以利用大氣數據計算機進行原理誤差的修正,誤差修正的方法採用查表法,即用數據表格的形式將高度和其所對應的相對誤差值存放在計算 機預先指定的內存單元中,在參數計算過程中
  • 國內熱計量發展現狀及計量原理方法分析
    4)積分計算儀具備熱焓和質量密度修正的功能或程序,誤差小於0.5%;    5)微功耗的設計,內藏電池可以連續工作5年;    6)設計結構緊湊,外觀精美,配套系列完整。然而,目前國產化的熱量表雖然成本較低,但是因其計量方法過於簡單,使得精度難以與國際接軌。本文概述了熱量表的熱量計量原理,並介紹了幾種具體的熱量計量方法,分析比較了各自的優缺點,從而得出對溫度和壓力同時進行在線完全補償的k係數補償法具有較高的計算精度。而且,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該方法的實現提供了可能。
  • 熱計量相關計算方法問題的必要技術分析
    2熱計量儀表中熱量的常用計算方法     根據工程熱力學中的分析方法,對於一開口系統,流經此系統的流體通過系統時的能量平衡方程可用下式表示:根據這一原則,對於換熱量的計算,目前一般採用以下兩種方法。
  • 基於熱電偶的測溫儀表冷端補償方法
    1 通用熱電偶冷端補償方法1.1 電橋補償法的原理如圖1所示,其中R1,R2,R3的阻值相等,用溫度係數近似為零的錳銅製造,即其阻值不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而Rt用熱電阻PT1000,其與熱電偶冷端處於同一溫度場中,其阻值隨溫度變化而變化,溫度升高,阻值增加當冷端溫度為零時R1=R3=R2=R1,可使得電橋的輸出為零,若冷端溫度升高,會使得熱電偶的熱電勢減小而帶來測量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