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虛擬儀器的弱信號處理模塊測試系統設計

2020-11-22 電子產品世界

  0 引 言

  隨著測控技術的發展,要求測試的項目和測試參數日益增多,對自動化測試速度和測試準確度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虛擬儀器是基於計算機和標準總線技術的模塊化系統,通常由控制模塊、儀器模塊和軟體組成。由軟體將計算機硬體資源與儀器硬體有機的融合為一體,從而把計算機強大的計算處理能力和儀器硬體的測量、控制能力結合在一起,大大縮小了儀器硬體的成本和體積,並通過軟體對數據進行顯示、存儲以及分析處理,廣泛應用於民用和軍用測量領域Ⅲ。作為虛擬儀器技術的一種,GPIB總線儀器以其良好的可靠性和高精度性使基於該總線的虛擬儀器在自動化測試領域中得到廣泛的研究與應用。

  GPIB總線是一個數字式的24線並行總線。它由16條信號線和8條接地返回線組成。GPIB的16條信號線分為8條數據線,5條接口管理線,3條握手線等三大組。可以實現諸如總線初始化、設備尋址或地址釋放以及為遠程或本地編程設置設備模式的任務。GPIB使用8位並行的異步數據傳輸方案。

  由於某弱信號處理模塊需要測試的性能指標繁多,傳統的手動測量的方法效率較低,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大,操作失誤情況下容易損壞模塊,不適用於批量生產的產品測試。研製針對該模塊的自動測試設備在批量的產品測試中可以有效的節省人力和時間,減少由於人為因素而產生的差錯,提高測試準確性,對於產品的批量生產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並有利於對產品的質量控制。

  1 系統的主要功能

  該自動測試系統主要應用在對某型弱信號處理模塊的自動化檢測中,實現對7個大項,100多個小項的自動化檢測,取代使用分立的儀器逐項手動測試。測試系統需具備以下幾個主要功能。1)為模塊提供+12V、-12V直流電源及可變頻變幅的正弦及脈衝信號輸入;2)測試模塊的交流噪聲及直流偏置;3)測試交流通道輸出波形失真度;4)進行模塊的跨阻、高低端截止頻率、AGC、隔離度等多項性能參數的自動測試;5)測試直流通道跨阻等性能指標;6)提供高低溫測試夾具並實現常溫及高低溫狀態下的測試;7)對結果以波形及數據表等方式記錄顯示和列印輸出;8)自檢功能及過流保護功能。測試系統應具有良好的圖形用戶界面,友好的人機對話環境。軟體界面上應包括電源自檢和信號源自檢以及自校準功能。輸入模塊的激勵信號的頻率和幅值可以調節。測試系統應有兩種工作方式,可以按照測試項目順序依次進行測試,也可以對選中的單個或多個測試項目進行程控測試。測試過程中界面上實時顯示測試系統的工作狀態、測試項目和測得的數據。具有產品測試數據實時記錄、儲存及列印功能,能自動生成規範的測試報告、測試曲線。測試過程可隨時終止,並可查看自動生成的測試表格,自動標識不合格項。測試系統的組成框圖如圖1所示。測試系統的設計包括硬體沒計和軟體設計兩部分。

  2 測試系統硬體設計

  測試系統的硬體部分由專用夾具、採集控制板、GPIB接口卡、數字I/O卡、函數信號發生器、數字萬用表、數字存儲示波器及工控機等組成。工控機通過採集控制板對模塊的各引腳通道進行選擇並發送信號,待測量通道的信號輸入到相應儀器進行測量。工控機與各儀器通過GPIB總線相連,將控制命令發送到各儀器,測得的數據被發送到工控機進行分析處理等工作。採用GPIB總線星型連接方式,可以避免因某個儀器的關閉或非正常工作而影響工控機與其他儀器間的通信。

  圖2為該系統的硬體組成框圖。其中直流穩壓源提供模塊的工作電壓,通過採集控制板向模塊專用夾具提供。函數信號發生器、數字萬用表和數字存儲示波器本身帶有GPIB接口,在工控機擴展槽中插入GPIB卡獲得工控機的GPIB接口,通過GPIB電纜線連接在一起,可以進行數據和信號的傳輸。工控機通過GPIB卡和數字I/O卡實現對採集控制板和其他設備的實時控制,向被控對象發出命令,協調它們之間的動作,從測量設備讀出數據,並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將完整的測量結果進行保存或製成報表列印輸出。

  函數信號發生器採用Agilent 33220A,用來向模塊提供正弦信號和脈衝波信號。Agilent 33220A所能提供的正弦波的頻率範圍為1μHz~20MHz,幅度範圍為10mVpp~10Vpp,精度為1mVp-p。Agilent 33220A函數信號發生器帶有IEEE488.2標準的GPIB埠,可以和工控機進行通信,並由工控機對其輸出波形參數進行設置。數字示波器採用Tektronix公司生產的TDS1002,帶寬為60MHz,採樣率1.0GS/s,可以滿足測試要求;TDS1002示波器帶有滿足IEEE488.2標準的GPIB埠,可以和工控機進行通信,將測試結果傳遞給工控機。數字萬用表採用Agilent 34401A,具有6位半數字解析度,最高精度為1μV,交流電壓測量量程為15mV~750V,頻率測量範圍為5Hz~1MHz,最高精度為0.01Hz,帶有滿足IEEE488.2標準的GPIB埠,可以和工控機進行通信,用來完成模塊各通道輸出波形的頻率和交直流幅值的測量,並檢測直流穩壓源和函數信號發生器的輸出。

  2.1 直流穩壓電源單元

  直流穩壓電源為模塊提供+12V和-12V電壓,為控制板和模塊夾具板上的GPLD和繼電器提供+5V工作電壓。採用DH1718G-4型直流穩壓源,此電源有0~+36V和0~-36V兩路可調直流電壓輸出和一路十5V固定電壓輸出,輸出電流分別為0~+3.5A和0~-3.5A,紋波電壓有效值為0.5mV。

  2.2 主控計算機系統

  主控計算機系統由工控機主機、GPIB總線接口卡和數字I/O卡構成。計算機主機採用研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工控機,內存在軟體計算和顯示中對容量要求比較大,內存容量配置為1Gbytes。GPIB總線接口卡選用了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生產的PCI-GPIB接口卡,該接口卡支持「Plug and Play"標準,接插件採用IEEE488.1的標準24針接頭,數據傳輸支持標準IEEE488和HS488兩種模式。數字I/O卡採用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生產的PCI-6503,是PCI總線接口的數字I/O卡,兼容性強,支持「Plug and Play"標準,採用5V TTL/CMOS控制電平,具有3通道共24位輸入/輸出。

  2.3 採集控制板

  採集控制電路板分為電源處理、信號輸入、信號輸出和CPLD控制4個部分。電源處理部分負責8塊待測模塊工作電源以及增益控制引腳的選通;信號輸入部分將信號發生器輸出的信號提供給模塊待測的一路;信號輸出部分把模塊待測的一路輸出信號送給數字萬用表或示波器進行測量。CPLD另設了5個輸出引腳A~E用來控制模塊夾具板上的繼電器通斷。為了適合產品和夾具的需要,選用了超小型高靈敏度的電流動作型信號繼電器,其導通電阻小,絕緣電阻大,壽命長(開關數可達千萬次),體積小,重量輕。

  工控機首先向數字I/O卡寫控制字,數字I/O卡將8位的命令數據傳送給採集控制板上的CPLD,CPLD將接收到的控制命令經過解碼產生各繼電器的控制信號,在CPLD每個輸出引腳採用驅動電路提高電流驅動能力以實現對繼電器的控制,從而實現某個待測模塊的相應通道的選通。除了採集控制板上的繼電器陣列以外,夾具板上還有5個繼電器,用以實現模塊輸入通道的就近接地。CPLD模塊採用的是Xilinx公司的XC9572-15PC84,XC9572是Xilinx公司XC9500系列CPLD的一種,採用了先進的Fast FLASH ISP技術,可提供10000次以上編程擦除周期,並提供了先進的系統內部編程及測試功能。

  3 測試系統軟體設計

  整個軟體系統設計分為4個模塊:人機界面、數據處理、儀器控制和數據傳輸,如圖3所示。其中,儀器控制和數據傳輸是在測試過程中聯合作用的,作為底層的程序進行開發,並按照功能整合成子程序,劃分為多個子模塊分別進行設計,供測試主程序進行調用,提高了軟體的可靠性、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前臺是人機界面,檢測並判斷用戶輸入的測試相關信息,形成測試流程並調用相應子程序。後臺數據處理部分,將儀器傳回的測量數據進行分析判斷,形成報表存檔。測試軟體的工作方式分為兩種:自動測試和程控測試。自動測試模式可按順序依次進行全部項目的測試;程控測試模式可以對選中的單項或多項測試項目進行單獨測試。通過軟體功能更改可以兼容不同設計的弱信號處理模塊。測試系統的軟體開發平臺採用美國NI公司的LabVIEW8.2。

  根據功能需要設置了5個主要界面,分別為登陸、用戶管理、參數設置、測試和報表管理。登錄界面通過校驗屏幕輸入的用戶名及密碼,判斷相應的權限。軟體系統控制實際儀器對被測模塊進行7個大項的測試。控制信號及測得數據均通過GPIB總線傳輸。在測試過程中,在底層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判斷是否符合指標要求,並進行整理匯總。該測試系統軟體將所有硬體資源的驅動程序以驅動程序庫的形式加以組織,使測試應用程式通過訪問驅動程序庫函數實現對各種硬體資源的操作,提高了系統的計算能力。

  3.1 登陸界面的實現

  通過對用戶名和密碼的判斷可得出對應的權限。如果是系統管理員,則進入Case框的「True"條件,通過對登陸界面上的功能可視屬性的設置,顯示數據管理、參數修改、測試等所有功能。如果是普通用戶登錄,則進入Case框的「False'』條件。在內層Case框內,程序對四個功能按鈕的Visible屬性進行設置,並對右下方的布爾型全局變量「是系統管理員」進行賦值。該全局變量的賦值是為了與數據管理界面進行通信,在數據管理界面上對不同的用戶權限進行功能區分。

  用戶登錄後,程序不斷檢測屏幕上各個功能按鈕的狀態,一旦有按鈕按下,則進入其相應的子界面。子界面均做成VI,存放在於登錄界面同一根目錄下。在程序中,運用Call By Reference Node函數,對子界面進行動態調用,實質上就是對VI進行動態控制。子界面動態調用程序中,首先分別使用Refnum函數和Open VI Reference函數生成和打開被調用子界面VI的Reference(參考號),再使用Invoke Node函數中的Open FP動作打開子界面的前面板窗口,並通過Property Node函數設置被調用VI的屬性。設置被調用的子界面狀態為Activate,即可對被調用的子界面上的控制項進行操作。使用Call By Refer-ence Node函數進行調用,在調用完畢之後,再使用Invoke Node關閉子界面前面板窗口。最後釋放Reference。在整個軟體系統中,將相關功能集成在1個子界面中,通過動態調用子界面,使程序運行合理,使用方便。

  3.2 測試主界面的實現

  測試主界面是整個測試軟體中最複雜和功能最集中的部分,對操作者輸入的測試信息進行判別並形成測試流程,通過測試流程調用相應測試功能的子VI完成測試任務。需要通過程序對工控機上的數字I/O卡和GPIB接口卡進行控制,使其按照程序的設置進行輸入輸出;測試過程中實時顯示測試進度和測試數據,對於部分測試項目按照要求在界面上顯示測得的信號波形;要對測試過程中測得的數據講行判別。在豐界面設計時,將各個測試項目獨立編寫形成子VI以便調用。測試項目完成後進行一系列報表整理和資料庫的插入等操作,及時更新測量的數據。

  由於模塊針對不同的溫度的合格指標不同,因此主界面上設計了常溫、低溫和高溫三個選項。使用While循環框及Event Structure(事件結構)實現上述功能。外層的While框是令程序循環等待操作者的選擇動作的發生,Event Structure框中是響應該動作的程序。

  操作者按下「初始化」按鈕,系統運行初始化子程序,檢測萬用表、信號發生器、示波器、穩壓電源等是否工作正常,並檢查夾具選定測試位置上是否裝有模塊。初始化程序還測量被測模塊的電源電流,並進行測試所需激勵信號的自適應校正。以上各項均通過後,初始化程序結束。程序等待操作者按下「開始測試」按鈕。取得所測模塊的信息和所測項目,形成測試程序流程,按照流程分別進入各測試項目子程序中。

  3.3 交流噪聲測試

  某弱信號處理模塊的交流噪聲主要來源於熱噪聲、散粒噪聲和1/f噪聲等。交流噪聲測試測量各交流通道的交流噪聲電壓值Vn,測量過程中需要觀察噪聲波形,應為帶寬型非周期性波形。程序通過I/O卡輸出控制字,驅動繼電器,選通被測晶片,並連通其輸入輸出管腳和實際儀器之間的電路。被測晶片的各交流輸入通道均接GND,被測晶片的輸出經過低噪聲放大電路放大30倍後,由萬用表測得並通過GPIB總線傳輸到程序。子程序「顯示波形30s」調用示波器,採集放大30倍後的噪聲波形數據,通過GPIB總線傳輸到程序後界面實時顯示,持續30s。

  3.4 參數指標的修改

  可以由系統管理員修改參數指標並及時存儲作為合格判據。指標參數以二進位文件形式存儲在計算機的指定路徑,每次運行參數修改界面時先讀出該二進位文件,將這些參數初始化到界面的各個相應控制項上,向操作者顯示出最近的修改結果。操作者修改完成後,將最新的修改情況更新存儲到指定路徑的二進位文件上,覆蓋原有文件,保持指標參數的為最新。

  3.5 波形失真度計算

  Distortion Measurements.vi是計算波形失真度的程序。諧波失真是指用信號源輸入時,輸出信號比輸入信號多出的額外諧波成分。諧波失真由系統不是完全線性造成,它通常用百分數來表示。總諧波失真度THD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V2至Vx是基波V1的諧波。X限制在奈奎斯特頻率範圍。

  3.6 測試記錄功能設計

  程序通過對界面上操作者輸入的報表管理信息,形成相應的程序流程。程序可實現對6個模塊的測試報表的列印和保存。程序主要使用File I/O類函數中的Write File函數結合格式控制程序進行報表的生成。程序中首先設置報表的頭尾顯示信息,使用Initialize Report函數初始化成標準報表。使用Append Report Text函數添加列印報表的內容。第1個Append Report Text函數添加報表對應模塊的信息,如測試時間,模塊序號及批號等。第2個Append Report Text函數添加測試者籤名,落款日期及QC籤名等備註信息。報表生成後,使用Print Report函數將格式整理好的報表送至聯機印表機進行列印輸出。使用Append Text Table with diff column widthto Report生成不同列寬表格的報表函數。在For循環結構中,通過層疊型順序框執行報表格式的整理,通過For結構的循環計數器在測試結果數組中提取數據,並進行重排及插入報表相應位置等操作。

  4 實現結果

  表1為用測試系統測標準模塊的主要參數得到的測試結果。從表1中可以看出,各參數的測試結果準確,且重測一致性較好。本測試系統研製完成後經批量的模塊產品測試檢驗,很好地滿足了某弱信號處理模塊的測試需求,各種測試參數的指標均達到了設計要求,並且使用方便,用戶界面友好,軟體功能更改方便靈活。目前已經應用於某紅外跟蹤產品的批量生產中。

  5 結束語

  某弱信號處理模塊測試系統通過GPIB接口實現工控機對各種儀器設備的控制,通過數字I/O卡控制繼電器來選擇晶片通道和協調各儀器,實現了模塊所有測試項目的自動測試和記錄。本測試系統已經成功應用於兩種型號的弱信號處理模塊的測試工作,經過批量的產品測試,證明可以顯著提高測試效率和測試準確度,具有顯著的實用價值。

相關焦點

  • 虛擬儀器技術在光模塊自動測試系統中的應用
    而且現在國內光通信產業不是很景氣,因此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實現光通信模塊測試自動化成為提高光電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關鍵之一。  本文研究利用虛擬儀器技術實現光模塊各項性能參數的自動測試過程。  1.1 虛擬儀器及VISA(虛擬儀器軟體體系)  虛擬儀器是傳統儀器與計算機技術深層次結合的產物,它由計算機、軟體包、儀器硬體組成。
  • 基於虛擬儀器LabVIEW的虛擬相位差計的設計
    隨著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電子測試技術的迅猛發展,一種全新的測試儀器擬儀器(Virtual Instrument,VI)種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儀器種類。首先提出了虛擬儀器的概念。
  • 5G通信信號處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測試儀器儀表硬體性能指標,成為制約其信息處理能力的關鍵因素,隨著元器件性能的不斷提升,對於儀器儀表也帶來了質的飛躍,所以性能指標的高低決定了儀器儀表的核心處理能力 [2-5],本文採用高性能FPGA、高採樣率的AD和DA,進行了相關接口優化,驗證了5 Gbps光纖數據傳輸。
  • 基於PXI平臺的光電通信轉換器自動化測試系統設計
    摘要:光電通信轉換器自動化測試系統按照光纖模塊產品對外接口規範設計測試系統,採用基於PXI平臺的模塊化產品和分立式測試儀器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設計,提供了對光纖模塊產品的接口通信功能和性能指標的測試功能,可以完成不同產品的自動化測試。
  • 虛擬儀器技術在超級電容電池測試中的應用
    作者/ 程中軍 南充市計量測試研究所(四川 南充 637300)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11939.htm摘要:針對具有超級電容的電池或電池組測試需要,專門設計了基於虛擬儀器
  • 嵌入式系統USB接口的虛擬示波器設計
    虛擬示波器是將計算機強大的計算處理能力和一般硬體儀器的信號採集和控制能力結合在一起,從而實現一般示波器所不能實現的功能和友好的界面,彌補了傳統示波器功能單一、體積龐大、攜帶不便、價格昂貴的不足。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對虛擬儀器的智能化和小型化的要求越來越高。
  • 基於MSP430的信號發生系統設計
    因此,開發一種成本低、性能好的數字式寬頻信號發生器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合理地研製基於DDS技術的一種結構簡單、易於操作、性能穩定、成本低廉的信號發生器是此項目的主要內容。1 系統方案設計  本系統利用了兩塊型號為MSP430的MCU開發板,可以通過USB接口與PC機進行交互,從而實現上位機的控制。
  • 基於LabVIEW測試音頻功率放大器
    摘要:本文介紹了將虛擬儀器技術引入到音頻分析儀器的設計,採用LabVIEW編寫程序。通過測試典型的音頻放大器,檢測虛擬式音頻放大器測試的實用效果,測量音頻信號的電壓與頻率、時域幅值分析、頻域分析、失真分析和信噪比等。
  • 某飛彈典型信號仿真與測試訓練系統
    傳感器輸出的電信號很微弱,大多數不能直接輸送到顯示、記錄或分析儀器中去,需要進一步放大,有的還要進行阻抗變換。有些傳感器輸出的電信號中混雜有幹擾噪聲,需要去掉噪聲,提高信噪比。某些場合,為便於信號的遠距離傳輸,需要對傳感器測量信號進行調製解調處理。濾波器是一種選頻裝置,可以使信號中特定頻率成分通過,而極大地衰減其他頻率成分。如圖4中預處理部分所示。
  • 多款陀螺儀表頭設計、平臺測試、系統研究方案及應用實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9089.htm本文為你介紹了幾種陀螺儀表頭的設計方案及平臺測試的方案,並介紹了幾個陀螺儀的應用案例。基於FPGA的光纖陀螺儀模擬表頭及其測試系統光纖陀螺是雷射陀螺的一種,是慣性技術和光電子技術緊密結合的產物。
  • 基於LabWindows/CVI介質復介電常數的測量系統設計
    該測試系統主要包括校準、矢網控制、計算三個模塊。用戶只需按照測試面板的提示即可完成對介質復介電常數測量。並創新性地提出直接將校準文件存於計算機內,這樣可以大大減少測量時的校準耗時。測量結果表明,利用該測試系統測得的數據基本與標稱值吻合,且該系統操作方便,性能優良,提高了測試效率,並具有良好的擴展性。
  • 基於磁阻傳感器的弱磁信號採集系統設計
    此種情況下,一般的採集系統和測量方法無法檢測該信號,本採集系統硬體電路針對微弱小信號,優化設計前端調理電路,利用儀表放大器有效抑制共模信號,保證採集數據的精度要求。  磁阻傳感器是感知磁性物體的存在或者磁性強度(在有效範圍內)的敏感元件。這些磁性物體除永磁體外,還包括順磁材料,也可感知通電線圈或導線周圍的磁場。
  • 基於單片機的簡易多通道虛擬示波器的設計
    0 引言  虛擬儀器是基於PC技術發展起來的,所以完全"繼承"了以現成即用的PC技術為主導的最新商業技術的優點,包括功能超卓的處理器和文件I/O,使在數據導入磁碟的同時就能實時地進行複雜的分析。
  • Pt電阻溫度傳感器批量測試系統的信號調理模塊的設計
    測試系統的多通道信號調理模塊的原理及電路設計。  二、信號調理模塊的構成及工作原理  Pt膜溫度傳感器測試系統信號調理模塊的基本原理如圖1所示,整套測試系統一共有n個單元測量電路,能實現傳感器的多通道測量。
  • 基於虛擬實境的網絡化上肢康復訓練系統
    康復機器人技術在歐美等國家己經得到了科研工作者和醫療機構的普遍重視 ,也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 06年 Tobias Nef等人研製了基於虛擬實境技術的上肢康復醫療機器人 ARMIn[5]。Rutgers大學和 Stanford醫學院在基於虛擬環境的遠程康復機器人系統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6]。
  • 基於DSP的MEMS陀螺儀信號處理平臺設計
    1 MEMS陀螺儀信號處理平臺的硬體結構  1.1 信號處理平臺的硬體結構及工作原理   MEMS陀螺儀信號的處理平臺的硬體系統應該包括以下幾個部分:DSP模塊,數據採集模塊,上位機通信模塊和JTAG調試接口模塊。
  • 虛擬儀器的測量原理
    毋庸置疑,來自傳感器的信號裡包含了被測物理量十分有用的信息或特徵,而測試、測量過程則是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的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虛擬儀器是如何實現測量和分析的?它與傳統儀器的測量方式有何不同?
  • 測試儀器發展的四大階段
    ( 2)數字儀器:20 世紀 50 年代, 數位技術的引入和集成電路的出現, 使電測儀器由模擬式逐漸演化為數字式, 其特點是將模擬信號測量轉化為數位訊號測量, 並以數字方式輸出最終結果, 適用於快速響應和較高準確度的測量。 這類儀器目前相當普及, 如數字電壓表、 數字頻率計等。( 3)智能儀器:出現於 20 世紀 70年代, 是現代測試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 虛擬儀器調幅新方法及其在電子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這種方法只需向調製系統提供待調製信號,載波產生及信號調製處理過程則完全由軟體來完成,無需使用電路,從而也省去了電路搭建、調整的繁瑣過程,在已具備虛擬儀器系統的教學單位,可節省設備投資,方便地運用到實驗、教學去。
  • 一種應用於虛擬示波器的雙通道數據採集系統設計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1986年美國國家儀器公司首先提出了虛擬儀器的概念。虛擬儀器是在以PC機為核心的硬體平臺支持下,通過軟體編程來實現儀器的功能。與傳統的實體儀器相比。虛擬儀器最大的特點在於其功能的可重構性和應用的靈活性,使用者可以通過修改軟體來方便地修改、增減儀器的功能,提高了儀器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