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通信信號處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2020-12-08 電子產品世界

作者 / 田元鎖1,2 張黎明1,2 1.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安徽 蚌埠 233000) 2.電子信息測量技術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 蚌埠 233000)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2/376163.htm

  *基金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編號:2016ZX03002002)

  田元鎖(1983),男,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移動通信測試。

摘要5G試點工作進展順利,預計2020年正式商用,峰值速率將達到每秒10 Gb,針對5G新技術,數據傳輸技術已成為制約系統方案實現的關鍵因素,提出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採用高性能FPGA、高位寬、高採樣率的AD和DA,進行相關接口優化,驗證了5Gbps光纖數據傳輸,為後續5G通信提供很好的參考測試、驗證。

0 引言

  移動通信網絡技術經過多年爆發式增長,經歷了2G、3G 和4G,每一代都有一個十年的發展周期[1]。工信部表示2017年5G技術研發進入第二階段,目前已經在3.4~3.6 GHz頻段開展5G系統技術研發試驗。相關的5G通信測試儀器儀表必須擁有很高的傳輸能力和計算能力來處理數據傳輸。

  與傳統移動通信技術不同的是,5G的天線增強、波束成型和3D-MIMO等技術帶來更大的困難是設備體積越來越小、集成度越來越高。儀器儀表產業鏈如何加大技術創新應對這些新的挑戰,是5G商用進展的關鍵。測試儀器儀表硬體性能指標,成為制約其信息處理能力的關鍵因素,隨著元器件性能的不斷提升,對於儀器儀表也帶來了質的飛躍,所以性能指標的高低決定了儀器儀表的核心處理能力 [2-5],本文採用高性能FPGA、高採樣率的AD和DA,進行了相關接口優化,驗證了5 Gbps光纖數據傳輸。

1 5G通信高速數據傳輸系統

1.1 高速數據傳輸系統硬體構成

  數據傳輸系統受制於其硬體處理能力[6-9],5G通信高速數據傳輸系統硬體平臺主要由獨立本振模塊、高性能AD/DA模塊、高性能FPGA+DSP+CPU模塊等組成。圖1為5G通信高速數據傳輸系統系統框圖,設計採用模塊化設計方法,在統一硬體與軟體平臺上實現和滿足不同的測試,單機能支持目前5G通信測試,也可以向下兼容多種通信制式測試,研究具有穩定性高、一致性好、可擴展性強等特點的高速數據傳輸系統。

   該系統的難點在於:

  1)在大帶寬情況下如何保證信號的頻率響應、群時延特性和帶外抑制設計指標;

  2)將中頻信號無差別的解調為IQ數據流精確的設計實現;

  3)5G通信的帶寬要求更高的中頻以及採樣速率,如何保證在高速採樣下的指標和可靠性將是設計的又一挑戰。

  FPGA外圍電路接口如圖2所示,加載模塊、DDR、電源、時鐘模塊、光纖模塊等,時鐘模塊由AD9516提供,為了保持信號時鐘與本地時鐘一致。FPGA用的是Xilinx公司的XC7VX690T,該晶片GTH最高支持13.1 Gb/s,滿足GPRI接口中的9.830 G、6.144 G、3.072 G等速率要求。

1.2 獨立本振設計

  本振設計最主要、最困難的是寬帶高性能第一本振設計,整機的相噪指標主要取決於第一本振。一般認為,只要在變頻時不惡化接收到的通信信號矢量解調指標,就能滿足測試需求,通常只需要第一本振的相噪優於-90 dBc/Hz@10 kHz,而對於本系統,因為需要分析多通道信號賦形增益和天線矢量圖,所以對相位和時延有嚴格要求,同時,5G通信有新標準、新技術方案,對射頻通路的信號質量也提出了高相噪要求,所以用於變頻的第一本振信號的相噪就需要很高的相噪指標,才能不帶來額外的測試誤差和不確定性,所以本系統要求-133 dBc/Hz@10 kHz的超高相噪指標。

  本模塊設計主要難點是高指標的射頻模塊設計和微波濾波器設計,射頻模塊的頻率範圍在400 MHz~6 GHz內變化,兼容目前5G測試頻段,本設計兼容其他通信制式,為了不影響OFDMA/SC-FDMA信號的質量及IEEE 802.11 a/b/g/n/ac測試的要求,射頻信號帶寬將大於160 MHz,帶內平坦度小0.5 dB。高速傳輸系統收發處理模塊如圖3所示。

2 高速數據傳輸的實現

2.1 高速數據接收通道設計

  高速數據接收通道的主要功能是將頻率範圍在400 MHz~6 GHz的射頻信號下變頻到適合的固定中頻頻率上,以供寬帶中頻處理模塊和信號分析模塊處理。其具體方案如圖4所示。射頻信號輸入首先前置低噪聲放大器,提升小信號接收靈敏度,然後經過一個程控步進衰減器,該衰減器主要功能是可根據信號電平調節衰減量,確保滿足後端電路處理要求。其後,信號經過一個低通濾波器,濾除測量頻率範圍以外的幹擾信號,以免引起假響應。濾波後的信號進入第一混頻器,這裡採用了高中頻的上變頻方案,可有效解決鏡像、洩漏等問題,混頻後產生第一中頻。相應的第一本振需要提供寬帶高本振信號,該本振信號經過鎖相環與10 MHz頻率參考鑑相完成鎖定。混頻後的信號經過一個帶通濾波器,濾除混頻器產生的其他雜散信號,同時考慮到需要處理的帶寬大於160 MHz,其1 dB帶寬設定為320 MHz。經過帶通濾波器後的信號進入第二混頻器,與固定本振頻率信號混頻,將第一中頻信號下變頻到第二中頻低中頻頻率上,經過相關的濾波處理後,再經過一系列雜散抑制、幅度補償和埠匹配後,輸送給信號分析模塊。

  射頻信號輸入首先前置低噪聲放大器,提升小信號接收靈敏度,然後經過一個程控步進衰減器,該衰減器主要功能是可根據信號電平調節衰減量,確保滿足後端電路處理要求。其後,信號經過一個低通濾波器,濾除測量頻率範圍以外的幹擾信號,以免引起假響應。濾波後的信號進入第一混頻器,這裡採用了高中頻的上變頻方案,可有效解決鏡像、洩漏等問題,混頻後產生第一中頻。相應的第一本振需要提供寬帶高本振信號,該本振信號經過鎖相環與10 MHz頻率參考鑑相完成鎖定。混頻後的信號經過一個帶通濾波器,濾除混頻器產生的其他雜散信號,同時考慮到需要處理的帶寬大於160 MHz,其1 dB帶寬設定為320 MHz。經過帶通濾波器後的信號進入第二混頻器,與固定本振頻率信號混頻,將第一中頻信號下變頻到第二中頻低中頻頻率上,經過相關的濾波處理後,再經過一系列雜散抑制、幅度補償和埠匹配後,輸送給信號分析模塊。

2.2 高速數據發射通道設計

  高速數據發射通道的主要功能是由基帶發生器模塊為當前要實現的調製類型提供相應格式的基帶信號,然後送給RF源的調製電路,產生載波400 MHz~6 GHz的OFDMA數字調製信號。

  LTE-Advanced下行鏈路採用OFDM多址方式實現。OFDM技術以子載波為單位進行頻率資源的分配,R12版本中載波聚合技術,可以通過聚合多個20 MHz的單元載波實現高達100 MHz的系統帶寬。

  本文通過MAC匯聚來實現最多載波數目的聚合功能,具體實現方式是在高速FPGA處理單元中採用優化的DDC/DUC算法,將各載波的頻譜搬移到合適的位置,然後再進行後續的處理,如圖5所示。

  射頻合成器模塊產生400 MHz~6 GHz的載波信號,然後同相功分成多路,保證MIMO 8×4信號同相處理,後送給IQ調製器的LO埠。同時中頻基帶模塊的輸出信號送給調製器的基帶信號輸入埠;調製器輸出RF埠為400 MHz~6 GHz的下行調製信號,該信號再通過多波段射頻濾波器組和數字穩幅電路,最終傳送至天線。因此,寬帶IQ調製器實現400 MHz~6 GHz信號調製,功率範圍-140~15 dBm的射頻調製信號輸出。

3 DDR3接口優化

  大容量的DDR3對於高速數據處理來說,必不可少,為了更好的便於FPGA與DDR3之間數據傳輸,對於它們之間的接口進行了相關優化,其接口示意圖如圖6所示。

4 相關實驗結果

  5G通信高速數據傳輸測試模塊基帶收發1 x協議模式與4 x協議模式接口時序圖如圖7、圖8所示。

5 結論

  本文實現了5G通信高速數據傳輸,通過SRIO1x和SRIO4x接口時序數據結果,得知,採用高性能FPGA、高位寬、高採樣率的AD和DA,實現高速數據傳輸是可行的,特別對於目前5G通信,為後續5G通信提供很好的參考測試、驗證。

  參考文獻:

  [1]餘莉,張治中,程方,等.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體系架構及其關鍵技術[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04:427-433.

  [2]唐禮紅.5 Gbps高速串行接口電路的研究與設計[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9.

  [3]陳陪陪.高速PLL的研究與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16.

  [4]姜漫.10Gpbs/40Gpbs光纖通信技術研究與系統實現[D].中國科學院大學,2012.

  [5]任柯.高速光纖數據傳輸線關鍵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2.

  [6]史霏霏.應用於光纖通信的高速接口的建模與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

  [7]莫建強.高速數字電路中的信號完整性分析[J].電子測試,2011,09:(09)5-9.

  [8]王巍.基於FPGA的高速串行數據傳輸的設計與實現[D].天津工業大學,2016.

  [9]李正軍,周志權,趙佔鋒.基於FPGA的高速數據傳輸系統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6,26(9):188-194.

  本文來源於《電子產品世界》2018年第3期第33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並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GPS探空儀通信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GPS探空儀的通信系統設計就是將GPS探空儀實時探測的溫度、溼度、壓力和GPS定位數據經過編碼和數字調製,經功率放大器放大為數字射頻信號後從空中傳回接收機,接收機對收到的信號進行解調和解碼處理後再傳送至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
  • 實現信號CDMA調製/解調的水聲通信系統
    水聲通信是指利用水聲信道進行通信雙方數據傳輸的通信系統,水聲通信系統構成與傳統的無線電通信系統構成具有極大的相似性,但是水聲通信系統是將電信號轉換成聲信號,攜載信息的聲信號在水中進行傳播完成系統的數據傳輸。
  • 基於S3C44B0的布拉格光纖光柵傳感信號處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工程上通過光纖法-柏分析器,將布拉格光纖光柵傳感器輸出的光信號解調為電信號,再由電路系統進行處理。因此,如何控制光纖法-柏分析器工作、準確分析解調信號是布拉格光纖光柵傳感信號處理系統的基本問題。同時,常常作為特殊和重大應用領域的監測設備,對系統的智能化、網絡化等功能,也是系統設計時必須考慮的問題。
  • 基於FPGA的混沌信號保密通信平臺的設計
    由於混振產生的信號是混沌信號,它對信息進行調製後的調製信號是隨機的。利用收端混沌對調製信號進行解調。因為收發混振實現了同步,即它們之間的狀態是相對穩定的,這體現出一種確定性。收發混振實現同步後它們之間的相位關係又是相對確定的,這也是一種確定性。因此,整個混沌同步通信系統是一個確定性與隨機性共存的統一體。混沌同步通信理論與技術是目前在國內外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前沿學科,正在起步與發展之中。
  • 基於虛擬儀器的弱信號處理模塊測試系統設計
    1 系統的主要功能  該自動測試系統主要應用在對某型弱信號處理模塊的自動化檢測中,實現對7個大項,100多個小項的自動化檢測,取代使用分立的儀器逐項手動測試。測試系統需具備以下幾個主要功能。測試系統的組成框圖如圖1所示。測試系統的設計包括硬體沒計和軟體設計兩部分。
  • 無線安全通信系統設計方法研究
    系統主要由S頻段天線、通信處理模塊、信道特徵檢測模塊和密鑰生成/加密處理模塊組成。   與常規的無線通信系統相比,本系統增加了「信道特徵檢測模塊」與「密鑰處理模塊/加密模塊」。前者用於從通信系統中獲取高精度的無線信道特徵,後者用於將信道特徵處理為對稱密鑰,並對通信內容進行加密。
  • 基於32位高性能數位訊號處理器實現飛機測控終端系統的設計
    基於32位高性能數位訊號處理器實現飛機測控終端系統的設計 郭曉康,姬勞,謝拴 發表於 2020-12-25 10:20:39 引言 作為飛機電氣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飛機配電系統主要用於實現電功功率的合理分配和控制
  • fast通信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光纖通信系統
    此外,該系統提供的無線電信號「漫遊」可從22米左右開始,通過200米的距離發散,直達20光年外的第八光年點,超過電磁波的傳播極限,可以實現無線電傳輸距離的無限擴展。在傳輸過程中,fast射電望遠鏡全天24小時不停機,一小時發射一次信號,在120分鐘的時間內完成2萬多條光纖的建設及鏈路的聯通;在每個月10天的時間內完成10000多條光纖的建設及鏈路的聯通。
  • 異步串行通信協議的設計與實現
    因此,本文在通信協議的設計中, 採用響應消息加權的方法,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保證系統 正常運行。然後調用相應的程序執行,完成一次通信周期。3 程序設計在設計通信程序時充分考慮了主從單片機在通信過程 中的不確定因素,因此通信協議採用加權響應式通信協議, 克服主從單片機處理繁忙而造成的響應延遲;對於通信過程 中因幹擾而導致通信數據丟失、傳輸誤碼等現象,可以在程 序設計時採用超時定時、計數重發等方法,保證通信的準確 性。
  • 通用通信信號發生器中的MSK設計
    1 引言 通信信號發生器是電磁環境仿真與模擬、通信系統設計中的重要環節,也是通信與通信對抗系統研究的基本要素。通信信號發生器通常是由硬體電路組合而成,存在硬體規模大、資金投入多、不易擴展等缺點。
  • X光安檢機控制信號時鐘提取的設計與實現
    然而由控制臺傳送給安檢機的控制信號,因數據量較小,僅需低速通道進行傳輸即可,並且在安檢主設備端對於高速數據的處理是基於FPGA平臺實現的,若同時採用單片FPGA對接收控制信號進行處理,一方面可減少硬體電路的設計負擔,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設備成本。
  • 基於PXI平臺的光電通信轉換器自動化測試系統設計
    摘要:光電通信轉換器自動化測試系統按照光纖模塊產品對外接口規範設計測試系統,採用基於PXI平臺的模塊化產品和分立式測試儀器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設計,提供了對光纖模塊產品的接口通信功能和性能指標的測試功能,可以完成不同產品的自動化測試。
  • R&S矢量源及信號分析儀的無線系統仿真及設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4443.htm  基於羅德與施瓦茨(RS)公司的矢量源和信號分析儀可以充分利用仿真設計軟體的優勢,構建無線系統的通用仿真平臺,完成從天線設計、射頻電路與系統仿真、頻率合成仿真、基帶信號處理等全系統仿真任務
  • 天上北鬥、地面5G,通信信號會互相「竄擾」嗎?
    北鬥(BDS) 將從亞太區域走向全球,成為美國的 GPS之後第二個全球組網並提供服務的衛星通信系統。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 日前介紹:中國將在 2035年前建成智能立體的星地時空通信體系,支持北鬥三號新信號的首個5G移動通信 國際標準 已經成功 立項。
  • 5G通信模式未來的發展趨勢:向著更為深入多元化方向發展
    隨著通信需求量的增加,傳統的CDMA移動數據傳輸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而需求促使更為高效的通信運營模式的出現,5g網絡的研發與調試的速度相比於前幾代通信模式更為快速。世界移動大會-上海近日在滬成功舉辦,展會中展示了許多關於5g網絡的新型研究成果,通過這些研究得以窺見5g通信模式未來的發展趨勢。   5g網絡,性能的指數提升   不同於傳統的移動通信服務模式,5g網絡相比於4g網絡,極大的擴展了傳輸的帶寬與能夠負載的信息量級,直觀的表現就是對於行動網路傳輸視頻流的性能提升,減少卡頓,提升畫面質感,單位時間傳輸的有效信息量更多。
  • 利茲大學通信和信號處理碩士錄取一枚可以從事5G工作?-美音港新
    利茲大學通信和信號處理碩士錄取一枚可以從事5G工作?當然可以!就業方向:可到電子信息管理、電子設備、計算機、通訊等企業和公司從事開發、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利茲大學通信和信號處理碩士錄取一枚學生背景學生姓名C同學本科學校東南大學本科專業
  • 一種基於實用AGC算法的音頻信號處理方法與FPGA實現的分析研究
    ,為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通信企業需要將其通信信號的質量提升,並提高通信系統各項指標的穩定性、安全性、高效性。在音頻信號處理方法及FPGA實現中,採用AGC算法,可提高音頻信號系統和音頻信號輸出的穩定性,解決了AGC調試後的信號失真問題。本文針對基於實用AGC算法的音頻信號處理方法與FPGA實現,及其相關內容進行了分析研究。 1 實用AGC算法在實際應用中的原理 在通信設備使用過程中,語音通信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語言通信中音頻信號的質量,決定著人們對通信系統的選擇。
  • 基於OFDM的水聲通信系統設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26786.htm1 OFDM 原理Weinstein 提出了利用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實現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系統的調製和解調[3].在發射端傳送二進位數據,首先通過對各子載波調製將該組數據映射成為一組複數序列
  • 基於DSP的MEMS陀螺儀信號處理平臺設計
    1 MEMS陀螺儀信號處理平臺的硬體結構  1.1 信號處理平臺的硬體結構及工作原理   MEMS陀螺儀信號的處理平臺的硬體系統應該包括以下幾個部分:DSP模塊,數據採集模塊,上位機通信模塊和JTAG調試接口模塊。
  • GPS/北鬥中頻信號採集系統設計及其捕獲算法研究
    —),男,陝西西安人,教授,從事無線通信與無線檢測的研究;高夢(1993-)女,陝西西安,學生,碩士,電子與通信工程;汪金萍(1991-)女,甘肅白銀,學生,碩士,通信與信息系統。利用已採集好的衛星信號中頻數據,在MATLAB平臺進行編程仿真,研究了基於FFT的信號捕獲算法,能夠同時處理GPS和北鬥兩種系統的中頻數據並實現信號捕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