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32位高性能數位訊號處理器實現飛機測控終端系統的設計

2021-01-11 電子發燒友
基於32位高性能數位訊號處理器實現飛機測控終端系統的設計

郭曉康,姬勞,謝拴 發表於 2020-12-25 10:20:39

引言

作為飛機電氣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飛機配電系統主要用於實現電功功率的合理分配和控制。目前,我國大多數飛機採用的都是常規配電系統,但由於這種配電系統具有電網重量大、空勤人員負擔重、自動化程度低等缺點,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對飛機的研製進程產生了許多不利的影響,因此開發更為先進的飛機配電系統成為當務之急。隨著電子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借鑑國外的研究現狀,採用分布式配電和負載自動管理技術的先進飛機配電系統是目前發展的總趨勢。本實驗室對先進飛機配電系統進行了多年研究,設計了包括電源系統處理機、負載管理中心、匯流條控制器及負載仿真器四部分的飛機配電地面實驗系統。本文所要介紹的飛機測控終端是適用於匯流條控制器和負載管理中心的通用測控終端,其主要實現對負載狀態的監測並依據電源系統處理機發布的控制命令實現對負載的控制。下面將從硬體及軟體兩方面介紹測控終端的實現。

硬體設計

TMS320F2812 DSP介紹

TMS320F2812 DSP是德州儀器公司(TI)推出一種32位高性能數位訊號處理器,它擁有峰值每秒運行150萬條指令(MIPS)的處理速度和單周期完成32×32位MAC運算的功能,同時它還具有128K×16的片上Flash、18K×16的片上RAM以及大量的片上外設,包括AD轉換模塊、兩個事件管理器(EVA和EVB)、CAN總線控制器、兩個串行通信接口模塊(SCIA和SCIB)、串行外設接口模塊(SPI)、多功能串行接口(McBSP)及56個通用IO口。該DSP以高效的32位定點CPU——TMS320C28xTM為核心處理器,其開發既可使用C28x彙編也可使用ANSIC/C++語言。此外TI公司還提供有虛擬浮點數學函數庫(IQ數學函數庫)、快速傅立葉變換(FFT)算法函數庫、濾波器庫等,這些函數庫可顯著簡化應用系統開發。TMS320F2812強大的功能使其完全能滿足測控終端的設計要求。

系統硬體設計

作為飛機電氣系統測控平臺的組成部分,測控終端主要功能包括:處理主控模塊控制命令、監控主電力匯流條、檢測開關量的狀態、控制開關量及傳送智能終端狀態數據等。為了實現上述功能,並充分利用DSPTMS320F2812強大的外設功能及嵌入式作業系統的優點,設計中將系統分為交流電壓採集模塊、頻率採集模塊、開關量管理模塊及通信模塊四部分來實現,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交流電壓採集模塊及頻率採集模塊用來實現對電力匯流條參數的檢測,開關量管理模塊用來實現對開關量狀態的檢測並依據電源系統處理機發來的控制命令及負載優先級狀態實現對開關量的控制,通信模塊主要實現測控終端與電源系統處理機間的通信。

圖1 電氣測控終端系統結構圖

通信模塊

國外先進飛機配電系統中均採用1553B總結實現各模塊的通信,考慮到本次設計的是地面實驗系統,因此各模塊的通信採用與1553B相似的CAN通信。由於F2812本身具有增強型CAN總線控制器,因此通信模塊的硬體設計主要是CAN總線驅動電路的設計,這裡我們選用飛利浦公司的CAN通信收發器PCA820C250作為F2812的CAN控制器和物理總線間的接口,以實現對總線的差動發送和接收功能。為了防止幹擾信號的引入,設計中採用高速光耦6N137對F2812及物理總線進行隔離。

軟體設計

軟體設計包括系統軟體設計和應用軟體設計。系統軟體設計的主要任務是實現μCOS_II在F2812上的移植;應用軟體設計的主要任務是測控終端功能的實現。

系統軟體設計

本次設計系統軟體採用原始碼公開實時作業系統μC/OS_II,它是一個基於優先級的、可移植、可固化、可裁剪、佔先式實時作業系統,其絕大部分源碼是用ANSIC寫的。μC/OS_II通過了聯邦航空局(FAA)商用航行器認證,符合RTCA(航空無線電技術委員會)DO-178B標準。這也是本次設計採用μC/OS_II的一個原因。要使用μC/OS2-II,首先要把這個內核成功移植到所使用的CPU上。μC/OS_II在F2812上的移植工作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①在OS_CPU.H中定義與處理器相關的常量、宏及數據類型,例如關中斷和開中斷的定義分別為#defineOS_ENTER_CRITICAL()asm「DINT」及#defineOS_EXIT_CRITICAL()asm「EINT」。

②調整和修改頭文件OS_CFG.H,以裁減或修改μC/OS_II的系統服務,減少資源損耗。例如#defineOS_MBOXEN_0即禁止使用郵箱相關的代碼。

③編寫C語文件OS_CPU.C。由於本次設計中未用到其他幾個函數,因此這裡主要完成函數OS-TaskStkInit()的編寫。OS-TaskStkInit()用來初始化任務的堆棧結構,使其看起來象剛發生過中斷並將所有的寄存器保存到堆棧的情形一樣。

④編寫彙編語言文件OS_CPU.ASM。本文件包括4個子函數程序:OSStartHighRdy()(運行最高優先級任務)、OSCtxSw()(任務級的任務切換)、OS-IntCtxSw()(中斷級的任務切換)和OSTickISR()(μC/OS_II的時間節拍中斷函數),這是μC/OS-II移植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幾個函數的合理實現,是保證μC/OS-II運行的基礎。上述工作完成後,μCOS_II就可以運行了。

應用軟體設計

系統任務的構成及優先級分配

本測控終端要完成的任務包括:①16路模擬量的採集;②2路頻率採集;③32路狀態量採集;④16路控制量輸出;⑤與上位機的實時CAN總線通信;⑥自檢測。根據上述實現功能劃分系統的任務如表1所示,對任務優先級的分配,這裡主要考慮任務的實時性,對實時性要求高的任務分配較高的優先級,使其得到優先調度。

優先級最高的是開始任務(TaskStart),這是系統啟動後運行的第一個任務。在該任務中要完成系統及相關外設的初始化,並進行必要的自檢測,然後創建其餘的各個任務。在完成其餘各個任務的創建之後,該任務要刪除自己,要系統資源讓給其它任務,整個系統開始正常運行。該任務的示意代碼如下:

/*系統及外設的初始化*/

/*系統自檢測*/

/*創建各個任務*/

StartCpuTimer2();; /*起動時間片*/

OSStatInit(); /*統計任務初始化*/

創建智能終端的各個應用任務;

KickDog(); /*WatchDog復位*/

OSTaskDel(OS_PRIO_SELF); /*刪除開始任務*/

除了TaskStart()之外,其餘各個任務模塊的結構都是一個無限循環體,圖2給出了一般任務的任務流程圖。各任務的運行採用事件驅動方式,用戶創建任務後,初始化為掛起狀態,等待中斷或其他任務發相應的事件來驅動該任務。

圖2任務流程圖

任務的通信與同步

μC/OS-II提供了五種用於數據共享和任務通信的方法:信號量、郵箱、消息隊列、事件標誌及互斥型信號量。信號量可以控制共享資源的使用權,也可以協調外部事件與任務的執行,提供了任務間通信、同步和互斥的最快通信,μC/OS-II提供了3種類型的信號量,即二進位型、計數型和互斥型。事件標誌可使任務與多個事件同步,若與多個事件的任何一個同步,稱為獨立型同步,若與多個事件都同步,稱之為關聯型同步。郵箱是一種通信機制,它可以使一個任務或中斷服務子程序向另一個任務發送一個指針型的變量,該指針指向一個包含了特定消息的數據結構。消息隊列是另一種通信機制,它可以使一個任務或中斷服務子程序向另一個任務發送以指針定義的變量,具體應用不同,每個指針指向的數據結構也不同。互斥型信號量是一種特殊的二進位型信號量,主要用於解決內在的互斥問題,減少實際應用中所必需的優先級翻轉。

在設計測控終端軟體時,充分利用了μC/OS-II提供的這些通信機制,來協調各個獨立任務的運行。這裡以通信模塊為例介紹通信機制在設計中的應用。通信模塊共包含四個任務TaskUnpack()、TaskPack()、TaskCANRX()和TaskCANTX()和一個中斷Intecan(),任務間的通信流程如圖3所示。在採集模塊中如果發現系統某個信號發生異常則各採集模塊就會發送Qstate,從而使打包任務處於就緒狀態。終端對上位機數據的接收採用中斷方式,在中斷服務程序中發送標誌量給任務TaskCANRX(),使其處於就緒態。在接收任務函數中通過判斷自定義的數據包頭決定接收數據的類型,如果接收的數據是開關量控制命令,則發送郵箱標誌MboxUnpack給解包任務,如果接收的數據是發送狀態量請求命令,則發送標誌量FlagCANTX給發送任務。另外,在打包任務和發送任務處理中,為了防止對共享數據區Data_BusToSend[x]誤操作,我們使用了共享衝突信號量MutexSendEMPCMu-texSendDI和MutexSendBus。:其執行表示意性代碼如下:

OSMutexPend(MutexSendBUS,0,&err);/*對數據區DataBusToSend[x]進行操作*/

OSMutexPost(MutexSendBUS);

圖3任務通信流程

通信及同步處理是保證μC/OS_II系統及各應用任務穩定運行的關鍵,通過在仿真軟體CCS2.2中調試,證明本次設計軟體系統運行穩定,且能夠保證各任務的實時性要求,這也證明了設計中對通信及同步的處理合理正確。

結束語

作為飛機配電地面實驗系統的組成部分,測控終端必須滿足實時性的要求,因此我們選用了主頻為150MHz的數位訊號處理器TMS320F2812作為主CPU;在軟體設計方面,採用實時嵌入式系統μCOS_II不僅使各任務的實時性得到滿足,而且提高了軟體運行的可靠性。該測控終端具有軟體結構簡單,模塊化程度高,便於系統調試、維護升級等優點,其在工業控制領域也有相當好的應用前景。

責任編輯:gt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數位訊號處理器的主要特點_數位訊號處理 - CSDN
    DSP 作為數位訊號處理器將模擬信號轉換成數位訊號,用於專用處理器的高速實時處理。 它具有高速,靈活,可編程,低功耗的界面功能,在圖形圖像處理,語音處理,信號處理等通信領域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DSP 豐富的片內資源可以大大簡化儀器儀表的硬體電儀路,實現儀器儀表的 SOC 設計。器儀表的測量精度和速度是一項重要的指標,使用 DSP 晶片開發產品可使這兩項指標大大提高。例如 TI 公司的 TMS320F2810 具有高效的 32 位 CPU 內核,12 位 A/D 轉換器,豐富的片上存儲器和靈活的指揮系統,為高精密儀器搭建了廣闊的平臺。
  • 基於CPLD晶片和C8051F020實現聲探測系統數字電路的設計
    本文正是基於聲探測技術原理和成熟的微電子技術, 採用TI公司的32位浮點DSP晶片TMS320VC33-150來實現聲源目標的探測定位算法,並輔之以ADC、CPLD、單片機等器件來實現聲源信號的採集、系統邏輯控制以及通信功能。對於數字電路的邏輯控制功能,本文選用了Altera公司的CPLD晶片EPM7128AETC100-10來實現。
  • 什麼是DSP(數位訊號處理器)?
    數位訊號處理器(DSP)是一種專門的微處理器(或SIP塊),其體系結構針對數位訊號處理的操作需要進行了優化。DSP的目標通常是測量、過濾或壓縮連續的真實模擬信號。大多數通用微處理器也能成功地執行數位訊號處理算法,但是專用的DSP通常具有更好的功率效率,因此它們更適合於可攜式設備,如行動電話,因為電力消耗限制。
  • 病房呼叫系統的軟體設計_單片機病房呼叫系統的設計 - CSDN
    STM32系列給MCU用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間,提供了全新的32位產品選項,結合了高性能、低功耗、低電壓等特性,同時保持了高集成度和易於開發的優勢。不會stm32,那你還不好意思來應聘硬體工程師? stm32的學習資料多是零零散散的,電路城先將stm32資料做了一個整合,也將於STM32單片機的精彩設計實例做了一個匯總,適合新手迅速上手,也適合高手做創作。
  • 採用FPGA/CPLD可編程邏輯器件實現內河航標監控系統的設計
    Nios II是Altera公司推出的基於RISC技術的軟核CPU,作為一種用戶可隨意配置和構建的32位總線嵌入式系統微處理器軟核,它的硬體設計方面用戶是可自定製的,具有靈活性和可裁減性等優點。 結合內河航道航標管理的實際情況,介紹了一種新的基於Nios II軟核的航標監控系統的設計方案。
  • 基於BF533和FPGA的雷達信號模擬器設計實現
    且隨著雷達信號模擬技術的不斷發展,已成為雷達技術的一個重要分支。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07936.htm當今雷達信號模擬器多採用軟硬結合的設計方式,使得系統有更大的靈活性。可採用編程的方法設置所需的模擬雷達信號的各種參數,使模擬器能實現多種信號類型。
  •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測控系統的設計
    為了提高PEMFC(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的輸出性能,本文以飛思卡爾的DSP晶片MC56F8013為核心,設計了一種測控系統,對整個PEMFC的發電過程進行監控。首先介紹了通用測控系統的基本組成,然後詳細介紹了整個測控系統的軟硬體設計,最後進行了系統的發電性能測試實驗。實驗表明,所設計的測控系統能保證電池的穩定輸出,性能基本達到預期指標。
  • 基於MSP430的信號發生系統設計
    通過研究DDS器件在技術實現中的具體應用,解決了傳統單片機(MCU)信號發生器輸出頻率精度差、頻率改變不夠靈活等缺點。該系統具有輸出頻率精確穩定、波形質量好和輸出頻率範圍寬等優點,同時還具有頻率計和數位訊號調製的功能。經過仿真和實驗,驗證了該系統的可行性。
  • 基於STM32系列單片機的數控正弦波逆變電源設計與實現
    摘要:提出一種高性能全數字式正弦波逆變電源的設計方案。文中提出一種基於STM32系列單片機STM32F103VE的純數字式正弦逆變電源,該電源的全部功能由單片機控制實現,具有輸出電壓、頻率穩定,效率高,保護功能齊全的特點。1 系統設計 系統的整體框架如圖1所示。
  • 基於ABC三相電的電網監測系統監控終端的設計
    信息進行處理,實現智能實時監控,不僅保障用電單位的用電處於安全狀態,而且也為整個電網的安全經濟運行創造了條件。  針對上述安全問題,以及在國家大力發展智能電網的環境下,本文設計了一種新型的輸電設施監控系統。通過本系統,可以自動地對輸電設施進行全天候的監控,如果監測到輸電設施各個參數的數據有異常,系統會將警報信息自動發回給遠端的伺服器系統,實現實時監控。
  • 基於快速傅立葉IP核的數字脈壓處理器的實現
    基於快速傅立葉IP核的數字脈壓處理器的實現 秩名 發表於 2012-10-15 17:20:46   脈衝壓縮體制在現代雷達中被廣泛採用,通過發射寬脈衝來提高發射的平均功率,保證足夠的作用距離;接收時則採用相應的脈衝壓縮算法獲得脈寬較窄的脈衝
  • 基於OMAP-L138的數字示波器硬體設計
    最大限度提高實時採樣率和波形捕獲能力成為了國內外眾多數字示波器生產廠商研究的重點,實時採樣率和波形捕獲率的提高又必然帶來大量高速波形數據的傳輸、保存和處理的問題。因此,作為數字示波器數據處理和系統控制的中樞,微處理器性能至關重要。本文選用TI公司的雙核 DSP OMAP-L138作為本設計的微處理器,並實現了一種數字示波器微處理器硬體設計。
  • 基於STM32F103C6與CAN收發器L9616實現一體化步進電機驅動器設計
    打開APP 基於STM32F103C6與CAN收發器L9616實現一體化步進電機驅動器設計 閉金傑,羅曉曙,丘 發表於 2020-03-20 10:02:19
  • 基於MEMS加速度計的GPS終端系統設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49844.htm  引言  全球定位系統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由美國建立的一個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利用該系統,用戶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全天候、連續、實時的三維導航定位和測速。
  • 基於單片機的正弦信號發生器的設計
    基於單片機的正弦信號發生器的設計 秩名 發表於 2012-07-31 11:42:14   摘 要:本系統採用AT89S51單片機為核心,輔以必要的模擬,數字電路,構成了一個基於
  • 基於MCS-51單片機的直流電機轉速測控系統設計
    摘要:給出了一種基於89C51單片機以及PWM控制思想的高精度、高穩定、多任務直流電機轉速測控系統1 系統方案的制定 直流電機控制系統主要是以C8051單片機為核心組成的控制系統,本系統中的電機轉速與電機兩端的電壓成比例,而電機兩端的電壓與控制波形的佔空比成正比,因此,由MCU內部的可編程計數器陣列輸出PWM波,以調整電機兩端電壓與控制波形的佔空比,從而實現調速。本系統通過霍爾傳感器來實現對直流電機轉速的實時監測。
  • 基於FPGA的移位寄存器流水線結構FFT處理器設計與實現
    從上面的算法結構分析中知道,由於後級的DFT運算點數是前一級的一半,所以後一級的開關轉換周期也是前一級的一半,基於這種關係,可以使用一個8位計數器的每一位狀態來對各級開關進行控制。最高位控制第一級,同時由於上一級數據進入下一級需要一個時鐘,所以下一級的開關轉換時刻要比上一級延遲一個時鐘周期。
  • 基於數位訊號處理器TMS320C5409的射頻IC卡智能電錶的設計方案
    這種電錶採用美國德州儀器公司(TI公司)的TMS320C5409定點數位訊號處理晶片,具有自動計數、自動供電斷電、自動保存數據、自動報警、使用壽命長,實現電費的預付和分時段計費等特點,從而提高了電網效能,實現了用戶的合理付費。
  • 基於CORS系統的高精度RTK定位技術設計詳解
    2 系統結構設計與功能概述 根據RTK終端系統的設計需求,系統結構中的3個核心模塊分別是:微處理器模塊、GPS模塊、3G內核,ARM V7指令集主頻可達1 GHz,具有64/32位內部總線,32/32 KB的數據、指令一級緩存,512 KB的二級緩存,可以實現2 000 DMIPS(每秒2億條指令集)的高性能運算能力。
  • 基於Blackfin 處理器的TFT LCD 驅動設計
    隨著高性能嵌入式處理器的普及和硬體成本的不斷降低,嵌入式系統的功能也越來越 強。在多媒體應用的推動下,彩色 LCD 開始應用到嵌入式系統中。新一代掌上電腦(PDA)多採用 TFT LCD 顯示器件,支持彩色圖形界面,圖片顯示和視頻媒體播放。掌上電腦(PDA)的作業系統有微軟 Window CE, PalmOS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