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地球上出現生物以來,陸地上生活過的最大動物,相對而言,植食性恐龍的體型遠遠大於食肉恐龍,其中食肉恐龍最具有代表性的恐龍是暴龍家族,而三角龍可以說是植食性恐龍的代表,和其它恐龍比起來,它的樣子更加可愛,雖然體型不是很大,但是戰鬥力絲毫不可小覷,那麼三角龍有沒有天敵呢?
三角龍是比較出名的草食性恐龍,主要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地區,它也是出現得最晚的恐龍之一。之所以叫三角龍,是因為它頭部長有三根長長犄角,能夠起到很好的防禦作用,也是它身上最厲害的武器,就體型而言,它只能算是中等體型的恐龍,全長6-10米,身高在2.4-2.8米之間,體重5-10噸不等,不過得益於獨特的身體構造,一些食肉恐龍也不敢輕易招惹它。
三角龍最顯著的特徵便是角和骨質頭盾,它的頭盾長度超過1.5米,能夠很好的抵禦食肉恐龍撕咬,尖角便用來反擊敵人,粗短的四肢奔跑速度並不是很慢,相反還會給人一種厚重的感覺。群居生活的三角龍性格非常謹慎,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它的注意,也正是這種謹慎才能讓它更好的生存下去,要知道,白堊紀晚期生活在北美洲的食肉恐龍是比較多的,最出名的霸王龍和矮暴龍都生活在那一時期。
和其它食草恐龍相比,三角龍尋找食物的方式比較獨特,它們可以食用頭角、啄狀嘴、甚至以身體撞擊植被的方式獲取食物,而它的牙齒甚至達到了幾百顆,雖然比較細小,但是非常適合用來切割植物,和霸王龍一樣,三角龍的牙齒也可以無限重生,斷裂或者損壞的牙齒都能在短時間內生長出來,平時生活中除了提防食肉恐龍外,在食物缺少的季節會通過遷徙尋找新的生存地點。
如果要說三角龍的死敵,非霸王龍莫屬了,成年後霸王龍體型巨大,體長可達14.7米左右,體重接近15噸,站立時頭部離地面的高度可達6米,身軀離地面高度在5米左右,而且還擁有20萬牛頓的強大咬合力,雖然是後肢著地,但是奔跑速度也是一點也不慢,和霸王龍比起來三角龍似乎沒有一點優勢,僅僅能夠和霸王龍周旋的武器便是尖銳的犄角,不過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似乎都有點不夠看。
三角龍可以說是霸王龍的主要食物來源了,像甲龍這種食草恐龍霸王龍反倒很少狩獵,而且霸王龍的捕食技巧非常精湛,它的智商在所有食肉恐龍中是非常高的,而三角龍和霸王龍比起來,行動不夠敏捷,身高限制使它只能被動防禦,要知道在就算是同等體型下,食肉恐龍的力量和戰鬥力,遠遠不是食草恐龍能夠相比的,更何況三角龍的體型和霸王龍相差巨大,就算是比霸王龍小很多的矮暴龍,也不是它能夠抵抗的。
不過在食草恐龍中來說,三角龍的戰鬥力其實算是比較厲害的,雖然經常淪為霸王龍的食物,但是一旦被它的尖角刺中,哪怕是身體粗壯的霸王龍也不好受,所以面對它的時候,所有食肉恐龍都需要嚴陣以待,絲毫不能掉以輕心,不然被三角龍反殺也不是沒有可能,除此之外,研究發現,三角龍的犄角除了防禦攻擊外,還起著求偶,族群展示支配地位的用處,用處非常多。
三角龍的食量比較大,每天可以用它獨特的嘴啄撕下數百磅重的堅硬植被,厚實的皮膚有著參差不齊的褶皺,厚實的頭盾還可以用來調節自身溫度,在幼年時期,剛出生的三角龍有一段快速發育期,在此期間,它每天都能長好幾斤肉,正是如此,三角龍才能在較短的時間擁有自保的能力,作為群居的動物,也存在同類之間的爭鬥,雖然這種頻率出現比食肉恐龍少,但是確實是存在的,因此,除了面臨天敵外,影響它生存的因素較多。
三角龍出現的時間和霸王龍一樣都是比較晚的,它也是最後滅絕的一批恐龍,雖然存在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是它們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白堊紀時期豐富的植被為它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條件,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繁衍,直到遍布北美洲每個角落,如果沒有隕石撞擊地球,也許它們存在的時間會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