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貨幣政策支持及美國國會2萬億美元財政刺激法案即將落地預期的提振下,美國股市在經歷大幅回調後企穩反彈,道指自今年2月6日以來首次實現日線兩連陽。
然而短期美債市場收益率跳水依然顯示出投資者的謹慎情緒,在經濟下行壓力驟增的背景下,美股反彈之路或荊棘密布。
3月期美債收益率跌破零
國會刺激法案的利好令隔夜美股盤初高開高走,即將獲得援助的行業板塊表現搶眼,波音盤初最大漲幅超過30%。不過在股市走強的同時,美債市場也受到了資金的關注,各期限收益率全線下行,1月和3月期美債盤前便跌至負利率,創2015年以來新低。
通常而言,債券收益率取決於利率水平的變化和市場的需求,負利率反應出投資者居高不下的避險及流動性需求,超短期美債成為了重要的避風港。根據德意志銀行的統計,目前全球負收益率債券約佔總債券發行規模的40%左右。
投資者的反應也許反應了對短期經濟前景的擔憂。牛津經濟研究院經濟學家施瓦茨(Bob Schwartz)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應對疫情,美國已經採取了金融危機以來從未出現的貨幣及財政刺激政策,鑑於目前的發展趨勢,需要警惕經濟下滑向衰退演化,避免對實體經濟造成實質性的威脅和破壞。
本周公布的數據已經顯示出了疫情對實體經濟帶來的衝擊。美國3月Markit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由2月的49.6下滑至40.5,創自2009年10月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受到各地採取隔離措施等因素影響,3月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刷新歷史低點39.1,製造業同樣跌破榮枯分界線,分項指標中生產和新訂單出現明顯下滑。
IHS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美國可能已經陷入衰退,服務業受疫情影響尤其嚴重,數據顯示預計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正以接近5%的年化率下降,而隨著更多管制措施可能出臺,第二季度經濟的下降速度可能要快得多。
疫情也讓就業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今天將公布的初請失業金數據引發廣泛關注。摩根史坦利本周初請人數將達到340萬,約為2005年卡特裡娜颶風時期紀錄的5倍。機構擔心,進入4月如果疫情進一步惡化,裁員激增將加劇招聘活動凍結的影響,從而帶來自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的勞動力市場表現,高盛預計,短期內美國失業率可能從近五十年低位3.5%上升至9%。
經濟復甦前景有待觀察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經濟復甦的步伐將決定何時能夠真正企穩。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25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本次疫情導致的金融市場動蕩更像是一場「自然災害」,而不是經濟蕭條。經濟蕭條是由人為原因造成的混亂,現在與當時唯一相同的可能是市場的恐懼情緒和不穩定,但當下的金融體系顯然是比當時更加健康的。他預計,在疫情結束後,市場將會快速反彈。
施瓦茨也認為解決疫情是市場穩定的前提。他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商業活動停滯對經濟的影響正在顯現,控制疫情、感染率見頂是首要目標,否則未來市場的下行趨勢將很難評估,刺激政策只能起到防火牆的作用,真正發揮影響需要等待經濟見底開始復甦的時候。
凱投宏觀資深經濟學家亨特(Andrew Hunter)表達了對短期經濟的擔憂,他指出雖然國會通過2萬億美元救助法案前所未有,但依然無法阻止美國經濟產出在二季度大幅萎縮的局面,在這點上無論是美聯儲還是白宮的刺激證詞都無能為力。
紐約梅隆宏觀策略師威利斯(John Velis)在研報中對市場資金流向進行了分析,指出美股流動性崩盤並不是在2月中旬見頂後,而是在3月中旬,風險偏好即將惡化導致了資產頭寸的全面拋售。
報告稱,美股剛經歷了近10年來的第二大拋售潮,上一次發生在2016年9月。隨著疫情爆發造成的經濟損失不斷擴大,短期內情緒宣洩可能還沒有完成。即使美國國會最終通過了刺激經濟法案,給市場帶來的平靜或許也是暫時的,因為經濟還沒有走出困境。
回顧歷史,最近一次美國接連推出貨幣和財政刺激計劃發生在12年前。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在經營了158年後宣布破產,次貸危機持續發酵,當月美國政府推出7000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10月8日,美聯儲在當月會議前宣布緊急降息50個基點至1.5%,美股當時短暫反彈後再次下跌。11月美聯儲推出QE1,12月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零。
不過美股當時並未止跌,經歷近三個月的尋底後,市場終於在2009年3月開啟了至今以來最長的牛市之旅,與上一年10月相比,股指區間跌幅超過30%。事實上美股反彈的時間點與經濟企穩相吻合。2008年第四季度美國GDP下降3.8%,創1982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大降幅,並陷入技術性衰退。次年一季度經濟雖然繼續下滑,但跌幅明顯收窄,美股低點出現。
當然,目前的經濟狀況與2008年存在明顯區別,歷史也不會簡單重複,但以史為鑑,也許只有在經濟真正見底後,美股才能啟動一輪新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