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形成以來的幾十億年間,人類的歷史仿佛一瞬間,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更是渺小得很,所以人類至今還不是很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的結構。地球的地貌五花八門,有色彩斑斕的陸地,有藍色的海洋,還有巨大的高山,深深的海溝。在一些古代文學作品裡也曾幻想出來一些奇怪的地貌,比如《西遊記》裡就有一處火焰山。
《西遊記》裡的火焰山,常年燃燒著大火,火焰肆虐。像這樣的山,在地球上並沒有,因為根據燃燒的原理,沒有什麼燃料可以讓方圓幾百裡的山賴以燃燒幾千年。
《西遊記》裡這樣描述:「有八百裡火焰,四周圍寸草不生。若過得山,就是銅腦蓋,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顯然這是誇大了,不過關於火焰山歷史確實有記載,王延德在公元981年,奉命從開封出發,出使高昌(今新疆吐魯番盆地),寫的《高昌行記》說,「北庭北山(即火焰山),山中常有煙氣湧起,而無雲霧。至夕火焰若炬火,照見禽鼠皆赤。」
唐代詩人岑參經過火焰山曾作詩《經火山》:「火山今始見,突兀蒲昌東。赤焰燒虜雲,炎氛蒸塞空。不知陰陽炭,何獨燃此中。」岑參這首詩歌,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線索,火焰山那時可能有煤炭覆蓋,大量的煤炭燃燒起來 ,就像火山一樣。可惜這些煤炭沒有燃燒到今天,早就熄滅了,但是應該在唐朝、宋初時還在燃燒。
此外,我們常說的十八層地獄,其中第十六層是火山地獄,損公肥私,偷雞摸狗之人死後將打入火山地獄,另外還有犯戒律的和尚、道士,也被趕入火山地獄之中。這個火山就是純虛構的了,古人幻想著有一處這樣的地方而已。
除了火焰山,有沒有「火焰洞」?世界上其它文化中描述的地獄,就是一個火洞,是一個充滿硫磺、永不熄滅的火焰燃燒的世界。我們也有「上刀山,下火海」的說法,一般認為「火海」就是地獄,那裡也是常年燃燒著熊熊大火。
上面說的,都是人們的幻想,其實地球上還真有一個「火焰洞」,在土庫曼斯坦的達瓦札,是一個燃燒了近半個世紀的坑洞。什麼火焰能燃燒近半個世紀不滅?
原來,在上個世紀的60、70年代,蘇聯進行了大陸深鑽工程。1971年,蘇聯在成員國土庫曼斯坦的達瓦札進行了勘探。
達瓦札擁有整個中東亞地區最豐富的天然氣,專家就在達瓦札地區發現了3個巨型天然氣坑。前2個開採順利,就在準備對第三個坑進行開採時,意外卻發生了。
第三個坑周圍的地表泥土往下沉降,形成了一個大洞。停止沉降後,成了一個直徑約50到100米的大洞,地底下蘊含的天然氣往外滋滋直冒,聞到氣味的專家束手無策。
處理這些天然氣的辦法,莫過於點燃,讓它們燃燒掉不就可以了?於是專家們將坑裡的天然氣點燃了,大火迅速蔓延開來,形成一個火焰洞。
但是,專家們想不到的是,地下的天然氣太豐富了,火焰一直燃燒到今天,洞周圍的溫度就高達1000攝氏度,幾十年都沒有熄滅。期間有人提出撲滅大火,但根據專家的分析,唯一的辦法就是開鑿運河過來,把大量的水引進這個洞裡,把大火澆滅。
可是達瓦札處在中東地區的戈壁地帶,附近全都是沙漠,沒有水源。想要撲滅坑中的大火,保守估計要小半個貝加爾湖的水量。所以撲滅大火是不可能的。
坑底還經常發生爆炸,這很恐怖,因此,很多人叫這裡是「地獄之門」。由於這麼多年的白白燃燒,據保守估計,到現在「地獄之門」燃燒的天然氣價值已達到了500億美元。燃燒49年了,未來將燃燒到什麼時間誰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