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新能引領N型電池技術,不斷突破升級

2021-01-15 人民資訊

載流子選擇性鈍化接觸是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隧穿氧化鈍化接觸(Poly Passivated)太陽電池中,可以通過生長一層超薄氧化矽(SiOx)加上磷重摻雜的多晶矽(n+-poly-Si)用於電子選擇性接觸或者加上硼重摻雜的多晶矽(p+-poly-Si)用於空穴選擇性接觸。Poly Passivated結構鈍化接觸太陽能電池採用了與 PRRC(鈍化發射極背場點接觸電池)電池技術兼容的高溫工藝,電池效率已達到25.7%,有望實現大批量生產線。

當前,市場上晶體矽太陽電池大多以P型的單、多晶常規鋁背表面場電池為主,其製備工藝相對簡單、成本低廉。但由於P型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難以達到23.5%以上,並且未能徹底解決以P型矽片為基底的電池所產生的光衰現象,這些因素都成為其進一步量產推廣的障礙。與P型矽相比,N型矽體少子壽命更長,對Fe等金屬有更高的容忍度,不易發生由於B-O複合體導致的LID(Light Induced Degradation)光致誘導衰減現象;以N型矽為基底的電池片轉換效率更高,可以相對降低光伏發電的製造成本,這使其成為高效晶體矽太陽電池的必選材料。

下圖所示為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 VDMA 最新發布的第八版 ITRPV-2017(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Photovoltaic,國際光伏技術路線圖)的電池技術的市場份額及未來十年的預測。

從圖中可以看出,常規 p 型單、多晶背表面場(BSF)電池技術的市場份額在逐年降低,而高效背面鈍化技術電池(包括 PERC、PERL 及 PERT)、矽異質結電池(SHJ)、背接觸電池(BCC)等技術市場份額在逐年升高,2020 年前後高效電池技術將超過常規電池技術,成為市場主導。這主要歸結於高效晶矽電池製造技術的成熟,光電轉換效率升高及矽材料及輔料等製造成本的降低。

Poly Passivated簡介

Poly Passivated太陽能電池(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是一種使用超薄氧化層作為鈍化層結構的太陽電池。2013年德國Fraunhofer 研究所的Frank Feldmann博士在28th EU-PVSEC首次報導了Poly Passivated電池概念,該電池的結構如下:

Poly Passivated電池結構

電池基板以N型矽基板為主,使用一層超薄的氧化層與摻雜的薄膜矽鈍化電池的背面,其中背面氧化層厚度1.4nm,隨後在氧化層之上沉積50~200nm非晶矽並摻磷,之後經過退火重結晶加強鈍化效果。

Poly Passivated電池的載流子輸運機制

鈍化介質通常不導電,因此在有效鈍化和電流導出之間存在矛盾,解決方案:使用非晶矽作為鈍化層,非晶矽異質結鈍化結構(HIT),或使用超博氧化層作為鈍化層,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結構(Poly Passivated)。

在電池背面製備一層超薄的隧穿氧化層和一層高摻雜的多晶矽薄層,二者共同形成了鈍化接觸結構,該結構為矽片的背面提供了良好的表面鈍化,超薄氧化層可以使多子電子隧穿進入多晶矽層,同時阻擋少子空穴複合,進而實現電子在多晶矽層的橫向傳輸並被金屬收集,極大地降低了金屬接觸複合電流,提升了電池的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

隧穿原理示意圖

氧化矽薄層的作用

氧化矽薄層對Poly Passivated鈍化效果的影響,混合型矽薄膜結構能有效改善電池背表面的鈍化效果,有較低的缺陷態密度,提高了其開路電壓。

Poly Passivated電池優勢:

優良的界面鈍化能力;有效的摻雜使得矽襯底中費米能級分離(高Voc);很強的多子輸運能力(高FFs)。

Poly Passivated VS HIT 對比:

光的寄生吸收損失降低;Si薄膜電阻降低,缺陷態密度也較低;Si/TCO的接觸電阻降低。

研究進展

晶體矽(c-Si)是光伏應用的首選半導體材料,佔光伏市場的93%,其中3/4屬於多晶矽(Bridgman工藝),1/4 是單晶矽(Czochralski工藝)[6]。太陽電池的高效結構設計是提升電池性能的關鍵因素,目前已成為光伏太陽電池產業化的重要研究方向。

作為高效電池的一個典型代表——鈍化發射極及背表面電池 (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ell, PERC),它改善了電池背面的鈍化性能,在器件製備工藝中引入了背鈍化及開槽接觸,電池的轉換效率可達25.0%。目前,PERC 太陽電池已經進入產業化,但是雷射開槽工藝的複雜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器件的規模化。

帶有本徵薄膜異質結(Heterojunction withIntrinsic thin film, HIT)太陽電池是目前另一種高效率的太陽電池器件,它通過加入本徵薄膜非晶矽來達到提升單晶矽的表面鈍化質量,使表面複合電流大幅度減小,電池的最高轉換效率已經達到 25.1%。

HIT 結構電池與 IBC 結構電池結合而成的異質結背接觸 ( HBC) 電池已經實現26.7%的轉換效率。HIT 電池具備比PERC 電池更好的鈍化性能,且製備過程中對溫度要求更低,但製備工藝比傳統晶矽電池複雜,導致HIT太陽電池的製造成本偏高。

為了讓電池製備工藝簡單的同時可獲得較好的表面鈍化質量,德國Fraunhofer ISE 研究所設計了一種新型的電池結構,即隧穿氧化物鈍化接觸(TunnelOxide Passivated Contact solar cell, Poly Passivated)太陽電池,該結構電池由摻雜的多晶矽(poly-Si)/氧化矽(SiOx)堆疊組成。SiOx 層的厚度小於 1.5 nm,以允許光載流子的隧穿傳輸。超薄 SiOx 層可以由溼化學氧化法,乾燥氧化法或 UV-O3製備,實現表面的良好鈍化效果。氧化矽層的化學鈍化和多晶矽層的場鈍化作用,可以顯著降低襯底表面的複合程度。同時,超薄氧化矽還可以保證多子的有效隧穿,高摻雜的多晶矽層可顯著改善多子的傳導性能,因此,Poly Passivated 電池的開路電壓和填充因子係數都很高。

2017 年,德國 Fraunhofer ISE 研究所製備出的Poly Passivated 電池轉換效率已經達到 25.7%,2019 年另一個德國研究所 Solar EnergyResearch Hamelin ISFH 通過把 Poly Passivated 結構與 IBC 結構結合而成的電池最高轉換效率可達到 26.1%。

目前的 Poly Passivated 結構大部分還是應用於太陽電池的背面,n-Poly Passivated 結構在電池背面作為單面鈍化層,前表面通常採用擴硼技術。儘管是單面鈍化,但是 n-Poly Passivated 結構鈍化目前已獲得非常優秀的鈍化質量。2015 年,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製備的雙面n-Poly Passivated 結構,iVoc 達到 730 mV。2020年德國 Wilhelm-Johnen-Strasse 製備的 c-SiC:H(n)/SiOx 結構,其 i Voc 達到742 mV。

產業界+一道新能情況

鑑於N型鈍化接觸電池具有少子壽命高,無光致衰減,弱光效應好,溫度係數小等優點,一道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道新能」)於2019年8月開始進行N型雙面鈍化接觸電池的研發工作,電池背面採用絨面結構,顏色均勻,並跟電池正面顏色一致,能夠實現雙面發電,雙面率達到87%。

不同於PERC電池需要通過背面雷射開槽來實現漿料與矽基體的接觸,PPCell可以實現全背面鈍化並促進多數載流子傳輸,從而實現同時提升電池開路電壓與填充因子的作用,獲得更高的轉換效率,目前P型PERC電池疊加SE技術電池平均量產效率22~23%,N型PPCell量產效率可以達到23.5~24.5%。

與P型PERC電池相比,N型單晶矽片無B-O複合體,光衰低 ,其中,PERC電池首年光衰2.6%,年均光衰0.75%,而PPCell首年光衰低於1%,年均光衰不超過0.4%,因此PPCell可以獲得更高的長期發電量。

PPCell電池背面絨面結構,採用銀柵線,與P型電池鋁背場相比,PPCell電池背面遮光面積更小,光響應效率更高,具備更高的雙面率。PPCell電池溫度係數低於P型PERC電池,更適合溫度較高的應用場景,在一些低緯區域如中東、巴西、非洲等具備天然的使用傾向性與發電收益。下表給出了PPCell與PERC電池的各項參數對比情況:

PPCell與PERC電池性能參數表

從總體來看,PPCell電池與PERC電池相比,可以實現更高轉換效率,同時在雙面率與溫度係數方面具備比PERC電池更明顯的優勢,從而使PPCell度電成本明顯降低。

2019年末,一道新能N型PPCell電池的研發平均轉換效率達到22.6%,2020年6月完成現有產線的改造,建成產能為100 MW的N型雙面鈍化接觸電池生產線。2020年8月完成背面磷擴工藝優化與量產,N型雙面鈍化接觸電池量產的平均轉換效率達到23.5%,到目前為止,該電池研發轉換效率已經達到24.0%。以下為一道新能N型PPCell電池的效率分布圖與電性能參數:

PPCell電池的效率分布圖

PPCell電性能參數

後續還可以進一步優化前期工藝,產線平均量產效率可以達到24.5%以上。

光伏電池技術路線:

目前晶矽類電池的技術方向包括單晶和多晶。多晶電池逐漸向黑矽方向升級,單晶包括P型和N型,P型電池中PERC技術逐漸成為主流,疊加SE(選擇性發射極)技術,電池效率逐漸提升。但P型電池有其轉換效率的極限,而N型電池成為未來高轉換效率的方向,目前包括PERT、PPCELL(隧穿氧化鈍化接觸)、IBC(全背電極接觸)、HJT(異質結)四種技術路徑。

矽電池技術路線

1)PERC目前技術比較成熟、性價比高,技術相對容易,設備完成了國產化,量產效率達到22.5%以上,成為這兩年高效電池主要擴產的技術,疊加SE(選擇性發射極)技術,目前依然是光伏電池主流技術。

2)N-PERT可實現量產,技術難度容易,設備投資較少。但是與雙面P-PERC相比沒有性價比優勢,已經證明為不經濟的技術路線。

3)HJT效率可達24.5%,工序少、可實現量產,但是其設備貴、投資成本高,成為阻礙其大規模產業化的重要限制因素。

4)PPCELL背面收光較差,量產難度高,一道新能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背面形貌優化與poly層改進,目前已經實現量產,後續還可以進一步改善升級。

5)IBC效率最高,可以達到23.5%-24.5%,技術難度極高,設備投資高,成本高,國內尚未實現量產。

PPCELL電池基於N型矽襯底,前表面採用疊層膜鈍化工藝,背表面採用基於超薄氧化矽和摻雜多晶矽的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結構,得益於超薄氧化矽和摻雜多晶矽的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結構的應用,兩者形成接觸鈍化結構,可以大幅提升N型電池片的開壓和轉換效率。高轉換效率有望持續降低度電成本,光伏發電最終以實現平價上網為目標,產業降本是必經之路,其中轉換效率的提升是電池降本的核心,也是主要競爭力。

從技術路線發展來看,由於P型電池片的轉換效率提升存在瓶頸,P型電池片向N型電池片轉型或勢在必行。下表是一道新能PPCELL電池與當前市場上常規電池的成本對比情況:

為了降低光伏度電成本,一道新能通過技術升級,完成了N型PPCell與P型電池度電成本同價的目標,後續PPCell還存在很大的提效空間,具備更強的市場吸引力,未來將從P型向N型跨越迎來下一次光伏技術革命。從歷史發展來看,得益於單晶矽片取代多晶矽片的大趨勢,單晶矽片廠商過去幾年的產能和銷量增長遠高於行業新增裝機增長。從當前產能布局來看,單晶產品滲透率或即將達到瓶頸,後續單晶矽片滲透率提升所帶來的超額收益或將減少,N型產品佔比提升將會帶來下一輪新的超額收益。

相對於單面電池,雙面電池背面可以充分利用大氣散射及地面反射的太陽光,若對地面進行反射處理,如白漆、白膜等,增加組件背面的反射,可以顯著提升組件的發電效果。依靠雙面發電特性,雙面組件在土地、沙地和草地上增益發電21%-23%,在水泥地面上增益發電28%,在白漆地面上增益發電36%。

2019年ITRPV預測雙面電池市場份額發展趨勢如圖8所示,雙面電池的市場份額將逐漸增加,2019年的佔比達到~15%,將在2029年有望達到60%[11],表明雙面電池是未來電池技術發展的趨勢。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10個運用領跑基地(5 GW)項目中,雙面技術佔比為53%,3個技術領跑基地(1.5 GW)項目中,雙面技術佔比高達66%,可以預見雙面電池技術是未來領跑基地項目的必然選擇。

ITRPV 2019預測各類太陽能電池市場份額發展趨勢

ITRPV 2019預測不同高效太陽能電池的市場份額發展趨勢如圖9所示,圖中可以看出,無論對於P型單晶PERC還是多晶PERC電池,市場份額的佔比會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N型單晶PERC電池的市場份額在2023年之前將維持穩定,2023年之後會緩慢增長;而採用鈍化接觸技術的電池將呈現逐年迅速增長的態勢,尤其是採用鈍化接觸技術的N型電池,將在2029年有望達到20%的市場份額,是P型鈍化接觸電池的2倍。

觀察全球製造商N型產能利用率,IBC、PERT、Poly Passivated、HJT都在50%以下。深究原因,IBC因為技術難度較高,跨入門坎不易,實際產出仍有待考驗。

PERT僅有少數廠家穩定生產,待Poly Passivated技術成熟後,預估將由PERT進行轉換。Poly Passivated的發展雖在今年不如預期,也出現穩定產出的一線廠家開始轉往HJT進行研究,但仍有大廠釋出GW的擴產消息,今年至明年許多PERC擴產也為Poly Passivated預留空間,因此預估1-2年Poly Passivated產能擴充與產出都將超越HJT。HJT因在降本、訂單上尚未樂觀,明年產出並不看好,但部分大廠及設備商仍在籌備HJT的擴產,未來依舊可期。

整體而言,2021年Poly Passivated與HJT對全球的N型產能佔比達到88%,兩大技術為N型主流趨勢,而預計明年Poly Passivated產出將由2.6GW成長至4.9GW,HJT產出將由1.9GW成長至3.2GW,對比兩種N型技術產出數據,預估Poly Passivated產出將領先HJT。

總體而言,中國設備廠家的投入讓設備成本逐漸下降,技術也不斷成熟,雙面電池的市場需求日益成長,這讓2021年N型產能擴張將比往年更加明顯。

雙面電池及組件的產能及實際需求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廠家加入N型產品的研究,起初由於成本考慮,Poly Passivated有較多的垂直整合廠投入,考慮到技術、成本、雙面市場以及一線廠家對N型技術的投入進度,預估明年Poly Passivated有較多擴產落地。

總結

1. 鈍化接觸電池可以實現優異鈍化性能與接觸性能,其中,化學鈍化終止了界面缺陷,電場效應使少數載流子遠離缺陷界面區域 實現載流子一維縱向輸運的同時能降低金屬與矽基底的複合,兼顧開路電壓與填充因子,能有效提高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

2. 與P型PERC電池相比,N型單晶鈍化接觸電池具備更高效率與使用壽命、弱光響應好與無LID等優勢,電池工藝可以與常規電池工藝兼容,可以在現有產線上進行升級,獲得效率大幅提升的條件下有效控制成本。

3. 根據ITRPV 2019預測,雙面電池技術是符合市場發展的趨勢,市場份額將逐漸增加;同時,雙面電池技術也是未來領跑基地項目的必然選擇。鈍化接觸技術與雙面電池技術的結合,是未來單晶太陽能電池技術發展的主流趨勢。

*凡本網註明來源為「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屬於中國能源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作品,版權歸原創者所有,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一道新能引領N型電池技術,不斷突破升級_世紀新能源網 Century New...
    產業界+一道新能情況鑑於N型鈍化接觸電池具有少子壽命高,無光致衰減,弱光效應好,溫度係數小等優點,一道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道新能」)於2019年8月開始進行N型雙面鈍化接觸電池的研發工作,電池背面採用絨面結構,顏色均勻,並跟電池正面顏色一致,能夠實現雙面發電,雙面率達到87%。
  • EV熱點:超威又有新突破,高比能電池新技術升級成功!
    [摘要]超威繼鉛酸內化成之後又取得一項重大突破——高比能技術歷經數年研發,率先升級成功!鉛酸電池再次迎來裡程碑!近年來鉛酸電池行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即內化成技術全面推廣。事件背景為2011年底行業爆發的環保風暴危機,隨後即2012年5月11日工信部和環保部聯合出臺《鉛酸電池行業準入條件》,對含鎘電池進行了嚴格的限制。
  • N型高效電池技術路線之TOPCon
    相對P型晶矽電池,N型晶矽電池的少子壽命高,無光致衰減,弱光效應好,溫度係數小,是晶矽太陽能電池邁向理論最高效率的希望。TOPCon是一種基於選擇性載流子原理的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太陽能電池技術,其電池結構為N型矽襯底電池,在電池背面製備一層超薄氧化矽,然後再沉積一層摻雜矽薄層,二者共同形成了鈍化接觸結構,有效降低表面複合和金屬接觸複合,為N-PERT電池轉換效率進一步提升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 光伏行業深度報告:2020是N型元年,新一輪技術革命在這裡開始
    從技術路線發展來看,由於 P 型電池片的轉換效率提升存在瓶頸,P 型電池片向 N 型電池片轉型或勢在必行。目前 N 型電池片技術主要包括 N-Pert、TopCon、異質結和 IBC 四大技術方向。光伏發電基於光生伏特原因,機理和半導體接近,隨著電池製備技術的升級,光伏電池工藝逐步向半導體工藝升級。單晶替代多晶推動光伏完成平價上網進程,從 P 型向 N 型跨越迎來下一次光伏技術革命。
  • 第六屆PERC+, N型電池與TOPCon技術論壇2020
    已經成為太陽電池新一代的常規技術,並且仍在大規模擴產,建設和規劃中的PERC電池產能超過200GW,為技術和設備供應商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2020年5月,N型電池的另一個技術方向也實現了重大突破,黃河水電西寧太陽能
  • 蔚來推出100kwh電池及升級方案,實現四大技術突破
    打開APP 蔚來推出100kwh電池及升級方案,實現四大技術突破 大比特資訊 發表於 2020-11-27 16:26:02
  • 石墨烯基電池能引領新能車電池方向嗎
    今天A股低開高走,收漲0.84%,北向資金淨流入44億,南向資金淨流入225億,兩市成交額9982億,差一點突破萬億。
  • 【科普】太陽能電池是P型還是N型?
    光伏發電技術在市場中的應用越來越普及,現在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光伏就是太陽能發電,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太陽能發電為什麼叫光伏?太陽能電池是怎麼發電的?還有太陽能電池是P型還是N型也許知道人就更少了。  一、太陽能發電原理  太陽能電池工作原理的基礎是半導體PN結的光生伏特效應。
  • 晶科能源:N型單晶電池的效率為24.9%
    中國太陽能生產商JinkoSolar的大面積n型TOPCon單晶矽電池的轉換效率達到24.9%。該結果得到德國太陽能研究所(ISFH)的確認,與7月份創下的24.79%的先前記錄相比有所改善。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說:「創紀錄的單晶矽太陽能電池是在高質量,低缺陷的CZ單晶矽襯底上製造的。」 該模塊製造商在一份聲明中說:「具有高度活化的摻雜劑的先進擴散,高質量的表面鈍化,JinkoSolar的高導電鈍化接觸技術以及一系列創新技術和材料升級已集成到電池工藝中。」
  • 帝科光伏導電銀漿助力>23% P型PERC電池與>24% N型電池發展|光伏|...
    來源丨索比光伏網 責編丨肖舟SNEC第十四屆(2020)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展覽會在新冠疫情常態化下隆重開幕,顯示出光伏產業衝破新冠陰霾、逆勢向前的良好發展勢頭。P型電池金屬化解決方案●DK93B導電銀漿:自主玻璃創新與定製化策略,助力高方阻LDSE工藝與無網結印刷技術發展,適配≤210尺寸大矽片更為嚴格的工藝窗口與印刷窗口,是推動P型單晶PERC電池實現>23%量產轉換效率的關鍵●DK81A分步印刷主柵導電銀漿
  • 帝科光伏導電銀漿助力>23% P型PERC電池與>24% N型電池發展-索比...
    SNEC第十四屆(2020)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展覽會在新冠疫情常態化下隆重開幕,顯示出光伏產業衝破新冠陰霾、逆勢向前的良好發展勢頭。 N型電池的全套金屬化解決方案。P型電池金屬化解決方案● DK93B導電銀漿:自主玻璃創新與定製化策略,助力高方阻LDSE工藝與無網結印刷技術發展,適配≤210尺寸大矽片更為嚴格的工藝窗口與印刷窗口,是推動P型單晶PERC電池實現>23%量產轉換效率的關鍵● DK81A分步印刷主柵導電銀漿:非燒穿設計,可定製調整的金屬複合與接觸能力,進一步助推高方阻LDSE工藝發展,良好的焊接窗口兼容
  • 中來股份獲重大技術進展 N型電池量產效率國內最高
    摘要 【中來股份獲重大技術進展 N型電池量產效率國內最高】12月9日晚間,中來股份(300393)披露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泰州中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泰州中來」)於近期在N型單晶電池量產效率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 :超窄帶隙的n型高分子半導體構築高效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郭旭崗教授課題組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利用氰基來構建具有超窄帶隙n型高分子受體材料及其在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最新研究進展。受益於在近紅外區域吸收上的突破,基於非富勒烯小分子受體材料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取得了超過16%的能量轉換效率。
  • 電池轉換效率逼近天花板,光伏技術迭代路在何方?
    經過不斷的技術與工藝的研發和產業化落地,PERC電池量產平均效率已達到23.20%以上,並通過自主研發的PERC+項目技術的導入,電池的平均量產效率還將持續提升,預計到今年底可突破量產平均效率23.50%。東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黃強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光伏超高功率市場前景光明。東方日升通過「210+異質結」,引領了行業在組件高功率和電池高效率上的進展。
  • 晶科能源大面積N型單晶矽單結電池轉換效率達24.9%
    近日,晶科能源宣布公司的大面積N型單晶矽單結電池效率達到24.9%,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該測試結果已獲得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下屬的檢測實驗室獨立認證。晶科能源在研發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資源,公司矽片、電池和光伏組件等領域的專家專注技術創新突破,致力於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效和具有競爭力的光伏產品,引領行業技術發展。據了解,此次破紀錄的太陽能電池採用了高品質、低缺陷直拉N型單晶矽片,通過高激活摻雜、高品質鈍化及鈍化接觸高隧穿傳導等多項創新技術及先進材料應用,電池效率得到了進一步突破。
  • 晶科能源大面積N型單晶矽單結電池轉換效率達24.9%
    近日,晶科能源宣布公司的大面積N型單晶矽單結電池效率達到24.9%,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該測試結果已獲得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下屬的檢測實驗室獨立認證。晶科能源在研發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資源,公司矽片、電池和光伏組件等領域的專家專注技術創新突破,致力於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效和具有競爭力的光伏產品,引領行業技術發展。
  • 未來的電池技術會有哪些重大突破?反物質電池強大到你無法想像
    人類文明也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迎來了新時代。有了發達的交通工具,地球的距離不再是問題,有了先進的通訊工具,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再是問題。科技的日新月異讓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也讓人類實現了飛天的夢想,走出地球探索宇宙。
  • 淄博國利新電源:首創電容型鎳氫動力電池助力新能源汽車發展
    記者在大會上獲得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由淄博國利新電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創的稀土新電源——電容型鎳氫動力電池在純電動公交車領域應用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成功解決了制約我國「三北地區」(東北、西北、華北)純電動公交車「冬天怕冷跑不動、電量不足跑不遠,電池衰減太快跑不久」的三大突出難題,為我國引領世界純電動車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 動力電池行業洗牌加劇 技術突破仍是關鍵
    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轉型升級,未來動力電池行業技術突破仍是關鍵。  在電池技術創新方面,中國企業的電池包CTP技術、刀片電池、JTM技術都有應用或亮相,持續推動著整車性能改善和成本下降,同時也在助推全球產業的升級和發展。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解決方案部總裁林永壽認為,高度集成技術是電池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不但體積變小、功能變多,也能降低動力電池成本。
  • 鈉離子電池:電動車的未來新趨勢,技術新突破!
    導讀:目前鈉離子電池的性能仍比鋰電池落後約20年。原因是研究人員在過去十多年間只專注於開發性能更強的鋰。 電動車使用的鋰電池價格昂貴,這是造成電動車難以普及的原因之一。如今電池技術有望實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