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基金的出現,在A股市場向來有大盤上行見頂的「先行指標」之說,而隨著年內最大的偏股型基金一日售罄,上證指數本周五(5月22日)卻以一根中陰線下探反彈通道下軌,走出「三連陰」,這次還會是階段見頂信號嗎?
年內首發規模最大偏股基金一日售罄
5月23日,易方達發布易方達均衡成長股票基金合同生效公告,該基金最終成立規模逼近270億元,問鼎年內首發規模最大的偏股型基金。
此前5月20日,易方達基金旗下的新產品易方達均衡成長開始發行。這隻基金由明星基金經理陳皓掌舵,其投資股票資產的比例為80%至95%。
當日晚間易方達基金即發布了基金提前結束募集的公告。根據披露,易方達均衡成長自2020年5月20日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為2020年6月5日。
而這也刷新了主動權益基金的首發規模排行榜。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易方達均衡成長僅次於嘉實策略增長、興全合宜、易方達新絲路,在主動權益基金首發史上,排名第4位(不包括救市基金)。
從認購戶數上看,最終認購戶數超過31萬戶,這一認購戶數也僅次於今年1月份發行的廣發科技先鋒以及3月發行的陳光明旗下的睿遠均衡價值兩隻基金。
易方達均衡成長基金經理由陳皓擔任,天天基金網資料顯示,陳皓管理了超過6年的易方達科翔混合,在其任職期間內年化回報為29.49%,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為279.86%。
而值得注意的是,算上5月20日,爆款基金可謂是連續三個交易日「三連發」!
5月18日,匯添富優質成長基金一天大賣50億元;
5月19日,鵬華成長價值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公告稱,該基金於5月18日成立,首募規模59.82億元。募集期間共獲得20.45萬戶有效認購。
年內偏股基金髮行超5千億
實際上今年以來基金髮行也呈現白熱化局面。年內偏股型基金總募集金額也節節攀升,整體超過5000億元,成為歷史上的小高潮。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23日,今年以來成立新基金達到512隻,合計發行份額為7390.4億份,其中包括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在內的權益基金合計大約發行308隻,合計規模達到5131.28億元,平均規模超16.6億元。
而後續還有不少明星基金經理髮行的權益基金在路上。比如銀華基金的劉輝、博時基金的葛晨、南方基金的茅煒和王博、信達澳銀的馮明遠、大成基金劉旭等。
爆款高峰期往往是頂部
但是爆款基金頻出,反而往往是股市階段性的頂部!
新時代證券策略研究顯示,2009年以來,公募基金髮行放量大多是反向指標(11次中,6次大調整,3次小調整)。
新時代證券策略表示,從數據統計來看,2009年至今,偏股型基金單月發行超過500億共有11次(分別是2009年7月、2010年2月、2012年5月、2015年2月-2015年8月、2015年11月、2016年8月、2017年3月、2018年2月、2018年11月、2019年4月、2019年10月)。
其中6次隨後出現了大級別(半年以上)拐點,3次隨後出現了小級別(月度or季度)休整,2次(2015年2月、2016年8月)是市場上漲的中段。
厚石天成總經理侯延軍坦言,在市場上也有爆款基金魔咒的說法,而且也大部分都獲得了驗證,是因為基金產品的銷售對象是散戶,尤其是公募基金。散戶炒股99.99%是做擇時的,如果大家都認同少數人賺錢的道理的話,那反推回來,當散戶認真市場行情大好,打算炒股和買基金的時候,也必然是大概率錯誤的時候,短期或者中期的高點隨之而來。
博時基金首席市場策略分析師陳奧表示,基金髮行規模最多或者說參與基金投資最多的人數是出現在市場接近最高點的時候,而市場處於相對低位時,參與基金投資的人卻寥寥無幾。
機構:接下來A股怎麼走?
爆款基金熱銷到底是否是見頂信號,見仁見智。而綜合機構觀點看,雖然A股接下來可能會有調整,但幅度有限,中長期依然向好。
短期層面,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師張憶東表示,敬畏不確定性,8、9月份有望迎來行情更好的買點,所以,先積極防禦——倉位降低。
張憶東認為,未來三個月,行情進入調整期,全球股市的主要矛盾從流動性環境的邊際改善,轉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
張憶東表示,對於倉位較重的投資者,我們繼續建議減倉,8、9月份有望迎來更好的買點。當前,相比3月底4月初我們推薦反彈以來,無論是科技還是內需、消費,都已經有較大漲幅,且估值處於歷史較高分位數水平。
7、8月隨著中報業績披露,個股行情將進一步分化,所以,降倉並調整持倉結構,進一步精選性價比較好的確定性成長。
萬家基金也表示,今年以來,金融市場流動性一直保持非常寬鬆的狀態,在財政政策的提振下,上證綜指在疫情前後兩度衝高至3000點上方,但當前全球疫情下的經濟形勢無法給予有力的支撐。
對於後續調整幅度,招商基金認為,前期累積上漲較多的板塊存在獲利回調壓力,但考慮到金融地產等權重板塊估值仍處於歷史低位,且流動性仍顯充裕下權益資產在大類資產配置中性價比仍在,預計指數整體下行空間不大,更多以結構性調整為主。
對於中長期走勢,萬家基金認為,今年財政政策的影響時間會比較長,疊加經濟尤其是消費的自然修復,下半年以後直至明年,整體經濟會逐漸好轉,有望形成很樂觀的預期。
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DF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