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7日訊 (記者 李榮 康博) 受股市回調影響,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也經歷了一番調整,弱市行情下,中小型基金公司所面臨的挑戰也更加嚴峻。數據顯示,長安基金旗下近期有可比數據的25隻權益基金中(各類份額分開計算),一季度就有半數基金虧損,而該公司權益總監顧曉飛所掌舵的5隻基金更是全部跌超14%。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長安基金管理規模僅有184.43億元,事實上,這家成立於2011年的基金公司規模從未突破過200億元。總規模不振的同時,該公司旗下基金也面臨著規模迷你問題,若將各類份額合併計算,則長安基金旗下共有14隻權益基金,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有8隻基金規模不足1億元,佔比接近六成。
5隻權益基金一季度跌超14% 權益總監掌舵產品齊墊底
2020年以來,A股市場大幅震蕩,受低迷行情影響,一季度權益類基金大都出現了虧損,長安基金旗下產品也不容樂觀,數據顯示,該公司旗下近期有可比數據的25隻權益基金中(各類份額分開計算),一季度有12隻基金虧損,佔比一半。
具體來看,一季度長安基金有5隻基金跌幅超過14%,分別是長安宏觀策略、長安鑫禧C、
長安鑫禧A、長安產業精選C、長安產業精選A,其中,長安宏觀策略是長安基金旗下眾基金中表現最差的一隻,該基金一季度虧損18.67%。
長安宏觀策略是長安基金旗下成立時間較早的一隻混合產品,該基金成立於2012年3月,至今已運行超過8年。但從近3年的階段漲幅來看,該基金的表現卻難以令投資人滿意。數據顯示,該基金近3年、近2年、近1年及近半年的階段漲幅分別為-33.50%、-30.26%、-22.91%、-17.04%,在同期同類型基金中的排名十分靠後。
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上述5隻一季度虧損超過14%的基金都由同一位基金經理顧曉飛掌舵,因此其資產配置也較為相似,從去年四季報來看,這些基金存在較為嚴重的交叉持股現象。
顧曉飛曾任天隼投資諮詢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天治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東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和基金經理助理,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等職。現任長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權益投資總監、基金經理。
作為權益投資總監,顧曉飛所掌舵產品的業績顯得有些「蒼白無力」,數據顯示,在近5年的累計任職生涯內,顧曉飛的最佳任職回報僅有22.80%,且還是其在海富通基金任職時創下的。
加入長安基金後,顧曉飛自2019年1月8日起開始任職上述5隻基金的基金經理,經歷了2019年的結構性行情,滬深300全年大漲超30%的情況下,目前卻仍有3隻基金任職回報為負,最高任職回報也僅有10.17%。
從去年四季度的重倉股來看,顧曉飛頗為青睞銀行、券商行業,這5隻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中,銀行、券商類個股佔比均超過六成。具體到個股,5隻基金均重倉持有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保利地產、三鋼閩光、山東黃金這5隻股票,而海通證券、中信證券、南京銀行、光大銀行、金地集團等個股也備受顧曉飛青睞。
不過,今年一季度A股市場整體走勢不佳,僅醫藥主題基金表現相對優異,前期漲勢較好的科技類基金也在3月份跌下神壇,而銀行、券商行業更是走勢疲軟,顧曉飛所管理的5隻基金一季度均虧損超過14%,也說明其大概率仍延續四季度的持股風格。
近期,長安宏觀策略披露的2019年年報中表示,未來一段時間,重心轉移至觀察國內經濟情況和政策的匹配上,圍繞行業見底回升的低估值行業,以及科技類中趨勢向上並且估值較為合理的行業進行研究挖掘和配置。2020年要密切觀察國內經濟情況和政策的匹配,關注能夠有效促進經濟增長的行業。聚焦新老基建,受益於長期經濟轉型邏輯 以及寬貨幣資金利率下行,新基建方向選擇產業趨勢向上的成長股。老基建方向選擇估值已在歷史低位,2020年有新增需求拉動的周期類股票。
顧曉飛對於市場的預判是否準確目前尚無定論,但作為權益總監,顧曉飛管理基金業績墊底卻是不爭的事實,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顧曉飛所管理的5隻基金能否扭虧為盈呢?我們也將拭目以待。
規模不振成長安基金痛點 六成權益產品規模不足1億元
在常年業績不佳影響下,長安宏觀策略的基金規模也不斷縮水。在2015年牛市時期,該基金規模也曾達到過26.54億元,但卻未能持久,在下一季度便縮水九成僅剩2億元。此後至今,該基金規模始終震蕩縮水,截至2019年12月31日,長安宏觀策略的規模僅餘0.14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過小的規模不僅不利於長安宏觀策略的投資運作,還有可能面臨清盤風險。
長安宏觀策略近期在年報中也指出,該基金從2019年9月16日至2019年12月31日連續72個工作日出現資產淨值低於五千萬情形,未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足200人的情形。基金管理人已持續關注並擬採取適當的措施。
根據中國經濟網記者觀察,對於長安基金而言,長安宏觀策略的規模偏小問題並非個例,該公司基金迷你問題已不容忽視。據悉,若將各類份額合併計算,則長安基金旗下共有14隻權益基金,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有8隻基金規模不足1億元,佔比接近六成。
業內人士指出,基金作為一種集合理財類型,有一定的規模要求。對於份額低於1億的開放式基金,在市場上的地位跟單一投資人差不多。在運作上基金分散投資的難度很大;另一方面,對於小盤基金來說,雖然在短時間內將業績排名拉上去比較容易,但由於基金份額太小,投資者進出以及市場波動導致的淨值變動會很大。
事實上,規模不振一直是長安基金的痛點,這家成立於2011年的基金公司,至今管理規模從未突破過200億元。雖然2019年在結構性行情助力下該公司規模大增,但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其總規模也僅有184.43億元。
長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9月5日,公司的股東分別為:長安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景林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上海恆嘉美聯發展有限公司、五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兵器裝備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長安基金旗下權益基金業績一覽
數據來源:同花順(淨值截至2020年3月31日,規模截至2019年12月31日)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