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桔
萬家基金年內無緣爆款基金產品,除了部分新品存在限售的客觀因素,也與公司權益類基金經理團隊人員配置不合理有關,負責主動權益產品投資的11位基金經理中,部分人員崗位任職時間僅在兩年以內。
Wind數據顯示,萬家基金今年迄今雖然已經發行了大約10隻的主動權益產品,但若按照通常規模50億的爆款標準來看,其沒有一隻產品能夠達標,背後原因既有部分新品存在限售的客觀因素,如在一季度時,部分科技主題新品啟動了比例配售且最後的配售比例極低,也與該公司權益類基金經理團隊人員配置不合理有關,其負責主動權益產品投資的11位基金經理中,部分人員崗位任職時間不足兩年,比如黃海和尹航的任職時間僅為62天和126天。
對此,上海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基金分析師表示:「萬家基金公司今年沒有爆款產品,很可能與其口碑相對一般有關,以今年6月富國、大成、中歐和萬家4家基金公司獲批創業板2年定開產品來看,僅有萬家募集的規模不到20億,而這還是建立在基金經理黃興亮過去亮眼的業績表現之上。」
執著重倉地產股
萬家精選年內業績同類排名幾近墊底
查閱萬家基金的主動權益類產品,《紅周刊(博客,微博)》記者發現其成立於2010年之前的權益類基金有四隻,分別為萬家行業優選、萬家和諧增長(519181)、萬家雙引擎和萬家精選,而其他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則成立於2015年之後。
Wind資訊顯示,截至11月25日收盤,「四老」基金中的萬家精選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僅為2.54%,排在987隻同類基金的第984位,究其原因,應與其重倉股年內表現慘澹有關。從最近四期基金季報來看,基金前十大重倉股過度重倉了年內表現平平的地產股。在2019年四季報,有七隻地產股進入了基金前十大重倉股行列,分別為萬科、金地集團(600383,股吧)、中南建設(000961,股吧)、保利地產(600048,股吧)、榮盛發展(002146,股吧)、綠地控股(600606,股吧)、華夏幸福(600340,股吧);今年一季報,綠地控股被陽光城(000671,股吧)替代;二季報時,金科股份(000656,股吧)新進入選前十大重倉股,此時重倉的地產股達到了8隻;在三季報中,地產股又變成了7隻。需要注意的是,地產股今年整體表現不佳,不僅Wind地產指數從開年迄今下跌了大約4.64%,且基金產品的第一大重倉股萬科A(三季度末持倉佔比為9.42%,業績貢獻約為8.81%)年初至今也呈現下跌狀態。
與萬家精選問題如出一轍的還有萬家瑞興,同樣是因單一重倉地產股而導致業績狀況不佳。Wind資訊顯示,截至11月25日收盤,萬家瑞興年內的淨值增長率僅為4.69%,在同類1898隻產品中排名第1810位。有意思的是,近日兩隻基金均變更了基金經理,原來產品雙基金經理之一的孫遠慧離職,由今年9月才上任的黃海獨自管理該基金。天天基金網顯示,黃海當前在基金經理崗位的任職時間僅60天左右。
萬家雙引擎規模迷你清盤警報長鳴
基金經理風格多變收效不佳
《紅周刊》記者注意到,「四老」基金產品中的萬家雙引擎今年的淨值表現同樣不讓人滿意。截至11月25日收盤, 該基金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僅為16.96%,在同類的1898隻基金中僅排名第1334位,其已連續三年在同類產品表現上位於中遊位置。
與萬家精選痴戀地產股不同,萬家雙引擎業績不佳,某種程度是受到了規模的羈絆。Wind資訊顯示,該基金在2010年至2014年期間,產品規模一直在1億元以下徘徊,雖然於2015年牛市中快速衝至10億元規模,但隨後又逐年滑落,最新三季報顯示,季度末的份額僅約為0.186億份,已連續66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在過往基金季報,公司曾多次提示過當季連續多個工作日出現清盤警報情況。
或許正是長期行走在懸崖邊緣,讓基金經理的平穩心態略顯失衡,所選重倉股從行業特點上看基本上是逐季大幅轉變。在去年四季報時,基金重倉了多隻新能源車概念股,如寧德時代(300750,股吧)、璞泰來(603659,股吧)、華友軲業、寒銳軲業、贛鋒鋰業(002460,股吧)等,而到了今年一季報,上述標的全部換成了建材、生物醫藥、可選消費類公司;二季報時,除了醫藥生物類的股票繼續加碼外,包括兆易創新(603986,股吧)等科技類的股票也在十大重倉股中佔據一定的比重。到了三季報時,基金經理又從此前偏重於小盤成長股向核心資產藍籌風格轉變,中國平安(601318)、平安銀行(000001,股吧)、五糧液(000858)、招商銀行(600036,股吧)等滬深300藍籌類的股票進入前十大重倉股行列。基金經理在季報總結中指出,「四季度看好價值藍籌的相對價值窪地。」然而讓人遺憾的是,該基金近三個月表現依然平平,在同類產品排名中處在後三分之一位置。
記者注意到,該基金自成立迄今已經有過8位基金經理,而現任的基金經理葉勇是從2018年8月的相對股市低點接手的,可惜迄今最新的任職回報僅約為39.16%。天天基金網顯示,葉勇迄今的基金經理崗位任職僅為2年零94天,萬家雙引擎是其在管的惟一產品。
對於黃海和葉勇兩人來說,共同的問題就在於經驗的短缺。愛方財富總經理莊正分析萬家基金權益類產品問題時表示,「萬家主題投資基金如果要想做成長期的明星基金,就需要基金經理的能力更全面、投資分散度更高、持股穩定性更好,也就是要成為其他同行難以複製的主動權益類基金」。
萬家基金權益團隊資歷「兩極分化」
主打基金經理疑似甩掉績差包袱
黃、葉兩人的情況只是公司權益類團隊的一個縮影,《紅周刊》記者發現, 或許是人手不夠加之人員流失的緣故,萬家基金存在多位新秀基金經理,經驗欠豐是他們面臨的共同問題。
Wind資訊顯示,公司目前主要管理主動權益類產品的基金經理大約有11人,其中有4人的目前崗位補任職時間尚不滿1年,如黃海的63天最短,其次是尹航的127天和耿嘉洲的195天,而束金偉的任職時間也不過334天。此外,葉勇、劉洋和章恆3人迄今的崗位任職時間也不滿3年。對於萬家權益團隊來說,目前最為缺乏的就是經驗。
《紅周刊》記者注意到,萬家基金有多隻權益類產品在11月17日發出了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基金經理孫遠慧一舉卸任了其管理的萬家瑞興、新利靈活配置、宏觀擇時多策略、萬家精選混合等所有產品,由此他不再管理萬家任何的公募基金產品。截至卸任,他管理上述四隻產品均為1年左右的時間,但是所取得的任職回報均不到30%。此外,去年離開萬家的基金經理郭成東,今年的11月23日已經正式在新東家德邦基金管理基金產品。再往前的2018年,卞勇和高翰昆也曾經是萬家基金的主力基金經理和部門總監級的人物。
在公司任職時間較長的核心4位權益基金經理中,記者發現涉及他們四人所管產品的變更調換也存在玄機。首先看女將高源,作為「一拖五」的基金經理,目前其在管5隻產品的合計規模僅為44.14億元。高源在今年3月卸任了萬家新機遇龍頭企業,接任者恰好是新秀基金經理束金偉。截至高源離開,她所管理萬家新機遇龍頭企業將近兩年時間所取得的任職回報僅為31.86%。
在莫海波身上,萬同樣存在卸掉「績差包袱」嫌疑。天天基金網顯示,僅就2020年的情況來看,莫海波分別在今年的2月、3月和11月卸任了萬家瑞興、萬家新利和萬家精選,他管理的這三隻產品業績成績單也均較為慘澹。
「莫海波過去對地產股情有獨鍾,很長一段時間內重倉股中都有一些地產龍頭,但他應該是一名自上而下的選手,每年會挑2~3個看好的行業重配,2017年是新能源汽車,2018年地產、軍工,2019年又回歸到新能源汽車、半導體和電子。雖然在2018年因看錯市場方向而淨值大幅調整,但2019年以來已經開始逐步走向正軌。」前述基金分析師如是點評莫海波的投資風格。
《紅周刊》記者了解到,在爆款權益時代,基金公司通常會讓主打的基金經理修飾美化業績,去掉績差的產品會有利於公司宣傳。不過,如果將接力棒傳遞給初出茅廬的新人,這很可能會對相關產品中的投資者有失公允。
事實上,這種擔心已經在萬家基金髮生,如萬家頤和靈活配置因轉型的原因,原固收老將蘇謀東於去年底不再管理該產品,接任者為章恆和束金偉。《紅周刊》記者了解到,兩人的崗位任職時間均有限,同時該基金在三季度末的規模也僅為0.66億元,或許是有清盤的壓力,兩位基金經理大幅轉換基金風格,三季度集中持股影視傳媒娛樂板塊,前三大重倉股萬達電影(002739,股吧)、北京文化(000802,股吧)和完美世界(002624,股吧)彼時的持股比例分別高達8.31%、8.29%和8.10%,可遺憾的是,這三隻標的年內漲幅均不盡如人意,甚至有兩隻還大幅下跌。遊戲類股票三七互娛(002555,股吧)和掌趣科技(300315,股吧)雖然也一併進入十大重倉的行列,但三季度以來的表現也非常不樂觀,明顯拖累基金組合上行腳步。
綜上所述,面對主動權益市場愈演愈烈的爆款競爭,2021年萬家基金又該如何亮劍?「黃興亮恐怕很難再發權益新品了,畢竟目前他管理的基金規模已經有270億元,同時他是2018年才來萬家的,資歷尚淺。」莊正如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