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是一種流行於全球的調味香料,主要產於印度、越南、泰國、新加坡等地,我國的南部沿海也有種植。在我國,胡椒是一種藥、食兩用的食品,既可以用作調味品,中醫還認為胡椒具有溫胃驅寒的功能,因此其受歡迎程度不亞於其他國家。
胡椒粉。圖片源於網絡
如果不慎將研磨好的胡椒粉與食鹽摻雜混合,這無疑是一個令人頭大的事,相信不少人因此抓狂,要將它們成功分離必定要費些周折。然而,奶爸一直認為,科學不應該只存在於實驗室,而應該存在於生活的點滴之中。今天,奶爸將藉助一些極為常見的工具、運用簡單的科學原理試著來將它們分離。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呢?背後又藏有什麼奧秘?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們不妨通過一個小實驗來一探究竟。
# 點擊播放按鈕,觀看實驗視頻 #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今天實驗所用到的材料:食鹽適量、胡椒粉適量、塑料勺1把、紙1張、幹毛巾1條。
材料準備好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做實驗啦。首先,在紙上撒一層食鹽。
在食鹽上再撒一層胡椒粉,模擬二者混合的場景。
然後,將塑料勺在一塊幹毛巾上反覆摩擦。
接下來,我們試著將經過幹毛巾摩擦之後的塑料勺慢慢靠近紙上食鹽和胡椒粉的混合物,看看接下來會咋樣?
當塑料勺位於混合物的上方時,儘管勺底沒有接觸到食鹽也沒有接觸到胡椒粉,但胡椒粉似乎被勺子施了魔法一般,上趕著往勺子底部跳起來,並密密麻麻的聚集在勺底。仔細觀察,只有胡椒粉如此不安分,而食鹽依舊在紙上紋絲不動。
實在是太神奇了!僅用一個塑料勺就將它們成功的分離出來。這究竟是為何呢?原來,這是靜電吸附所致。經過幹毛巾摩擦後的塑料勺帶有靜電,可以吸附較輕的胡椒粉,而食鹽較重不易被吸附,從而實現將二者分離開來。
靜電是指處於靜止狀態的電荷,故稱其為靜電,而流動的電荷稱為電流。靜電一般在乾燥的情況下比較多見。例如,秋冬季節脫毛衣時容易產生靜電並發出噼啪的響聲;見面握手時、打開水龍頭時、開車門時、早上起來梳頭髮時…… 等等場景,都極易產生靜電。摩擦是產生靜電最普遍的方式!
早在公元前六世紀,人類就發現琥珀經過摩擦後能夠吸引輕小物體的靜電現象。所以說,靜電存在於人們生活中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要完全消除靜電幾乎不可能,只能通過一些必要的措施進行預防。例如,在易燃易爆的環境中,工作人員需要穿著防靜電的工作服進行作業,而某些場所,甚至地面也需要做成防靜電的塗裝,以杜絕因靜電火花帶來的安全隱患。
防靜電地面。圖片源於網絡
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人們根據靜電的特性,發明出用於環保領域的靜電除塵機,而在醫學、紡織、電子技術等領域也還有諸多靜電引申出來的應用造福於人類。我們平常普遍使用的複印機,正是利用了靜電的原理。
靜電除塵裝置。圖片源於網絡
科學奶爸要給大家提問了
如果將塑料勺換成氣球會怎樣呢?歡迎底部留言討論哦~
今天的小實驗就到這裡吧,歡迎大小朋友們在家積極動手實踐,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孩子科學素養!
奶爸溫馨提示:胡椒粉具有刺激性氣味,謹防嗆入口鼻。請在成人監護下操作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