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刻知道丨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這到底有多難?

2020-12-06 紅網

紅網時刻記者 黃河 綜合報導

2020年11月23日18時30分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開始加注液氧液氫低溫推進劑,計劃於24日凌晨4時-5時擇機實施發射任務。

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發射,將運送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實施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說通俗一點,就是去月球上挖土並帶回家。

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

月壤中存在大量對於地球來說十分寶貴的礦產資源,如稀土以及氦-3,其中鋯等稀土則是作為高科技產品必不可少的材料,而氦-3是未來清潔、高效核能源的關鍵。與此同時,對月壤的研究還可以為人類未來在其他太空領域的探索打下基礎。

除此之外,月壤由月球巖石在遭受隕石撞擊、太陽風轟擊和宇宙射線輻射等空間風化作用後形成,其中有大量的月球巖石碎塊、礦物及隕石等物質。通過研究這些月壤物質,既可以了解月球的地質演化歷史,也可以為了解太陽活動等提供必要的信息。

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國阿波羅計劃先後於月球表面採集了2315塊樣本,帶回了總計約380千克的月巖與月壤。蘇聯則通過月球計劃16、20和24號任務,總共攜返約324克的月巖與月壤。這些樣本對人類對月球地質演化的破譯起到了十分寶貴的作用,在此後產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因此,中國作為航天大國,採集月球土壤帶回來做科學研究,勢在必行,也是中國探月計劃「繞」「落」「回」三個階段中最後一個階段。中國也將成為繼美國與俄羅斯之後,第三個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

此次嫦娥五號出徵的預選著陸地區也很有特色,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其預計著陸地為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的月海平原,是一個與以往美國阿波羅計劃和蘇聯「月球」號任務採集月壤時完全不同的新地點,此前從未有其他國家的探測器到訪過。風暴洋相對較年輕,富集鈾、釷、鉀等放射性元素,該地存在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巖,獲得這些年輕玄武巖的同位素年齡,將有助於推進對月球火山活動和演化歷史的認識。

嫦娥五號為何能一趟採回重達2千克的月壤?

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國通過阿波羅11號到阿波羅17號載人飛船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除了阿波羅13號因發生故障中途返回,其餘6艘飛船皆完成登月,成功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共帶回月壤和月巖樣品約381.7千克。

蘇聯月球16號、月球20號和月球24號3個無人月球探測器進行了3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帶回的月球土壤樣品僅約330克。

而中國此次僅嫦娥五號一個探測器就計劃從月球上採集重達2千克的月壤或月巖樣品。

採樣重量會出現這麼大的差別,是因為當時的蘇聯尚未掌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所以其3次無人月球採樣任務採用的都是月面起飛直接返回地球方案,這樣其上升器需要克服返回艙與大量燃料帶來的巨大負重,因此極大壓縮了採樣重量。而嫦娥五號計劃採用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月球軌道無人對接方案轉移月壤,上升器不用搭載返回艙,只需少量燃料,因此採樣重量呈幾何級提高。

去月球上「挖土」並帶回有多難?

首先,封裝技術是整個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也是中國以前從未嘗試過的。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對於採樣瓶的密封是人工操作。而中國此次所有的操作,都要靠月球上的探測器與地球上的指揮部一同協作完成。

嫦娥五號機械臂在採集月壤樣本之後,將之通過一系列方式送入上升器中,予以第一次封裝,防止在離開月球的過程中出現損耗。第二次封裝則是上升器的月壤轉移到再入器中,來保護月壤樣品不受再入時惡劣環境的影響。

其次,樣品已經裝在行囊裡了,那麼如何從月球帶回家呢?

月球表面和地球環境不一樣,它沒有大氣層,而且地勢複雜。怎麼導流,如何散熱等,都是問題。而且,探測器在月球起飛的過程中,不能像在地球一樣進行高精度的測量跟蹤。這就需要根據對月球的了解,模擬環境來設計方案。

綜合整個人類航天歷史來看,月面起飛返回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操作艙直接從月面加速起飛至月球逃逸速度,然後進入月地轉移軌道返回地球;另一種是從月面起飛進入環月軌道,經過與操作艙和返回艙交會對接後返回地球,或者不經過交會對接,直接返回地球。

比較起來,第二種方案風險較小,可以通過地面測控系統調整返回艙,讓它進入最優月地返回軌道。不僅是現在,這種方案也會是未來月球採樣返回的首選方式。

相關焦點

  • 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這到底有多難?
    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這到底有多難?時間:2020-11-24 23:0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這到底有多難?   原標題: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這到底有多難?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去月球「挖土」有多難?  為什麼說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嫦五」抵達月面後如何再次啟動返回地球?「挖土」?  順利採集到這兩種樣品  有助於科學家對月球包括地球  甚至宇宙的起因開展相關研究  樣本封裝也有黑科技!
  • 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
    圖/人民視覺我國探月三期工程,憑啥挖土是收官之作?2020年9月的中國航天大會上,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宣布:「嫦娥五號將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這也是我國探月三期的收官之作。」月球採樣,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但仔細一想,不就是在月球拿塊石頭嗎,很難嗎?
  •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原標題: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挖土有什麼意義?   如果「嫦娥五號」能成功完成任務,中國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運送樣本返回地球的國家。
  •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上海給它配齊了錘子和鑽孔工具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上海給它配齊了錘子和鑽孔工具時間:2020-11-24 19:3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上海給它配齊了錘子和鑽孔工具 嫦娥五號今天凌晨就出發前往月球,此行的目的地是位於月球正面的呂姆克山脈,這裡是火山結構地區
  • 在月亮上「挖土」有多難?一文讀懂→
    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嫦娥五號如何採集月壤、又有哪些特殊本領將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順利「通關」保駕護航呢?關注1自動採樣秘笈:鑽取+表取兩種方式在月球上取樣,說的通俗點,就是在月球上「挖土」。
  • 去月球有多難?中國人終於做到了
    然而這幾十年來,我國的科學家們踏踏實實一步步深耕太空研究領域,以難以想像的速度在探月領域站在了世界前列。 我們為什麼如此鍾情月亮 人類自誕生之日起,每一個夜晚都有月亮陪伴。對於這每天都能見到的事物,人們對它的認知卻是少之又少。
  • 在月亮上「挖土」有多難?月壤又有什麼用?
    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嫦娥五號如何採集月壤、又有哪些特殊本領將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順利「通關」保駕護航呢?關注1自動採樣秘笈:鑽取+表取兩種方式在月球上取樣,形象地描述,就是在月球上「挖土」。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圖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華輿訊 據新華視點報導,北京時間12月2日4時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目前,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正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完成,中國首次去月球挖土有哪些重大意義?
    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回」這一步的主任務,要實現月球表面採樣返回。這次嫦娥五號的任務是帶回約2千克月壤。
  • 去月球上抓把土有多難?
    順利完成月壤採樣封裝後,上升器就要準備月面點火起飛,這是一個高難度科目。月球表面環境複雜,著陸器不一定是四平八穩的狀態,很有可能落在斜坡上或者凸起、下凹等不同地形。這給起飛帶來很大難度。此外,探測器還要克服地月環境差異、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等難題。月面起飛時必須依靠太空飛行器「自力更生」,實現起飛時自主定位、定姿。——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 【科普】去月球「挖土」刷屏!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未來將能夠研究自己從月球帶回的樣本。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被稱為我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任務」之一。此次嫦娥五號發射的全過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航天小劇場的科普可以說非常簡明易懂。嫦娥五號去月球做什麼?將獲得哪些科學成果?為何要用長徵五號發射?
  •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原標題: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摘要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 去月球「挖土」!
    作為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為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設計師們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
  • 去月球挖土?怎麼挖?看這張圖就明白了……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在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軌道器攜帶返回器留軌運行,著陸器承載上升器擇機實施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軟著陸,按計劃開展月面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
  • 航天大國為啥都要千裡迢迢去月球「挖土」
    說到月球採樣,就不得不提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蘇之間的「月球挖土競賽」了,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何登月之後沒有下一步動作?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那些年月球採樣背後的故事。激烈的頭名之爭「二戰」過後,美、蘇兩國各自從德國獲得了一批火箭專家,並從此開啟了本國的航天事業。當時,蘇聯急欲在科技方面壓倒如日中天的美國,因此對航天技術的重視遠高於美國。
  • 跨越38萬公裡,中國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這一去一回的,十六載「繞、回、落」可花了咱們探月工程科學家們不少心思!    今天,閒話嘮就和大家一起來嘮一嘮,我們為啥要挖月球上的土。  現代科學家普遍認為,現代終極的能源就是要向太陽學習!要製作人造小太陽。  天上已經有一個太陽了,那「人造太陽」有何用處呢?
  • 月亮上有什麼,需要我們不遠萬裡去「挖土」?
    簡單來說,就是上月球去」挖土「,然後」打包「回來。嫦娥五號要不遠萬裡去「挖土」呢?地球上已知且容易取用的氦-3隻有500公斤。、月球演化能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另外,月壤還是月球固定巖石圈到太陽系空間的過渡帶,因此它還包含了太陽系空間物質和能量的重要信息,或許我們能從月壤身上知道,太陽系早期演化的歷史記錄、月巖和月壤的宇宙射線暴露與輻照歷史、太陽風的組成、太陽表層的成分特徵、小天體和微隕石撞擊月球的歷史記錄等等。
  • 3分鐘,看懂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奔向月球的她,將執行迄今為止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飛越近80萬公裡,為何嫦娥五號要去月球挖土?這捧「高價土」對中國航天有何意義?嫦娥五號還肩負著哪些重要使命?本期硬核看板3分鐘,解讀嫦娥五號的奔月之旅! 24日,重達800多噸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搭乘這枚火箭的旅客,正是「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
  • 嫦娥五號花這麼多時間去月球挖土,對未來科技發展有什麼意義?
    而且美蘇也早就飛過很多次了,我們還花這麼多時間去月球挖土,有什麼意義呢?問這個問題,就好像在問:「歐美科技如此發達,為何我們要發展自己的高科技一樣?」別人的總歸是別人的,關鍵時刻就會出現導航、晶片、太空站等卡脖子的憋屈事,當然為了消除某些網友的疑慮,我們今天來分析一下,未來受益主要有四點:第一、有助於我國天文學發展;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層,在月球上進行天文觀察,40cm直徑的望遠鏡觀測效果,就相當於地球上8m直徑的望遠鏡一樣;